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SFC)是一个古老的地核.太古宙大部分金矿床出现在绿岩带边界或靠近边界的地方。在里奥达斯维拉斯绿岩带有巴西地盾最大最富的金矿床莫罗韦港金矿.里奥伊塔皮库鲁绿岩带中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在两条变形带内.巴西利亚褶皱带金矿床均产于晚元古Canastra群,与周期性韧一跪性剪切作用晚期充填阶段有关.本区金的富集除受韧一脆性剪切构造控制外,还受绿泥石一磁铁矿石英片岩岩性段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金城洞绿岩带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城洞绿岩带自晚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变形:D_1变形幕,形成片理、片麻理及无根褶曲,是深部构造层次的产物;D_2变形幕,形成轴面片理及一系列轴向NW或NWW向的紧闭同斜或平卧褶皱,并伴有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侵入,是中深部构造层次的产物;D_3变形幕,形成大型开阔褶皱,晚期形成韧性剪切带,是中浅部构造层次的产物。这三幕变形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D_4变形幕在中浅构造部位形成NE向开活褶皱。古生代以来,本区主要发生脆性变形。  相似文献   

3.
滇西澜沧变质带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靖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4,10(1):27-40
滇西澜沧变质带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其时代分别为519Ma和280~190Ma。早期变质变形事件(M1D1)可由销长石和石榴石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确定,形成近E-W向的变形构造格局。晚期变质变形作用(M2D2)以形成蓝片岩相矿物组合,如以蓝门石(青铝门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石英等为特征,并形成近N-S向的变形构造格局.钠质问石以青铝闪石和蓝闪石为主,白云母多为3T+2M;型多硅白云母,其bo均值在9.040A以上;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计分别为0.6~0.7GPa和300℃。晚期变质变形事件经历了二个主要阶段(M2aD2a和M2bD2b),分别伴随透入性面理(S2)和褶劈理(S3)的形成,蓝门石的40Ar-39Ar定年分别为279Ma和214Ma;M2cD2c期局部受到热的扰动,以及出现大量的膝折带或宽缓褶皱。上述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代表了澜沧变质带的隆升及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4.
蒙阴县埠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埠洼金矿产于泰山(岩)群TTG岩系中,赋存于中浅层次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内,矿体呈右行侧列式透镜体分布,成矿物质及热液主要来源于泰山(岩)群绿岩地层,其δ^18O值为5.4‰ ̄8.98‰,δ^34S值为2.05‰ ̄4.06‰,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导致的动力分异作用密切相关,赋矿空间为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扩容带。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绿岩带中 ,与变质火山 沉积岩系直接相关的金矿化分布广泛 ,具有多种成矿和控矿机制。但就两种主要类型金矿———剪切带型金矿和铁建造型金矿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赋存的构造部位来看 ,它们都明显地与剪切变形 (韧性的或脆性的 )所产生的构造 热液活化作用有关 ,具显著的构造控矿意义。区域构造分析表明 ,五台山绿岩带的构造格架是一个多级和多期褶皱与断裂的组合 ,总的构造样式是一个紧闭程度向中心增强的复式倒转向形。它们是在北西 南东向挤压作用下递进变形的结果。在这一区域应力场作用下 ,处于不同构造部位的岩石发生变形分解作用 ,从而在紧闭褶皱的翼部产生一系列剪切变形带 ,构成了五台山绿岩带构造控矿机制。本文将以两类绿岩金矿的典型矿床为例 ,对这一控矿构造机制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加拿大地盾的苏必利尔省东部,金产于混合岩化副片麻岩区的变质铁建造之中。位于距英云闪长岩入体100m的主要金矿点,经受了类矽卡岩的变质作用,该变质作用出现于麻粒岩级变质作用的晚期。尽管矿化作用产于高级变质围岩之中,但它具有许多低级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化作用的特征,例如:(1)富Au、As、S、Sb、W、U和FeO;(2)贱金属/金比值低;(3)金在毒砂中作为包体存在;(4)位于长英质侵入体附近;(5)富铁的碎裂围岩;(6)相近的成矿时间(大约2650Ma)。这种金矿化出现于变质作用的峰期附近,并代表了晚太古代广泛发育的地壳深部成矿作用体系。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太古代金矿化作用的主要特征与深部地壳地质作用有关,而不是与上部地层如绿岩带的淋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介绍了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的基本特征,指出双山子绿岩带同加拿大阿比提比绿岩带有许多相似之处;论述了绿岩带中三期不同类型金矿的各自主要成矿地质特征,指出早期含金石英脉是太古代的产物,为冀东地区典型的太古代绿岩带金矿;毒砂型金矿可能是太古代最晚期的产物;晚期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燕山期.在该区东部南北长约30km的矿带中...  相似文献   

8.
公益明—高家村韧性变形带发育太古代花岗绿岩带与高级区接触带附近,在空间上呈近东西方向展布,是由北向南逆冲型韧性变形带。该韧性变形带遭受两期韧性变形作用改造,早期发生在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角闪岩相条件下,以韧性变形机制为主。晚期变形作用发生地壳中浅部构造层次上,以韧脆性变形作用为主。韧性变形带内主要构造岩为构造片岩,是以新生的片状、纤状矿物为主的构造岩。宏观与微观不对称流动组构表明,韧性变形带运动方向为由北向南逆冲。韧性挤压逆冲变形作用发生太古代晚期,是由北部花岗绿岩带与南部高级区相互拼贴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可将本区金矿分为产于绿岩带的中金矿及产于花岗岩侵入体中的金矿两类,但不论哪类金矿,其成矿物质都主要来自绿岩带,燕山早期重熔花岗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及部分矿质,介质,赋矿构造主要为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所产生的SN向,NE向,甚至NW向的断裂或断裂破碎带,成矿期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0.
