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0年2月21日至23日武威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雪天气过程,其中23日雪量最大,为4.7毫米,打破了近30年的同期历史记录(1987年2月22日3.2毫米)。过程总降水量武威5.1毫米,永昌4.0毫米,天祝3.6毫米,并伴有强降温天气,天祝出现寒潮,日平均气温下降10.2℃。这次大雪给我区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加强对冬季大降水天气的认识,我们对这次过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综合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99—2020年秋季31次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的基本特征,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揭示了海效应降雨的形成机理,并与渤海海效应降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秋季渤海海效应降雨发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以11月中上旬发生频率最高;10月为纯雨,11月可产生纯雨,也有雨转雨夹雪(雪)或雨雪共存的天气过程;海效应降雨分布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过程降雨量均为小雨,持续时间不超过1 d。(2)海效应降雨发生时的冷空气强度比海效应降雪弱,降雨时山东半岛850 hPa的温度10月在-1 ℃左右,11月在-6 ℃左右;11月发生雨转雨夹雪或雪时,850 hPa的温度一般为-9~-8 ℃,地面气温集中在2~4 ℃之间。(3)典型较明显的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环流形势表现为500 hPa冷涡、850 hPa西北冷平流和地面冷高压,强冷空气入侵渤海和山东半岛,790 hPa以下北部沿海地区产生浅层对流不稳定,风向风速辐合触发不稳定能量而产生海效应降雨;强海效应降雨时段北部沿海地区对流层低层存在偏东北风与西北风之间的切变线及明显的风速辐合,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为45~50 dBZ。(4)渤海海效应降雨的环流形势、水汽来源、热力、动力及雷达径向速度特征与海效应降雪基本相同,主要差异在于海面温度和冷空气强度。渤海海效应降雨的预报关键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  相似文献   

3.
一、前期农业气象条件我县小麦从播种~越冬期(10月1日~2月20日)降水量为43.5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105.7毫米,偏少62.2毫米。冬前(10月1日~12月10日)光热条件较好,此期大于等于0℃的积温616.0℃,较历年平均值偏高约45℃;日照时数306.8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少55.2小时。油菜从播种~越冬期(9月1日~2月20日)降水量152.8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值218.9毫米偏少66.1毫米。  相似文献   

4.
84.1.17.是一场24小时内本站出现纯雪10.8毫米的大雪。这场大雪在15日就开始以零星小雪出现,以后共持续了七天,到21日才结束,过程雨雪量达66.8毫米,为本站同期也是冬季历史上最多的一次降雨雪量过程。全县塌房、倒杆断线等损失严重。过程起源于15日北方一股较强的冷空气南下,豫鲁皖晋等地700百帕上空普遍降温达5~12℃。14日晚地面冷锋过境,锋后冷高中心从蒙古西部经河套进入山东和苏北部移入东海,并以扩散及分裂的形式不断补充,冷空气过境后,700百帕横槽南压缓慢。15日中低空的江淮  相似文献   

5.
2013年湖北省两次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萍萍  吴翠红  祁海霞  王晓玲  张宁 《气象》2015,41(4):418-42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微波辐射计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3年2月7—8日干雪过程、2月18—19日湿雪过程,从水汽、不稳定、动力及温湿层结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月7—8日的干雪过程水汽层次浅薄,水汽输送支仅为700 hPa弱西南气流;2月18—19日的湿雪过程水汽充沛,水汽输送支为700 hPa强西南急流和850 hPa 东南气流。(2)干雪过程低层冷平流强,层结稳定。湿雪过程低层暖平流强,冷暖交汇使大气不稳定度增加。(3)干雪过程中弱暖湿气流沿深厚冷空气垫爬升,动力辐合位于中高层,次级环流的形成减弱上升运动。湿雪过程中弱冷空气楔入到强暖湿气流底部,迫使其抬升,形成深厚上升运动区,次级环流的形成增强上升运动。(4)干雪过程整层温度<0℃,700 hPa出现冷性逆温层,-10℃层位于925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小;湿雪过程700 hPa出现暖性逆温层,-10℃层位于500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三维物理模型,该模型从温湿(风)垂直层结上面体现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主要环境背景差异,对于干、湿雪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亚洲——高温中国至日本一带气温偏高,沈阳的月平均气温为-7.5℃(距平+5.2℃),东京7.7℃(+3.0℃),台北17.4℃(+2.2℃).南亚至东南亚的高温仍然持续,拉合尔14.9℃(+2.7℃),万象24.2℃(+2.7℃). 2.西伯利亚——多雨(雪) 西伯利亚地区雨(雪)偏多,阿尔丹的降水量为47毫米(247%),是常年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7.
一次江淮气旋复杂降水相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杨成芳  宋嘉佳 《气象科学》2016,36(3):411-417
本文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欧洲中心细网格(0.25°×0.25°)数值预报初始场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一次江淮气旋降雪过程的复杂相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成因。结论如下:(1)山东省2014年2月16—17日的雨雪天气过程,降水相态多样性和相态转化复杂性是主要特点,表现为同一时刻雨、雪和雨夹雪三种相态共存,郯城站降水相态逆转(由雨夹雪转雨再转雪),鲁东南地区降雪同时鲁西南地区降雨的"东雪西雨"现象。(2)在系统发展不强的江淮气旋降雪过程中,鲁中山区相对高海拔地区夜间强烈的辐射降温和山脉迎风坡的动力抬升作用均会造成边界层温度的降低,后期对流层低层为东北风控制时,除鲁中山区外,其迎风坡东麓或东北麓(潍坊地区)出现固态降水可能性也较大,一般情况下,地面2 m温度为1~2℃,1 000 hPa温度为0℃左右,925 hPa温度为-3℃左右,可出现固液共存降水现象。(3)相态逆转现象的发生与江淮气旋发展阶段和气温日变化两个因素紧密相关。0℃层在925 hPa上下的状态是一种临界状态,可产生雨夹雪或雨,但0℃层高度下降不是由雨转雪的充分条件,还需考察冷平流发展情况。(4)当江淮气旋生成地偏东(位于长江口附近),且发展不强烈时,山东若受其影响产生降水,后期上游如有新系统发展,可能与气旋共同影响山东,造成复杂相态的江淮气旋降雪过程。  相似文献   

