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巧银  李成柱  方磊 《中国地质》2019,46(S1):32-38
本数据集是作者2017年在银川盆地平罗站幅施工的14个工程地质钻孔岩心中采集的234个岩土样品,经过测试分析后所得的共2 602组测试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体现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压缩模量、颗粒成分等。图幅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厚度大,为区内主要的工程地质岩组,且成因多样,从西到东主要包括:上更新统洪积层,岩性主要为砾石、砂砾石;全新统灵武组细砂土;全新统湖沼积层,岩性主要为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全新统风积层,岩性主要为土黄色中-细砂、粉砂。其中,全新统灵武组占据了图幅大部分区域,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砂、砂质粘土等。钻孔揭示,银川平原区地层纵向上以河湖相细砂、粉砂为主,夹粉质粘土,局部钻孔含卵砾石层。样品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图幅区内碎石土、冲积砂土、粘性土具较高的抗剪强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而图幅西北部砂岩、泥岩由于中等到强风化程度,且有软弱夹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湖沼积成因的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工程地质性质亦较差。本次图幅区内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施工规范,测试分析均由具备国家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得到的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反映了该区域内地层信息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尼日尔河三角洲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的钻孔记录及该区勘探工作的实际情况,目的是确定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地下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地下土层间的互相联系.按基础工程目的将尼日尔河三角洲划分为3个不同地带,每个带的土层结构和工程地质特性差异较大.①地下土层为砂或粘土的干燥、广阔平原;②地下土层为粘土-砂层双层结构的淡水/咸水沼泽区;③层序为砂-粘土-砂三层结构的海滩/滨海垄区.②和③区中较适宜的地基土相对要少些,此外,象高压缩性混合体的有机质粘土和泥炭质粘上形成普遍不稳定的透镜体,使得土层在横向近距离中的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在5-30m分布有分选性良好的细—中砂层,通常具有很高的承载力,但在沼泽及滨海区,因粘土的介入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天津滨海新区54个典型地质钻孔和860余个工程地质钻孔资料的分析,通过钻孔联合剖面和砂体厚度统计,研究了滨海新区全新世古河道分布和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时期发育3期古河道,陆相古河道为曲流河河道带,海相古河道为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及分支河口砂坝。其中,全新世中期又分为3个亚期,与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时期海进和海退作用过程密切相关;埋深25 m内的浅埋古河道分为蓟运河、海河和古黄河三个系统,古河道的形成明显受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仪征市工程地质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仪征市工程地质区划仪征市地基土可划分为[个工程地质区域,即阶地黄土类土分布区、阶地砂类土分布区、低漫滩软土类土分布区、古河道湖沼相复杂区、丘陵复杂区和玄武岩分布区。各区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分布情况分述如下。1工程地质区域划分1.1阶地黄土类土分布区主要...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於泥。钻孔揭露海底以T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研究区物探处理解释资料及海底表层、钻探地质取样等综合地质调查资料,分析广西北海近海区域工程地质主要特征,并针对土层稳定性、砂土液化及地层承载力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揭示:该区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多样;近岸海底地形起伏较大,坡降可达28‰;地貌类型主要包括潮间浅滩、水下三角洲、水下岸坡、古滨海平原、海底平原;地质灾害因素包括断层、地震、沙波、浅层气、浅埋基岩、埋藏古河道、槽沟、水下浅滩及凸地等;海底有9种土质类型,其中淤泥、粉砂混淤泥、中砂、粗砂分布较为广泛,区域垂向土层可整体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通过评价后得出研究区黏性土整体稳定性较好,而砂性土在极限波浪作用或强震作用下可能发生大面积液化现象。结合近海一般用桩情况,计算出第二、四工程地质层的承载力值相对较大,可作为区域类似插桩较好的持力层,40 m以内半径0.7 m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达26 822 kN  相似文献   

9.
