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内蒙古大青山晚古生代煤系地层中发现了9层以上火山事件层,主要由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各种凝灰质沉积岩组成。通过剖面层序分析和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同位素比值研究,可将本区火山事件层划分为9个喷发旋回;根据火山事件层的分布,本区煤层可与山西大同同时代的煤层相对比;这一研究结果为大区域煤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根据本区的研究工作并与内蒙海槽火山活动资料相对照,本区火山碎屑物质来自内蒙海槽钙碱性岛弧型火山活动的观点得到证实,也为华北板块与古亚洲洋板块之间的封闭机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华北地台24个煤田及煤矿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本溪组及太原组中共发现6期12次火山事件层。这些火山事件沉积遍及全区,主要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凝灰质沉积岩,它们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火山碎屑可能来自华北地台以北及以南若干不同的火山源,而岩浆可能来自下地壳。   相似文献   

3.
晋中冀西太原组中段火山事件层岩矿地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晋中冀西太原组中段普遍发育的一层火山事件层做了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化学、REE配分模式、REE七组分图解、微量元素蛛网图极好的共性特征及微量元素幂函数定律的应用,证明该火山事件层是同源同期岛弧型钙碱性火山喷发产物,并以该火山事件层作为标志层对晋中冀西太原组地层进行了大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4.
周安朝  张慧等 《地质论评》2001,47(2):175-183
本文对辽宁南票及内蒙古大青山区上石炭-下二叠统地层中火山事件沉积进行了系统的岩矿鉴定,差热,X光,电镜测试及微量稀土元素定量分析,两剖面自下而上共划分出12期火山事件沉积序列,包括了34-39层火山事件沉积层,由于各层均具有特定的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为进一步查明华北板块北缘火山事件沉积的展布规律,并利用火山事件层作为标志层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义县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层中多含凝灰质成分。为了解沉积期火山活动对沉积层产生的影响,对砖城子层火山碎屑泥灰岩(火山事件层)和纹层状泥灰岩夹层、大康堡层纹层状泥灰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研究表明:火山事件层中含大量的火山碎屑(20%±),其他各层均含凝灰质成份。样品中主量元素Ca O、Mg O和Si O_2含量较高,Si O_2含量变化较大,Al_2O_3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与上地壳(UCC)元素比值多小于1,大多数微量元素(Rb、Th、Nb、REE等)处于亏损状态,火山事件层富集Li、Sc、As、Sr和Ag元素。沉积期火山活动对沉积层中Si O_2和K_2O含量影响较大,并可能导致As元素富集。火山事件层样品化学风化指数(CIW)在82~91之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指示风化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6.
钟蓉  孙善平  陈芬  付泽明 《地球学报》1995,16(3):291-301
作者依据镜下岩矿鉴定,首次在大青山煤田和大同煤田太原组中发现一层高岭石化流纹质沉凝灰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也证明了它的存在。火山灰可能来自大同煤田东北方向。根据火山事件层及植物群特征,作者对两个煤田的太原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通过钻井岩心的观察及镜下岩矿鉴定,同时依据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特征,把区内发育的事件地层分为两类:火山事件层和海退事件层,其中太原组火山事件层和海退事件层各1层,山西组火山事件层1层,石盒子组火山事件层3层。所体现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及岩石学特征具明显的差异。研究事件地层获得的成果,可以为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及邻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事件沉积及地层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山东及邻区本溪组及太原组进行了详细的室内外研究,共发现了6期10次火山事件沉积,它们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火山碎屑可能来自华北地台以北及以南两个不同的火山源,而火山源的岩浆可能来自下地壳。在前人的生物地层研究基础上,以遍布全区的火山事件层作为大区域等时地层对比标志,并结合最大海侵事件层,对研究区内本溪组及太原组地层提出了新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9.