8.
1982年5月5日,我县出现了一场大雪天气,测得降水量为10.7毫米,而蒸发用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为9.3毫米(两人复测),两者相差1.4毫米。5月11日又降大雪,12日8时测得雨量器雪量为14.8毫米,蒸发用雨量器中为13.1毫米,两者相差1.7毫米,蒸发用雨量器测得的雪量仍偏小。对上述情况,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试验分析。试验是采用同样的测量器具,即分别用雨量筒和称雪器,在安装雨量器和蒸发用雨量器附近的雪面上量  相似文献   

9.
JBR_(56-1)防雹降雨运载火箭(以下简称JBR)是重庆江陵机器厂在原支农-1型防雹降雨火箭基础上改型研制的。JBR采用玻璃钢壳体,聚氯乙烯复合药为推进剂。全箭重2.191公斤;头部有效载荷重320克;全箭长为728毫米;最大外径为56毫米;飞行顶点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五月九日,藤县平福下了特大暴雨。日雨量407.5毫米,其中以07时到11时最大,雨量达350.7毫米。九日到十一日三天过程雨量达648.5毫米。无论是24小时雨量还是过程雨量,都突破了梧州地区的三十年纪录,就陆地降水而言,在区内也是罕见的,三十年来只记录到十四个日雨量大于400毫米的雨量点,这次是第十五个。这次降雨过程,整个桂东雨量都较大,但唯平福特大(见图一)。据统计,自五月一日到廿八日,平福累计雨量已达到1000毫米,而藤县县城只有277毫米,距平福仅24公里的太平气象站雨量只有218毫米,广西暴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北疆春季降水相态转换判识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4月13-15日北疆出现了大范围雨转雪天气和强降雪过程,给当地工农牧业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这次过程,利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其发生发展过程,并得到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雨雪相态转换和降水强度的预报指标。结果显示:(1)此次天气过程是在中亚低涡两次生成、发展和减弱过程中出现的。(2)中低层温度变化是预报北疆春季降水相态转换的关键因子和指标,中层温度可区分雪和雨夹雪,T_(500)-25℃、T_(700)-12℃可判定为雨夹雪转雪;低层温度可区分雨和雨夹雪,T_(850)-2℃和T_(925)2℃时雨转雨夹雪,T_(850)-4.5℃用来判别雨夹雪转雪。(3)春季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天山山区的降水中水汽凝结起主要作用,中低层水汽冷凝结是影响降水强度的重要因子,水汽条件越好、冷空气越强、凝结厚度越厚、持续时间越长,则降水强度越强,水汽冷凝结强度决定了降水强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一、天气概况 1990年2月19-20日,受泰米尔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出现了一次全州性寒潮天气过程。其中玛纳斯、呼图壁、蔡家湖和奇台达强寒潮,日平均气温48小时下降13.9-17.7℃,最低气温-29.5--32.8℃,以蔡家湖最低,达-32.8℃;昌吉、米泉、阜康和北塔山为寒潮,日平均气温48小时下降10.0-11.5℃,最低气温为-21.2--30.2℃;天池、吉木萨尔和木垒为强冷空气活动,日平均气温48小时下降9.2-9.7℃,最低气温-22.4--28.5℃。寒潮过程降温西部大于东部,西部为17.4-22.1℃;东部为13.8-18.4℃,过程降温持续3-5天。全州各地还普降1.0-5.8mm雪。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9—2014年11月至翌年3月安庆站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安庆站不同降水相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雨雪转换过程中影响系统的配置及转变,选取雨雪转换、降雪和冰粒(包括冻雨)3种天气现象,研究不同降水相态与特性层温度及厚度层结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2014年安庆市固态降水集中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有降水相态转换的过程中,将850hPa及以下各层温度与地面温度结合对降水相态转变的识别具有更好的效果,当T_(850hPa)≥-4℃、T_(925hPa)≥-4℃、T_(1000hPa)≥-1℃、T_(地面温度)≥1℃时可以判定降水相态为降雨,各层温度继续降低将出现雨转雪,直接降雪在以上指标的基础上需要850hPa的温度降至-6℃及以下;H_(850—700hPa)和H_(1000—850hPa)厚度层结雨雪转换的临界值分别为154dagpm、129dagpm,低于此值则为雪,反之为雨;0℃层高度也可以作为降水相态转换的指标之一,当0℃层高度下降至1000hPa左右时为雨转雪;降水过程中逆温层普遍存在,各种降水类型的区别在于冰粒(冻雨)在850—700hPa之间存在一个0℃以上的暖层,而降雪需要逆温层温度小于0℃。  相似文献   

