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湿度均有较高的水平,0cm~60cm整层土壤湿度北坡>滩地>南坡.土壤湿度在年内可分为春季水分消耗期、雨季初水分补给期、水分波动消耗期和冬季冻结水分稳定聚集期.在垂直方向随深度加深湿度逐渐降低,北坡极为明显,南坡及滩地降低幅度均匀.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分解为周期性变化项、随机性分量项及趋势项.同时表明,在土壤湿度较低的南坡,以小嵩草等为主的草原化草甸植被类型;土壤湿度适中的滩地,多以矮嵩草为主的高寒嵩草草甸植被类型;湿度较高的北坡,多以金露梅为主的灌丛草甸植被类型;而在土壤湿度很高、地表长久积水的河边,多以藏嵩草等为主的沼泽化草甸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北坡成土因素及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雷梅  陈同斌  冯立  常庆瑞  阎湘 《地理研究》2001,20(5):583-592
在系统地考察太白山北坡地质、地貌、气候和植被等成土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和回顾了用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两种分类体系划定的太白山北坡土壤垂直带谱。根据最新的土壤系统分类,太白山北坡的土壤垂直带谱是:暗瘠寒冻雏形土(3500~3767m)———暗沃寒冻雏形土(3300~3500m)———酸性湿润雏形土(2500~3300m)———简育湿润淋溶土(1400~2500m)———简育干润淋溶土(<1400m)。分析、比较表明:两种体系有密切联系,均以成土因素为依据,建立在土壤发生学理论之上;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相比,土壤系统分类用可以度量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土壤分类,不仅能够反映出山地土壤成土因素的垂直变化趋势,而且避免了太白山北坡土壤类型鉴定上的许多歧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测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海拔4800 m和5333 m,以及北坡5400 m的土壤温、湿度和地表气温一年的数据,对该地区水热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气温差冬季大夏季小,且相对邻近地区偏大。同时地温与气温有良好相关,但随深度增加,相关系数减小。土壤热力梯度的方向低海拔由下而上,高海拔则相反。土壤湿度高海拔略大于低海拔,干季和湿季分别受冻融过程和印度洋季风降水影响。高海拔冻结期比低海拔长3~4个月,其下层土壤湿度在冻融交替期表现一个剧烈的跃变现象。念青唐古拉山南、北坡海拔相近区域相同层位土壤温度差异在0~8℃之间。南坡土壤温度年平均高于北坡3~4℃。南坡冻结比北坡晚而融化比北坡早,上层土壤湿度南坡小于北坡,而下层土壤湿度南坡大于北坡,南北坡水热过程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青海南北二地寒冻雏形土分布区,由于海拔高度及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变化差异显著。但分析二地地温变化特征发现,青南青北地温分布趋势基本相似,差异不甚明显。这主要与二地土壤质地和湿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等有关。表明地温变化是在气候引起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了局地土壤-植被性状影响下的结果。当年冬春地温低时,对应牧草产量较高,而地温较高的年份则牧草产量低,究其原因可能与地温低,土壤冻结深厚坚实,地表蒸发减小,易贮存较多的土壤水分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杰  龚子同 《极地研究》2000,12(2):81-96
对 Si、Al、Fe、Ca、Mg、Mn、K、Na和 P等元素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三个代表性土壤剖面 (不饱和寒冻雏形土、纤维质寒冻有机土和鸟成土 )中的迁移与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本区土壤中物质移动和元素迁移现象明显 ;几种主要元素在不同类型土壤以及同一土壤不同层次中的移动行为有显著差异 ,土壤自由水状况和地表生物活动在元素迁移与富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 ,在土壤发育和土壤粘粒形成过程中 ,不同元素在不同土壤颗粒之间的再分配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地形下的山地气候变化对于植被生长、不同动物种群的生存习性及对气候的应激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秦岭地区1959—2016年32个国家站的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Anusplin插值法、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稳健回归和Theil-sen回归法等方法分析了山区地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结论如下:(1)58年来秦岭四个坡向上年均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温度随坡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除秦岭南坡西段外,降水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均不显著。(2)年尺度上,秦岭山地南坡和南坡东段的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南坡西段和北坡呈不显著增温趋势;四个方向上的降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的干湿等级为正常,北坡和南坡西段的干湿状况一致,58年年均SPEI均为0.07,南坡东段较暖湿(0.08),南坡较暖干(0.05)。(3)季节尺度上,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除了夏季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趋势,降水均呈下降趋势。秦岭四个方向上四季干湿变化属于正常等级。秦岭北坡出现春季干暖化趋势;南坡秋季较暖湿;南坡东段和西段的冬季呈暖湿化特征;南坡西段夏季呈现暖干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巴颜喀拉山是较典型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南、北坡迥异的气候、土壤及地表景观控制和影响其多年冻土空间分布。2008~2012年冻土调查及测温资料表明,该山以高温冻土(>-1℃)为主。海拔是冻土主要影响因素。年均地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程递减率在北坡6℃/km,南坡4℃/km。北坡查拉坪及巴颜喀拉山口一带,活动层厚度约1 m,活动层随海拔降低而增厚;南坡活动层厚度受局地因素影响较大,与海拔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秦岭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评估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过程中,作为气温要素的重要输入参数,气温直减率(γ)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相关科研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秦岭主峰太白山(3771.2 m)11个分布于南北坡和不同海拔的标准气象站点2013-2015年连续3年实测日均温资料和25 m×25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研究了太白山气温直减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坡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2013-2015年太白山年均γ北坡均大于南坡,北坡为0.513 ℃/100m,南坡为0.499 ℃/100m;北坡年均γ随海拔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南坡相对稳定。