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单点双站三角形交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分别利用2个互不通视的已知点(称单点),2次架设仪器(称双站),观测同一高空目标点,构成2个三角形,交会待定点的方法,即单点双站三角形交会法。该法布测方便,计算简单,可同时获得3个待定点的坐标,是野外在已知控制点不足(2已知点相距甚远且互不通视)情况下,引测控制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维后方交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后方交会一般都是二维的,即根据三个已知点的坐标,观测两个水平角,求算第四点坐标,或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待定点上观测一水平角和一方位角的方法求算其坐标。本文描述了仅观测一水平角和待定点到丙已知点垂直角求算待定点三维价值的几何图形和计算方法,提出了迭代和直接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传播模型和位置指纹的混合室内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结合传播模型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公式建立定位环境中已测定位置坐标的参考点距离各AP的理论距离的指纹数据库;然后再根据传播模型公式确定待定点到AP的理论距离;最后通过匹配待定点和匹配度最大的3个参考点之间的欧氏距离的倒数作为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权值,计算待定点坐标。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单独使用传播模型法或位置指纹法,本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结合进行室内定位,取得了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在三角测量中,通常是用点位中误差来表征由于观测误差而引起的待定点的点位精度,它是根据任意坐标系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中误差求得,其几何意义是待定点位置误差的几何平均值。由于观测误差的影响,待定点的位置在该点各个方向上都包含有误差。为了全面地确定这些误差的大小,就需要计算待定点的误差椭圆。而点位中误差却不能反映这些具体方向上位置中误差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在航带法区域网中待定点坐标的方差比,并用全区中方差比的最大值和方差比的平均值表达该区域的测点精度。在平差计算过程中,对控制点分布不同和网大小不同的各种典型图形,分别采用多项式和正形多项式计算方差比。从而得出了待定点坐标的理论精度估算公式,并将其与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光束法区域网的理论精度作了比较,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解析几何知识,简捷地导出用边的长度直接计算待定点坐标的公式。公式形式工整,计算方法简单。文中还编列了应用具有38步算程的电子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金本斌 《四川测绘》1998,21(2):91-92
本文介绍后方交会的另一种解算法,对解算公式作了简要的推导,公式的形式较简单,计算工作量较仿权公式有所减少,且便于编程计算,并同时可计算出待定点的两组坐标,以资校核。最后附有5100S计算器的解算程序和复例。  相似文献   

8.
刘庆金 《江苏测绘》1999,22(4):32-33
本文介绍了推算与已知地界(折线)平行的地界(折线)拐点坐标的方法,即地界平移时 点的定位方法,给出其通解公式。该法对于国土管理部门拨地钉桩测量、地籍测量确权定界工作中推算待定地界(折线)拐点坐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公式简洁易记,只要有编程式计算器即可实现场实时解算。  相似文献   

9.
唐利民 《测绘学报》2012,41(4):0-628
非线性模型广泛存在于测量平差、变形监测及路面模量反算领域中。诸如导线测量中以待定点坐标为未知参数的角度观测方程和边长观测方程,它们都是待定点坐标的非线性函数;GPS伪距测量中,卫星至测站的几何距离的观测方程是测站点待定坐标的非线性函数;路基沉降变形分析与预测模型中,沉降量是关于时间的非线  相似文献   

10.
借助本文导出的辅助量M与N,用以直接求得线形锁的起始边长和起始坐标方位角,这样就可一次计算出待定点的坐标,避免了重复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地籍测量和拨地测量中,经常要计算地块的面积。用坐标解析法计算多边形面积,需要先测算出界址点(或界桩点)的坐标。测量界址点坐标可用极坐标法或导线法。导线法就是沿界址点测闭合导线,经近似平差后推算出界址点坐标。再用解析公式计算多边形面积。 本文推导了不计算坐标,直接由观测边和观测角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公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方法,旨在以尽可能少的已知点,求取较多的待定点。其要点:由待定点观测已知点,构成具有重合点相关联的交会网形。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方交会原理,按网中各交会三角形分别列出反求已知点坐标计算公式,通过变换关系得出解算待定点坐标的矩阵表达式。然后应用共轭斜量法编制计算程序进行解算。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测控中,现有的测量塔法获取实时管节特征点坐标的方法,是先测量待沉放管节上多个塔标点实时坐标,再利用坐标转换方法求解管节特征点实时坐标.在研究测量塔法管节沉放测控原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仅测量两个塔标点三维坐标结合管节的两个倾角数据计算管节特征点实时坐标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管节独立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转换,具有不受坐标系间旋转角度值大小限制和模型简单的优点.推导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utoCAD模拟数据进行计算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后方交会.即三点问题,就是在一未知点观测它和三个已知点的方向,从而确定该点的位置。本文提出了后方交会的一种解析解法,即把已知数据及观测值直接代入一个简单公式就能确定未知点的坐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矢量代数的理论推导了交会定点坐标计算的通式。在通式的基础上,利用待定点坐标与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间的函数关系,推出了各种交会定点方法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用光束法整体平差摄影测量网时,必须妥善解决像片外方位元素以及待定点坐标初始值的求解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动逻辑解算多摄站交向摄影测量网中未知数近似值的思想;不同情况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方法,包括利用部分已知外方位元素的解算方法;以及用空间前方交会解算待定点坐标的实用方法。近似值自动解算程序经过了模拟实验数据和实际数据验算,证明它是可行的;所需地面控制点数少,无需人干预。  相似文献   

17.
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内业计算中,最经常的工作是由两点坐标反算出该两点的方位角和距离。当求两点间距离时,可用坐标反算的方法。但在地质测量中,两点间的方位角常是已知的,这时用垂距公式计算两点间的距离,效率要比坐标反算法高得多。而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在地质测量中,又是大量的经常的,因此对垂距公式的微小改进,都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室内场景复杂、WiFi信号不稳定等因素,造成基于信号空间K最近邻法的WiFi指纹定位算法匹配的邻近点会出现偏差,使用偏差较大的点计算待定点位置会直接影响定位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组合定权的指纹定位算法,对K个邻近点的几何结构进行分析,剔除其中偏离邻近点几何中心较远的点后,同时分析匹配邻近点中心同待定点几何位置存在理论上的关联,利用选择后的邻近点与其中心点的几何距离、待定点与指纹点欧氏距离组合定权,加权求取坐标。与KNN、WKNN算法定位结果分别进行比较,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定位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在待定点测站上测量与两已知点的距离和角度进行后方交会坐标计算的原理,并对点位精度和一角一边后方交会多解的判定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两个已知控制点确定两个待定点的双点后方交会,作为加密测图控制,是一种比较有利的方法。以往由于它的计算比较繁复,要随着交会图形的不同而算法各异,甚为不便。这里根据我们生产作业中常用的几种双点后方交会图形,推导了计算辅助角Q的通用公式,简化了计算,使公式便于记忆。最后提出在布设中的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