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亭贡拉地区亭贡错组中首次发现了早白垩世早期典型分子Dicheiropollis花粉。这一孢粉组合同时还含有大量的Classopollis和较多的Ephedripites,指示当前孢粉组合和亭贡错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区域发育以掌鳞杉科为主、在林下或林间生长有麻黄科的植被群落,指示干旱炎热的气候环境,也为该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碰撞封闭时限提供了年代资料约束。  相似文献   

2.
西藏改则地区上三叠统亭共错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亭共错组是发育在羌南地块上的一套晚三叠世磨拉石建造,以浅灰-紫灰色杂色砾岩为主。夹少量灰色细-粗砂岩。总体为一套河床一边滩相沉积。在粉砂岩夹层中获植物化石Neocolamites carcinoides Harris,Neoca/am/tesn卿淞Sze,Neocalamites sp.,时代为晚三叠世。亭共错组的建立完善了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地层系统。亭共错组与下伏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为研究羌南地块向羌塘盆地转化的时限、藏北地区的印支运动和古特提斯的终结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
劉紹龍 《地质论评》1957,17(3):340-346
在甘肅東部平凉、華亭一帶,零星分佈有一些煤系地層,前人認為其時代全屬於下侏羅紀,而統名之為華亭煤系。在二道溝、三道溝及太統山等地,煤系地層之上覆有巨厚紅色岩系——即所謂崆峒山系,其時代則被置於中上侏羅紀或上侏羅紀。解放後,為  相似文献   

4.
侏罗紀地層在鄂尔多斯地台分布非常广泛,北起內蒙东勝,南至陝北之麟遊永寿,南北延展約600公里。在地台西沿內蒙棹子山东麓,以及甘南灵武、鹽池、同心、華亭等地,亦有侏罗紀地層的零星出露。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地区广闊,前人在各区对地層的定名都不一致。下侏罗紀在內蒙及陝北北部名为延安統,在陝北南部名为瓦窑堡煤系或衣食村煤系,在隴东一帶名为華亭煤系。中侏罗紀及上侏罗紀在陝北一帶名为直罗統和安定統,在隴东为華亭煤系上部和崆峒山統下部。为了統一起見,我們將地台区的下侏罗  相似文献   

5.
江西相山铀矿田如意亭剖面最底部的熔结凝灰岩代表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的开始时间,本文首次报导了该熔结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得出其形成年龄为137.3±0.9Ma,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此外,对如意亭剖面的两个流纹英安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是136.8±2.5Ma和136.4±1.5Ma,对采自如意亭剖面的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是135.0±2.0Ma,对采自如意亭剖面的碎斑熔岩的定年结果是134.1±1.6Ma,这些定年结果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得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时代集中在135Ma左右(137~132Ma),再次证实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始于早白垩世,是一次集中且短暂的火山-侵入活动。本文对如意亭剖面的定年结果证实相山地区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的火山岩地层应属于早白垩世。然而赣杭构造带上原先所划分的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形成的时间与武夷山北坡冷水坑盆地中火山岩系并不相同,因此,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地层在区域上应予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6.
陈纸 《广西地质》2010,(8):54-55
为了一部戏,我再次踏上横县;也是为了一部戏,我来到横县的郁江边. 正是初春天气,典型的烟雨,典型的蒙蒙,典型的阴郁.两个男人,弓着背脊,去造访粤剧中的海棠亭.  相似文献   

7.
地質新知     
《地质论评》1939,4(5):392-392
四川巴縣和尚坡第四紀骨化石之發現 巴縣和尚坡,位重庆西三十里,小龙坎西南十五里。該地有一洞穴,舊名龍洞。近因陳蘭亭先生依之深掘備避空襲,施  相似文献   

8.
凌赟 《浙江地质》2012,(1):57-59
飞机徐徐地降落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我们也就开始了“过客匆匆”的两个“半岛”(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行。  相似文献   

9.
陕西彬长矿区亭南煤矿207工作面为二盘区第五个回采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回采前工作面采用采前预疏放、回采过程中采用向相邻采空区打煤泥水,低位泄水和面后排清水以及仰采范围内采用阶梯式放水等综合措施,彻底解决工作面回采期间的水害问题。通过对亭南煤矿207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研究,积累了复杂条件下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周钦贤 《地质论评》1966,24(1):15-25
对内蒙一铬铁矿矿床成因认识尚不一致。作者在整理研究该矿床地质资料时,对矿床成因有所认识,特写本文就教。本文曾承陈正工程师、陈竺亭、杨德隆、田庆、赵幅庆、万维铿、李建业、贾永禄等同志审阅初稿,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1.
桃花扇亭位于南京栖霞寺后桃花涧的东侧。为了纪念明末清初富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秦淮名妓李香君 ,于 1979年在葆贞庵旧址建造了这座精致的仿古建筑———桃花扇亭。1988年 7月 2 7日、2 8日连续二天大暴雨后 ,2 9日下午 4时许 ,紧靠桃花扇亭的南侧地面突然发生塌陷 ,塌坑上大下小 ,呈椭圆形漏斗状 ,上口长轴 12m、短轴 10m ,塌坑深 8m ,平卧在地面的 4根大理石柱 (长 3m ,断面为 30cm× 30cm)有 2根塌入坑内不见踪影 ,1棵 10余m高的大枫树大部分埋入坑内。塌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矿山于 196 6年~ 196 9年在此处用上向水平分层碎石…  相似文献   