基于岩性光谱特征的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与河漫滩岩性分别以砂土和黏性土为主,两种岩性所含矿物成分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不同。将地表岩性调查与光谱采集分析相结合,捕捉了这两种岩性在遥感影像中反射光谱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古河道,并利用钻孔数据加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表层砂土和黏性土在TM影像B5波段的DN值差值最大,该波段可作为识别河道砂体的必选波段;综合考虑波段信息量、波段之间信息重复程度,R(4)G(5)B(1)组合下河道砂体的形迹清晰可辨;钻孔数据与遥感解译结果吻合,岩心揭露的古河道发育深度在3.2~8.7 m之间;研究区古河道总体较发育,河道宽度多在0.5~2.0 km之间,多处分叉和汇聚后呈辫状河形态,河网密度约0.26 km/km~2;钻孔剖面显示河道地势高于河漫滩,属条状高地型古河道,河道有"游荡"痕迹;古河道的发育位置控制着区内居民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简文星  杨金 《地球科学》2013,38(3):625-631
黄土坡滑坡是三峡库区4个大型滑坡之一,因其典型性和重要性,"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在此建立了巴东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野外试验场隧洞群揭露滑坡结构,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研究黄土坡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通过试验隧洞开挖揭露黄土坡滑坡临江I号崩滑体特征发现:(1)临江I号崩滑体滑床基岩普遍发育层间剪切软弱夹层;(2)主隧洞与Ⅲ号支洞揭露滑体特征表明,滑体物质组成为棕红色泥岩、粉砂岩碎石土,灰色泥灰岩、灰岩碎石土,各类破碎岩层,滑体内潜水丰富,渗水量较大;(3)试验隧洞揭露滑带具有多层位顺层发育特征,平面范围与前人勘察成果较一致,厚度在不同剖面处存在较大差异;(4)深部钻孔监测资料显示,在土层与基岩面及层间剪切带均有蠕滑位移.分析得出:临江I号崩滑体是在重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顺多层软弱夹层、土层与基岩面发生蠕滑变形形成的,具有多层滑动面.  相似文献   

11.
瞬态面波法是一种新的工程物探技术,利用面波的四种特性,可以解决工程地质中的岩土层分层、厚度、粘土层承载力、地基土抗震设计参数及软弱层、地下洞室、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问题,为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察提供了新的勘探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4)
以栖霞市中桥地区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钻探、岩矿试验的地质、工程地质资料,采用FLAC3 D软件对“粉质粘土+透水土层+粉质粘土+灰岩”型岩溶塌陷模式进行模拟,通过对地下水位下降过程模拟、土洞开口大小及临界致塌水位降幅的确定,最终得出覆盖层25 m情景下,临界土洞最大安全高度为3. 5 m,水位降幅1. 20 m。岩溶区土洞的演化及数值模拟分析对于岩溶塌陷预报预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为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巴南广高速公路位于地形地貌平缓、基岩产状近水平、构造相对简单的川东红层地区,线路修建时滑坡病害频发,其中工程造价超过10万元的滑坡达192处,工程治理费用约4亿元,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建设。基于此,笔者依据咨询的这192处滑坡建立样本数据库,对滑坡高发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今后类似红层区的高速公路的安全、经济修建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以富水粉质粘土为主的堆积体滑坡是项目区滑坡主要类型,且以小-中型滑坡为主,滑坡密度大,治理费用高,这是项目区滑坡的主要特征。(2)红层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是滑坡高发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地表广泛分布的可塑-软塑状粉质粘土和下伏的富水砂泥岩地层对工程扰动敏感,易使坡体在开挖卸荷和填方加载后,利用土岩交界面和最大剪应力形成的同生滑面产生堆积层滑坡、在近水平产状的砂泥岩中形成平推式、错落式和破碎岩质滑坡。(3)欠合理的设计对滑坡高发具有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地质选线贯彻较差,路基填挖规模偏大而使坡体防护工程针对性差,造成大量工程滑坡的出现,且处治设计周期过长,使滑坡范围不断扩大。(4)施工方责任心欠缺,不合理的工程开挖或填方是滑坡高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在原苏联亚马尔半岛的工程地质勘查中,试用了原苏联勘探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即在工程地质钻孔采用泡沫洗井钻进工艺。在温度为-8℃,可钻性为4级的砂—粘土永冻层中进行钻进与取心。  相似文献   

15.
