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局部场地条件是决定场地地震动强度和频谱的重要因素,基于强震动和脉动记录的统计分析,获取表征场地条件影响的特征参数已成为确定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的较经济和实用方法,特别是对于大范围或难以开展现场勘测的工程场地。利用日本KiK-net台网强震动记录计算分析了台站场地地震动水平/竖向谱比(HVSR)与地表/基底谱比(SBSR)的差异,揭示SBSR/HVSR与HVSR呈对数线性分布的统计特征,并给出其定量关系,据此提出表征场地对地震动影响的修正水平/竖向谱比法。修正水平/竖向谱比法具有仅需地表观测记录的优势,并进一步考虑了场地竖向地震效应对水平/竖向谱比法精度的影响,更能合理地表征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依托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模块化的软件开发方法,采取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Java EE)架构,按照MVC(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的特点,设计了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地震记录处理软件框架,并运用Cewolf图形引擎、Struts框架、Java Bean技术、Hibernate框架实现了这一框架,以地震记录图形绘制和地震记录FFT变换及图形绘制两个实例,讲述了在此框架下地震记录处理方法的实现,展示了B/S模式地震记录处理软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Etna固态存储数字强震仪记录的2001年7月7日天祝ML4.4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对仪器响应和基线进行了校正,计算了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及各种谱值,并对记录特点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宽带数字化地震数据进行了仿真处理,即将记录映射成多种传统窄带地震仪(SK,DK1,DD2和763等)的记录,并通过与实际记录的比较联合解释了模拟记录和仿真数字记录.分析结果证实了仿真技术在数字化地震数据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仿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相似文献   

6.
分析总结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甘肃前兆台网观测资料变化情况,发现该地震前有7个台站、4种观测手段、14个测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既有长期、中长期异常,也有短期和短临异常,说明对资料的分析既要看短期变化,还要看中期和长期变化。出现异常测点的震中距多数在200 km范围之内。另外部分水位、流量和水温测点的资料记录到不同程度的同震效应;形变观测多数测点记录到比较明显的同震响应,记录同震响应的测点与震中位置、方向、距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赛来义  魏斌 《内陆地震》1996,10(3):281-285
根据喀什地震台记录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资料,分析和总结了该台记录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不同地区、不同震源深度和不同震级地震的震相特征。对该地震带记录中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该地震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选取欧洲强震记录数据库中,同一台站记录到的两次地震以及两个不同台站记录到的同一地震的强震记录,分析了它们的PGA比值、卓越频率和反应谱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得出:影响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因素主要有震源机制、地震波传播途径、场地类别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地震动不确定性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临汾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探讨了运城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对震群活动的震相记录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强震记录的积累,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研究成为必然。使用滇西南地区2007—2011年间强震台网记录到的强震动记录数据,研究使用水平/垂直谱比法(H/V)处理强震数据时的几个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使用H/V谱比法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研究时,强震记录和地脉动记录存在较大的不同;使用强震记录可以获得更多的震源和台站场地参数信息,但这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强震数据使用时的难度。比较国内外学者使用强震数据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在使用强震数据时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使用强震记录研究场地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in the Hexi Corridor, foreland depression of the Qilian Mountain preserved reliable record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Detailed magnetic polarity dating on a 1150 m section at Wenshushan anticline in the Jiudong Basin, west of Hexi Corridor finds that the ages of the Getanggou Formation, Niugetao Formation and Yumen Conglomerate are >11-8.6 Ma, 8.6-4.5 Ma and 4.5-0.9 Ma respectively. Accompanying sedimentary analysis on the same section suggests that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might begin gradual uplift since 8.6-7.6 Ma, earlier tha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but does not suppose that the plateau has reached its maximum elevation at that time.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Yumen Conglomerate indicates the intensive tectonic uplift since about 4.5 Ma.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5.9级地震发生后,笔在地震现场对这次地震震后趋势的判断工作和依据。讨论了地震现场震后趋势判断工作的特殊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主震和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和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2002年12月14日21时27分甘肃玉门Ms 5.9破坏性地震后,在流动观测中所获取的强余震记录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玉门5.9级地震后临时台网监测情况,利用台网资料进行了余震定位和误差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The Yumen Fault lies on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north Qilian Fault belt and adjacent to the Altyn-Tagh Fault,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The tectonic location of the Yumen fault is special,and the fault is the evidence of recent activity of the northward growth of Tibetan plateau.In recent twenty years,many researches show the activity of the Yumen Fault became stronger from the early Pleistocene to the Holocene.Because the Yumen Fault is a new active fault and fold belt in the Qilian orogenic belt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it is important to ascertain its slip rate and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paleoearthquakes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Using the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eida river terrace,the GPS measurement of alluvial fans in front of the Yumen Fault and the trench excavation on the fault scarps,two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in this paper.(1) The vertical slip rate of the Yumen Fault is about 0.41~0.48mm/a in the Holocene and about 0.24~0.30mm/a in the last stag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2) Since the Holocene epoch,four paleoearthquakes,which happened respectively in 6.12~10.53ka,3.6~5.38ka,1.64~1.93ka and 0.63~1.64ka,ruptured the surface scarps of the Yumen Fault.Overall,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the paleoseismic events shortens gradually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Yumen Fault becomes stronger since the Holocene.Anther characteristic is that every paleoearthquake probably ruptured multiple fault scarps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3日,甘肃省金塔县、内蒙古额济纳旗交界发生MS5.4地震,这是继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5.9级地震10年后,在河西走廊西部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极震区烈度约为Ⅶ度,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震害较轻,但有一定的房屋破坏及经济损失。文章对该地震的基本参数、地震序列、地震背景及地震构造等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尺度(Rem>/Sem>)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娟  陈颙 《地震学报》2001,23(2):143-150
将改变时间标度的方法应用于地震活动性分析中,选择具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时间范围和地震活动背景的现代仪器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几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频度和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与时间标度的关系.这些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极差和均方差之比与时间标度呈现出幂指数变化方式,且幂指数都大于0.5,表明地震的发生并非无记忆的泊松过程,而是具有随机和规律的双重特性.犎指数偏离0.5的程度可以衡量随机与规律成分所占比重,偏离越大,该序列的规律性成分越多,反之则越少.通过时间标度变换,可以较短时间的观测为基础,对变量未来的发生情况做出保守的估计.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了5.9级地震,造成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破坏。震后开展了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将灾区划分为七个评估区,完成了66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系统EDLES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比较科学切合实际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90年以来在祁连山断裂带上发生的7次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和酒泉水氡的变化情况,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天祝6.2级地震、1992年1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和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均记录到短期的破年变异常,而酒泉水氡在玉门地震前为明显的突变型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