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的公路设施管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帮助公路管理部门更加高效地管理公路交通网络,合理利用资源,我们利用组件式技术开发了基于GIS的公路设施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公路交通网络资源信息的共享,可以方便地提取、显示各类路线、路况信息,为公路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目前该系统已经在重庆市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路学报》是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长安大学承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001-7372,CN 61-1313/U),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工程、汽车与汽车运用工程、物流、经济与管理、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公路交通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  相似文献   

3.
如何消除相邻影像间的信息冗余是实现大区域遥感自动化制图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接缝线的区域分块自动化制图方法,首先采用全球通用墨卡托投影-UTM投影的网格带将研究区分为若干小区域;然后,针对每个UTM投影带内的遥感影像,采用影像镶嵌的原理和湖泊边界约束条件计算其接缝线网络,以确定每景遥感数据制图范围;最后,根据其制图范围生成对应的无冗余专题信息,减少计算量和相邻影像重复信息的编辑时间。本文以亚洲中部干旱区为例开展湖泊制图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生成顾及湖泊的有效制图范围,提高了遥感大区域制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一书 ,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述彭院士为该书热忱赋序。该书重点介绍了以地球信息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为应用研究基础 ,引入地学、景观学等知识 ,通过地学综合分析 ,揭示空间图像形成机理 ,有效地提取目标信息 ,构建图谱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另外 ,作者总结了其在该领域长期工作实践中 ,运用地理相关分析和信息融合技术 ,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农业自然条件系列成图、资源评价制图 (含土地、水文、生物等 )和环境动态监测 (含城市环境 )进行遥感信息分析与制图的研究 ;最后简述了图像图形编辑设计与制版一体化的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路学报》是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长安大学承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001-7372,CN 61-1313/U),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工程、汽车与汽车运用工程、物流、经济与管理、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公路交通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中国公路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25元,全年共15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94,国外发行代号:BM7917。  相似文献   

6.
地貌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主导因素,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地貌及地貌制图的基础上,以LandsatETM、DEN和地貌图件为基础数据源,试验全国1:100万遥感地貌制图方法和技术(南京幅为例),即利用历史地貌图和ETM影像来更新地貌界线,制定制图流程和规范,并讨论遥感地貌制图的几个关键技术和问题,包括遥感影像地貌界线划分的比例尺确定、遥感影像上地表覆盖和地貌界线划分、地貌界线与DEM等高线关系以及遥感地貌自动化制图等,为编制全国1:100万地貌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生态景观制图的谱型特性与模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景观制图是专题制图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可以揭示自然要素和人为作用的特点,反映各景观要素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本文选择以新疆和田为代表的干旱区生态景观制图,通过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景观制图的信息识别、信息挖掘、综合分析应用等研究,探讨了地图信息认知、表达、反演等专题制图中的生态景观分类、动态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基于单一遥感指数的方法无法准确进行火烧迹地制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多遥感指数集成火烧迹地制图方法.首先从双时相遥感影像中计算与火烧迹地制图相关的各类遥感指数;然后运用差值法计算各个指数的变化强度图,并借助FCM (Fuzzy C-Means)聚类算法对各个强度图分别进行图像分解,得到每个像素属于过火区和非...  相似文献   

9.
2008年交通运输部门开始尝试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公路灾害应急救灾辅助决策。文章详细阐述了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背景、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在青海玉树地震和四川雅安地震的成功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缩短公路基础设施灾情调查时间,提升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重大灾害应急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遥感分类数据矢量化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遥感分类数据矢量化建库是生态环境遥感制图及其应用分析过程中主要的处理内容和基础工作。以福建省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分类数据为例 ,在分析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分类和专题信息提取后处理中矢量化能力不足和结果存在严重缺陷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平台 ,提供的系列数据管理、分析和数据转换功能模块 ,开展基于生态环境遥感影像分类数据的矢量化建库技术探讨 ,提出一个生态环境遥感分类数据矢量化建库的通用技术方法和流程 ,并对矢量化结果做了一个简要的评价和分析 ,以满足大面积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分析和制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联邦德国议会1991年决定, 议会与政府核心部门在2000年前从波恩迁回柏林 ,波恩保留联邦行政管理中心的功能。为了按时准确地规划和完成落实迁都建设工程,在柏林建设国家行政办公设施和国家工作人员生活居住设施,解决波恩地区因国家机关迁离而遭受的损失,参加建设的许多部门应用了地球信息技术。文中介绍了“柏林房地产信息系统”,“联邦议会与政府核心区建设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波恩地区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球信息技术在交通和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洋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它的发展建设受到了管理落后的制约,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势在必行。运用RS、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MNRGIS)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海洋自然保护区及其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MNRGIS的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提出了MNRGIS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汶川退耕还林(草)中“3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结合能快速、准确、动态及直观地查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建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数据库,为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宏观管理决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为例2,探讨利用“3S”技术在指导汶川地区制定退耕还林(草)政策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京杭大运河是独特的超大型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问题,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支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在空间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上有着强大的优势。本文根据空间信息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结合京杭大运河保护实际业务需求,探讨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京杭大运河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法,设计和开发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并实际应用于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工作中,产生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大运河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人口数据空间化表达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口数据空间化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介绍人口空间分布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口分布影响因子、土地利用等空间数据的应用、构建间接的人口指标、人口数据空间化建模以及城市人口数据空间化五个方面,回顾了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简要阐述了面插值的概念及其对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的意义。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在栅格数据模型的支持下,通过多源信息融合,从乡镇行政区划的尺度上对人口数据空间化模拟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作为“数字中国”、“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作为全国煤炭系统唯一从事空间地球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高科技单位,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将“3S”技术集成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长期致力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3S”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川藏公路海竹段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是利用遥感地学分析原理研究了川藏公路海竹段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同时 ,在遥感分析的基础上 ,对本区的工程地质进行了分区 ,为川藏公路改线及病害整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黄河三角洲1986,1996,2006年的三期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景观生态学软件,我们对20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其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人工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天然湿地的比重在降低.其中,滩涂和柽柳灌草丛景观明显萎缩.(2)一些重要的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斑块个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一直在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加剧,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湿地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3)湿地与湿地、湿地与非湿地之间发生着类型转化.其中,18.1%的芦苇草甸转化为农田;26.6%的翅碱蓬草甸转化为盐田;11.9%的芦苇沼泽转化为芦苇草甸.(4)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和人为方面演化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黄河断流、泥沙淤积和自身演替动力等.人为驱动力主要为农田开垦、滩涂的开发与围垦、油田开发和人工建筑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松花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9,1995年的Landsat TM数据和2002年Landsat ETM+三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松花江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此基础上,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在ArcGIS9.2软件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域三期植被覆盖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以流域尺度和栅格尺度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自动化监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和GIS的哈尔滨城区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LandsatETM 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市区的地面亮温,并进行正规化处理和等级划分,研究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温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空间格局。通过对哈尔滨市区热岛效应分析,可以确定城区内热岛效应的分布及监测城市化进程,为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价和热源调查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