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梦  徐长贵  杜晓峰  王清斌 《地球科学》2017,42(11):1984-1993
为了示踪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西南陡坡带扇三角洲源汇体系,对其东三段层序(Ed3)的6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西部扇体(C6-4-4井)富含白垩纪(K)锆石并具有110 Ma峰值,母岩以白垩系义县组火成岩为主;中部(C6-4-3、C6-4-6D井)、东部扇体(C6-4-5D)富含侏罗纪(J)锆石并具有152 Ma或168 Ma峰值,母岩以侏罗系蓝旗组火成岩为主,古生代(Pz)锆石则来自中生界碎屑岩.所有样品都含有太古代(Ar)、元古代(Pt)锆石,母岩为花岗岩基底.研究表明,除古生界碳酸盐岩外,源区的母岩地层均可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示踪,各扇体物源的差异性是由母岩地层倾向控制的,由于中生界向西北倾斜,白垩系主控西部扇体沉积,侏罗系则是中部、东部扇体的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2.
周翠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20,44(3):283-287
“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自1964年首次描述命名以来,长期被认为是异特龙科(Allosauridae)的大型掠食恐龙,包括4个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属被解体。其中,属型种“大水沟吉兰泰龙”(“C. tashuikouensis”)和“西伯利亚吉兰泰龙”(“C. sibiricus”)被归入棘龙类(Spinosauria)或新坚尾龙类(Neotetanurane);“毛儿图吉兰泰龙”(“C. maortuensis”)被归入鲨齿龙类(Carcharodontosaurid),并被重新描述命名为毛儿图侏儒鲨齿龙(Shaochilong maortuensis)。“浙江吉兰泰龙”(“C. zhejiangensis”)是现存唯一的此类恐龙的足部骨骼化石标本,从其尺寸大小推测,这是一种身长约5 m的大中型兽足类恐龙。通过与其他大中型兽足类的同部位骨骼化石进行对比,可见其具备许多兽足类特别是镰刀龙类的共同特征,并非原以为的仅相似于慢龙,也不排除其属于另一种大中型兽足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元古宙地壳演化》一书由K.C.康迪主编,是1992年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元古宙地壳演化》(Protero。oiCCrustalEvolution)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17项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计划项目主要研究了下列几方面问题:(1)元古宙和太古宙上壳岩组合的对比,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构造体制的差异性;(2)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宙沉积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评价控制沉积成分的各种因素;(3)用错石U/Ph和全岩StwNd研究,2.4-2.0Ga大陆地壳“生长间断(generationPP”的真实情况;(4)利用单颗粒错石测年新技术,深入认识元…  相似文献   

4.
早在六十年代,测井曲线就已应用于沉积环境的研究。S.J.皮尔森(1970)在其所著的《测井资料地质分析》一书中就指出了岸外砂坝沉积、三角洲沉积和河道充填砂质沉积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还指出了海进型与海退型沉积的测井曲线特点。G.S.维谢尔等(1975)、M.A.卡里吉(1971)、J.P.小香农和A.R.达尔(1971)都应用了测井曲线来研究三角洲环境的沉积。由戴东林等于六十年代开始总结、1981年出版的《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一书中广泛应用了测井曲线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饶阳凹陷蠡县斜坡沙河街组沙一段物源组合与沉积体系配置关系,针对饶阳凹陷蠡县斜坡沉积缓坡带多物源供给的特征,结合传统物源研究方法,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与物源区基岩年龄对比,精细刻画沙河街组沙一段物源体系.依据沙一段古地貌差异及钻井分布特征,将斜坡划分为A、B、C 3个区,对应3个物源体系,研究表明,西北部物源体系母岩为华北北缘及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Pz)火成岩,由古大清河水系自西北向斜坡A区供源;西部物源体系母岩为涞源地区中生代(Mz)火成岩、中-新元古界(Pt2+3)侵入岩、中-新太古代(Ar2+3)变质岩,由古唐河水系自西向斜坡B区供源;西南部物源体系母岩为五台地区古元古代(Pt1)滹沱系变质岩、中基性火成岩,由古大沙河水系自西南向斜坡C区供源.且碎屑锆石含量与流域面积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谷华 《沉积学报》1984,2(2):113-119
沼泽的泥炭堆积率对研究泥炭的成因和分布规律以及进行工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早就受到重视,并提出了几种计算方法。其中有植物生长率法(Kac,1936)和孢粉法(Durno,1961、Veber,1967、Valk,1971)、C14法(G、B、Rigg等,1957)、标桩法(D.S.Ranwell,1964)和Pb210法(T.V.Armentano,G.W.Woo-dwell,1975)等。所求得的欧亚大陆及美国等地的一些沼泽的泥炭平均年堆积率多为零点几毫米至几毫米。  相似文献   

