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 1 7日山东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人工降雨领导小组副组长、降雨办主任蒋伯仁就进一步提高对人工降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各级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工作的力度、切实解决人工降雨防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作了重要讲话 ;省降雨办副主任边道相作了“1 999年全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总结”报告 ,提出了 2 0 0 0年工作要点 ;济空飞行管制室主任陈志兵就空域管理问题作了讲话 ;滨州地区和烟台市作了典型发言。省人工降雨领导小组成员刘可先、各地市气象局分管局长、人降办主任及胜利油田人降办主任出席了会议。全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会…  相似文献   

2.
李启泰 《贵州气象》1996,20(6):47-48
贵州省开展人工防雹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尽管在全世界人工防雹仍然主要是一项科学实验,在冰雹灾害严重的我国许多地方,它已经以大量成功的事例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证明了它存在和推广的价值。但在取得成功、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欢迎肯定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工防雹本身的不成熟性和进一步加强其科学性的迫切趋势。它作为一项全省每年投资数百万元的科学实验性质的防灾减灾技术,有必要不断加强其中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我们注意到,尽管全省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人工防雹抗灾,但仍然每年都有冰雹灾害发生,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3.
这次防雹管理工作座谈会是根据年初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分两片召开的。6月14日至16日在洛川县召开了陕北片的会议,这次在陇县我们又召开了关中片的会议。这次会议经过三天的时间,传达了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各省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交流了管理经验,参观了陇县的石岭和曹家湾先进典型炮点,表彰了先进,研究了如何加强防雹工作。使代表们统一了思想,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大家决心会后进一步加强管理使防雹工作走上新台阶,争取获得更大的效益。会议开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会上,大家回顾了两年来防雹工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防雹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加强人工防雹试验作业,省气象局于四月八日至十日,在西安召开了关中、商洛地区及部分县市人工防雹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地县农业、气象部门的领导和主管防雹工作的干部共廿余人。省军区、省抗旱办、39111部队和省财政局等单位也派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工防雹四十年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简述了人工防雹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并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总结和概括了40年来中国人工防雹的进展和成绩,指出中国已经走上了比较科学,比较现代化的人工防雹发展道路;还分析了中国人工防雹中存在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最后,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中国人工防雹文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切合实际的人工防雹管理模式,阐述防雹高炮和作业人员管理方法、高炮检验业务标准、作业人员上岗标准及人工防雹管理模式化业务流程,解决长期以来人工防雹管理不规范、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回顾苏联人工防雹工作历史及理论和实验研究,着重介绍苏联的“雷达-火箭”人工防雹业务系统,概述了苏联人工防雹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动态。苏联的作法,对于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其中包括防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 WMO 统计,全世界每年由降雹造成的农作物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目前,至少有30个国家开展了人工防雹作业和科学研究。近几年来,阿根延、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先后实施新的人工防雹计划;苏联也在扩大防雹保护区面积;瑞士、法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在瑞士进行一项人工防雹  相似文献   

9.
昔阳县人工防雹效果分析探讨@史耀明¥昔阳县气象局昔阳县人工防雹效果分析探讨史耀明(昔阳县气象局045300)昔阳县人工防雹已进行了30年,从开始试验到转向防灾常规性运行,成为我县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主要措施之一。昔阳县历来冰雹灾害严重,俗称“十年九旱,年年有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人工防雹降雨工作,以适应高速度发展农业的需要,山东省人工防雹降雨工作会议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在济南召开。  相似文献   

11.
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人工防雹业务工作的特点,通过对高炮射击特征的分析,利用雹云催化人工引晶数值模拟、陕西省积云的云水含量探测和37 mm防雹弹爆炸的实验结果,寻找一种适合陕西高炮防雹定量化作业的技术方法。提出的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符合《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的要求,同时贯彻了防雹支撑理论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定量化的参数指标为规范化业务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商洛地区气象局于今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在丹凤县召开了“人工消、防雹现场会”。参加的有部分县农业局领导,各县气象站站长以及防雹点所在公社书记、武干共二十三人。会议学习、推广丹凤县蔡川公社坚持七年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防雹经验。蔡川公社由于思想、组织、措施三落实,收到了  相似文献   

