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沿江两岸河漫滩的分布特征、漫滩地貌、漫滩结构、漫滩基底结构、漫滩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漫滩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典型的漫滩土层和非典型的漫滩土层,根据不同出露地点进行了剖析、对比,从而对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从地貌特征、地层特性以及不主地质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合理利用有利条件和避开、治理不利条件的方法,为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长江泥沙堆积的时空分布及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长江中下游、河口及口外、浙-闽沿岸陆架6个主要沉积盆地的40个晚第四纪钻孔及其年代学数据和长江口外、陆架的浅地层剖面,计算了全新世不同阶段各沉积盆地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近7 000年来泥沙堆积通量的估算。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间长江口下切古河谷是长江泥沙的主要堆积中心,沉积速率可高达15m/ka。随着海平面上升,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也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沉积盆地,其中江汉盆地的沉积速率可达10m/ka。近2 000年来,口外、陆架的堆积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长江中下游盆地和河口可容空间日益减小。根据沉积速率估算,距今7 000年来长江中下游堆积泥沙约13 074×108 t,同期水下三角洲和陆架的泥沙堆积量约为9 470×108 t。研究还发现全新世以来有两个异常低沉积速率时期:距今8000-7 000年期间上述各沉积盆地沉积速率均显著低,未见长江泥沙的沉积中心; 距今4 000-2 000 年期间长江口呈现低沉积速率。 这两次异常的原因推测与海平面、气候波动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1 000年长江中下游旱涝与气候变化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姜彤  张强  王苏民 《第四纪研究》2004,24(5):518-524
文章利用旱涝灾害历史记载与现代器测降水资料重建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等级序列 ,并通过相关分析与波谱分析、交叉谱分析等分别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发生与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 (SST)以及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数 )的关系。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涝灾多发生于气候过渡期 ,即涝灾在气候由一种气候状态向另一种气候状态转变时期多发。谱分析与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在 10~ 11年周期上与太阳黑子数存在相关 ,但两者有近 1年的滞后性。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与SST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 ,SST正距平年份 ,往往对应着长江中下游的涝灾 ;而SST负距平年份往往对应着长江中下游旱灾。因而可以认为 ,SST与太阳活动变化(太阳黑子数量变化 )在不同周期频度上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系列及其地质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矿产丰富,已经发现矿床20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20处,中型矿床52处,小矿矿床130处。还发现矿点750处,探明铁矿25亿t,铜矿1200万t,金矿600t,硫铁矿5亿t。成为我国的重要矿物原料基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各类矿床分布有何规律和特点,许多学者均在研究讨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_(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廊坊东A27钻孔岩心资料,样品微体生物、孢粉特征综合分析,结合AMS14C测年,对永定河中下游地区MIS7以来的地层进行分析,建立了MIS7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并对其进行了年代厘定,讨论了该地区大约MIS7阶段以来氧同位素分期气候下的地层及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永定河中下游地区晚第四纪可划分为U1~U8共8个沉积单元,分别对应于MIS1~MIS7以及MIS8晚期的沉积地层,与海洋氧同位素分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U1单元为MIS1形成的湖沼—河谷—泛滥平原沉积,U2单元为MIS2形成硬质黏土(第1硬土层)—下切河谷—湖沼沉积,U3单元为MIS3形成的湖沼—河谷—泛滥平原沉积,U4单元为MIS4形成的河间地块沉积(第2硬土层,暴露失水沉积),U5单元为MIS5形成的湖沼夹分支河道沉积,U6单元为MIS6形成的下切河谷夹短暂湖沼沉积,U7单元为MIS7形成的以湖沼为主沉积,U8单元为MIS8晚期形成的泛滥平原沉积,重塑了MIS7以来沉积环境模式,建立了本区晚第四纪精细年代地层框架。笔者认为永定河中下游在新石器时期以河湖共存为主,在其晚期为湖沼发育达到顶峰,出现泥炭层,直至商周时期后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湖沼消退转变为泛滥平原面貌,为区域古地理环境及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董树文提出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成岩系列和成矿物质源于中生代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碰擅重熔。本文根据许多基本地质事实,分析了成矿带与缝合带的关系;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基底重熔的地球化学约束,Nd同位素比值与上地幔性质问题;Pb同位素信息等,以对董文提出的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于大陆碰撞重熔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桐柏—大别山掀斜隆升对长江中游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长安 《地球科学》1998,23(6):562-566
桐柏-大别山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不断发生着自北向南的掀斜隆升,从而对长江中游的环境,尤其是水系的演化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鄂西各东西向河流的阶地高差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江汉平原水系同步向南发生异常弯曲,长江主河道不断南移,湖相沉积范围也由北向南收缩和迁移;鄂东长江两岸水系和河谷地貌发育不对称,长江主河道紧逼南岸丘陵区。现代地壳形变资料表明:桐柏-大别山的掀升作用仍在继续,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还将  相似文献   

