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矿床地质特征凤山铜矿床位于昆阳裂谷中段近SN向的易门裂陷盆地西侧,绿汁江深断裂东侧。矿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汁江组(Pt2lz),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建造。受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影响,矿床严格受刺穿构造控制(如:21#矿体、10#矿体,59#矿体),59#矿体受南部刺穿体控制,F10断裂走向NW,倾向SW,倾角陡,控制了该刺穿体  相似文献   

2.
易门凤山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克祥 《云南地质》1996,15(2):164-179
易门凤山铜矿床是赋存于中元古界阳昆阳群中的中型富铜矿床,它是位于刺穿构造内,以原始铜沉积为基础,受构造控制的后期叠加改造富化矿床。含矿地民支是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三段上部和落雪组下部地层,岩性主要是褪色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和白云质韵律砂板岩和因民角砾岩。矿床位於由小绿汁断裂、三家厂断裂和Fl2纵断裂所组成的三家厂刺穿体的南部。刺穿体形态为南北向的倒“楔子型”卷入刺穿体内的因民组和落雪组成  相似文献   

3.
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矿体空间定位规律和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门凤山铜矿床是昆阳裂谷铜矿带易门式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明显受刺穿体和构造的控制,矿体赋存于绿汁江组凤山段白云岩中。刺穿构造是指老构造岩片刺穿于新地层中的构造形迹。研究刺穿体、矿体和控制二者的构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找矿意义。构造控制了刺穿体的分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刺穿体,而构造和刺穿体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共同控制了矿体的分布。通过研究凤山多个矿体和控制矿体的刺穿体、构造的特点,发现刺穿体和控制刺穿体的构造具有向W—SW倾、刺穿体向S—SW侧伏的特点,受二者的控制,矿体具向S—SW侧伏的特点,这一特征为刺穿体的形成机制研究和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钠木钦金多金属矿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以铜、金、铁矿为主.研究认为,钠木钦铜矿体受中二叠世下拉组地层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夕卡岩控制,而金矿体则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成矿类型为夕卡岩型,金矿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区Ⅰ、Ⅱ、Ⅲ号矿体的深部及Ⅱ号铜矿体的西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矿区矿床特征的研究发现,钠木钦矿与区域上的尕尔穷等矿床具有较为相似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新兴县都斛铜矿床处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的中部边缘带,其铜成矿活动主要受本区燕山期斑岩体和NE向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已发现的脉状铜矿体产状各异,在空间上整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环状,单个矿体呈细脉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并具有浸染状矿化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特征。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对比粤西地区及国内类似斑岩型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都斛铜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贵州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床是贵州省内发现的首个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于北西向F1、F2及隐伏F20、F30断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根据矿体的空间展布特点,以控容矿断裂作为矿体对比连接的依据,圈定69个铅锌矿体,探明铅锌金属资源量275万吨。Ⅰ-1号主矿体为区内规模最大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猪拱塘断层(F1)破碎带内,赋矿围岩建造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建造。矿体长度1 640 m,平均厚11. 01 m,铅平均2. 81%,锌平均8. 71%。铅锌资源量182万吨,占矿床总资源量的57%,资源量规模达特大型。通过对Ⅰ-1号主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详细论述,为矿床总体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位于内蒙-兴安造山带西段之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内,哲斯敖包复向斜南翼,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变质岩系控制.该矿区矿化体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三岩段(P1d3)的英安质凝灰岩、凝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体为含铜石英脉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共圈定7个铜矿体,矿体总体走向为北东—北北东向,倾角4375°.铜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有分支现象,厚度变化小,属稳定型.通过系统总结矿床的矿体地质、矿物成分、矿物嵌布及围岩蚀变特征,认为铜矿成矿与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8.
