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后语     
华夏大地、青史悠悠、绵亘流长,古老文明赋蕴极其丰富的地震史料.国人、世人皆同赞誉,颂为"世界地震研究的金库".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的诞生,推动了历史地震的研究,中外的、全国性的历史地震学术交流频发活跃:继《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出版后、《中国历史地震研究文集》一、二集先后问世:在三次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基础上,《中国历史强震目录》正在加程编纂:等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历史地震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中同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和各省市自冶区的地震史料汇编陆续出版: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相继成立;围绕为新的地震区划图而进行的历史地震目录编修正在深入进行:历史大震考察与研究工作已有《中国特大地震研究》成果出版:……历史地震研究及其成果,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关注,1985年至1990年先后在杭州、邻州、昆明、繁峙、南阳等地,相继举行全国性的历史地震学术交流活动,展示了历史地震研究工作的活跃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于1988年6月24日至28日,在山西省繁峙砂河组织召开了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历史地震研究会会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一百多篇.会议由时振梁、章伯锋、郭增建、余兆康主持.  相似文献   

4.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在昆明成立。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共32人,其中,闵子群任主任委员,晏凤桐、时振梁、李裕彻任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员会挂靠云南省地震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及代表共5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发来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历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成立暨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1988年6月24日—28日在山西繁峙砂河召开.61个单位的120位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是1986年11月由山西、河南、辽宁、四川、上海等省市地震局发起倡议并进行筹备的.由于地震、历史、文物、考古、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暨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于9月11日至23日在湖南大庸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国瑜研究员亲临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是由山西省、辽宁省、河南省、四川省、上海市等五个省、市地震局联合发起,得到地震系统各单位、社会科学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由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山西省地震局共同举办了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50篇,全文86篇。出席会议的有58个单位120名代表。凡报全文的作者,均在会上作了交流。会议交  相似文献   

8.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1月3日在昆明宣告成立,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历史地震研究者,以及相邻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5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大会收到了中国地震学会及其理事长陈运泰研究员发给大会的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云南省天文学会、地理物理学会、地震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相似文献   

9.
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与强震目录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瑞生  王彬 《中国地震》2005,21(2):280-284
上世纪50、80年代,我国曾两次广泛搜集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及各省区《地震资料汇编》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60年、1995年等4版强震目录,它们反映出我国历史强震活动及其灾害的基本状况,是地震预测、防震减灾等研究的基础资料。但因资料分析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致使一些地震参数判定有误,并丢失了大量的中强地震:①历史记述之真伪判定与取舍;②无破坏性文字记述的所谓“有感地震”的分析处理;③地震震中、强度及其精度判定。本文以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为据,对照1995年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以下简称《95目录》),就以上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震资料的使用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地震构造活动较弱的中强地震活动地区这种影响尤为显著。近年来沿长江各省的核电选址工作,凸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0月12—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重大工程地震安评工作中的历史地震资料使用问题专题研讨会”,安徽省地震局黄田庚局长、张鹏副局长、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1.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地震研究,指出系统整理和客观分析这些历史悠久和较丰富地震资料的现实意义,并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如已出版了《中国地震年表》等,正在进行组织编著《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一书);最后讨论了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历史强震目录的复核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对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简目》所收录的福建历史强震目录作了全面的修订。增、删、改地震16次,占原目录同一时段地震数的61.5%。本文通过核查,分析地震史料,利用中国东部烈度衰减规律,参考现今闽台地震的实际烈度资料,并考虑台湾强震波及影响,对历史强震参数变动较大的11次地震进行了复核与评述,认为其大部分地震参数的变动是需要商榷的。为此,对所增、删、改的地震分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中国,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活动的频度高,强度大。据不完全统计,1900年前仅见于历史记载的7级以上地震49次,其中8级以上大地震多达11次。频繁的地震活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纪录中国地震发展成就准备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因此,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震记载具有时间久远、内容丰富和科学价值高等特点。 收存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的地震资料,是中国地震科学发展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历史科学文化宝库中的明珠。经过1956年和1978年以来两次全国范围的搜集整理,地震史料的辑录和研究利用,巳取得可喜成就。并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心和重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的先后出版,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地震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下面就此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期引起更深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由云南省地震局(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积极筹备,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5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及地震系统的代表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子群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关于成立地震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并就我  相似文献   

15.
1990年8月29日至9月7日《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在长春集结,应吉林省地震局邀请,举行了历史地震专题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吉林省地震局副局长李继泰主持,来自云南、四川、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省地震部门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历史地震研究者共5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顾问谢毓寿先生专程到会,并做了学术报告.《中国历史地震目录》编辑组的闵子群、孟宪东、吴戈、刘昌森、江在雄、朱书俊、  相似文献   

16.
福建历史地震与地震灾害特征史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2005年复核审定的“福建省历史强震简目”为基础,将收集到的强震参数与“福建省志·地震志”的记载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建立统计对比表,突出历史大地震的参数、地震影响和地震灾害特征,并就历史地震资料的修订和使用提出看法,充分认识和反映该地理区域真实的历史地震活动和震害影响,为福建地区历史...  相似文献   

17.
活断层工作方法在中早期历史地震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如: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历史地震震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有史料记载,但无法编入“中国强震目录”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史料地震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本文以两个应用实例说明把活断层工作方法及现代年代学方法引入早期疑难或缺失的历史地震研究中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震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和河南省地震局等单位其同发起召开“纪念张衡暨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7日至9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与会代表怀着敬仰的心情,缅怀和纪念中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张衡的丰功伟绩。地学界知名人士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丁国瑜、郭增建、闵子群、时振梁、李裕澈、孙国学等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9.
ij&taii ydr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成立暨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晋召开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点数量的变化情况入手研究了中国大陆5个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的完整性,结果表明由于明朝以后地方志的发展历史地震资料才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