九江地区长江沿岸工程地质特征与岸坡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工程地质钻探等手段,研究九江地区湖口—彭泽长江沿岸的地层结构、岩溶发育、岸坡工程地质特征与岸坡稳定性。长江边岸与圩堤均位于长江南岸Ⅰ级阶地,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物,淤泥层厚,边岸与圩堤地基属软弱土层,工程承载力低,易产生不均匀沉陷、砂土液化和渗透变形,导致边岸与圩堤滑塌。综合分析认为,湖口—彭泽芙蓉的岸坡稳定性差,长江崩岸的原因主要为:长江南岸大部分圩堤处于迎流顶冲段,水流淘刷较严重;长江航道靠南段,岸坡长期受行船波浪淘刷,造成岸坡坡面陡直,稳定性差;地层上部为夹薄砂层的粘性土层,下部为细砂层,抗冲性差;汛期岸滩土体饱和,长江水位低,河滩地内水外渗造成岸坡失稳。以粘土为主的岸坡,应加强有效排水和减缓坡比;有砂层的岸坡结构型岸坡,应对结合部位砂层、枯水位附近及水位变幅带内的砂层进行防冲刷、防掏蚀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万州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逐一分析了安乐寺滑坡前缘西溪铺、农机技校松散堆积体的144个勘探钻孔,根据土体物质成分进行分层并对其成因进行判断;对相邻钻孔的土层进行比较,将相同的土层连接起来,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将工程地质剖面图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探讨每一土层的连续性、延伸性.按照“钻孔-剖面-成层”的研究方法,对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的特征及成因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是以安乐寺滑坡前部的滑动解体作用为主,包括残积、坡积、冲积等共同作用形成的.前缘松散堆积体中存在多个滑动面,滑动面平直、光滑,可以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中深层滑动面,数量较少,规模大;另一类是浅层滑动面,数量较多,规模小.滑动面的这种分布规律反映了前缘松散堆积体是一个长期的不连续的变形体.最后,考虑松散堆积体下伏卵石砂土层地质结构,对松散堆积体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安乐寺前缘松散堆积体采用抗滑桩支挡结合地表排水与护坡等措施进行治理是适宜的,但抗滑桩嵌固段必须深入到卵石砂土层以下稳定的基岩中,以避免抗滑桩随卵石砂土层产生整体位移.  相似文献   

17.
划分土层、辨别土类是孔压静力触探(CPTU)成果应用的基础。常规的人工分层效果差强人意,而土体行为分类法尽管可靠性高,但无法起到分层效果。引用层次聚类算法,通过对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标准化、距离矩阵的生成和类数目的确定,得到了基于层次聚类算法的CPTU数据聚类流程图;结合Robertson和Campanella分类图,提出了基于CPTU测试数据的土层划分与命名规则。采用自主研制的静力触探-钻探一体机,在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上展开试验,将土层划分与命名结果与钻孔柱状图展开对比,结果表明:以锥尖阻力qt、摩阻比Rf和孔隙水压力u2作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对8个主层的划分与钻孔柱状图几乎一致。其中,以qt-Rf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能够识别出单靠qt曲线无法识别的2个薄夹层,体现了Rf的作用;以qt-u2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对砂类土划分得过于细致,对黏土划分得过于粗糙,表明u2对砂性土变化过于敏感,对黏性土变化不敏感;以qt-Rf-u2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既保留了qt的主要特征,又适当地融入了Rf和u2对土层划分的影响,分层效果最佳。钻孔剖面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曲线总体上符合土体性质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从侧面反映了聚类分层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孙巧银  方磊  王化齐 《中国地质》2018,45(S2):56-61
本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从银川盆地1:50 000芦花台图幅区内采集的14个工程钻孔的数据信息,293个岩土样品共1 996组测试数据。主要测试土体抗剪强度、压缩模量、颗粒成分等。图幅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经钻孔揭露,纵向上岩土类型从地表至深部依次为砂砾石土、粉细砂、粉土和粉质粘土等;横向上,西部以洪积成因的砂砾石为主,东部以冲积和风积成因的粉细砂为主;整体上表现出由西向东地层时代变新,岩性颗粒由粗变细的总体特征。样品测试显示,图幅区内砂砾石、粘性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工程地质特性较好;而图幅东部区域的风成粉细砂土因胶结差,结构较分散,易出现砂土液化现象而呈现出较差的工程地质特性。图幅区内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施工规范,测试分析均由具备国家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得到的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反映了该区域内地层信息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本数据集的数据和分析结论,可以为研究银川盆地的地质演化及在该区开展工程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更新统承压含水层沉积机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内更新世古河道变迁,具有暖期向南摆动,冷期向北摆动的规律。一、三期古河道暖期向南摆,河床中沉积的砂层形成了含水层,其间所夹持的隔水层(粘土、亚粘土)是二期古河道冷期向北摆动时的边滩或心滩沉积,从而形成了含水层与隔水层。无论是冷期或暖期的古河道都形成各自的含水砂层及隔水牯土、亚粘土层。对暖期形成含水层,冷期形成隔水层的看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秦淮河古河道及沉积物时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今南京秦淮河横贯市区南部,到城西经三汉河入长江。前人一直把市区城南和城北分属秦淮河流域和金川河流域。我校承担市建委下达的古河道地质调查任务,经三年工作,搜集了810个钻孔资料,作了6条钻孔地质剖面,共测8条物探剖面,有效测点139个,还做了粒度、重砂、差热及~(14)C分析,发现市区埋藏型秦淮河古道由城南纵贯到城北。文中论证了古河道存在的依据,阐明了古河道埋藏的原因,并对古河道中沉积物的地质时代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