李忠烈 《矿产与地质》2012,26(3):228-230
MARCIA铜矿位于智利海岸山脉成矿带,通过对矿区地层、地质特征、矿体特征与构造的关系等分析,对该矿区铜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矿区铜矿的形成与断裂关系密切,F2断裂是导矿和容矿断裂,该区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昆阳群中的刺穿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滇中中元古界昆阳群地层中出现大小不等的200多个刺穿构造,它们由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或其一部分组成。由两条不同性质断裂挟持的(下盘为逆断裂,上盘为正断裂)老地层组成的构造岩片,斜冲于新地层之中,形成刺穿构造。它们是区域内逆冲推覆断裂同期及后期活动产物,其脆性变形部分是逆冲推覆断裂及派生次级逆冲推覆断裂的特殊前峰,即楔形前峰;而塑性部分是逆冲推覆断裂形成过程中,由岩石破碎-受拉张、垮塌-受压应力、地下水参与下塑变,并沿断裂流变侵位固结的产物,称之为因民角砾岩。刺穿构造组构复杂,可分成复式向斜型、复式背斜型、叠瓦型、半边背斜型及因民角砾岩型等。区域上刺穿构造组合成单冲式和双冲式。刺穿构造内铜矿体为改造富集型的脉状铜矿体,形态复杂多为盲矿体。它们受刺穿构造内与边界断裂平行的断裂系和有利地层(因民组三段、落雪组一、二段)、岩性(不纯白云岩)双重控制。此类型矿床在云南铜矿中占有较大比例,有大型矿床1个、中型4个、小型27个及众多矿点。探明储量超过130万吨,且都为富矿。  相似文献   

10.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矿区发育三条断裂,其中F1和F2断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F3断层为南北向展布。F1断裂产状复杂、延伸大于3000m,破碎带内发育的铜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目前,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钼(铜、金)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金矿体、F1断裂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组成。不同矿体特征差别显著,斑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中,金属矿物以网脉状辉钼矿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矿物组合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细脉-网脉状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银,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银、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自然金。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产于F1断裂破碎带,呈似层状,金属矿物以细脉-网脉状矿石和角砾状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金为主;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矿、赤铁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自然金。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前人研究资料,本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尕尔穷铜金矿床是晚白垩世班怒洋关闭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具有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斑岩有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中形成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初论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体→灰白色硅化白云岩→青灰色白云岩,依次出现刺穿体岩相带和构造蚀变岩相带,即火山角砾岩相带→含火山岩、板岩角砾岩相带→强铜矿化灰白色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碎裂白云岩相带→弱硅化白云岩相带。其中强铜矿化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硅化碎裂白云岩相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与矿石构造亦呈现水平分带规律:黄铜矿+斑铜矿(少)组合,块状、网脉状构造→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少)组合,稠密浸染状、脉状构造→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少)组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星点状构造。  相似文献   

12.
