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盆地进行了古地磁采样和精确测定及地质分析,确定了昆明盆地是—个断陷盆地,断陷发生于晚上新世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对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沉积环境演变进行了论述。从孢粉分析结果和氧同位素分析数据对昆明盆地晚新生代气候变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与当时世界气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昆明盆地为云南省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成因属新生代晚第三纪断陷盆地,具有陆源碎屑永久性湖泊不对称沉积特征,可燃有机矿产及地热资源丰富。因此,近年来引起一些沉积学家、研究高原湖泊的地理学家及矿产勘查部门的兴趣。 1962年以来,煤炭、石油、地质、化工等系统曾在昆明盆地做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蚀源区包括银额盆地周缘、北山盆地群周缘、三塘湖盆地周缘、准噶尔盆地周缘,主体位于中亚构造域中西部南缘(部)或与之毗邻区。通过对研究区1 416件中性、酸性及碱性岩浆岩样品的年龄和铀含量数据进行分区统计处理,计算其在地史上的铀迁移量和古铀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石炭世-早三叠世(349~248 Ma),其次在中奥陶世-早泥盆世(470~396 Ma)。这分别与古亚洲洋开始俯冲消减(O2S1)和最终关闭、中亚-蒙古碰撞褶皱带形成(C-T1)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重大事件相对应。各区富铀岩石主要形成于早石炭世-早三叠世(334~250 Ma),其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在地域上, 两者有从西向东时代变新的趋势。这亦与古亚洲洋关闭、中亚构造域形成西早东晚的演化特征相一致。各蚀源区岩石的铀含量不尽相同,综合对比和评价表明:北山柳园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阿勒泰-蕴都地区和东南部清河地区岩石铀含量与宗乃山区铀含量相当或更富;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区岩石铀含量偏富;银额盆地南缘雅布赖山、巴彦诺日公及庆格勒地区及其北部的沙拉扎山区,北山盐滩及马鬃山区,三塘湖盆地周缘,以及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阿勒泰西北区和西缘的北部区铀含量中等;其他地区铀含量相对较贫。研究区现今富铀蚀源区的大部地区,在晚三叠世开始隆升,此后进一步发展,为邻近中新生代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和铀物质,成为相邻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砂岩型、煤岩型及泥岩型铀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盆内深部烃源岩层富含铀元素,可降低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温度并增加烃源岩生烃总量,具有重要的地质、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将克  钟月明 《地质科学》1989,3(3):256-262
本文从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安徽和县猿人遗址牙化石中的氨基酸进行了探讨,初步获得如下结果:1.牙釉化石的氨基酸组成中,酸性氨基酸含量极高(总量不低于30%);中性氨基酸含量也较大(总量在20%左右);碱性氨基酸含量极低,均在1%以下。 2.牙釉化石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上取决于原生蛋白质的组成模式,但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使牙釉化石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与现生哺乳动物牙釉相比,存在较大差别。3.将测得的牙釉化石中的D-别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比值,以及根据对该地点动物化石研究而估算的平均成岩温度(12.5℃-13℃),代入有关的氨基酸测年公式,求得该猿人遗址的化石年龄为23万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昆明盆地沉积层地质资料作了较全面的收集和综合分析。根据古地磁资料,昆明盆地沉积层底界年龄值为四十万年;盆地南部含有丰富的早更新世动物化石和滇池流域已发现有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均为洞穴堆积);盆地沉积层中的孢粉组合与本区现代植被十分接近,以及盆地沉积层成岩、成煤程度低于典型的第三系沉积层等事实,论证了昆明盆地形成时期为第四纪,主要含煤沉积开始于中更新世。初步建立了昆明盆地新生代地层系统,确立了第四系中更新统松华含煤组及上更新统昆明含煤组为主体的六个岩性段。沉积层总厚度大于1000米。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周边褶皱造山带,盆地腹部地区因被中、新生代连续沉积覆盖,研究较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浆分异演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性从下向上逐步由玄武岩演化成为安山岩,表明岩浆不断地从基性向酸性演化;②通过分异指数、SI(固结指数)、地球化学及火山岩K2O和Na2O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得知该区火山岩向富含碱铝硅酸盐方向演化;③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浆从基性向中酸性及不断富碱分异演化的结论,与二叠纪准噶尔处于大洋消亡、闭合阶段后期,碰撞活动趋于减缓的整体构造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华南沿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反转,这一地貌演变过程在华南沿海晚中生代盆地和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地层中得到了完整的记录。本文以华南沿海的闽西永安盆地白垩纪沉积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分析,示踪盆地物源演化,结合台湾新生代地层沉积地球化学资料,推测出华南沿海晚中生代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野外调查及镜下鉴定发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样品成熟度相对晚白垩世样品较高。地球化学判别图显示,样品均落入中酸性长英质物源区域。中侏罗世-晚白垩世地层的143Nd/144Nd值介于0.511772~0.512253之间,εNd值为-16.9~-7.5。其中中侏罗统漳平组εNd值最小,介于-16.9~-16.2之间,平均值为-16.6。下白垩统坂头组εNd值增大为-14.8~-12.4,平均值为-13.3;而上白垩统沙县组和崇安组则具有较高的εNd值,达到-9.3~-7.5,平均值为-8.7。