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项目是一项规模浩大、技术复杂和工程艰巨的海洋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对环渤海地区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和重要海域海洋功能区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积极的做法是继续通过科学论证和系统研究,预测长时间尺度跨海通道建设及其运营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与跨海通道建设相关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合理布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作为蓝色国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海洋的各项工作。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厦门市为例,运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对现有工作进行评估,分析其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和工作思路,以期为厦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对策参考,为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态文明是海洋经济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保护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共荣的良性循环。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海洋环境生态融入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海洋生态文明城市——北海市为例,运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其建设评估工作进行示范应用,分析了北海市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加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成效、进一步规范海洋统计数字等建议,为北海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大型围填海工程的主要生态问题,从生境和海洋生物生态两个方面考虑,分析了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的重点。以福建省宁德市三屿工业区为例,探讨了三屿工业区生态修复的目标、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养殖清退、红树林异地补植、生态海堤建设等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和实施效果。可为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问题的识别与生态修复重点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减轻大型围填海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和促进海洋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在具体分析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明确指出应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着重阐述了沿海产业结构优化的海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技术、污染物入海排污口设置和入海排放管控技术、重要海洋生态区域选划与保护技术、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评估技术研究,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沿海大型石化项目和海洋灾害特点,以工程自身防护能力、公司预警报能力和公司响应应急能力为准则层,筛选18项指标建立沿海大型石化项目海洋减灾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沿海大型石化项目海洋减灾能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沿海大型石化项目海洋减灾能力的准则层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工程自身防护能力、公司预警报能力和公司响应应急能力。从各评价指标权重看,海堤高程和海堤完好程度是工程自身防护能力的主要影响指标;重大危险源监控覆盖率和主体防护工程定期检查频次是公司预警报能力的主要影响指标;应急设备保障率和应急物资储备度是公司响应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指标。以惠州炼化项目为例对其海洋减灾能力进行评价,应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可行,与项目现状比较吻合,可以为其海洋减灾能力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在C#语言环境下,运用ArcEngine二次开发组件,设计并开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估系统,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估专题数据管理和评估指标数学模型封装,并通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和共享网络进行专题图展示和成果发布,既能方便快捷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查询浏览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为例,分析其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结果表明:工程建设符合海域总体布局,不影响旅游休闲娱乐区、保留区和港口航运区的基本功能,符合海洋功能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即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划;通过研究用海类型和方式较复杂的大型用海项目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同类项目的海域使用审批和管理;同时提出制定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论证、审查和评审等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跨渤海海峡运输通道的建设是我国21世纪初规划的一项世界级工程,其建成将为中国,尤其是环渤海区域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是对物流系统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环渤海区域物流系统格局现状和跨海通道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比建设前后的区域物流体系改变情况,分析跨渤海海峡通道建成后,环渤海物流系统的发展演变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最大地发挥跨海通道的积极物流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示范区当地政府的影响巨大。文章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出发,深入剖析了示范区建设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进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共建的经验和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建村  景春雷  田旭 《海洋科学》2020,44(2):171-179
文中着重对美国大型海洋装备运维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对其运行组织情况、国际资源共享组织情况和装备研发支持生态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了我国在大型海洋装备运维管理领域不断探索获得的宝贵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海洋大型装备利用率低、共享困难、经费支持不稳定等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据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特点和工作程序确定生态修复的管理目标,以生态修复效果为导向,运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项目管理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分别对应于逻辑层次的投入、产出、目的/作用与目标.其中,项目管理类指标包含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监测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管理情况等4类指标;效果类指标包含海洋...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即,为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开展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研究成为合理确定海域功能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从环境生态现状、资源现状、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四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滨海县作为研究区,以滨海县各海洋功能区为评价单元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滨海县海洋功能区总体开发潜力较高,环境生态和资源现状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但海域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等社会条件较差,影响了海洋功能区开发的技术支持与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李永祺  张鑫鑫 《海洋与湖沼》2021,52(5):1067-1074
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研究内容大多交叉、重叠。为利于学科发展,文章在简述学科的产生与定义的基础上,强调学科之间要加强合作,适当分工。建议:海洋生态学侧重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策略,并积极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生物海洋学侧重于研究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把推进对海洋的认识放在首位,加强与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耦合,为海洋在地球四大圈层的相互关系中展现活力。据此,以渔业海洋学、海洋生态灾害和生物对地质的作用为例,阐述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理解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绩效评价是保障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总体框架,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同时暴露出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判断生态补偿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实际偏差,识别政策执行不到位、影响效力发挥的短...  相似文献   

16.
海洋动植物引种与海洋生态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讨论了海洋动植物的分布、生物地理区系、外来物种引进海域的方式、外来物种地当地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对海洋动植物引种管理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食物资源对海洋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海洋动物的营养生态位描述了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地位及功能, 对分析种间关系和资源分配模式、了解群落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在整理近3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归纳了当前海洋动物营养生态位研究的主要方法(胃含物分析、整体组织稳定同位素分析、脂肪酸组成分析和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及其应用领域, 着重归纳总结了量化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生态模型, 并分析了各营养生态位评估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在此基础上, 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海洋动物摄食生态学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纷纷选址并落户于海岸带.众多工程项目落户于海边,主要是基于海岸带丰富的资源因素:便利的港口、方便的物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较易排污等.然而,海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往往伴随着围(填)海、温排水、动植物量衰减和岸线人工化等问题.虽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从理论上来说,海洋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无限的,但是通常情况下,与人类生产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海域面积极为有限,主要是近岸浅水区和河口地区,其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围(填)海造陆、航道疏浚、城市和工农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使海岸带正经历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引起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工程造成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往往会突破工程动工前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值(主要为其带来的海洋环境负面影响),造成了海洋工程正式运营期间所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缺乏评估与监管,因此,必须引入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在我国尚属空白,而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在国外海洋管理中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政府规定凡是重大、典型的海洋工程一律需参加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海洋工程正式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工程周边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展开实地调查,与工程前期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的相关报告书中的相关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复核工程前的环境影响预测值的正确性,前期评价单位采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一方面通过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发现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有误之处或者未能预测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的海洋工程的立项和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施行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不仅与国家提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19.
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快速、大范围侦察与监视的有效的高技术手段。探讨了FY系列、NOAA系列和EOS/MODIS系列等多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其中包括多卫星联合处理程序、数据库、Windows sockets机制等。该系统能够自动为海上活动提供海表温度、叶绿素、悬浮泥沙浓度、海水透明度、潜艇光学隐蔽深度、植被指数等遥感数据,满足海上活动对卫星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