长坡矿床深部区是近年来在大厂长坡矿区深部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的一个勘查靶区,新发现了77-1号、77-2号、75-1号、115号等多个锡多金属矿体,这些矿体均赋存于大厂断裂F1及其下盘F1-1、F3、F5组成的叠瓦状构造中,锡多金属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这些新发现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文章在研究该勘查区矿床特征及叠瓦状构造控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井中物探、化探资料,对该区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前人对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矿体产出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的地质认识。通过对该铅-锌矿区的F2断层的走向延伸及规模、榨子厂的采矿情况、猫猫厂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的产状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和研究与分析,结果认为,矿区NE与NW向断裂构造是两个独立的控矿系统;猫猫厂浅部铅-锌矿体产于F1断层下盘,F1断层应为导矿构造,而非容矿构造;与滇东北矿山厂、麒麟厂铅-锌矿的对比而具有共性,但个性更明显;对猫猫厂—榨子厂矿区的找矿前景不应盲目乐观,但也不应放弃深部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刘俊涛  杜欣  刘伟 《新疆地质》2005,23(4):369-372
松树沟铜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纪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明显受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特征均显示出斑岩型铜矿床特点.在综合分析松树沟铜矿矿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矿床成因,提出松树沟铜矿的下步找矿方向,并为西天山地区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钠木钦金多金属矿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以铜、金、铁矿为主.研究认为,钠木钦铜矿体受中二叠世下拉组地层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夕卡岩控制,而金矿体则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成矿类型为夕卡岩型,金矿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区Ⅰ、Ⅱ、Ⅲ号矿体的深部及Ⅱ号铜矿体的西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矿区矿床特征的研究发现,钠木钦矿与区域上的尕尔穷等矿床具有较为相似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岗讲铜矿区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西藏尼木地区大型斑岩铜矿区之一。岗讲铜矿区包括岗讲、白容铜矿床和夏庆、渡布曲、绒岗蒙铜矿点。区内含矿斑岩体显示多期次复式岩体特征,铜钼矿化与钾硅化蚀变关系密切。后期断裂构造对含矿岩体具明显破坏作用,对矿床剥蚀程度也造成影响,初步认为岗讲矿床比白容矿床受剥蚀程度浅,其"环状"矿体中心的流纹-英安斑岩之下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属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它产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上,经夕卡岩化及热液硫化物矿化,形成众多黄铜矿矿体、含金黄铜矿矿体、磁铁矿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银金矿,并伴生硒、碲、镓、铟等有益组分.三矿沟花岗岩体-断裂破碎带及接触带-多宝山组地层三者控制着矿床的形成.在三矿沟-多宝山一带存在寻找同类矿床的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云南老新街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脖河铜矿带老新街铜矿床位于红河断裂与阿龙古-龙山断裂夹持的红河裂陷槽中。矿体呈层状、似太产出,受层位、岩性和构造控制。 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根据老新街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来 成矿机制,指出了矿床属于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3):302-304
青海省拉脊山地区某铜矿处于祁连加里东褶皱系拉脊山优地槽褶皱带中段,北拉脊山深大断裂夹持地带。矿区地层为上寒武统六道沟群下部火山岩组玄武岩段(∈3ld1^b)。F4断裂构造破碎带为铜矿富集场所。文章论述了铜矿点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类型,最后归结出该矿体成因类型属于构造破碎带低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系多宝山铜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多宝山矿床同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最古老的斑岩铜矿床(奥陶纪)。铜山断裂为铜山斑岩铜矿床内最为重要的一条成矿后断裂,它截切矿体和蚀变带,因而导致矿化中心、深部找矿方向不明。现阶段的研究对其运动学特征还存有较大争议,缺乏对该带变形特征与性质的细致观察与鉴别。据此,本文开展详细地野外及室内研究工作,取得如下新认识:1)铜山断裂为近东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最典型的构造几何学特征为发育北东-北东东走向劈理、构造透镜体、以及岩脉及热液脉扭曲现象。2)断裂带内石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的镜下变形特征和石英C轴组构特征显示低温变形条件,依据矿物和岩石变形特点判断铜山断裂主体为脆性断裂。3)构造解析表明铜山断裂运动学特征为:上盘由南东向北西方向斜向逆冲。综合断裂上、下盘地质体界线、蚀变和脉系分布特征等,判断上盘相对下盘大致沿NW320°方向水平移动距离700~800m,垂向抬升550~700m,错开蚀变外带(青磐岩化带、石英-绢云母-伊利石-绿泥石化带)和矿化带。4)铜山断裂的次级断裂截切了中晚三叠世白云母花岗岩,推测铜山断裂活动时限晚于中晚三叠世。5)复原铜山断裂上盘和下盘的空间位置至铜山断层活动前,重建铜山铜矿床蚀变带-矿化体,初步判断铜山断裂活动前铜山矿床为纺锤形态。根据重建后矿化和蚀变的分布规律推断下盘Ⅲ号矿体的南侧位置应有尚未发现的成矿斑岩和矿体,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