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位于东经99°赤道上空的直播电视卫星(714MHz)是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陕西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合作,同时接收卫星的电视信号,提取规定的某行同步脉冲,记录本地原子钟的秒信号与该脉冲的时刻差,并且利用Loran-C长波定时信号使两天文台的原子钟同步,对卫星比对结果作钟差修正,从而获得卫星信号至两地面站的传播时延差。初步结果表明:卫星信号至陕台、北台的时延差变化范围是60μs,用二次曲线分段拟合,标准偏差(10)在1μs左右。这结果对于卫星定位、研究静止卫星轨道的运动及初步的时刻同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1993年中国科学院同步卫星观测网同步接收亚洲一号卫星的电视信号,进行了多台站时差法定轨及共视法时刻同步试验。试验表明:时差法定轨在经度、纬度方向精度较高,在卫星高度方向误差较大。不进行卫星位置修正时,时刻同步误差小于3μs;进行卫星位置修正时的时刻同步误差小于0.9μs,可应用于局部或大范围网络时刻同步及同步卫星轨道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3年中国科学院同步卫星观测网同步接收亚洲一号卫星的电视信号,进行了多台站时差法定轨及共视法时刻同步试验。试验:时差法定轨在经度、纬度方向精度较高,在卫星高度方向误差较大,不进行卫星位置修正时,时刻同步误差小于3μs; 卫星位置修正时的时刻同步误差小于0.9μs,可应用于局或大范围网络时刻同步及同步卫星轨道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直播电视卫星时间比对仪。  相似文献   

5.
直播电视卫星是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覆盖面广,信号较强,用不大的天线和简易的接收设备,就能收到电视节目,因此用它进行时间频率的比对已成为时频发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同步卫星进行时间比对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精确确定卫星的空间位置,从而获得卫星至接收点之间时标信号传输的路径延迟,再经过适当改正达到精密时刻比对。  相似文献   

6.
荧光屏电视广播卫星的初步定位及卫星时刻同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个地面站同时接收卫星电视信号,分离出Line—319同步脉冲,并记录本地钟与分离脉冲的时刻差。在三个地面站时钟同步的情况下,可得卫星信号至各地面站的传播时延差;在假定地心距为常数的情况下,解算出卫星的位置。确定卫星经纬度,国内任何可接收卫星信号的地方,通过卫星与陕西天文台标准时刻同步的均方误差小于±3.5μs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步的三个地面站,同时接收荧光屏卫星(714MHz)的信号,由卫星信号至各地面站的传播时延差,计算出卫星的位置,定位精度在0.1以内。国内任何接收点,接收卫星信号并作卫星位置的时延修正,则与陕西天文台时刻同步误差小于5μs(1σ)。  相似文献   

8.
本叙述了一个用于接收日本气象卫星测距信号的接收设备,介绍卫星工作情况和接收机前端各部分的技术指标,并且详细地描述解调部分的工作原理,1987年1月开始,上海天台与日本电波研究所进行两地的精密时间比对,其比对结果峰-峰值为100毫微秒,如果计及卫星轨道根数修正,得到有效值的变化小于20毫微秒,平均一天时间内频率稳定率为2×10^-13。  相似文献   

