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水源热泵技术,将矿井回风、矿井水、洗浴废水、冷却水(风)中的低品位废热转变为供热热能。该热泵热回收技术系统可靠、经济效益好,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文分析了矿井系统中的废热类型和应用原理,给出了矿井回风、矿井水、洗浴废水、冷却水(风)废热回收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山东济宁梁宝寺煤矿矿井废热回收供热系统设计实例。认为该技术的应用为矿区提供了生产、生活必备的热源和热水,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了煤矿企业的绿色生产,改善了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冷水江利民煤矿停止矿井排水,造成矿坑地下水位回升自流,引发水污染突发事件。在充分认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下,正确识别矿区涌水量与降水量之间关系,采取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手段结合GIS技术,对煤矿区停排水前后地下水影响范围、水资源影响破坏情况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快速锁定了矿井污水排泄范围,为矿区水污染应急决策和高效处置提供了技术依据,对类似矿区的水污染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偏碱性矿井水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中国淡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矿开采不同程度地使水资源受到污染的现状,以阜新矿区为例,应用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研究煤矿开采条件下偏碱性矿井水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地层为碱性岩石和煤层含硫量偏低使矿井水酸碱度大于7,呈偏碱性.偏碱性条件使铁离子质量浓度降低,同时促进了氨氮硝化反应进行,使矿井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增加.偏碱性条件也可能是造成氟质量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煤岩层地球化学特征是本地区偏碱性矿井水形成的基础,水岩作用对矿井水各组分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煤层开采对所在矿区地下水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单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较多,而对多煤层的影响研究甚少,特别对于我国西部缺水矿区。以南梁煤矿为例,运用地下水系统演化理论和岩石力学模拟等,对该矿井水文地质结构、矿井涌水变化规律、矿井地下水流场演变、矿井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重构了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南梁矿井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型,初步揭示了矿井水化学成分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2煤单煤层开采时,顶板导裂带的最大发育高度为42.1 m,而2-2和3-1煤层重复开采时则增大为83.1 m,相应地应力、位移、塑性区范围后者也比前者增大许多。这揭示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明显增大了顶板导裂带的发育高度,加剧了矿井水文地质结构变异,进一步地,导水裂隙带改变了天然地下水渗流路径,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增强了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整体扩大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从降雨入渗→导裂带渗流→各煤层涌水→井底水仓排水构成了一个自然-人工复合地下水流动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梁煤矿的矿井水害防治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类似矿区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阳曲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状况.阳曲矿区具有第四系孔隙水、石炭系层间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三个含水系统,区内孔隙水已经超采,水位逐年下降,石炭系层间裂隙水和奥陶系岩溶水尚有开采潜力.提出未来矿井开发可采用岩溶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这样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又缓解了煤层带压开采的压力,但需进行排供结合的研究,以保护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煤田水文地质学实习基地实习内容的深化建设,提出了新河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途径,对类似条件下的煤矿水害防治及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广西某矿区的地质和构造特征,探讨该矿区在合山组强岩溶含水层的煤矿开采中的岩溶发育规律,并探索煤矿岩溶通道来水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煤巷锚网支护巷道受矿井潮湿环境影响出现的金属网锈蚀断裂、煤壁片帮、巷道失修等实际情况,使用方案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喷射混凝土封闭工艺和灰浆喷涂工艺优缺点,进而确定采用防风化喷涂技术进行施工。经实际应用,防风化喷涂技术对鲁村煤矿回风暗斜井的煤壁等四周围岩和锚杆、金属网起到了良好的封闭和防风化效果。保证了巷道正常的回风、行人需要,延长了巷道的服务期限。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峰峰第五煤矿由原先单纯治水向综合利用水方向过渡 ,提出了建电厂 ,以矿井废水作为电厂冷却用水。本文关于建电厂的三个供水方案优化选择 ,采用系统理论、权重分析 ,对方案进行优化选择 ,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井工煤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主要为采空区导致地表变形、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下水系统破坏和"三废"排放等。该文认为人们对矿区生产及闭坑后地下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急需强行关闭用作灌溉的污染水井,然后需要进行监测、封堵、治污等工作,逐渐提高矿区地下水质量;认为煤矿高岩温岩体作为地热能的主要赋存体,具有较好的热导率,通过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循环水中的热量,可以将采空区周边的地温能加以提取利用,让煤矿在生产及闭坑后均能产生地热能源;认为制约煤矿采空塌陷积水区治理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充填积水区和井下采空区填充物问题,提出改造鲁南运河,将黄河泥沙输送到济宁及周边矿区;认为治理历史遗留矸石山的关键问题是爆破削坡过程中发生崩塌、滑坡、扬尘等灾害,可以利用高压水枪,配合破岩机和挖掘机联合作业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波阻抗约束反演技术探测煤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矿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尤其对煤层厚度的探明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利用地质钻探和测井等资料,与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具有高分辨率的新方法,发挥了钻探、测井和地震勘探技术各自的优势,实现了不同技术之间取长补短并提取地震属性参数,通过波阻抗约束反演可获得煤层厚度参数,达到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结合地震正演数值模拟及波阻抗反演结果来预测新疆准东煤田大井矿区三井田B1煤层结构,定量解释了B1煤层一次分叉合并区范围,并准确预测了一次分叉合并区0.8~2m厚的夹矸的范围。经过钻孔验证,该方法精度高,为矿井开采及巷道布设提供了准确的地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3.