火山事件沉积粘土岩是新兴事件沉积学的一部分.本文首先说明火山事件沉积粘土岩的概念,并暂定名为火—沉粘土岩.对其成因问题、主要类型和研究现状作扼要介绍,着重指出研究方法和现存的问题,最后阐明其研究意义和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0.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区赋矿地层大厂层为一套以硅化为主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因其别具特色的岩石组合、特殊的构造位置,以及含有金、锑、萤石、硫铁矿等矿产资源而备受地学界关注。晴隆大厂锑矿床90%以上的锑矿体和金矿化体均位于大厂层之中,因此,研究大厂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其对锑、金成矿的控制作用或影响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沉积岩相学研究表明,大厂层主要包括火山岩相(火山溢流相、淬碎角砾岩相、沉凝灰岩相、空落集块岩相和熔结凝灰岩相)和热液沉积岩相(热水沉积相、热水喷流相和热水交代相)。中—晚二叠世(约260 Ma)的溢流玄武岩、基性火山喷发和海底热水喷流活动是大厂层的主要物源供给者。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厂层在沉积过程的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提供了Sb、As、Au、Ag、Pb等成矿元素,并形成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体"。综合研究认为,中—晚二叠世的热水喷流沉积活动在时间上与右江盆地印支期低温热液成矿事件(200~250 Ma)在时空上基本一致,为印支期成矿事件在右江盆地北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浅变质岩层所保存的韵律层理、沉积构造、火山角砾一凝灰结构及残存的微古植物组合等,以及硅酸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成果的判别,对浅变质岩层进行了再认识,认定该浅变质岩是一套经受浅变质作用改造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层;并就建立其地层序列,区域地层对比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意义和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义县组岩性以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局部发育有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在这些沉积层之下、义县组复成分底岩之上,发现有4个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呈互层状产出,其岩性以沉凝灰岩或含砾凝灰质粉砂岩为主。这些凝灰岩层厚度虽小,但分布较广泛,走向延伸稳定。根据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活动的基本规律,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及野外地质综合研究将义县组早期火山活动划分出5个火山作用旋回,并确认四合屯、黄半吉沟、尖山沟、以及上园、大康堡、河夹心等地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均属于同一火山旋回(第五旋回)的产物。这一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火山-沉积作用的研究内容,并将促进火山活动与生物灭绝事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0-2022082010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4.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3,69(2):481-495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芯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5.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6-2022092006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6.
缪宇  吴亮  肖长源  李锁明  李致伟  宋文婷  田瑜峰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02-67020002
早三叠世时期频繁的火山事件是导致全球性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主要原因,前人对早三叠世重要界线时期的火山事件地层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典型界线时期以外的其他火山事件地层却鲜有报道。本文以上扬子西南普宜地区嘉陵江组两件沉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及微量元素组合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沉凝灰岩样品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内部结构和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两组沉凝灰岩锆石谐和年龄分别为250. 6±0. 6 Ma和249. 1±0. 8 Ma,代表了母岩岩浆中新生锆石的结晶年龄。沉凝灰岩母岩主要以酸性花岗岩类为主,次为中性正长岩类和少量基性岩类。嘉陵江组沉凝灰岩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凝灰岩及Olenekian—Anisian界线(OAB)绿豆岩具有同源性,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碰撞造山环境,源区很可能位于中越边境地区长山构造岩浆带—十万大山火山带,且在陆壳碰撞过程中源区地壳处于持续的增厚阶段,下地壳增厚部位的部分熔融形成补给岩浆上涌并使早期结晶矿物发生了部分熔蚀。本文嘉陵江组沉凝灰岩样品250. 6±0. 6 Ma年龄对应着Smithian—Spathian界线时期的全球性降温及短期生物复苏事件;249. 1±0. 8 Ma年龄的样品对应Spathian亚阶中期极端高温气候和生物再次灭绝事件,再次证明了早三叠世时期频繁的火山活动是导致气候改变和生物周而复始新生和灭绝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可能是阳伞效应和温室效应等因素综合反馈的结果,但具体证据仍需要将来更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华北西缘太原组火山事件沉积的发现及太原组地层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格林  钟蓉 《现代地质》1995,9(1):108-118,T001
摘要:作者主要依据镜下岩矿特征,辅以岩石的野外产状与分布特点,并参考REE配分模式特征,首次发现华北西缘太原组存在3个火山事件层。根据火山事件沉积并结合最大海侵事件层对华北西缘太原组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8.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鉴定分析方法,对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8层粘土岩研究发现,各层粘土岩中的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并且各层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六方双锥石英和黄铁矿,非粘土矿物为石膏,个别层位中还含有粘土微球粒。该8层粘土岩均为火山物源成因,联系相应的火山事件记录表明该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经历了多次火山活动。这些火山事件与同时段牙形石的绝灭和延缓复苏呈现一致性。频繁的火山活动是造成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及生态系重大转折的主导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乌达地区山西组下部含树干化石凝灰岩岩性的观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前入研究成果,与邻区同-火山事件层进行对比,推测凝灰岩层的火山物质可能来源于乌达以北地区,即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引起的弧火山喷发。凝灰岩层中下部和上部所含植物化石差异明显,表明该期火山事件对研究区的地理环境影响显著。另外,古亚洲大洋向华北板块俯冲及其后碰撞作用,可能是贺兰拗拉槽再次活动接受沉积的重要的动力学条件,特别是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浅变质岩层所保存的韵律层理,沉积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及残存的微古植物组合等,以及硅酸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成果的判别,对浅变质岩层进行了再认识,认定该浅变质岩是一套经受浅变质改造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层;并就建立其地层序列,区域地层对比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意义和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