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根据地理对称原理分析了江西、湖南两省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城市分布方面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价两省在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方面的非对称性。最后首次就两省地理环境对称性及区域发展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与湖南在相同区域地质构造的背景下引发了两省在地质、矿产、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对称;自然地理要素的对称导致了两省城市、铁路分布的对称;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机遇引起两省在人才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不同的发展环境引起两省在文化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人为的政治经济活动引起两省在经济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以上三个因素是最终导致赣湘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0,(9):5-17
地名坐标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与江西泰和、遂川两县接壤,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是一个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进引力模型和地缘系数,测算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政治、经济增长极的引力,探究潜在增长极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在发展城市中心性分布不均,湖南、湖北、江西省分别呈“高值均衡化”“双核心化”“单核心化”特征。2)绝对地缘系数区域差异显著,湖南、江西两省具有“中心低、四周高”的特点,3个城市子群内部联系更多,存在省域行政切割现象;最佳地缘系数呈“双峰”型,受城市地缘政治引力影响较大的城市发展情况稍好于受经济引力影响较大的城市。3)潜在增长城市“边缘性”特征明显,集中于城市群周边,重心在西南方。结合城市发展潜力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株洲、襄阳和九江3个一级增长极以及衡阳、宜昌和新余3个二级潜在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论述京九铁路河北段城镇建设和形成经济增长带,并提出了建设有序发展型城镇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京九铁路沿线集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宋金平 《地理研究》1997,16(4):80-86
集镇发展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出京九铁路沿线集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并阐述了京九铁路的建设与开通对沿线集镇的带动作用。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线集镇发展的战略构想及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九铁路是纵贯九个省市的南北大动脉。江泽民总书记为京九铁路铺通题词“建设南北大干线,开发京九经济带”。毫无疑问,京九线的开通,将为沿线地区经济带来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为沿线小城镇的崛起创造了契机。但是,目前京九铁路沿线的一些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并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有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如何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7.
香港与京九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舜赞 《地理学报》1998,53(2):157-165
本文在考察证研究的基础上,阐明香港的城市职能作用及其发展的需要,京九铁路建设的意义,及其沿线地区与香港发展经济联系的可能性,并对两地发展经济联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城区与交通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扼要论述了宁西、京九铁路的与兴建,给河南东南部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并提出迎接这一机遇采取的主要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京九铁路河北段城镇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京九铁路河北段城镇建设和形成经济增长带,并提出了建设在序发展型城镇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政区的沿革情况在一些专著和论文中时常有所提及。如黄源海先生对政区沿革作了简要回顾。方良先生对九江的行政区划沿革作了介绍,许怀林先生对江西在宋代的政区设置成因作了一定的探讨,肖华忠先生对江西古代的行政建制及沿革作了详细的说明,郑宝垣先生对江西在民国时的区划作了详细的介绍。但以上这些论述,多择其一部分述之,很少从经济方面入手去探讨其成因,因而本文试图侧重从经济上来探讨江西政区特别是县级政区设置的沿革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河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发新 《地理研究》1987,6(1):21-30
纵观确定河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1983年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实际资料,重新确定钱塘江源头为六股尖。  相似文献   

12.
“绿洲”概念小议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探讨了绿洲的概念,认为绿洲的内涵应扬4方面:(1)绿洲位于荒漠区;(2)水是绿洲存在的基础;(3)茂盛的植被是洲的主体景观;(4)地貌部及人类活动对绿洲发展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怒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及退耕工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开发历史、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云南怒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如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内部结构比例失调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陡坡垦殖、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 :将海拔在 2 5 0 0m以下、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生态系统最脆弱、坡度大于 2 5°的耕地 ,改农作物种植为经济林经营 (退耕还林模式 ) ;在坡度介于 1 5°~ 2 5°的坡耕地上种植经济林 (农林复合模式 ) ;将部分水利条件差的坡耕地停止种植粮食作物 ,改种牧草 (退耕还草模式 )  相似文献   

14.
郭扬 《地理研究》1982,1(4):1-9
本文主要讨论地理文献特征,阐明文献分布的规律.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各种自然、人文现象的内在联系及演变规律的科学.它富于综合性、区域性,又是和许多学科交叉叠合的一门跨界学科.地理学的这些性质、特征必然反映到文献上来.地理文献的使用寿命比一般学科文献要长;地理文献的来源或分布要比一般学科文献格外分散.本文通过对若干文摘期刊及书刊引用文献统计分析,表明从事地理研究所参考引用的期刊文献,仅25%左右来自地理期刊,从事综合及总结性研究时高于这个此例,从事部门地理或带有技术性研究时低于这个比例.大部分参考文献则来源于相关学科期刊,这是地理工作者经常要比较多时间翻阅各种书刊去搜集资料的原因. 最后,本文阐述了从事地理文献研究对了解地理学发展趋势、选择课题、查找文献以及改进文献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全新世以来永定河洪水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鲁烽 《地理研究》1991,10(3):59-67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内全新世地层、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距今约10000—9500年、7700—7500年、5200—4600年、3200—3000年、1900—1700年前以及公元1801—1896年间,永定河流域曾出现过六次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陆中臣 《地理研究》1984,3(2):35-44
本文采用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下洩清水阶段,河床的调整及其对基准面的反应。认为在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河床纵剖面以近于平行的方式调整;横断面形态向窄深式发展;河型的转化主要取决于地貌临界值和粉沙—粘土含量。从长时间看,下游的淤积特性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
怒江大坝建设中的各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怒江上修建大坝是否可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使得怒江大坝工程的上马被迫搁浅。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分析在怒江大坝建设的论证过程中,中央政府、环保人士和当地人民的利益关系,并且可以证明在没有环境保护法律的保障下,环保评价的弊端。通过对各方博弈的分析,说明了政府在进行怒江大坝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必须高瞻远瞩,以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要兼顾当地人民的利益,并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工程建设环境评价法律。  相似文献   

20.
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31  
吕世华  陈玉春 《中国沙漠》1995,15(2):116-123
采用两维高分辩率边界层数值模式,并与一个包括植被和土壤层的生物一大气能量传输模式(BATS)耦合,模拟研究绿洲和沙漠下垫面状态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漠中的绿洲对大气产生"冷湿效应",使之上空形成冷湿气柱;绿洲之间的沙漠对大气呈"暖干效应",使上空形成热干气柱。在水平平流的作用下,在绿洲下游的沙漠边缘形成降水峰值,有利于降水,但沙漠区下游的绿洲则相对于整个绿洲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