从漳平组到崇安组,La...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界碎屑成份特征与构造期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及晚新生代发育的近源粗碎屑沉积显示构造活动的存在。野外剖面及镜下碎屑成份统计表明:砾岩的砾石成份、砂岩碎屑成份的物源属性主要是再旋回造山带和晚古生代的岩浆弧,但盆地南缘东段与西段的岩屑组成及物源属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沉积岩岩屑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晚新生代发生了相应的增加,显示盆缘沉积岩物源的隆升—剥蚀作用和构造活动的相对活跃。砂岩碎屑特征、重矿物相对含量及重矿物组合特征证明盆地南缘东、西两段的物源属性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不稳定重矿物的增加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晚新生代为构造相对活跃的构造环境。综合中-新生界沉积碎屑特征及差异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盆山格局发生了3次较大的转变过程,分别对应于上述3个时期。中-新生代3次构造活动对含油气系统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构造活动期次与油气藏形成、调整的期次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位于中国板块内部,面积26万平方公里。自晚侏罗世开始,盆地内沉积了厚达7000米的新生代地层。其盆底形状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反映,莫霍面的33公里等深线圈闭与盆地的轮廓基本吻合,盆地中央深凹陷处莫霍面的最浅深度为29公里。  相似文献   

10.
姜磊  邓宾  刘树根  王自剑  周政  罗强  何宇  赖冬 《地球科学》2018,43(6):1872-1886
中-新生代上扬子陆相盆地不仅是华南大陆的核心构造单元,也是大陆构造和盆地成因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基于楚雄盆地和四川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剖面中6件样品LA-ICP-MS磷灰石FT-U/Pb双法定年和热演化史模拟等研究,揭示上扬子盆地新生代差异抬升剥蚀及其分异过程.楚雄盆地大姚宜就剖面江底河组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43.2~33.9 Ma、10.06~11.30 μm,中新世以来快速抬升冷却速率达到约3~5 ℃/Ma;四川盆地宜宾柳嘉剖面三合组-高坎坝组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128.0~95.2 Ma、10.2~11.7 μm,为部分埋深退火样品.宜就剖面和柳嘉剖面上白垩统磷灰石U-Pb年龄峰值特征总体相似,共同揭示物源区古元古代(2 100~1 700 Ma)、新元古代(820~700 Ma)、早古生代(500~400 Ma)和早中生代(250~170 Ma)中高级别变质-岩浆构造热事件,其晚白垩世物源区主要为扬子板块西缘和北缘地区(即松潘-甘孜褶皱带、义敦岛弧、康滇古陆和秦岭造山带).尤其柳嘉剖面磷灰石FT-U/Pb对比年龄揭示三合组-高坎坝组中少量磷灰石矿物为物源区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快速岩浆侵位过程的初始旋回沉积产物.晚新生代上扬子盆地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向扩展生长过程控制影响,最终发生肢解分异形成现今盆地格架.   相似文献   

11.
长白高岭石矿床发现于1981年。为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叶腊石共生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型矿床,矿石质量较好,并具一定规模。一、地质概况矿区位于鸭绿江断陷北侧长白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盆地南侧出露有古生代地层。盆地中主要为侏罗系中统长白组中性火山岩及上统四道沟组酸性火山岩。新生代第三纪的橄榄玄武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老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沉积物到前寒武纪的沉积岩中都发现有氨基酸的存在。关于它们的组成、含量及其地质意义在许多文献中都曾涉及到,特别是对近代各种环境沉积中的氨基酸及其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变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分析资料。本文对以渤海第三纪沉积盆地为主的我国东部地区中新生代泥质岩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的分析,并初步讨论了这些分析结果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天水盆地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晚新生代盆地,西秦岭北缘断裂穿盆而过。盆地内充填了较为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了该区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历史,对研究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构造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构造变形分析与测量,结合已有的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初步提出天水盆地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序列与构造应力场,重建其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详细研究表明,天水盆地晚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即中新世早-晚期NW-SE向构造伸展,沉积盆地发育,并伴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喷发和金刚石矿床形成;中新世晚期-早、中更新世NE-SW向挤压,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源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扩展,指示高原物质扩散开始显著影响到西秦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受近N-S向伸展作用控制,盆地发生向东有限挤出并伴随顺时针旋转,主要由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过程中,区域构造挤压应力方向发生顺时针偏转所致。