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干旱是我区的主要灾害天气,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中又以伏旱对农业危害最大,人称伏旱为“卡脖子旱”。加之伏旱较频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往往给将成熟的秋作物以毁灭性的打击,给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损失与困难。所以,作好伏旱的分析、预报是我们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任务。现根据我区气象资料,对伏旱的发生规律及预报方法作如下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盛夏季节经常发生伏旱,且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因此,做好伏旱预报眼务工作,是加强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坚决把立足点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集中力量,主攻伏旱这一自然灾害,在预报和服务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干旱频繁,尤其是伏旱,不仅影响当年秋田作物的产量,而且影响次年夏粮作物的收成。因此,做好伏早预报对党政领导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制订抗旱对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陇东伏早,以前有人做过大量工作。关于青藏高原对伏旱气候形成的作用、伏旱的形成和预报,徐国昌等人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是个干旱地区。特别是夏季的伏旱出现频繁、强度大、持续长,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威胁很大。因此,做好伏旱的分析和预报是加强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伏旱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干旱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气象角度讲,在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则与作物生长关键期降水、伏秋墒、冬雪及气温风速等有关,其中尤以前二项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杨毓英  史振南 《气象》1982,8(8):20-21
为了做好长期专题预报,抗御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服务,我们渭北三个站(秦安、甘谷、武山),组成“渭北预报协作小组”。三年来,进行了三次长期专题预报攻关会战,建立了统一的《渭北春旱分析与预报》、《渭北伏旱分析与预报》、《渭北低温灾害预报》等三种长期专题天气预报工具,对三县的春旱、伏旱、低温灾害开展了联合预报服务,效果较好。下面谈淡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所谓伏旱是指在伏期及其前后长期缺透雨。同时又出现了长日照、大蒸发、高气温,造成大气及土壤中严重缺水的现象。近几年来,伏旱不但危害严重,而且发生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肋。为此,我们对伏旱发生的规律及预报的方法作了一定的工作,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今春全区伏旱会战中,我们较完整地建立了“伏旱天气过程档案”,对每一个伏旱年的个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区域预报的要求着重对伏期及前期关键期各月500mb环流形势特征的分析,并采用了单站资料曲线对比分析,最后从图资群综合分析预报着眼点。档案可供今后预报中寻找相似年参考,从各个例分析中可以为提炼预报因子提供线索。本文简略介绍档案格式和1957年的伏旱天气过程档案个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盆东伏旱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盆东伏旱具有1200年、160 年和30-40年周期的变化规律;展望了未来伏旱总的变化趋势是:20世纪80、90年代伏旱有所缓和,21世纪前10年伏旱加重;提出了发展盆东地区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六、湖北省伏旱前期环流特征武汉中心气象台以往对于盛夏伏旱的预报,主要着重于从单站气象要素资料去寻找预报指标,以点带面来预报有无伏旱。1975年初,他们利用1953—1974年的500毫巴月平均图和月距平图,对伏旱前期冬季环流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湖北省伏旱前期环流特征模式,基本上能反映盛夏有无伏旱的天气趋势。关于旱涝标准的确定,他们是把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级,凡±25%以下为±1级,±25%—49%为±2级,±50%—74%为±3级,±75%—99%为±4级,大于、等于±100%为±5级。一个天气区的雨量等级则由该区多数站属何级来评定。  相似文献   

10.
