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打桩振动对建筑物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桩振动因其传播过程受到地质结构、地面环境和振动持时等条件影响,导致振动效应差别较大。探讨了打桩振动对建筑物影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调查、分析打桩振动与建筑物破损的相关因素,根据实测场地各方向的振动效应,结合各相关影响因子建立场地的衰减规律,合理地评判了打桩振动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2.
利用测试法综合评判打桩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打桩振动引起的纠纷日渐增多。结合某工程场地打桩振动测试,通过研究场地各方向的衰减规律,综合考虑打桩振动的各影响因素,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选择适当的标准评价打桩振动对周边民房影响程度,确定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21日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对兰青铁路增建二线青海乐都施工段施工引起的振动效应进行了现场测试。主要任务是对乐都段4个施工现场场地不同施工方式(不同震源)下因施工引起的振动效应进行现场测试,获得振动效应数据并进行分析,为选择适宜的施工方式,提高工效,减轻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和需保护工程设施及周围居民点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打桩过程中对毗邻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程度的测定工作日趋显得重要。为了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我们应用动测方法,测定打桩过程中的振动所激发的地动速率,进而通过数字处理,转换成加速度量,并根据地震烈度来确定打桩过程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程度。从而对打桩过程的振动影响做出定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5.
打桩振动效应观测及振动安全指标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铁生 《高原地震》2004,16(1):40-44
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内打桩产生的振动可能引起周边建筑物损坏,由此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本在海口一个打桩施工项目实测振动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此类场地和建筑物适用的速度衰减关系及振动安全指标;结果显示一些住宅的表层装修损坏,安全指标相当低,振动标准应根据实际建筑物的情况慎重选取。  相似文献   

6.
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研究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打桩过程中土层质点振动速度的监测方法,打桩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程度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有关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施工中应采取的相应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打桩荷载作用下自由场土体振动衰减规律,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通过Lamb问题解析解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打桩深度、土体阻尼比、打桩荷载等级和土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土体表面振动特性及振动衰减规律。参数分析表明,打桩深度对微振动的影响较小,在距振源一定距离处的土体表面振动响应基本保持一致;土体阻尼比对土体表面振动的影响显著,阻尼比越小,土体表面振动响应越剧烈;不同场地软硬条件影响微振动的限制距离,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土质越软,土体表面振动响应越显著,防振距离越长。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对峰值速度衰减曲线进行拟合,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较吻合,可为振动敏感建筑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岛地铁工程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大量现场观测资料研究了青岛地铁施工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效应,分析了炸药类型,药量,爆心距,施工爆破方法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对爆破振动效应的影响,总结了青岛地铁施工爆破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强度的一般规律,为施工中的爆破优化设计和爆破振动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机械设备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文物的影响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科学合理地判定其影响程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振对策,进行现场实地测试获取数据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莫高窟崖体的特点,对拟采用的锚索加固技术所产生的振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测试,获得了不同距离处崖体不同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和速度,较好地反映了该施工工艺引起的振动效应的实际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为莫高窟崖体的加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隔振沟对加速度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秀 《内陆地震》1989,3(1):56-59
云南白药厂建房时打桩和送桩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对附近民房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为了解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我们在现场对其加速度进行了实测。用RDZ1—12—66型强震加速度仪分别对正常地形和设有隔振沟情况下的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直径钻成孔灌注桩在桩基施工中振动影响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讨大直径钻成孔灌注桩在桩基施工中,当钻机的钻头在坚硬的岩层中钻进时,其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同时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土层质点振动速度的检测技术,以及振害防治措施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all buildings can be greatly affected by non-linear soil-pile interaction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is study a 20-storey building is examined as a typical structure supported on a pile foundation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1) rigid base, i.e. no deformation in the foundation: (2) linear soil-pile system; and (3) nonlinear soil-pile system. The effects of pile foundation displacements on the behavior of tall building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behavior of buildings supported on shallow foundation. With a model of non-reflective boundary between the near field and far field, Novak’s method of soil-pile interaction is improved. The computation method for vibration of pile foundations and DYNAN computer program are introduced comprehensively. A series of dynamic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on full-scale piles, including single pile and group, linear vibration and nonlinear vibration,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boundary zone model.  相似文献   

13.