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及演化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周边褶皱造山带,盆地腹部地区因被中、新生代连续沉积覆盖,研究较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浆分异演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性从下向上逐步由玄武岩演化成为安山岩,表明岩浆不断地从基性向酸性演化;②通过分异指数、SI(固结指数)、地球化学及火山岩K2O和Na2O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得知该区火山岩向富含碱铝硅酸盐方向演化;③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浆从基性向中酸性及不断富碱分异演化的结论,与二叠纪准噶尔处于大洋消亡、闭合阶段后期,碰撞活动趋于减缓的整体构造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位于松潘-甘孜带东北部的若尔盖盆地是中、晚三叠世时期松潘-甘孜构造带北部重要的沉积区。对若尔盖地区的红参一井内中三叠世中期和晚三叠世中期的37个杂砂岩样品进行了ICP-MS微量元素分析,其结果显示这些砂岩样品具有Cs、Rb、Th等元素富集,Sr、Nb和Ta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且负Eu异常和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等壳源物质的特征;而微量不活动元素的含量及比值特征以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判别结果表明:若尔盖盆地中三叠世中期到晚三叠世中期的沉积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沉积物源受到大陆岛弧的强烈影响。通过对比杂砂岩稀土元素组成在上层和下层样品之间的变化,若尔盖盆地内中三叠世中期到晚三叠世中期及晚期沉积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和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这一变化很可能是盆地东侧成熟陆壳在晚三叠世后期被抬升和剥蚀,其大量碎屑物质被带到盆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东尼日尔盆地海侵的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尼日尔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尼日尔东部,包括Termit、Tefidet、Tenere、Grein、Bilma等5个坳陷。在对位于Tenere坳陷的Saha-1井和位于Termit坳陷的Helit-1井的上白垩统泥岩岩屑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东尼日尔盆地晚白垩世发生海侵。Saha-1井上白垩统泥岩岩屑样品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海相沟鞭藻、介形类、钙质超微、有孔虫等化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具有高丰度的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且指示海相沉积环境的标志物甲藻甾烷丰富。微体古生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晚白垩世地层沉积于海相环境。晚白垩世为全球海平面高位期,东尼日尔盆地发生大规模海侵。在早白垩世,东尼日尔盆地以陆相沉积为主;在晚白垩世热沉降和海侵的背景下,东尼日尔各坳陷成为一个统一的海相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17.
粤东河源盆地是东南沿海规模较大的晚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一,发育有较为完整的晚白垩世—新近纪地层。研究该盆地的深部构造、控盆断裂、沉积序列和盆地的形成发展,对于认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新近纪的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反射剖面和约两千米的地质科学钻探等数据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明了河源盆地为中生代—新生代沉积断陷盆地,地层结构清晰,沉积基底为早古生代地层,并建立了该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的三阶段沉积序列;该盆地发育渐新世的火山岩,揭示了控盆边界断裂及内部构造发育特征,暗示了原型盆地的破坏发生于晚新生代:即盆地南北两侧紫金—博罗逆冲断层和河源断裂带在晚古近纪—新近纪强烈地改造了原型盆地;基于以上认识,初步恢复了河源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构建了河源盆地沉积序列-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内陆盆地晚新生代干旱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塔里木内陆盆地的产生和发展,着重讨论了晚新生代这一巨大内陆盆地干旱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文章中提出晚新生代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山地出现一个相对湿润期(中新世)和两个干旱期(上新世、第四纪)的初步结论。同时阐述了该盆地现代干旱环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南沙中部海域北康·曾母盆地重磁异常特征及解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林珍 《物探与化探》2003,27(4):263-268
通过对南沙中部海域北康、曾母盆地重、磁资料的定量计算、定性解释,认为空间重力异常主要受浅部地质因素影响,空间重力异常的高低间接地反映了海底地形起伏变化、新生代沉积层厚度大小、沉积岩密度变化以及基底的坳、隆等特征;磁力异常资料通过预后处理及反演计算,推测北康、曾母盆地新生代火成岩以中酸性-中基性岩为主,磁性基底与声波基底基本一致,可划分为2处坳陷及3处隆起;北康、曾母盆地位于减薄的大陆壳上,莫霍面深度约21~2 km.重、磁资料综合解释结果为沉积盖层构造分区、基底断裂推断及火成岩岩性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阔尔真阔拉金矿一带火山岩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阔尔真阔拉金矿产于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酸性次火山岩中.该套火山岩为钙碱性岩石,具低FeO、MgO、Zr、Nb及Rb/Sr,稀土总量偏低,ΣREE=42.81~85.82,具正Eu异常(基性岩)和不明显负Eu异常(中性、中酸性及酸性次火山岩).由基性向中性及酸性次火山岩,稀土总量有所增加,δEu有所降低,但中性岩至酸性次火山岩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岛弧环境,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347~343Ma),是由亏损地幔岩经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