② 年内γ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南北坡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季尺度上,γ最大值北坡为夏季,为0.619 ℃/100m,而南坡最大出现在春季,为0.546 ℃/100m,最小值均为冬季,南北坡分别为0.449 ℃/100m和0.390 ℃/100m;春季和夏季,北坡γ均大于南坡,而冬季相反,北坡小于南坡,秋季几乎无差异。在月尺度上,气温相对高的月份γ亦较高,北坡γ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年始和年末(11-12月、1-2月)北坡γ小于南坡,而5-9月北坡大于南坡,且南北坡γ相差较大。③ 经数据可信度分析,所获得的γ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太白山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将为山地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系统响应等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雨季南北坡小气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岷江上游茂县大沟不同坡向的小气候观测资料,探讨了该地区地雨季的太阳辐射、气温、地表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等小气候要素的南北坡特征及其与谷底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雨季南坡的太阳辐射量大于北坡和谷底;南北坡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在昼间有一定差异;北坡气温略高于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O.71℃/100m)大于北坡(O.61℃/100m)。水汽压为北坡<南坡<谷底;而相对湿度为谷底<北坡<南坡,北坡和谷底的太阳辐射、气温、地表温、水汽压最大值比南坡早出现1h。南北坡风速均大于谷底,而南坡风速又大于北坡。由此可见,岷江上游地区即使在雨季,山地对局地气候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山西的恒山北坡植被状况明显好于南坡分析:恒山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北坡要好,对植物生长有利;另一方面,南坡蒸发较强,水分条件较差,对植物生长不利。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但阴坡光照条件较差,对植物生长不利。那么,究竟哪一个坡向的植被状况好?事实上,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恒山记》中就已记载说北坡“杂树密翳”、“树皆在北”。这是因为恒山地接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降水少而蒸发量大。在这种气候环境下,水分条件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区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物流各环节的功能进行扩充和整合,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该独立的经济组织即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正确选址可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文章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和地位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区位影响因素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应用实例加以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12.
<正>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承受人类活动压力的认识不断增加和逐渐清晰,越来越关注陆地生态系统和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也越来越需要了解有关地球生态系统状况的各种信息,以便为各级政府和决策者进  相似文献   

13.
分时度假中心建设及其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时度假是一种新型的休闲度假方式,由于它的系统性强、总体规模大,度假村的布局对旅游的主体和客体选择比传统旅游更加严格。单从旅游的角度上讲,分时度假村可以选择于中心城市,也可以选择于相对边远的风景名胜地。但是按照这种度假方式的特点,分时度假村必须接近旅游市场空间大和旅游资源密集的地区布局。由于中心城市具有庞大的客源市场,具备现代旅游的良好基础设施和高效服务能力,具备组织周围地区旅游网络的核心地位,具有高效的信息扩散和示范效应,因而成为分时度假布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入境旅游,其发展水平表征区域经济外向竞争力。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较好,但地域差异显著。运用区域差异相关测度方法研究2000—2012年浙江省11个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地带内、地带间差异与总差异演变,并尝试用波士顿矩阵测度入境旅游竞争态势。结果表明:1浙江省入境旅游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绝对差异不断扩大;2伴随浙东北内部差异的不断减小,浙西南逐渐成为浙江省入境旅游总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浙江省入境旅游空间格局呈"双核模式"向"多核模式"演变;4浙江省市际入境旅游竞争力明星类、金牛类较少,入境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亟待区域优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营销学的定位理论,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为例证,对区域旅游开发中的产业、产品、市场和形象四大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区域旅游开发应该注重并利用产业政策的积极性、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市场空间的拓展性、感知形象的鲜明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京"老字号"餐饮企业生存现状的调查,发现南京"老字号"餐饮企业不仅数量在减少,而且有从老城区向外搬迁的趋势。探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市建设、市场、消费需求与口味变化、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体制陈旧、产品缺乏创新、品牌意识淡薄、传承方式单一、品牌扩张和宣传力度不够、产品质量下滑、就餐环境和服务质量下降等内部因素。针对"老字号"餐饮企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提出振兴南京"老字号"餐饮企业举措建议,以充分发挥"老字号"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边坡的潜在滑裂面可能不通过坡趾,而是在坡面上某点发生了局部剪切破坏。研究条形荷载作用下边坡的滑裂面位置及其稳定性判识方法,应用M-C线性破坏准则结合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稳定性系数与多变量的函数,将相关问题转化为含有多变量的数学优化问题并给出最优解。结果表明:边坡的潜在破裂面、稳定性与边坡几何形状、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荷载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