9.
房山人卫站钟房仅有一台铯原子钟和电视比对设备.本文主要说明钟房的建立以及目前的运行情况.利用搬运钟法比对时刻和测定时延,使原子钟与UTC的同步精度达到2μs,从而满足了卫星激光测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卫星信号至两地传播时延差的改正值取常数的情况下,陕西天文台与蒲城,武昌时辰站,北京天文台,乌鲁木齐人卫站时刻比对的误差范围分另在±5μs,±25μs,±30μs,±100μs以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利用C波段转发式测轨网观测"鑫诺一号"卫星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卫星轨道机动时卫星在测站与卫星连线方向的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一种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拟合比对,实现GEO卫星(地球同步卫星)轨道机动检测的方法。分析比较表明,用该方法检测到的卫星机动开始和结束时刻与星载推力器实际喷火开始和结束时刻之间的差别小于3 min,该方法对处于机动期间的轨道确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授时工作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文章分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在几个天文台建立了地方原子时,其精度逐年有所提高,秒长的保持主要是利用国产的氢脉泽,秒长的准确度为2×10~(-12),日稳定度优于3×10~(-13)。 2.时间传递:三年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大量的时间传递试验。如利用交响乐卫星进行了中、法比对试验,国内搬运钟试验,国内电视同步比对及Loran-C长波比对等,这些试验均取得良好的结果。尤其是利用长波地波模在复杂地面上的传播时延修正达到较高水平,在平滑地面上同步精度为±0.2μs,复杂地面上为±0.5μs。 3.时频设备的研制:研究制做了一系列时频比对设备,达到较好的水平。 4.长、短波时频发播:提高了短波发播控制精度,建立了BPL长波发播台。每日固定时间发播,发播的控制精度优于1×10~(-12),与UTC之差小于2μs。 5.国际联系:多次参加了CCIR第七组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多篇文稿,邀请美国USNO搬运钟组来华比对。并多次接待来华访问的时频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一种同步卫星授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劲  张挥 《天文学报》1996,37(2):147-153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采用的各种时刻比对方法和技术,强调指出了静止卫星共视法在当前我国时刻比对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亚星一号进行了动力学定轨及时刻比对实验.实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的观测精度下,对亚星一号进行微分轨道改进后,可使共视法比对的事后处理精度优于1μs,其预报精度在1—2天内可达1μs,在一个星期内也只有几个微秒.  相似文献   

14.
于一九八二年七月至十二月在临潼利用国产JSZ—4型多卜勒接收机,通过美国子午仪卫星进行定时试验。对比对的资料进行部分计算。结果表明单圈定时精度±30μs,比对精度±10μs,基本可以满足国内一些使用单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关于 LF 电磁波传播时延实测值与计算值不一致性的问题,日本 Shigetaka Hjima 先生从收、发两地坐标改正和分析 LF 定时接收机天线时延的角度作过论述,本文试图从授时控制 LF 定时及接收机设备时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1978~1981年三次搬钟实验结果,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利用“交响乐”卫星和巴黎天文台进行时间比对的结果(1979年6月18日~27日)以及 Shigetaka Hjima 先生在《日本的时间与频率》一文中所公布的搬钟实验资料。分析这几次实验所反映的 LF 地波传播时延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一致性(偏差小于1μs)与不一致性(偏差大于1μs)的情况和其中的原因,认为这种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LF 时号的发射天线电流相位超前于主钟秒詹号。本文讨论了 LF 定时接收机时延采用值和实测值问题,及其对授时台控制和时间同步准确度的影响.强调了正确测定 LF 定时接收机系统时延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S与三轴磁强计的联合导航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修正近地轨道(小于1000 km)地磁场模型,提高导航的精度,在地磁导航系统中引入GPS作为一个新的测量设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轴磁强计与GPS的联合导航算法.该算法取卫星的位置和速度向量作为状态向量,建立状态方程;取卫星周围的磁场强度和GPS接收的信号作为观测量,建立观测方程;并以GPS确定的轨道状态量为标准量,去估计磁场模型参数的修正量,构成冷备冗余导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导航算法对轨道位置的估计误差小于50 m,速度的估计误差小于0.1 m/s,导航算法的精度和收敛性都优于使用单一地磁导航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利用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方法的原理(TWSTT),包括了电离层延时误差、卫星转发时延、接收机和发射机时延和相对论效应修正误差。作者使用昆明站和临潼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时间比对。  相似文献   

18.
无源电视同步已用于天文台和时辰站主钟之间的时刻比对。电视同步的精度和准确度是适中的。本文初步分析了无源电视同步记录的实验数据,表明时刻同步精度可以与罗兰—C 方法相比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同步卫星的电视信道进行时间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和苏联在同步卫星的电视信道中,插入了标准时间、频率信号,以及标志时、分、秒的时间编码。本文给出利用该信号定时,在不作卫星位置改正的情况下,定时精度优于短波时号,且信号稳定。陕西天文台已研制出荧光屏卫星钟,用于卫星定时。由于卫星发射功率大,使用简易,接收机,所以荧光屏卫星钟的价格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广州人卫站半年多来监测BPL地波时号的结果;陕台搬钟及来站接收监测的结果.用我站接收机测得传播时延值为4535.0±0.07μs,而用陕台接收机测得传播时延值为4536.5±0.42μs,相差1.5μs,我们认为,这是两台接收机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时延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