9.
河流水系形态特征可以通过河流的分形特征来反映,分形维数则是河流分形特征的量化表示,其与河流洪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以长江中下游为例,利用网格覆盖法计算出长江中下游河流分维,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流的分形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中下游洪水分析不同水系特征下洪水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来说河道分维越大、河网分维越小,洪水发生可能性则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重庆地区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两岸地形地貌复杂,多为丘陵地带。其基岩属于上三叠统至侏罗系内陆湖相沉积的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砂岩和泥质砂岩互层,岩相极不稳定,常常发生相变。而且,基岩上覆土层交错,基岩与土层界面起伏不一。由于土层厚薄不均或者下伏基岩界面坡度过大,在该地区修建建筑物时难以利用土层作持力层,多  相似文献   

11.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9个断面40眼地下水位观测井和8个植物样地野外采集的数据,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位对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塔里木河下游浅层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并且表现为由上游段至下游段逐渐加深这样一个明显的递减变化。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Shannon Weiner指数和Simpon指数分别变化在1.93~0.53之间和0.82~0.35之间;随着由上游段至下游段地下水位埋深的加大,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明显降低的态势。反映了干旱区水分胁迫对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水系变迁的河流阶地证据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金沙江石鼓-巧家河段与川江宜宾-重庆丰都河段的阶地堆积物物质成分变化为着眼点研究了长江上游水系变迁。分河段对阶地堆积物重矿物成分进行时空对比后发现,金沙江下段沿岸各地的高位阶地重矿物成分差异较大,说明当时该地区尚未有贯通的金沙江,而可能是独立的小水系。白汉场、剑川、漾濞、元江等地古河谷堆积物样品重矿物成分的相似说明古金沙江可能是在石鼓、鸿文附近向南经过白汉场-剑川-漾濞盆地入红河的。川江各处高位阶地重矿物成分的差异说明当时该地区也存在分散的水系。金沙江下段以及川江贯通之后汇水东流,现代长江上游水系格局形成,并发育了重矿物成分相近的低阶地。  相似文献   

13.
克里雅河绿洲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8000年前到现代,克里雅河流域孕育了原始绿洲、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旧绿洲是古绿洲的延续和发展,新绿洲是旧绿洲的扩大和外延。河流的自然改道,气候干旱和社会的长期动荡(战争)是促使河流下游古绿洲消亡的主要原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克里雅河上游地区的绿洲发展仍将是较缓慢的;中游地区的绿洲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下游地区的绿洲将向着退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青藏高原隆升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加速的特征,将其整个隆升过程分为 4个隆升阶段 15个隆升幕,即喜马拉雅运动(6个加速隆升幕)---递进式压缩隆升阶段;青藏运动(3个加速隆升幕)---构造变形、断裂运动性质调整阶段;昆黄运动(3个加速隆升幕)---高原造貌主阶段;共和运动阶段(3个加速隆升幕)---地质灾害高发期。由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最终使其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青藏高原周缘西北部的黄河上游 流域、东南部的长江上游流域、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及其东南部的"三江地区",成为地质灾害事件集中发生的区域,其中的地震、崩滑流、断裂活动等地质灾害效应最为强烈,成为影响现代人类工程活动和生存环境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及各河段枢纽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区岩性以砂岩、板岩为主 ,地层褶皱强烈 ,活断裂发育 ,地表覆盖厚 ,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讨论了西线工程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如地应力和岩爆、软岩蠕变、突水、碎屑流、活断层的突发性位错及高地温灾害等 ;一期工程的地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深埋长隧洞和引水明渠方面 ,其中 ,输水明渠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边坡稳定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系统理论及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了武威盆地泉群流量模拟及预测模型,依据该模型可通过下游香家湾站河水流量的观测值,推断出整个盆地泉群流量,经过1978—1983 5年的资料验证,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北部边疆西起天山东端的北山,东至大兴安岭北段的4200km地域内,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第四系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源之一。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文中依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诸因素将本区第四系地下水划分为枝状沟谷砂砾石层孔隙水、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两种主要类型,并着重对有重要供水意义的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的分布、埋藏条件、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怒江下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其稳定与否对水电站施工及运营均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该堆积体基本地质条件与特征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其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作了定量计算,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水质污染严重,但其水质净化作用也很强,两者相互作用结果使哈尔滨江段上游断面江水基本符合地面二级水标准,下游断面基本符合地面三级水标准,把通过河底沉积物向漏斗渗透补给的江水中的污染质,大部分净化在含水层之外,对优质地下水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