刘晶磊      张冲冲      刘航      梅名彰     《世界地震工程》2021,(2):132-142
为了研究分层土地基(上层为粘土层,下层为砂层)条件下几何参数对单排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该试验通过缩尺比例为1∶15的缩尺模型试验,以激振器作为点振源产生振动波向四周扩散,通过对比单排桩前后两侧振动加速度极值,清晰地展现出了单排桩对振动波的的影响区域,并得到了几何参数的隔振影响作用。在该试验条件下得出结论: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桩长是影响隔振效果的重要参数,当桩长参数由0.28增至0.57时可提高约9%的隔振面积,同时增加桩长和隔振区长度可使隔振区域振幅大幅度减小与有效隔振面积大幅增加,但同时会造成桩前一侧振动增强;对于低频振动,单排桩隔振屏障对中频和高频有更好的隔振作用,该试验条件下隔振效果可相差约3%,且频率越高,穿透性越强,且将在桩后形成一个振动加强区;增加振源距可有效提高隔振效果,但当频率较低时,中远振源的隔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刘晶磊      张政      夏彬      刘佳凡      赵敏  毕全超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156-163
为研究高速铁路桩板结构被动隔震效果,以减震率作为隔震性能评价指标。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几何参数的桩板结构隔震性能,并绘制减震率等值线图以描述其隔震区域。基于试验得到以下结论:桩板结构可以有效阻隔瑞利波,增加桩长、桩径和承载板厚度,并减小埋深与桩间距,可以提高隔震性能并增大有效隔震面积。减震率增长幅度随桩长、桩径和承载板厚度增大而减小,故桩径和桩间距参数宜控制在0.33至0.67之间,桩长参数宜控制在0.40至0.80之间,且应尽可能减小埋深。当砼使用方量相同时,隔震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桩长、承载板厚度和桩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激振法和衰减测试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块体振动响应进行现场试验,分析了该复合地基在不同激振方式下的振动反应规律,提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抗压、抗弯、抗剪刚度系数线性关系。同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两种测试方法对于碎石桩复合地基测试结果的适宜性,这对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及动力基础的天然地基的设计、试验和研究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磊 《华南地震》2019,39(1):97-103
当前地震动速度时程时域特性分析方法,仅能分析岩溶区地震动速度时程的振动周期、强弱程度与时间变动的问题,但未能准确计算岩溶区砌体建筑物自振频率,导致砌体建筑环境振动特性分析结果存在误差。深入研究岩溶区砌体建筑环境振动特性分析方法,构建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分析岩溶区砌体建筑材料的屈服(受压)应力-非弹性应变关系、开裂(受拉)应力-非弹性应变关系和损伤因子;采用贝叶斯方法检测岩溶区砌体建筑受压受拉时的自振频率,通过L-M神经网络法消除自振频率后,使用振动特性分析方法准确分析岩溶区砌体建筑环境振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分析准确率高达0.99,分析16栋岩溶区砌体建筑环境振动特性耗时仅有5 ms,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精密仪器振速控制要求,提出“群桩基础+隔振排桩”与空气弹簧的两级组合隔振措施。主要研究路面移动车辆荷载经过时,第一级隔振中排桩的隔振效果。实测土体小应变动力参数,通过编写车辆-路面耦合单元(VRI)子程序引入路面不平顺,并基于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道路-排桩-地基动力模型。将模拟振速经1/3倍频程滤波与实测进行对比,并对隔振排桩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级隔振体系可满足VC-E微振动控制要求;排桩的间距、桩长和排数是影响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且竖向隔振效果较水平向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环境微振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并绘制二维等值线图以及将波长和双桩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来分析瑞利波通过双桩时周边土体振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桩间、桩前存在振动加强的现象,其中桩间以及桩角处振动强度最大;桩长与波长的比值的增加会使得桩前、桩间土体振动加强,同时也会使得双桩的隔振效果提升。当比值为0.691~0.781的范围内时,各点处变化幅度趋于平缓;桩间距的增加会使得双桩失去相互影响作用,当桩间距与波长的比值在0.34~0.42时,桩前、桩间以及桩后的Ar值趋近于1,即不存在振动加强以及衰减现象;桩径的增加可提升双桩的隔振效果,同时随着桩径与波长的比值增加,桩前、桩间的Ar值均有较小幅度的增加;振源距的增加会使得双桩的隔振效果增强,随着振源距与波长的比值的增加,桩前的Ar值降低了0.13左右,桩间仅仅降低了0.068左右,而桩后的Ar值降低了0.108左右,隔振效果增强,但增强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