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4月2日凌晨,在广西马山县和上林县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场“黑雨”,雨水呈黑色,大约出现在凌晨4—5时,马山县永州公社量得雨量为15mm。 这次降黑雨,可能和桂西的一场森林火灾有关。这场山火发生于3月底、4月初,连续几天不灭。山火使局地温度增高,4月初冷锋南移影响广西,又伴有南支槽东移,在火灾区可诱发出龙卷,将大量草木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1990年7月25日15时17分~16时15分,德清县自西向东出现了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城关地区、龙山、筏头、对河口乡下了直径约4cm 的冰雹,测站测得雷雨大风26m/s,强风区波及8个乡镇共42个自然村,受灾极为严重。本文对这次过程的性质及落区落时预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年4月到2006年3月逐时常规气象资料和紫外线资料,对一年内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各季节逐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到了各季节的逐时预报方程,为日常的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3年高原秋季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10月21日20时至22日20时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的一次暴雪天气的动力、热力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高原秋季产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确定了产生这次高原强降水的一些物理特征量,加深了对产生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气象观测纪录“三性”的要求,新《规范》对地面观测使用的时钟及电子计算机内时钟的准确性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论是自动气象站或人工观测的气象站,必需在每天19时检查时钟的误差,确保所用时钟与北京时间的误差小于30s。为了准确对时,一般所用的对时信号源是收听无线电广播每小时一次的报时信号或收看电视机的屏显时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对时机会少,只能在正点的瞬间进行,如动作稍慢或其他原因未对准,则需等下一个时次才能对时,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采用以下办法,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很方便快捷地进行对时。  笔者采用陕西天文…  相似文献   

6.
原始资料的手工键入成为日益突出的繁琐劳动。该收报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为自动收集气象资料提供了一条捷径。一、系统功能1.能正确接收兰州发出的无线气象印字报,一次接收上午08时地面、高空报和下午14时地面报。2.利用 APPLEⅡ最大可利用内存(35.5K)存贮报文。3.收报完毕,将报文以字符串形式,按顺序 T 文件存入磁盘。4.为了节省内存,对08时高空报进行  相似文献   

7.
思南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洪  于锋 《贵州气象》1999,23(6):13-15
1998年7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由于受西南涡,切变线,高空槽以及低空急流等系统的共同影响,贵州省思南县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产生这次过程的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1974年6月17日,我省全境自北向南经历一次飑线灾害天气,这次过程的特点是风大雨急。地面风力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我们用小天气图和雷达观测资料对这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飑线的初生阶段 17日上午山东半岛的一些地方出现雷雨、大风。13时雷达观测到山东曲阜,临沐和江苏连云港附近有略成带状的对流回波区,此现象表明了飑线在13时以前已形成。14时的地面图上,在豫苏皖交界处有一热低压,在热低压中有一条西北风与西南风的切变线。15时在热低压中可分析出由西北风与西南风  相似文献   

9.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雷雨大风,我区每年约出现8—9次,是造成棉花、玉米、瓜果等农作物减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对德州地区降雹当日08时的能量场特征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不同天气意义的先兆因子,建立了预报当日13时至次日08时是否降雹的判别方程,为做好冰雹天气预报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思路经过1984年的试验,MOS 方法对我区冰雹有较好的预报能力。1985年我们继续进行了探索,注意总结以往的经验,采取客观分型条件,对环流形势进行天气学分型。选择数值预报产品因子时,注意定点与动点相结合;选择实况因子时,将湿能与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节省无线遥测自动气象站死机故障排除时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研制了一种远程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固件程序设计、调试制作等。通过对无线遥测自动气象站进行远程重启或自动重启,实现死机故障的排除。同时可以远程读取自动气象站运行时的电压情况,对电池性能进行分析。该模块接入无线遥测自动气象站后,在自动气象站出现死机故障时无需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金步圣  邱语林 《气象》1991,17(6):46-48
本文对一次强热带风暴与西风带系统结合时再度加强并引起特大暴雨和强龙卷的个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就已存在明显的能量锋区,当热带风暴移近时,在它前进方向的两侧,形成一较强的垂直环流圈,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该环流圈右侧的强辐合上升区域中。另外,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一些有无热带风暴龙卷的特殊点。  相似文献   

13.
范蓓芬 《大气科学》1983,7(4):444-449
一、引言 暴雨是一种中尺度天气现象。关于暴雨形成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以及中尺度系统的天气学特征,有过许多分析研究。至于暴雨的触发机制,一些理论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重力波对暴雨的触发作用。李麦村根据大尺度天气系统发展时的非地转平衡能激发重力波,指出其在条件不稳定大气中传播时,可以是发动暴雨的一种机制。最近又根据两  相似文献   

14.
强降水过程模式中尺度水汽初值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崔春光 《气象》2000,26(11):3-6
用η坐标中尺度模式模拟了1998年7月20日20时~21日20时(北京时,下同)发生在湖北省东部的一次强降水过程。根据20日20时降水的实际发生区域,调整了武汉以南的一块与实际降水对应区域的850~400hPa的湿度初始场。试验结果表明,模式降水预报效果强烈地依赖于中低层中尺度水汽初值。当探空网资料的客观分析场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尺度高湿区的存在时,预报结果与实际偏差很大。根据实际降水区域对湿度场作人  相似文献   

15.
一次单站暴雨的气象要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门站2004年6月26日20时至17日20时地面气象要素资料以及同期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产品资料,对2004年6月27日发生在天门市的一次单站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流单体由天门站西南方向缓慢移来,并逐渐增强,当天07-09时为对流旺盛阶段,这2h对流单体回波在天门站上空维持是这次暴雨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风的精细化MOS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利用MM5模式的站点输出产品,采用多元线性和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5个测站48 h逐时风速、风向,通过对2004年6月~2005年4月近一年的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逐时风速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对逐时风向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尚未达到可用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但都较原MM5模式预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10日18时至12日20时,鄂尔多斯地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风、沙尘暴、降雪、寒潮天气。本文从MICAPS所提供的资料入手,对高空500hPa、700hPa、地面形势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结合涡度场、预告图得出这是一次受地面蒙古气旋影响、高空深槽东移、北路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84年7月12日,菜芜、沂源出现了一次大暴雨。4小时降水120毫米,中心雨量达260毫米,是近10年来所未有的。这次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11日20时到12日8时。暴雨开始前受低空切变和地面静止锋影响。从11日20时起,随着低涡和地面气旋波北上东移,在暖区内出现了暴雨,本文利用现有的资料,对这次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十五时三十分,大荔县西部与蒲城县东南部接壤地带的洛河两岸,发生了一次狂风、暴雨夹带冰雹小范围的强对流性天气过程。事后,我们对这次强  相似文献   

20.
“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农谚久为流传,并且还有人用现代气象学的观点对这一农谚进行了解释:下雪时,由于水汽凝华释放潜热,大气增温;而化雪时,由于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大气降温。这一解释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仔细分析,却不尽然;这一农谚虽家喻户晓,却包含有非科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