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安全研究是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人均GDP、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等24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系统聚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理信息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中的服务聚合评价问题,在现有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基础上,考虑待聚合服务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主服务的概念,并在此之上构建了独立评价、关联评价等多类型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以源服务数据质量、执行质量、成果质量、源服务与主服务的一致性、兼容性等评价指标的面向服务聚合应用的可扩展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以天地图·四川为主服务,利用本文提出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了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并对其中各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案进行了探讨,分析与评价了该模型及指标的合理性,从而为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域水质对海洋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海水环境评价能够正确反映海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本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一级、二级模糊评价对防城港湾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为该海域的保护区管理和水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省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已基本完成,为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国家启动了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从我省现有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等实际出发,谈谈对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技术的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以双村岩溶水系统 18个代表性水质监测点的最新成果资料为基础 ,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选取 10项评价因子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 ,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该系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局部地段较差 ;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展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煤田火区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包括5级32个指标.以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为实例,论述了煤火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根据煤田火区特征,在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内确定了2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建立了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乌达煤田火区对环境的影响为较严重水平,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长沙县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长沙县近三年内增加的耕地和因耕地质量建设引起质量变化的耕地,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通过外业补充调查,补充新增耕地分等因素数据及更新变化较大区域的分等因素数据;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长沙县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并对2010-2013年间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应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克服了最大隶属度原则所不适用的地方,而且以相对隶属度、隶属函数为基础理论,使隶属度、隶属函数的计算更容易.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于陕西省略阳县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的GIS评价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旨在研究GIS技术与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相结合的系统原型,出于确定旅游资源规模的目的,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系统为例,建立了基于GIS的国家级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并详尽地介绍了系统的构建、系统功能的实现等。本文中以郭来喜等和尹泽生等的分类模型为基础,发展了资源评价模型,提出了全国性特色资源和地方性特色资源,并采用了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通过GIS技术进行系统开发,而且利用第三方控件ActiveBar2.0及ActiveSkin1.0优化系统界面。通过本系统,能够对国家级的各风景名胜区进行基于2个模型的分类评价以及风景点品质的评价,从而进行比较,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农产品质量及产量,文章在系统收集北部湾沿海经济区范围内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北海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法,对该区域农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诊断与评价。评价结果:该区域土壤肥力以Ⅱ级和Ⅲ级为主。由此提出增施Cu、Mn、Zn等多种微量元素化肥以及降低土壤酸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手段.通过对高校教学质量建设要求和教学质量重要性的分析,就其建设的方式、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水环境质量模糊-灰色关联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灰色理论,提出对原始数据的初值化采用以水质评价标准为约束的极值化方法,构建了基于线性隶属函数初值化方法的模糊-灰色关联模型,采用水化学和生产力双重指标及可变权重,对深圳湾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水环境质量属于Ⅳ类水质标准,超出了深圳湾水质管理Ⅲ类水质标准的目标,深圳湾海水已受到严重污染。污染的总体趋势是湾内大于湾口;深圳一侧大于香港一侧;河口、码头处污染最严重,表明陆源活动是深圳湾海水环境质量受损的主要原因。此评价结果不仅与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结果一致,而且还能进一步对评价对象的优劣进行排序,评价结果直观可靠,适用于海洋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既是测绘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测绘专业学生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测绘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其重实践、重创新的特点,提出了测绘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测绘专业实践教学反馈机制内涵及构建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与测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相匹配的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GIS数据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S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常使数据质量的优劣具有模糊性,给数据质量评价带来困难,影响了GIS应用。本研究尝试将模糊数学概念引入GIS数据质量评价中,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GIS数字化产品质量评估模型。介绍了模型中评判因子、评价集、权重确定和模糊集合隶属函数的建立过程,并举例说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矢量化产品的评判过程。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GIS数据质量优劣的客观定性问题,使矢量化数据产品的评判简便、直观,保证了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强化实验教学”模式在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课顺序及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等途径改革教学方法。通过问卷对此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物饵料培养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OpenStreetMap(OSM)数据质量评价中只考虑片面评价指标或只考虑单一层次评估对象的不足,本文选取典型研究区,以来自政府规划机构的权威数据集作为参照数据,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设计了质量评价指标与空间层次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粒度OSM路网目标数据质量评估模型,从单一目标、群组目标和整体目标3个粒度,集成构建集个体数量控制与群体结构控制于一体的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解决评估模型中隶属度确定与最优组合权重赋权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OSM数据质量的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度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VGI数据源实现相关行业应用提供实证依据和可靠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发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志愿者上传,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故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针对自发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未知、参考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本文引入了数据可信度的概念,从区域内用户信誉度之和与数据变化趋势2个方面对自发地理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价,将定性分析结果进行量化表达。首先,利用李纳斯定理计算区域内用户的信誉度之和获取数据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志愿者上传数据中保留的点所占比重作为志愿者的信誉度,构建了基于点统计的志愿者信誉度模型。接着,从数据量变化的趋势中获取数据的质量信息,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数据量的变化程度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度量。最后,以北京等地区OpenStreetMap数据作为实验对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基于参考数据的质量评价结果总体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多路径效应、数据完整率、周跳以及信噪比等)基础上增加数据有效率指标,首次提出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全球iGMAS、MGEX、IGS等观测站的GPS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建立了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综合评价结果与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综合评价结果与数据完整率和数据有效率指标呈强相关;并采用静态PPP结果与该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集和缺陷扣分法的GIS产品质量评价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模糊集和缺陷扣分两种方法,对GIS产品质量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两种方法的理论、方法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用实例进行具体的比较,认为模糊集方法比缺陷扣分法要优越,而且通过对得到的结果分析可知:对GIS产品质量评价应考虑模糊不确定性,才能真正揭示GIS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属性数据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属性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效果。基于此认识,通过分析属性数据填写的原则、技术要求,提出了采取软件和人工两种方式检查属性数据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