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空基增强系统完好性的算法,包括用户差分距离误差的检验和格网点电离层误差的检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Galileo完好性的基本概念,SISA、SISE、和IF的生成方法。对两系统中相似的概念作了比较,并用GPS数据模拟了矢量SISE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地伪距观测值的误差分布,推导几种在空间导航增强系统中应用的完好性方程,并得出完好性方程与误差分布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GPS广域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初由美国FAA提出的广域增强系统(WAAS)的概念,主要用来满足航空领域对GPS导的要求,广域增强系统包括由分布在广大区域上的参考站组成的网络,中心站,上行站以及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等部分,本文试图对广域增强系统的组成结构。基本算法及其特点加以阐述,并对广域增强系统在我国的建设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从GNSS定位原理出发,总结了GNSS定位误差的来源,并以GPS为例介绍了WAAS、LAAS、JPALS、CORS、伪卫星、LOCATA等几种增强系统及独立定位系统,指出了各个系统的优缺点和仍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系统的应用领域,为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广域增强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系统组成、运行机制,分析了我国建设广域增强系统的必要性,借鉴欧洲静地星导航重叠服务的SISNET技术,结合我国地形的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广域增强系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已建成的GPS增强系统采用的原理和主要组成,利用观测数据分析比较了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情况。阐述了GPS现代化升级改造的两个方面,对GPS现代化对增强系统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应对的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广域增强系统中的数据验证结构.数据验证结构的基本条件是每个参考站有2台独立的接收机.在主站上,来自2台接收机的2条数据流分别送入2套处理设备中,构成3层验证结构来验证系统的出站数据.此结构与方法利用平行运行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多点不同途径的验证,以提高广域增强系统故障定位与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单点实时定位简单灵活,但精度低,一般的差分定位需要布设基站,作用距离短。广域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恰好集成了普通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通过星基增强系统的卫星信号代替地面GPS基准站的差分信号的方法进行海上探测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进一步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鉴于GPS系统已经成熟,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尚不完善,本文考虑建设北斗卫星对GPS卫星的增强系统。一方面,采用GPS/Compass-Ⅱ组合卫星导航系统,可大大增加某一时刻的可见卫星数,增强导航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北斗现已发射第九颗导航卫星,其中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本文重点探讨利用这5颗GEO(Geostationary Orbit,GEO)卫星对GPS系统进行外部增强,即北斗GEO卫星同时播发卫星导航电文和增强信息,提高用户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完好性是北斗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增强北斗系统完好性性能未有完整评估的问题,对低轨卫星增强北斗系统完好性性能进行探究.本文通过仿真北斗导航卫星(BDS)和低轨卫星(LEO),利用最小可探测偏差(MDB)、空间信号精度(SISA)和故障检测率3个指标来衡量整个增强系统下的完好性性能.结果表明,MDB平均增强了 16.5%,故障检测率提高了 8%,BDS单颗卫星也满足SISA要求.因此,低轨卫星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北斗系统完好性性能.  相似文献   

11.
陆基增强系统(GBAS)与仪表着陆系统(ILS)输出的导航信息基准不同,若要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二者的联合共用,首要问题就是对不同的导航信息进行空间对准. 本文作者研究了GBAS与ILS的偏移指示方式,详细推导了GBAS与ILS的空间对准算法,开发了X-Plane飞行数据交互分析系统. 利用该系统从X-Plane中采集飞行数据,对所给空间对准算法进行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空间对准算法能有效将GBAS与ILS的导航信息转换到统一基准之下,可为GBAS与ILS的数据融合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陈谷仓  刘成  卢鋆 《测绘科学》2021,46(1):42-48
针对生命安全用户对导航系统高完好性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以及国际航空完好性服务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体化设计和规划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该文从国际民航组织(ICAO)相关标准要求,对BDSBAS服务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推导并论证了系统精度、完好性、连续性等主要指标的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仿真计算了BDSBAS不同航空完好性服务等级对北斗系统等效伪距测量误差(UERE)、卫星故障概率、虚警概率等方面性能的要求。相关研究与分析结果能够为北斗及BDSBAS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GPS测量数据对中国低纬区域的电离层相关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和美国区域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低纬地区存在的电离层异常是影响卫星增强系统中电离层延迟误差修正及完好性实现的重要因素,并且即使在低年,电离层异常的这种影响也存在。  相似文献   

14.
区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动态服务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测试了其动态服务精度。结果表明,区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动态服务精度指标完全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特别是BDS+GPS组合较之传统GPS增强系统有较大的提升,体现了多系统融合的优势,也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关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立方法与流程,并对系统定位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北斗、GPS、GLONASS三大系统融合服务稳定、可靠、可用性高,可向用户提供实时cm级、亚m级和1 m级导航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和验证在新疆整体地形局限、基准站建设密度不均情况下的新疆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XJ-CORS)的定位精度、解算能力及系统性能,本文首次以新疆全域为测试范围,对实时定位和静态定位精度所涉及的初始化时间和固定率、事后高精度定位性能、时间可用性、空间可用性、兼容性等指标,以及基准站管理、流动站管理、差分数据格式支持、自动运行能力等进行系统全方位测试.测试结果证明,XJ-CORS可为新疆全域用户提供北斗系统米级、亚米级的差分导航定位服务和实时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7.
GNSS系统及其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国际上卫星导航系统的总体发展,对美、俄、欧、中的四大全球系统,以及相关的区域系统和增强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研究分析了GNSS系统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我国Compass全球系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我国未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资源,结合自然资源行业生产的需求,基于时空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格网技术”和“大规模并发用户的位置服务响应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福建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位置服务平台,集成了系统运行维护、公共服务、成果展示和数据共享等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满足了大规模实时位置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卫星导航定位中,电离层延迟误差是主要误差源之一,其影响可以到达数米乃至数百米,有必要进行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研究,尤其是区域的高精度电离层模型建立.本文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114基准站三系统 (GPS/BDS/GLONASS) 双频的观测数据进行电离层提取计算,并结合多项式函数模型进行建模,得出中国区域内的电离层模型,并采用直接跟CODG的电离层产品比较和间接通过单频精密单点定位方式来评估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立的中国区域电离层模型精度高于CODG发布的电离层格网模型且更符合中国区域电离层的真实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