潘忠云 《气象》1977,3(2):15-16
1975年,我们宝清地区遇到了几十年未见的旱情,春旱、伏旱加秋旱,土壤墒情很差,干土层厚达10—15厘米。1976年春播天气如何?到底还旱不早?小麦能否出苗?在这关系到我场“农业学大寨”夺取农业大丰收的关键时刻,场领导和连队要求我们提供长期预报。我们通过访问老农,普查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四川气象》1999,19(4):23-25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与海温的联系,在北太平洋海温与达州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多时次多因子EOF选代方法进行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独立预报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因子,建立达州伏旱EOF迭代预测方法,具有一定预报技巧和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陇东伏旱的气候变化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陇东伏期降水量和蒸发量两要素,定义了伏旱指数来定量表达伏旱,通过对陇东15县(区)伏期降水和伏旱指数的分析,探讨了陇东伏旱的气候特征。对陇东伏期的500hPa平均形势,早年及多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早年、多雨年的主要差异。通过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与伏旱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陇东伏旱的成因。最后建立了伏旱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报,经评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颉卫华  吴统文 《大气科学》2010,34(5):962-978
利用中国气象局北京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 对1998年6月24日~7月3日发生在我国江淮流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回报试验。模式起报时间为1998年6月24日00时, 使用前10天NCEP-II再分析逐时温度、涡度和散度场进行预报前初始协调 (spin-up) 积分, 产生模式初值, 预报时段为1998年6月24日~7月10日, 回报试验结果表明: 模式对全球500 hPa位势高度的天气尺度演变过程具有4~7天的可预报性; BCC_AGCM2.0.1模式对中国区域的降水以及大气环流场具有3~4天的可预报性, 6月24日起报后3天内的预报降水区域位置与实况一致, 但中心强度有所差异。对起报后未来2天的5 mm和10 mm以上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较强, ETS评分值达到了0.25以上, HK评分超过了0.4, 降水区域范围预报较为准确, BIA评分趋于1.0。模式对20 mm以上的降水也具有一定的可预报性, 但模式对大于30 mm以上强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时次每温EOF迭代方法,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预见期长,准确率高,并可实现动预测,具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我省广大台站努力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主攻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服务上来。去年全省预报经验交流会以后,各台站按省局统一部署积极组织灾害性天气预报会战。现将会宁县气象站参加全省伏旱试点会战的成果、庆阳地区气象局预报组今春会战中制作的伏旱天气过程档案、天水地区渭北片伏旱会战材料予以刊登,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时次海温EOF迭代方法,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预见期长,准确率高,并可实现滚动预测,具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伏旱是高原东北侧边坡地区的重要天气之一,旱段持续与否是转折性天气预报的关键项目。夏季汛期伏旱的持续,意味着大秋作物歉收,同时涉及到黄河上游水量的调度,而伏旱转雨总伴随出现区域性大到暴雨,容易造成因山洪引起的山体滑坡,铁路坍方等灾害。为了认识形成伏旱转雨的整个天气过程及其因果联系,提高对转折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中期(旬)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元  祝荣霖 《气象学报》1991,49(4):553-558
目前,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最长可用的预报时效约为6—7天,对中期数值预报输出产品进行统计释用的MOS,PP等方法制作的逐日具体天气预报的最长可用时效约为5—6天。要完全靠以上客观预报方法进行10天天气变化过程预报仍有待时日。为此,本文提出一个综合考虑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输出产品及历史天气过程的旬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方案。本方案用500 hPa候平均高度场在预报时刻前后连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数值预报标准化统计检验方法,对1992年3-4月T_(42)500hPa72~b-120~b高度预报场以及在T_(42)资料的基础上,运用T_(21)模式制作的6-10天延伸预报500hPa高度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_(42)模式的精度虽然与欧洲中心的模式精度相比有一段距离,但T_(42)的预报能力业已达到较高水平;T_(21)模式第10天预报的趋势相关系数还可达0.6以上,即对中期预报具有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长期天气预报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汇  李小泉 《气象科技》1993,(3):1-9,F003
1 引言中长期预报(MRF与LRF)定义为3天以上的预报。具体是前者为3天至10天的预报,后者为更长时间的预报(月及季展望)。在60年代以前,中长期天气预报主要根据流型分类及统计方法作出的。预报员通过对这些环流型的主观解释以及对平均槽脊运动进行外推来估计平均形势。然后再根据预报出的环流异常形势凭主观或用统计方法估计未来的温度与降水。后来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