13.
1引言人工防雹[1],是对将要降雹的冰雹云施加人工影响,以减少和避免冰雹灾害。目前,人工防雹作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群众所愿意接受的减灾手段,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雹作业后,冰雹的密度、质量、个体减小,减轻了雹灾程度。冰雹云内存在着雷电和强大的升降气流,给观测和试验研究带来了困难,人工防雹至今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雹云认识的深入,人工防雹工作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2冰雹的预报冰雹预报有下面几种主要方法。有天气图方法、点聚图、T-LnP图及高…  相似文献   

14.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随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气象研究所以及位于北高加索的防雹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访问,对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特别是以“雷达——火箭”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大作业规模的人工防雹业务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我国实际,下面就苏联的双波长雷达、防雹火箭、作业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情况作一概要介绍。一、双波长雷达苏联的(?)——5双波长(3.2和10cm)雷达是专门为人工防雹设计的新型雷达。它不仅同时具备3cm和10cm常规天气雷达测示降水云体回波结构和强度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测示云内降水(冰雹)粒子大小与分布的功能,是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人工防雹效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美元  亢雪巧 《大气科学》1978,2(2):124-130
冰雹是我国农业上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一种很典型的强对流云活动的产物。因此开展冰雹和人工防雹的试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十多年来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搞好人工防雹,需要科学地分析人工防雹的效果。但防雹效果的检验是一个复杂而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看法也并不一致。在这里,我们想从所收集到的国内实际资料出发,用统计方法讨论有关人工防雹的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77年4月5-6日北京市在顺义县召开防雹现场会。京郊各县(区)武装部、水利局、防雹办公室、火箭厂、炮弹厂和市气象科学研究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北京工业学院、七机部五○八所、北京市科技局、南京塑料厂、中央气象局研究所和情报所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组织了现场参观,经验交流,落实和部署了1977年的防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确分析降雹特点、防雹情况和防雹效果,寻求规律,对于今后开展人工防雹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结合省、地防雹办公室在我县设的试验基地,利用76年至78年三年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防雹作业中,作业的时机、作业的部位及作业的方式是防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在“穴道”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雷达回波确定作业部位,利用GPS定位作业点位置,根据高炮、火箭的弹道飞行轨迹,开展防雹作业指挥,提高防雹作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冰雹作为一种短时强灾害天气,常给农业、建筑、电力、交通甚至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防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冰雹形成机理和雹云物理研究情况,然后围绕人工防雹机理、技术、科学试验及效果评估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人工防雹工作的进展,增进对人工防雹科学问题的认知,从而为促进中国人工防雹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累积带理论”和“循环增长理论”是冰雹形成的最常见理论,限于早期的雷达观测技术和缺乏完整的冰雹数值模式,早期认知的冰雹形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局限。(2)雹胚一般分为冻滴胚和霰胚,冻滴胚由过冷雨滴冻结而成,霰胚则是冰晶、雪花撞冻生长而成。冰雹云中哪种雹胚占优势,主要看云底温度的高低。雹云的发展依赖于水汽条件、动力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等关键因子。(3)人工防雹主要遵循“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2条技术路线,“利益竞争”和“早期降雨”是常见的6种防雹原理假说中最广泛被用来作为防雹作业设计依据的2种播撒防雹理论。(4)人工防雹技术上多采用通过飞机、地面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通过地面高炮向云中发射含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方式,影响冰雹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冰雹生长的目的。(5)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人工防雹效果有较大的地域差异,需根据各地冰雹云特征及其降雹特点制定和发展本地适用的人工防雹技术体系。(6)人工防雹效果检验仍然是制约人工防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检验技术方法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雹云变化迅速、降雹过程短促,人工防雹技术实施的时效性以及防雹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今后应更多地借助多种探测设备进行冰雹云的精细化探测,开展有科学设计的人工防雹外场综合试验,运用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技术方法评估防雹效果,推动人工防雹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次高炮人工防雹作业的分析研究,以降雹雹谱资料及雷达回波为依据,提出了对强降雹天气过程人工防雹的新思路,并依据收集到的地面降雹雹谱资料,客观地分析了人工防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