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气候模式,确定全球升温1.5℃和2.0℃出现的时间,并结合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模拟小麦的产量,最终选取4套数据对比研究中国小麦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了不同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温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分别升高1.17℃和1.81℃。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春麦区升温幅度大于冬麦区升温幅度。春麦区中新疆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大,西北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小;冬麦区中温度变化最大和最小的麦区分别为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2)在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降水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分别增加9.1%和11.3%。从各麦区来看,两种升温情景下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略大于冬麦区的增加幅度。所有麦区中只有新疆春麦区降水低于历史时段降水。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最大的麦区为北部春麦区。冬麦区中降水增加较大的麦区为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降水增加较小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3)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小麦单产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平均减产分别为5.2%和4.6%,两种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全球升温大背景下我国春小麦主要呈现增产趋势,冬小麦主要呈现减产趋势。减产幅度较大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青藏春麦区,增产幅度最大的麦区为西北春麦区。从各麦区产量减产面积比例上看,我国各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趋势为从北向南由多变少再变多,其中华南冬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最小。  相似文献   

2.
1995-1996年度我省冬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播前伏雨多,底墒足;冬前降温缓慢,光照充足,越冬正常;返青至抽穗期间,前期受抵温干旱的影响,使小麦各发育期普遍推迟,小麦进入生殖生长降价阶段降水量有所增加,降水适时集中,对中部,东南部麦区穗粒数的增加及大穗的形成有利,但南部主产麦区因前期干旱严重对穗粒数有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 冬小麦1999年度全疆大部地区播期偏晚。冬前≥ 0℃积温为 310~ 6 10℃·d ,基本达到壮苗所需积温。越冬开始期北疆苗情差于前一年 ,好于常年 ,南疆好于前一年。冬麦越冬条件大部麦区良好 ,伊犁地区雪腐 (霉 )病严重。幼穗分化期 ,全疆大部麦区气温高于常年 ,南疆明显偏高 ,使冬麦穗分化时间缩短 ,小穗数减少。灌浆期间 ,南疆麦区气温略高于小麦灌浆最适温度 ,使冬麦灌浆时间缩短 ,对冬麦粒重增加不利。而北疆麦区则气温低于常年 ,使小麦避免了干热风危害 ,灌浆时间延长 ,有利于冬麦干物质积累。综观 1999年度 ,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小麦主产区关中地区为研究地点,EOS/MODIS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冬小麦地面定位调查数据和土地覆盖类型图作为辅助信息,计算得到不同覆盖类型的植被指数时序曲线图,找出冬小麦发育期植被指数变化规律,剔除小麦生长季节的非麦区信息,用几个关键期的植被指数变化差值图设定不同阈值,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麦区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1 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 .1 小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概述1 999年度河南省小麦生育期间总的气候特点是 :小麦播种时 ,降水量少 ,播种基础是近几年较差的一年 ;越冬至初春的降水仍偏少 ,气温异常偏高 ,干旱持续发展 ;拔节期间气温偏低 ,有效地抑制了小麦旺长 ;灌浆期大部麦区墒情较好 ,光照充足 ,气温适宜 ,有利于小麦灌浆。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 68~ 354mm ,比 1 998年同期偏少 4~ 8成 ,比常年同期偏少 1~ 7成 ,1 998年 1 0月至 1 999年 2月大部麦区降水特少 ,降水主要集中在 1 999年 3月份以后。其中大部分地市从 1 998年 9月~ 1 999年 2…  相似文献   

6.
寿县地区小麦和水稻田地表反照率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寿县气候观象台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地表反射率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对比了小麦和水稻在不同生长期的平均反照率,讨论了天气状况和天气过程对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和水稻的生长期内,地表反照率变化相似,均先增大后减小.在作物生长初期,水稻田平均反照率低于小麦田反照率约0.02;中期时,两者相近;成熟后,水稻反照率高于小麦反照率约0.04.降水过后,晴空地表反照率减小.  相似文献   