7.
李文宝  王汝建  万随 《沉积学报》2017,35(4):730-739
由水体到沉积物,不同沉积阶段的沉积过程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南海南部(SCS-S)水体沉降颗粒物、海底表层沉积物和岩芯柱状沉积物(上部3 m)中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δ18O、δ13C)值和有机碳(TOC)含量及堆积速率的变化,系统分析了TOC、δ18O、δ13C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在沉积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整个沉积过程中,TOC及同位素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不一致。不过,由下层水体沉降到海底表层的过程中,TOC及堆积速率(分别由4.20%、0.38 g/(cm2·ka)下降到1.182%、0.039 g/(cm2·ka)、δ18O、δ13C值(分别偏重0.196 ‰、0.855 ‰) 均出现了明显变化。而一旦形成表层沉积物并被埋藏覆盖形成海底沉积物层(以岩芯柱状沉积物代表)以后,在不考虑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的影响下,除TOC外,δ18O、δ13C值等则基本保持不变;2)不同沉积阶段,TOC含量变化与δ18O、δ13C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岩芯柱状沉积物中TOC含量变化与δ18O、δ13C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特别是TOC含量与δ18O 变化间呈显著正相关(r=0.74),即由下层水体到表层沉积物这一沉降过程中,TOC含量与堆积速率的突变及其对应的底层水中溶解氧(O2)、二氧化碳(CO2)含量变化可能是诱导δ18O、δ13C大幅偏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TOC等指标参数进行古环境变化分析时有必要考虑不同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对波罗的海琥珀、多米尼加琥珀、墨西哥琥珀、缅甸琥珀及不同产地的柯巴树脂的13C,D,18O稳定同位素进行了高精度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琥珀的δ13C值分布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缅甸琥珀δ13C=-19.38‰~-22.90‰,平均值为-21.15‰;波罗的海琥珀δ13C=-22.76‰~-25.76‰,平均值为-24.35‰;多米尼加琥珀δ13C=-23.57‰~-26.63‰,平均值为-24.99‰,且均值无交叉;(2)不同产地琥珀的δ13C值与琥珀形成的地质时代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具体表征为随着天然树脂石化地质年代(琥珀化程度)的增加,13C值有规律地增大,据此可推断不同产地琥珀成熟度由高到低的相对顺序为缅甸>波罗的海>多米尼加、墨西哥;(3)柯巴树脂的δ13C值为-26.82‰~-29.94‰,平均为-28.55‰,比琥珀的明显贫δ13C,依据实验测试统计数据,推荐参考临界值为-27.00‰(+0.18,-3.00),这为界定琥珀与柯巴树脂提供了稳定同位素依据;(4)缅甸琥珀δD=-195.90‰~-244.40‰,平均为-226.00‰;波罗的海琥珀δD=-235.90‰~-270.10‰,平均为-25δ.80‰;多米尼加琥珀δD=-202.80‰~239.40‰,平均为-219.90‰;墨西哥琥珀δD=-218.90‰.不同产地琥珀中δD的同位素变异反映了环境水(大气降水)与古纬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琥珀产地古纬度的增加,δD逐渐减小;(5)不同产地琥珀在13C-18O,D-18O同位素之间及13C,D,18O同位素在二维图解、三维空间中具有很好的分区性,表明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分析可以示踪琥珀的产地信息.  相似文献   

