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氟碳钙铈矿6R2新多型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大维  吴秀玲 《地球科学》1994,19(5):655-661,T002
用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钙稀土氟碳酸盐系列矿物中氟碳钙铈矿及其衍生体的微结构,发现了氟碳钙铈矿的6R2新多型体,确定了其亚结构晶胞呈六方(H)对称α'=0.412nm,c''=0.471nm,超结构晶胞呈菱面体(R)对称,a=0.714nm,c=8.478nm,可能的空间群为R3^-c和R3c,[1210]取向的高分辨结构像显示出该多型体结构单元层沿c轴的有序堆垛及重复周期。[000  相似文献   

2.
用强功率四圆单晶衍射仪精确地修正了氟碳铈矿和氟铈矿的晶体结构.氟碳铈矿(bastnaesite,Ce(CO3)F)属六方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0.71438(9)nm,c=0.9808(2)nm,γ=120°,Z=6,空间群P6-2c.使用367个(F≥3σ(F))独立衍射点,经多轮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获得偏离因子R=0.0499.氟碳铈矿的晶体结构特征表现为[CO3]平面三角形平行c轴分布,铈的配位数为9,Ce-O(F)平均键长为0.2515nm,C-O平均键长0.1327nm,每个氟原子与周围三个铈原子相连.氟铈矿(fluocerite,CeF3)属六方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0.71412(21)nm,c=0.72989(21)nm,γ=120°,Z=6.其空间群为:P3-c1(No.165).使用321个(F≥3σ(F)))独立衍射点,经多轮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获得偏离因子R=0.0542.氟铈矿的晶体结构表现为每个氟原子与周围三个铈原子相连接,每个铈原子与周围9个氟原子相连,铈的配位数为9,Ce-F平均键长为0.2468nm.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次发现的砷钙锌石和羟砷锌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脉氧化带矿石的空洞中。砷钙锌石多呈半自形或自形晶体,绿或淡绿色,透明,比重4.32(计算)。Ng=1.778,Nm=1.760,Np=1.756,二轴晶(+),2V=46°。化学分子式为Ca0.99(Zn0.94Cu0.07)1.01[(AsO4)0.97(CO3)0.03]1.00(OH),其中(CO3)2-取代部分(AsO4)3-为红外光谱分析所证实,这不同于国外报道的砷钙锌石。据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的主要谱线,计算得其晶胞参数:a=0.7473nm,b=0.9017nm,c=0.5916nm。羟砷锌石常呈集合体或单个晶体产出,淡黄绿色或无色,透明,比重4.44(计算)。Ng=1.761,Nm=1.738,Np=1.719,二轴晶(+),2V=87°。化学分子式为(Zn1.97Ca0.02)1.99(AsO4)(OH)。据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的主要谱线,计算得其晶胞参数:a=0.8304nm,b=0.8516nm,c=0.6054nm。氧化矿石的主要矿物组合为:臭葱石+褐铁矿+针铁矿+砷钙锌石+羟砷锌石+自然金+自然银+石英+方解石+蛋白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苯甲酸(简称IABA),分子式C10H8N4O2,分子量216.20,熔点213℃,各级酸离解常数pKa1为3.2,pKa2为9.8,研究了它的性质及其与钴显色反应的条件。在pH7的NH4Ac介质中,试剂与钴形成紫红色络合物,λmax为546nm,试剂的λmax为462nm,Δλ为84nm,Co2+与试剂络合比为1∶2,摩尔吸光系数1.61×104L·mol-1·cm-1,Co2+在0~0.8mg/L遵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直接测定了工业废水及VB12中痕量钴,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101.3%~102.2%,RSD(n=6)在2.0%~2.7%。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出的砷铅矿族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艺  赖来仁 《矿产与地质》1997,11(5):336-341
砷铅矿族矿物是一族六方晶系的类质同象系列矿物,包括砷铅矿、钒铅矿和磷氯铅矿。砷铅矿呈淡黄色、浅黄绿色和灰白色六方柱状晶体产出,Hm=3.5,D≥6.75g/cm3,一轴晶负光性,N>2,晶胞参数为a0=1.0251nm,C0=0.744nm,Z=2。广西德保矿区产出的砷铅矿的化学成分为(wt.%):PbO74.94,As2O519.53,P2O52.31,CuO0.36,Cl2.41,总量为99.55。云南个旧矿区产出的钒铅矿呈桔红色至红褐色,六方短柱状自形晶,Hm=3.0,Dx=6.95g/cm3,一轴晶负光性,N>2,晶胞参数为a0=1.031nm,C0=0.743nm,Z=2,空间群为P63/m,其化学成分为(wt.%):PbO79.98,V2O518.94,Cl2.61,总量为101.53。广西阳朔产出的磷氯铅矿,呈暗绿色六方柱状晶体产出,Hm=3.5,D=6.98g/cm3,一轴晶正光性,N=2±,平均化学成分为(wt.%):PbO81.64,P2O515.08,As2O50.10,CuO0.20,Cl2.67,总量为99.69。  相似文献   