1 绿岩带金矿的概念太古宙绿岩带金矿是产在太古宙花岗岩一绿岩带地质构造背景上,在花岗岩—绿岩带形成、发展和改造过程的不同阶段形成的一系列金矿床的总称。花岗岩一绿岩带演化主要可分三个阶段,都相应发生了金的成矿作用。生长阶段,即火山—沉积作用阶段形成原始含金建造,局部富集,奠定同生层控浸染型金矿的基础;成熟阶段,即区域变形阶段,特别是峰期之后,多形成后生石英脉型金矿。经区域变形变质作用之后,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西段寒山剪切带的变形作用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寒山金矿床赋存的剪切带有两期变形活动。早期韧脆性变形作用是以位错滑移、双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变形机制为主,形成各种类型的片糜岩。在变形过程中,大量流体进行水/ 岩反应。晚期变形作用以碎裂和破裂机制为主,形成各种脆性裂隙和角砾岩带。在早期开放的变形环境下,有利于成矿热液的活动和富集,是寒山金矿的主成矿期;晚期的脆性变形使金矿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12.
金矿床产出于一定的大地构造位置及一套特定的岩石组合中.本文作者首先在该区发现和确立了太古窗花岗岩—绿岩带,对韧性剪切带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确定初—脆性剪切带为其控矿及窑矿构造,并指出绿岩带、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花岗岩与金矿成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分析了大量国内外金矿模式,并根据浠水-梅川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金活化阶段、金初始富集阶段、金成矿阶段,并分别与韧性、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相对应。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至关重要。从韧性剪切带向脆性剪切带转变的过程中,Au、Ag、Cu、Pb发生大规模的活化迁移,并在较窄的脆性断裂中明显富集,形成矿体或矿化体。剪切带中的成矿流体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变形机制、构造环境变化引起成矿流体沸腾作用并导致金矿形成。金矿成矿过程为:在挤压构造环境下,深层次韧性剪切带中形成原生富气相的(动力)变质流体;随着变质流体向上运移,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开始逸出,液相成分增加,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岩浆流体沿剪切带上升,不断改造和稀释着变质流体,最终形成以岩浆流体为主的成矿流体;随着伸展作用的继续进行,成矿流体静水压力不断降低引起流体沸腾,从而导致金矿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金山金矿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山金矿田岩石遭受了三期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这三期的造变形对金矿体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第二刖期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形成了矿田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晚期脆性剪切变形阶段金矿体在韧性剪切带中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类型和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绿岩带型金矿床是世界和我国重要的金矿类型。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这二类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均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不仅产出在中低变质绿岩带中,而且在高级变质绿岩带中分布很普遍和发育。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广泛、储量极大,是具有中国地质特色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6,17(1):105-114
本文首次报道在滇西施甸向阳寺剖面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孢子和疑源类,根据孢子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孢子带:1.Apiculiretusisporaspicula-Emphanisporitesneglectus(SN)带;2.Synorisporitesverrucatrs-Streelispora(VN)带;3.Breconisporitesbreconensis-Cymbosporitesdittonensi(BD)带。滇西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带可与滇东曲靖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绿岩带东腰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五台山绿岩带中的东腰庄金矿,发责问分容矿绢云母石英(片)岩实为变质基性岩(变质辉绿岩-辉绿玢岩或安山玢岩)岩床在五台期构造作用下发生强烈的剪切变形和变质热液蚀变的产物。说明以绢云母石英(片)岩作为容矿围岩的东腰庄金矿,确有部分为变质基性岩在含金剪切带中发生热液蚀变的后生成因。矿床的形成和矿质的富集受剪切变形机制控制明显,并与区域构造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夹皮沟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李俊建  程玉明 《地质学报》1996,70(4):335-341
吉林夹皮沟金矿是我国与太古宙绿岩带有关的典型脉型金矿之一。根据岩脉与矿脉的穿插关系及单颗粒水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石英的K-Ar,^40Ar-^39Ar,Rb-Sr年龄测定,表明夹皮沟金矿的主成矿期为2469-2475Ma,并有1800-2000Ma和272-130Ma的矿化叠加现象,构成了夹皮沟乃至中国与绿岩带有关的脉型金矿“一老(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一新(中生代)”的成矿格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成矿物质与热液来源及运移条件分析,提出了该区构造控矿演化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认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导致了成矿物质的由深部向浅部、由韧性剪切带外部向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活化迁移,成矿热液在韧性剪切带上部(即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得以大量聚集。韧性变形后期温压条件降低,韧性变形转化为脆性变形,地表大气降水沿贯通性较强的脆性破裂带大量下渗,到达韧-脆性转换带附近,与该处积聚的成矿热液充分混合,热液性质发生改变,在相对张性或较薄弱的构造有利部位大量沉淀。由于断裂带的周期性活动,成矿物质得到多次沉淀而不断富集,最终形成金矿体。矿体形成后的构造隆升及剥蚀作用,使韧-脆性剪切带出露地表,金矿床也随之出露到近地表处。因此在矿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下部,可能会存在糜棱岩型金矿体,但品位可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金矿床产出于一定的大地构造位置及一套特定的岩石组合中,本文作者首先在该区发现在确立太古宙花岗岩一绿岩带,对韧性剪切带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确定韧一脆性剪切带为其控矿及容矿构造,并指出绿岩带,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花岗岩与金矿成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