12.
在西藏改则县北亭贡南部地区发现一套岩石组合以辉绿玢岩-细粒闪长岩一细粒石英闪长岩-安山岩-凝灰岩组成的埃达克岩,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产出构造环境与典型埃达克岩对比,其完全符合埃达克岩类型,埃达克岩的发现为研究区火成岩成因问题和铜矿的找矿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学园地     
由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施工的宝云亭三井1月5日完钻,井深4240.18米,经测试,第一层试获天然气2.22万方/日;第二层为一高压渗水层,产水10方/日(临时增加的测试层位);第三层天然气2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DC2000型钻石切工自动分析仪的测量精度,采用该仪器测量了标准的圆形明亮琢型CZ样品的切工比例。试验结果表明,DC2000型钻石切工自动分析仪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测量精度,符合现代钻石切工分级的严格要求:腰棱直径和全深的最大偏差不超过0.01 mm,以百分数表示的台宽比、冠高比、腰厚比、亭深比和底尖比的最大偏差不大于±0.1%,冠角和亭角的最大偏差不大于±0.1o。DC2000型钻石切工自动分析仪可以为钻石切工分级和钻石加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來的數年中,地層上及化石上新的重要發現時有增加。最近潘江同志對於南京附近的地質研究頗詳,曾在雷鼓山剖面烏桐系發現魚化石,經劉憲亭同志鑑定,認为胴甲魚類(Antiarcha)的一種(屬名及種名俱未能鑑定),地層時代應屬於泥盆  相似文献   

16.
运用钻石光学效果观察仪采集合成立方氧化锆(CZ)样品的光学效果的实测图样,采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石斌博士研发的宝石切工仿真分析系统模拟样品的光学效果仿真图样及可视亮度。通过量化程序统计样品实测图样的亮度值,以及仿真图样的亮度值。研究在入射角度为7.12°-12.58°的环形光源下,样品的实测亮度与主要切工参数的关系;对比仿真图样与实测图样的异同;分析样品可视亮度与仿真图样的统计亮度值的变化趋势,发现样品仿真图样的统计亮度值与模拟的可视亮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称性较好样品的仿真图样与实测图样较一致;亭角38.5°-41.5°,冠角27°-39°之间一些特定组合的样品具有较高的亮度。结果表明,通过采集、分析图样测量圆明亮琢型宝石实际亮度的方法是准确可行的;对称性或某些参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样品亮度很大的变化;亮度较高样品的亭角、冠角满足加和规律,即亭角减小必须与需锫增加相静会.才鲐呈拥掂高的毒序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东张断裂带处于福清县西部,南北延伸很远。作者等观察仅限于琯口与绵亭间一段。此处为多个断层组成的一个宽可能达十余公里、长数十公里的断裂带,且有因错动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该断裂带在地貌上也有明晰的反映。本文就断裂带中断层性质和变质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郭益辉  王斌  桑鹏 《探矿工程》2011,38(1):32-34
随钻测量是煤矿井下定向钻进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随钻测量钻进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定向孔的设计和工艺步骤,并对其在陕西彬县亭南煤矿、宁夏汝箕沟煤矿和晋煤集团岳城煤矿瓦斯抽放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相山地区如意亭深钻CUSD4孔钻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山地区如意亭深钻CUSD4孔是中核集团龙灿工程下属子课题《相山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第三个钻孔,设计孔深1600m。该钻孔于2016年8月12日开钻,至2016年12月6日,达到地质目的层位,终孔深度1435. 58m,平均台月效率406. 27m/台月。采用液动冲击器+P口径绳索取心钻具+锯齿型金刚石钻头组合钻进方法,在施工中取得良好使用效果,与同地区普通绳索取心钻进相比,钻进时效提高30%以上,钻头使用寿命提高20%以上。全孔岩心采取率98. 10%,破碎带岩心采取率达到99%。本文主要介绍了如意亭深钻CUSD4孔的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地层钻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谭必祥  王根贤 《地质论评》1983,29(6):553-562
“岳麓砂岩”原称“岳麓系”,系田奇(?)于1928年对岳麓山昆涛亭—五轮塔一带,所分布的一套以石英砂岩为主的碎屑岩系研究后所创,最初推论其时代属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在其后的数十年间,众多的地质工作者,对于“岳麓砂岩”的时代及其与所谓“雪峰山砂岩”的关系,提出过许多见解,主要意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