6.
张德 《矿物岩石》1996,16(3):1-6
硅铁灰石是一种罕见的单链硅酸盐矿物,产于矿体围岩的晚期热液脉中,其晶体呈厚板状或矛头状,颗粒大小0.1mm—0.5mm,日光下呈黑色,强光源下呈浓茶绿色─棕色,玻璃光泽,条痕淡灰绿色,透明─半透明,维克显微硬度Hv100g=359kg·mm-2,实测密度3.35g·cm-3,计算密度为3.32g·cm-3。偏光显微镜下显正高突起,具强多色性,Ng浅黄棕色、Np暗绿色,二轴晶正光性,ZV(+)=76(1)°,折射率Ng=1.759,Nm=1.737,Np=1.728.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硅铁灰石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由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计算出晶胞参数a=0.7475(1)nm,b=1.1844(1)nm,c=0.6679(1)nm,α=91°34(3)′,β=93°45(1)′,γ=103°19(1)′。硅铁灰石的晶体化学式为(Ca2.071Na0.007K0.001)2.079(FeMnM0.171)0.991(FeAlTi0.002)1.021[(Si4.989 Al0.011)5.000O14.101(OH)0.899]。硅铁灰石是酸式硅酸盐,不存在与阳离子结合的OH-离子,因而在红外光谱中缺失34  相似文献   

7.
常温下在pH4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Ga与1,5-二(2-羟基-5-磺基苯基)-3-氰基甲 (DSPCF)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630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8×10 ̄4L·mol ̄-1·cm ̄-1,配合比为n(Ga):n(DSPCF)=1:2,显色反应在20min内完成,稳定时间至少24h,Ga量在0~1.8mg/L时遵守比尔定律。采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干扰元素后可实现煤矸石中Ga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佩玉  王正祥 《岩矿测试》1997,16(3):238-240
在0.08 ̄0.10mol/L 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 ̄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相符,RSD(n=5)在1.3% ̄3.7%。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硐厂铅锌矿床中的硫碲铋矿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新志  蒋国贤 《矿物学报》1995,15(4):422-424
硫碲铋矿A产于云南省大硐厂铅锌矿床,与自然铋、辉铋铅矿共生。晶体呈柱状,粒度0.02 ̄0.3mm。反光显微镜下呈淡黄色,弱非均质性,反射率Rc′=52.4%,R0=48.8%(波长为540nm),显微压入硬度Hv=46 ̄72kg/mm^2。主要粉晶谱线:3.065(10),2.120(7),1.346(5),2.220(4)。三方晶系,空间群为D3d^5-R3↑-m,晶胞参数a=0.4241nm,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试剂N-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6~5.6的HAc-NaAc介质中,Cu2+与MMPT形成的配合物至少稳定5h,其λmax=3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5L·mol-1·cm-1。Cu2+的质量浓度在0.08~1.4mg/L时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1。方法简便、快速,用于铅矿中铜的分析,测定结果与监控样推荐值相符,对w(Cu)=0.8%的试样测定6次,RSD=3.2%。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加强矿石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海绵陨铁构造、乳滴状构造、层纹状构造的分类命名及代晶结构的鉴定特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阳山金矿产于勉阳-略阳板块缝合带中,经历了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的复杂构造改造。通过构造研究把阳山金矿内的构造分出四期。第一期构造变形表现为由北向南逆冲,为韧性变形,构造置换明显、完全,形成透入性面理,剪切褶皱、无根褶皱、S-C组构、压力影、旋转碎斑、多米诺骨牌、石香肠等构造发育,构造岩为糜棱岩、超糜棱岩、构造片岩,并伴随有大规模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形成于三叠纪末-早侏罗世。第二期构造变形为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主要表现对第一期面理的改造和再利用,多为韧性变形,可见剪切褶皱、旋转碎斑等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顺层张性石英脉的发育,并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早期。第三期构造为脆韧性变形,为由南向的北逆冲推覆构造,主要表现为对先期构造的改造,使阳山金矿区南部面理产状发生倒转,形成膝折构造,构造岩为糜棱岩、初糜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第四期构造为表层次脆性的由南向北的伸展构造,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脆性构造岩,同时有石英脉和方解石脉顺断层侵入,本期构造形成于古近纪。  相似文献   