9.
1994年,由出版《前寒武纪研究》杂志(“PrecambrianResearch”)的著名出版社Blsevier推出了一部前寒武纪研究的新书:欣古亩地壳的演化》(“ArcheanCru-stalEvolution”)。该书不是一部个人的专著,而是由多位从事太古宙研究的学者分别执笔涉及太古宙各方面重大地质问题的文集,书的主编是著名地质学家K.C.Condie。全书计十二章,五百余页,篇幅较大。所涉及的内容有:科马提岩问题、太古宙绿岩带特征及构造环境、绿岩带随时间的演化、与绿岩带有关的沉积岩、太古宙克拉通、TTG成因、太古宙的花岗质深成岩、外长岩、高级区与低…  相似文献   

10.
乌裕尔河流域颗粒有机碳的来源:碳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8、2009年所采集的乌裕尔河9个点位水体中的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对丰、枯水期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碳同位素组成(^13C、^14C)及表观年龄进行了系统测试与分析,以期探讨河流中颗粒有机碳来源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流中颗粒有机碳(POC)主要来源于未受玉米残体及根系输入影响的深层土壤,且土...  相似文献   

11.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末期(相当于Ladinian-Carnian期)出现了一次与全球同步的大规模海侵,形成了一个向上变深的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沉积层序。垄头组顶部和竹竿坡组分别是海进体系域(TST)的下、上部分。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垄头组顶部自下而上δ(^18O)持续增大,而δ(^13 C)先逐渐增大,后在顶部界面附近快速下降,反映了垄头组顶部在暴露环境下氧化作用的结果。竹竿坡组δ(^13 C)自下而上逐渐增大,δ(^13 C)总体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认为,海进体系域的δ(^13 C)和δ(^18 O)演化不但反映了海平面和沉积环境变化,同时对密集段(CS)、层序界面和古暴露面等也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焦永玲等对笔者发表在《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第18 卷第1 期的“含水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别山C型埃达克 岩成因探讨”一文提出质疑。针对他们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回复,并提出:(1)大别山C 型埃达克岩的源岩可能是基性的 (SiO2 含量50% 左右),但是比较准确的成分估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变质含水基性岩(角闪岩)在1.0~1.2 GPa 压力下(相当于35~40 km)可以形成含石榴石20% 以上的残余体;(3)中钾的角闪岩(K2O 含量1% 左右)部分熔融可以形成高钾钙碱性长英质熔体(K2O 含量3.5%~5%)。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曼龙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龙沟金矿是云南化探找金的成功案例,1997年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进行异常查证,并取得突破.多年来一直边探边采,已发现金矿(化)体十余个.该矿地处扬子克拉通西南缘,越北古陆北缘,次级构造单元为滇东南褶皱带.区内出露古生界中、上寒武统( C2-3)白云岩、灰岩、泥灰岩,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白云岩、分乡组粉砂岩(O1f)、红花园组(O1hh)灰岩,下泥盆翠峰山组(D1C)、粉砂岩、页岩,坡脚组(D1p)粉砂泥岩,芭蕉箐组(D1b)泥灰岩、白云岩.  相似文献   