栗洁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6/9/22-2007/2/6
山东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主采煤层为石炭纪太原组16煤层,属于薄煤层勘探区。根据区内地震地质条件,采用高分辨地震勘探,了解断层、褶曲、16煤层赋存范围等地质问题,经钻孔验证,获得了较好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向地层发射快中子并测量中子反应产生的伽玛射线能谱能够确定套管外面地层的含油饱和度。非弹性中子反应产生的伽玛射线能谱可以给出地层中碳、氧含量信息,进而可以得到含油饱和度。在地层水矿化度非常低或未知时,该测井技术在套管中尤为有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西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煤岩层组合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物性特征等方法,对井田内山西组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确定了山西组主采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及区内的构造方案,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济南市章丘区小冶睦里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取资料收集、井间地震、钻探验证等方法手段,分析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对采空区解译推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层析成像速度反演结果体现为高速分布的区域,推断为基岩完整区域;速度反演结果体现为低速分布的区域,推断为采煤采空区域。经与钻探工程比对,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推断的采空区位置与钻探揭露深度较为吻合,表明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济南市章丘区小冶睦里煤矿采空区勘查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该地区同类型的采空区勘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临清市几个地热勘查项目工作中应用了大地电场岩性测深技术,主要用于了解深部热储层的含水情况,选定地热井井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通过与测井及钻井结果对比,说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地层含水层段的深度、厚度等情况,为井位选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0~1140m的第四系、新近系明化镇组及1720m以深的古近系东营组含水层多与大地电场岩性测深的0值及低正值( 0.5~ 1.0)相对应;在1140~1720m的新近系馆陶组含水层多与其0值、负值相对应。因大地电场岩性测深曲线是地下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有时也会得出不准确的结论。尽管如此,对于地热勘查,该方法仍是很有价值的。今后应考虑扩大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如用于调查区域内的热储层顶底板埋深情况、热储层厚度、断裂构造的位置及产状等。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梁宝寺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在煤田勘探中已广泛应用,梁宝寺煤田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释构造、煤层、岩浆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煤炭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石炭-二叠纪是山东省的主要聚煤时期之一,通过对潘西煤矿深部煤层特征和赋煤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箕斗状反倾向盆地,"震钻结合,地震先行,钻探验证"、"就煤找煤"寻找石炭-二叠纪煤层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深部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准东东部库兰喀孜干勘查区煤田钻探资料和勘探成果资料为基础,对区内煤炭资源分布特点、赋存特征和赋煤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煤层23层,西山窑组19层,平均厚度45.55m,八道湾组3层,总厚度7.30m,其中2,9,13,15,17,21,23煤层为可采煤层,结合煤层厚度、岩性特征和测井结果,对区内煤层进行了对比。同时,从剖面纵向上总结了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的垂向分布特征、含煤特征,总结了二者的平面展布特征,认为西山窑组煤层总厚度呈中间厚、四周薄的趋势,八道湾组煤层仅分布在井田中部和南部,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变薄。在此基础上,从沉积学特征、构造环境和沉积环境方面,对赋煤规律进行了浅析,认为煤层发育总体受沉积环境和基底沉降等地质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