14.
一次寒潮过程的多种相态降水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从环流形势、动力机制、温湿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2月9-11日江苏一次雨、雪、冻雨、冰雹等不同相态的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和雪的大气层结有明显差异,冻雨发生时在对流层中低层有融化层,融化层内温度为1~2℃,近地面气温低于0℃;降雪发生时,整层大气温度都在0℃以下。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平流和暖平流是造成冬季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原因,冬季产生冰雹的"高架雷暴"位于近地面冷池之上,冰雹出现前对流层中上层有干空气侵入。WRF-V3模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和冻雨出现时对流层低层都有雨滴存在,降雪时对流层低层的雨滴消失。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东南部通辽、赤峰两站1992—2012年的地面和探空数据,针对两地雨、雨夹雪和雪等不同的降水相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辽站降雨或雨夹雪时850hPa气温特征较为接近,赤峰站降雨夹雪或雪时850hPa气温特征较为接近;通辽站850~700hPa两层之间的厚度降雨夹雪或雪时特征相近,赤峰站降雨或雨夹雪时特征相近,在箱线图中两层之间的厚度与850hPa温度分别对3种相态出现完全相反的叠加。在850、925hPa气温的判别指标中,赤峰较通辽站:降雨时分别高1.5℃和1.7℃、降雪时分别高2.4℃和3.8℃。气温(T)统计表明:降雨时通辽站气温在4.0℃以上、赤峰站气温在6.0℃以上,降雪时两站均T≤0.0℃,两站气温在0.0℃T≤4.0℃(通辽站,赤峰站为6.0℃)为雨、雨夹雪和雪共同出现的温度区间。虽然两站阈值大小有较大差异,但3种降水相态的出现均与中、低层厚度和低层气温密切相关,与中层的气温关系甚小,说明该地区中、低层厚度和低层气温高低决定地面降水相态。  相似文献   

16.
一、雨情概况1981年8月15-16日,由于受河套东移的低涡影响,在冀鲁予三省的交界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近十几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以下简称“81.8”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有8个县站过程降雨记录在2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中心分别在河北省的隆  相似文献   

17.
武汉一次短时暴雪过程的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站点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2月12日发生在武汉的一次短时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与激光雨滴谱仪自动探测的累积降雪量较为一致,均为5.6 mm。该短时暴雪过程,先后经历降雨、雨夹雪和纯雪三个阶段,且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了这三种降水相态对应的不同滴谱特征,即:降雨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大而粒径小;纯雪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小而粒径大。同时,监测到三个阶段雨滴谱型的变化较明显,其经历了单峰、波动再多峰的演变过程,谱宽与数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降雨强度与反射率因子和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呈正相关:雨强大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值大,雨强小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也小。  相似文献   

18.
潘耀仁 《气象》1983,9(1):37-37
1969年2月6日,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彭泽县气象站,观测到-18.9℃的日最低气温。它远远低于我区其它测站该日的最低气温,比庐山站也低4.7℃(表1)。-18.9℃为我省台站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 表1 1969年2月6日最低气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咸宁市一次雨淞天气与一次暴雪天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能根  张艳 《湖北气象》2004,23(4):9-11
使用汉口历史探空资料以及有关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69年2月中下旬和1984年1月中旬发生在鄂东的一次雨凇天气与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天气过程发生前,在500hPa贝加尔湖附近有一横槽,槽前有冷涡;中低纬地区均有一南支槽,在中低层降雨(雪)落区附近有冷空气楔和逆温层存在;不同的是,降雪天气气温整层处在0℃线以下,而雨淞天气发生前850hPa附近有0℃以上的暖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北疆地区42个台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统计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线性趋势法探讨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北疆地区1961—2011年极端降雪与极端降雨阈值的分布总体类似,极端降雨(雪)阈值天山山区及北麓(中东部)较大,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西—西北缘)较小。多年平均极端降雨事件为3.76d,极端降雨事件呈一致增多趋势;多年平均极端降雪事件为2.84d,大部分台站极端降雪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降雨(雪)量总体表现为增大趋势。暴雨、暴雪事件多年平均分别为0.45d和0.82d,天山区中部出现最多,80%以上的台站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