14.
加速器质谱仪14C测年方法的出现引起了14C测年技术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以用样量少,扩大了14C测年应用范围,可以对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剖面进行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测年的研究。本实验室按国家地震局“八五”重点项目“85-14”要求,筹建了一套加速器质谱仪(AMS)14C测年石墨靶制备系统。对该系统的测试表明,制备的石墨靶符合加速器质谱仪测量的要求,可以进行样品的14C测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达则错沉积岩心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和碳氮比(C/N)的分析,结合岩心浮游生物记录、营养盐记录以及温度和降水记录,探讨了过去一千年达则错沉积物有机质δ13C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达则错沉积物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的水生生物碎屑混合物为主;过去一千年,达则错在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之前,气候变化是影响沉积物有机质δ13C形成的主要因素,在1050~1200 AD和1450~1650 AD气候寒冷干燥时段有机质δ13C值显著偏重,反之则相反;过去150年,湖泊沉积物有机质δ13C显著偏重,主要受人类活动导致湖泊营养盐浓度变化影响.本研究还表明对于营养结构较为单一,且西藏拟溞为绝对优势动物物种的半对流型湖泊,应用C/N值判断湖泊有机质来源是不可靠的,需要综合湖泊地理背景谨慎判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多条剖面的综合研究,提出洪古勒楞组与上覆黑山头组以钙质碎屑岩的消失、暗色细火山碎屑岩的出现为界,其顶界为一套近岸浅水沉积的碎屑岩(含舌形贝的钙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细砾岩或含介壳的砂砾岩),称之为“杨庄砂岩”,该界线在多条剖面上易于识别和对比。在洪古勒楞组上部和黑山头组下部发现三叶虫9属(亚属)14种: Omegops sp. , Pudoproetus sp. , Linguaphillipsia ? sp. , Belgibole sp. , B. abruptirhachis,Philliboloides sp. , Winterbergia(W . )sp. , W. (Eowinterbergia )? sp. , Weberiphillipsia sp. , Conophillipsia sp. 1 ,C . sp. 2, C . ? sp. 3, C. ? paucicostata,C. ? morganensis 。根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存在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界线位置在 Omegops 的消失层位和 Belgibole Conophillipsia 组合带的首现层位之间,该界线与洪古勒楞组和黑山头组之间的界线基本一致。洪古勒楞组顶部的“杨庄砂岩”是泥盆纪末期海平面下降事件在西准噶尔火山岛弧背景下的沉积产物,也是泥盆纪 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事件在西准噶尔地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高玲  闫峻  李全忠  谢建成 《地质论评》2022,68(5):1820-1838
皖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普遍富集,局部已成为矿床,其中,郎溪县姚村岩体风化壳富集程度较高。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表明,姚村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7. 9±1. 4 Ma,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风化壳可细分为残坡积层(A)、强半风化层(C1)、过渡层(C2)、弱半风化层(C3)和基岩(D) 5层。稀土总量在纵向剖面上呈“波浪式”分布,各层稀土分布型式表现出对原岩的继承性。风化壳稀土配分型式与基岩一致, 富集LREE,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5. 6\],但总含量明显更高。基岩∑REE为338×10-6,半风化层∑REE最高达642×10-6,富集约两倍。风化壳物质由风化残余主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黏土矿物(高岭石、埃洛石、伊利石、三水铝石等)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榍石等)等组成。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含量最高,指示风化壳发育不成熟。REE与埃洛石含量明显正相关,与其他黏土矿物关系不明显。(含)稀土矿物(尤其是榍石)对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贡献量超过 50%,其次为斜长石,是风化壳中REE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Crude oil samples taken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western Qaidam Basin were analyzed with GC/M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most crude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abundance of gammacerane and C35 homohopane, which are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aline lacustrine crude oil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ratios of gammacerane/C30 hopane (G/H) and C35 homoho-pane/C34 homohopane (C35/C34H), two crude oil groups, A and B, are identified. Group-A crude oils mainly occurr in the north of the study area, with higher ratios of G/H (〉0.8) and C35/C34H (〉1.2), whereas group-B crude oils, selected from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show lower ratios of G/H (〈0.8) and C35/C34H (〈1.0). In addition, group-A crude oils are distinguished into three sub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different ratios of G/H and C35/C34H and differ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lkanes, isoprenoids and steranes. These may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western Qaidam Basin and providing clues to the forthcoming exploration of crude oils and gas.  相似文献   

19.
《地学前缘》2007,14(3):130-130
2007年2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IGCP555(白垩纪温室世界快速环境/气候变化:海洋-陆地作用)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科联(IUGS)所属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执行局第35届会议上得到批准;2007年4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又一国际地学项目——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项目(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又得到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执行委员会的批准。此两项目的成功立项是我国在国际白垩纪研究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20.
张如柏 《矿物学报》1998,18(2):254-260
由Dr.M.Fleischer(美国)和Dr‘J.Mandarlno(加拿大)合著的“GlossaryofMineralSpecies,1995”(矿物种词汇,1995)一书,共计239页(16开本)。该书是一本工具书,收录了截至1994年8月底以前经IMA(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独立矿物种共计3519个(变种,同义词除外)。该“矿物种词汇”从1971年开始到1995年为止,共出版了7种版本(1971年,1975年,198O年,1983年,1987年,1991年,1995年),每一次再版均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矿物种(也废除了一些矿物种),这充分说明,当今各国矿物学家对矿物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