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应用水力学公式推求过闸流量,或对闸门流量系数进行实测率定时,闸门开启高度(简称开高)是重要的水力因素,也是利用水工建筑物测流的基本观测项目,其观测精度对过闸流量或流量系数成果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河闸水工建筑物测流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恩国 《水文》2000,20(4):48-50
根据三河闸的实际情况,选择 当的流量计算公式,对各项系数进行了准确的确定。实际应用中,为使计算公式更加适合于三河闸的出流情况,公式中引入了综合改正系数K。该方法在三河闸使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平底闸淹没孔流的水力计算或流量资料整编,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加以闸下水位又不便直接观测,常以闸下游水位代替闸下水位,并以闸孔过水面积分析流量系数,或以自由式孔流的计算公式去分析淹没系数等,不但计算工  相似文献   

4.
过去采用流量系数法整编堰闸流量资料,由于算得的流量系数是一个变量,因而其成果不利于电算推流。尤其是沉溺式出流的流量系数,相关因素比较复杂,成果点据散乱,精度不高。为此,提出以多元对数图解法(又称逐步图解法)整编堰闸流量资料。经我省部分堰闸站(包括感潮堰闸站及电力抽水站)的整编实践证明,成果精度比较满意,且便于电算整编推流。现介绍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任何泄水的水工建筑物,包括堰、闸和涵洞、隧洞等只要其水流情况符合有关的水力学计算条件,能够确定流量系数包括淹没系数的定量关系,原则上都可以做为测流建筑物。通过观测水位和闸门开启高度,利用水力学公式和确定的流量系数关系即可推算流量。但目前对水工建筑物测流还存在一些争论,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卢玉成  王一帆  卢曦 《水文》2013,33(3):69-76
影响流量(效率)系数曲线的因素很多,给曲线配置公式,函数形式选择困难,待定系数计算复杂。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论证了数据规律与多项式函数对应关系的正确性,论证了数据规律与复合函数对应关系的正确性,论证了变量替换规则的正确性。运用这些关系和替换规则,引申出更多的函数形式,满足了一般曲线的公式配置要求。公式系数的求解,推导出降阶法,不但可以求解多项式类型函数的系数,还可以求解复合类型函数的系数;该方法统计计算简单,很容易用Excel表格实现。用数据规律分析的方法给相关曲线配置公式,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7.
实用堰流量系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绍芳 《水文》1994,(1):18-24
实用堰流量系数计算张绍芳(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一、前言实用堰是闸、坝工程的主要建筑物。闸、坝的流量计算一般按下式进行:式中H_0──包括来流流速水头的堰上水头∑b──桥(闸)孔总净宽m──二元堰流的流量系数K_ε──桥(闸)墩侧收缩影响系数K_ψ─...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6)
以某砂石水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为例,对既没有水位资料,又没有设计流量的断面,利用内插值法推算出工程断面的设计洪水位;对工程所在河段既没有实测水文资料,也没有实测横断面的资料,采用曼宁公式推算工程断面处设计流量;选用陆浩公式作为码头工程雍水分析计算的公式;采用纵向稳定系数、横向稳定系数、断面宽深比三个指标分析了河势影响稳定性。为类似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伽马测井分层解释方法的基础参数——形态系数的物理意义作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形态系数在地质脉冲函数表示下的计算通式,提出了形态系数的近似模拟公式。这个模拟公式可应用到野外形态系数的实测。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模型实验和野外实测数据和伽马测井资料的对比结果,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近似模拟公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以形态系数为基础的分层解释方法较反褶积法具有更高的分层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行流量过程线分割方法中存在着缺乏物理基础和客观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量过程线分割的新方法。该法通过流域的降雨资料和出口断面的流量资料,经推导得到Horton下渗能力曲线的三参数,并推导出地下净雨量在非饱和带运行时间公式和地下水汇流公式,从而对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11.
姚建栋 《水文》2012,(1):69-72,91
二河闸节制闸作为洪泽湖洪水出流的主要水利工程,在其控制运行中多次出现淹没式堰流流态,推求该水情条件下的流量一直采用的是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为了能够更合理地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出流规律,从而使流量推求更加精确,根据二河闸淹没式堰流流态下的历年实测流量资料,对其测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率定出二河闸丰水期淹没式堰流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利用堰闸测流率定的流量系数去推算过闸流量,实践证明,它是经济有效的测流方法之一。惟在堰闸测流方面,由于要求计算方法简便,多不单独考虑闸上行近流速水头;又为克服小水位差影响测验精度,闸上、下水尺的布设,多被拉长了距离,增大水位差数值。这对提高测流精度,简化计  相似文献   