7.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在中国农林科学院组织领导下,由华北农大气象系主持我国北方麦区十一个省市(区),共有二十多个单位协作,连续三年对于热风危害小麦的规律、指标和机制、小麦干热风防御措施以及北方麦区干热风分布的气候特征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现将三年来各单位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简述如下。(一)北方小麦干热风的类型和危害指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小麦锈病成因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生理小种变异,丧失抗性而引发的一种病害。锈菌的越夏、越冬、传播侵染、流行与气象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四川麦区作为全国条锈病的重发区近年爆发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危害,潜在威胁很大。本文从农业气象角度探讨其发病规律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期解决这一生产问题,对粮食安全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气候资源清查的基础上提出热量区和水热综合生长期的概念,它比单纯用积温带指导农业生产更科学合理,符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采用FAO农业生态区划法计算了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大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1冬小麦2000年秋季,全疆大部冬麦播种期较常年偏晚。播种后,北疆麦区气温持续偏低,冬前≥0℃积温明显不足,大部地区冬麦还未分蘖就进入越冬期,苗情较差;南疆麦区气温正常,冬前≥0℃积温基本达到冬前形成壮苗所需的积温水平,大部冬麦带蘖越冬,苗情长势较好。入冬后,全疆冬麦区气温明显偏高,北疆麦区日最低气温≤-24℃时,已有5cm以上稳定积雪,冬季积雪略厚于常年,塔额盆地异常偏厚,冬末初春偏高的气温,使积雪融化较快,冬麦越冬条件良好。拔节—抽穗期间,大部麦区气温较此阶段的适宜温度偏高,使幼穗分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1.
产量是种植适宜程度的重要表征。从较大的范围看,形成产量的基本环境条件是气候条件,同时也不能忽视品种、土壤、地形、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以至历史习惯的影响。前面已经指出,我省大小麦的平均产量与全生育期的平均日照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与降水量也有较好关系。因此对大小麦的农业气候区划以上述考虑为基本依据。取全生育期的日照时数为一级农业气候指标;全生育期降水量、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分别为二级农业气候指标1和2,作为大小麦区划农业气候指标。划区时,以一级指标划分麦区,二级指标划分亚麦区,适当参考地形地貌和行政区域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盐城地区大棚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温度条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平行对比观测试验,分析得出了我市塑料大棚不同层次的增温效应,以及晴雨天气转换时大棚内的各项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大彬的几种主要蔬菜适宜生长的气象指标,对我市沿海地区大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作出各类蔬菜棚内的适宜生长期,为利用大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7,3(4):23-23
赤霉病是三麦生长后期流行的主要病害,严重流行年份不但影响三麦产量,并且病麦的毒素对人、畜健康有害。近年来我们分析研究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初步得出了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枣麦复合栽培系统中不同种植模式及遮荫区,非遮荫区内小麦光合速率与主要气候生态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明确并理顺了影响了影响小麦光合速率的气候生态因素的主次关系。分析表明,蒸腾速率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导因素,而遮光胁地不是影响光合速率和产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干热风对小麦灌浆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热风对小麦危害,主要是使小麦千粒重下降,而造成减产。为了进一步研究干热风使千粒重下降的原因,本协作组分别在黄淮海、宁夏河套、河西走廊和新疆主要冬春麦区,布设泰安、荷泽、徐州等14个站,按照统一试验方案,从小麦开始灌浆起,逐日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8,(2):24-25
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1975年以来,我国北方麦区十一个省(市、区)有20多个单位共同协作,连续三年对干热风危害小麦的规律、机制和指标,干热风害的防御措施和分布的气候特征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现简述如下。一、北方小麦干热风害的类型和危害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生理小种变异,丧失抗性而引发的一种病害.锈菌的越夏、越冬、传播侵染、流行与气象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四川麦区作为全国条锈病的重发区近年爆发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危害,潜在威胁很大.本文从农业气象角度探讨其发病规律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期解决这一生产问题,对粮食安全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枣麦复合栽培系统中光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枣麦复合栽培系统内太阳辐射的实测及理论计算,揭示了农林复合系统内林带的遮荫区域,遮蔽强度及可照时间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林带间小麦产量的相关分析,为解决农林复合栽培系统中林木遮光胁地问题及优化农林复合系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省敦煌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02年的棉花生物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就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绿洲作物棉花的生长季提前,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气象灾害指标在湖南春玉米种植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61—2004年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资料, 结合玉米生态习性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 计算了玉米生长期内相关的灾害指标。得出玉米吐丝-成熟期干旱、高温热害及播种-出苗期的连阴雨3个气象灾害指标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 在分析该3个灾害指标的地域分布特征基础上, 利用该3个指标出现概率, 引进“无级变速”原理, 进行春玉米种植区划。区划结果表明:湖南大部分地方适宜种植春玉米, 从区划结果与实际产量对比分析比较, 湖南玉米的高产区均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内; 低产区大多都在较适宜区和次适宜区, 只是湘东南山地低产区在最适宜区范围内, 与实际情况不吻合。原因可能是这一区域玉米生长期内光、温资源不足, 加之土壤肥力较差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