13.
齐斌  马文进  任小凤 《水文》2002,22(2):32-35,57
在悬移质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基本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公式法及经验相关法对测点位置流速权重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河流断面特性,建立了多年综合及相邻流量测次累积面积百分数与累积流量百分数相关曲线法等不同的部分流量权重系数借用方案。经实测资料检验,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的计算误差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的精度要求,能满足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孝波 《水文》2001,21(2):41-44
在水文资料整编时,发现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与单值化后的水位流量关系线有一定的关系,推导并证明了实测流量与单值化流量关系的计算公式△Q=Q=Q0=KQ,利用这一公式对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文资料进行了值化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溢流堰流量系数验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荣法  杜屿 《水文》1997,(2):41-48
溢流堰的类型很多,各类堰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各异,各家所提出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通常都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为验证这些成果应用于原体实际工程的符合程度,特收集了我国一些省水文部门提供的共35处溢流堰的现场率定流量系数资料和部分实际工程的模型试验资料,已大部分为《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采用。  相似文献   

16.
孙正兰 《水文》2019,39(6):52-58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流域的主要行洪通道,承泄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入江。以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主要口门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近60年期间的实测资料,通过水位、流量、流速等要素分析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河段行洪能力的变化,以丰水年年最大流量和相应最高水位的关系曲线推求设计水位下的流量,并与设计流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河段行洪能力多年来无显著变化;(2)万福闸的实际行洪能力达到设计标准以上,太平闸、金湾闸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预测和控制深基坑变形的抗隆起稳定系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软土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抗隆起稳定系数的合理计算方法;通过对大量上海深基坑工程的计算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论证了利用抗隆起稳定系数进行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适用稳定系数法控制基坑变形的设计计算预测公式:δh/H~Ks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尹旺明  佘冠军  汤彬 《铀矿地质》2011,27(2):108-114
从γ测井分层解释方法形态系数的物理意义出发,探讨了利用模型测定实用形态系数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实用形态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同时采用HPGeγ谱仪对饱和测井模型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理想,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公式与水位恢复井流公式可解决不同流量变动条件下含水层参数求解。针对野外压水试验中流量与水压难以控制且观测精度低, 但阶梯流量压水后水位恢复曲线易于准确观测的特点, 根据叠加原理, 从非稳定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基本公式中推导出阶梯流量水位恢复公式。根据现场阶梯流量压水试验资料进行了含水层参数计算, 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方崇惠  方堃 《水科学进展》2012,23(5):721-727
为了计算瞬时溃坝最大流量,基于堰流与波流量相等原理,建立了瞬时溃坝最大流量与堰流关系,理论推导得到同一公式可以计算大坝全溃、横向局部溃坝、垂向局部溃坝及横垂向局部溃坝的瞬时最大流量的新通式,给出了该通式的基本和上限、下限及一般等通式。研究发现:瞬时溃坝流量与溃口堰坎类型有关,可以把瞬时溃坝最大流量、逐渐溃坝洪水或漫坝洪水的计算公式和相应系数统一到不同堰坎类型的堰流量计算中;而这些新通式相应系数的取值是被实验确认和经典著作肯定的,保证了系数取值的可靠和准确。这些新通式容易理解、形式简单、计算简便,参数取值可靠,把溃坝洪水计算的复杂问题转变为处理经典水力学的简单堰流计算。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充分论证了一般通式的合理性,并用国内外溃坝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和成果较科学、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