13.
成矿系列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单个矿床研究到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研究,是成矿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在成矿系列理论的探索中,成矿系列的结构尤需关注,因此将成矿系列的内部结构概括为物质的、空间的和时间的三类。其中物质结构包括各矿种、矿床类型间的同源性、多样性、继承性和互补性;空间结构包括各矿种、矿床类型间的共生性、分带性、过渡性、集约性和重叠性;而成矿系列的时间结构含各矿种、矿床类型间的时限性、阶段性、渐进性和突发性,并举例论述了这些结构性质的形成条件,对深入认识成矿规律和指导找矿预测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皱饰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皱饰构造成因研究历程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 4种有代表性的皱饰构造形成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在皱饰构造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席和物理作用的参与方式,以及受造席者、透光性、水动力条件、基底类型和生物扰动五大因素的影响程度.在对皱饰构造和现代微生物席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皱饰构造与微生物席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所以通过对现代微生物席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行综合研究,推测了有利于皱饰构造发育的古环境.皱饰构造一般发育于潮间坪和滨外过渡带,并且在显生宙一般与生物扰动作用具有不相容性.皱饰构造是发育最普遍、受关注最广泛的保存在硅质碎屑岩中的微生物诱导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所以理清皱饰构造的成因模式及古地理分布,有利于碎屑岩微生物席学的发展,可以为理解硅质碎屑岩中的特殊沉积构造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我国东南地区中新生代的清江盆地沉积构造的分类,分析了该盆地沉积构造的特征、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并指出了某些沉积构造为同类型含盐盆地所特有。  相似文献   

16.
反转构造与其易混淆构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分析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正反转褶皱与重力滑动堑背形、地层补偿堑背形及底辟背形,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的构造形态特征。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反向的楔形,但是后者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下,由断层活动性质的横向差异所致。正反转褶皱与背形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背形,但是在地层厚度、剥蚀程度、轴面及伴生构造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地层中间厚两翼薄,顶部剥蚀程度向两翼降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向褶皱高点超覆。重力滑动堑背形由于是区域性张应力的大环境下局部受压的结果,所以其规模较小;重力滑动堑背形和地层补偿堑背形地层受张性区域应力控制,地层顶部无剥蚀,且无中间厚两翼薄的特征;底辟背形无横向应力,属横弯褶皱,轴面多直立,发育盐边凹陷及顶部断层簇等伴生构造。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均是断层的上盘发育背斜,但在背斜的形态、规模、地层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滚动背斜受同生断层控制,背斜面积和高度较小,轴面基本平行于断层面;顶部地层剥蚀不明显;与断展型正反转地层厚度呈上凸下凹的"喇叭型"相比,其地层厚度横向变化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萨碳硼镁钙石(sakhaite)Ca_(48)Mg_(16)(BO_3)_(28)(CO_3)_(16)(Cl,F)_6(OH)_6·nH_2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定,求得晶胞参数:a=b=c=1.46151(9)nm。晶胞体积:V=3.1218(3)nm~3。单位晶胞中分子数Z=1,空间群为Fd3。结构测定的精度偏离因子R=0.0504。根据矿物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特征,与前人报道的萨碳硼镁钙石及其人工合成矿物晶体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本次测定的矿物与前人报道的天然萨碳硼镁钙石或人工合成矿物在矿物成分与结构上的差异,据此,讨论了我国产出的“萨碳硼镁钙石”有待重新命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和古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碳酸盐鲕粒的包壳结构类型均较多,因其常被用于恢复古海洋的化学、物理性质演化而备受关注。对碳酸盐鲕粒包壳的研究始于 1879年,此后现代和古代鲕粒包壳的原生和次生结构特征和成因均得到了详细描述和深入探讨;然而,目前仍存在对现代鲕粒包壳原生结构的部分术语定义不明确、对古代鲕粒包壳原生结构的特征识别和分类不尽准确等问题。文中归纳了现代鲕粒包壳的原生结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指出鲕粒包壳结构组合的常见类型包括放射状、同心状、同心—放射状等,且对包壳结构组合类型的识别是鲕粒包壳结构研究的关键。古代鲕粒受成岩作用影响,包壳原生结构保存程度可能不尽相同,甚至完全被次生结构所替代,但其原生结构类型与现代鲕粒类似,以放射状和同心状结构为主,只是同心状结构中的切线状纹层难以识别。中国的古代鲕粒研究虽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在对包壳原生结构的识别和应用方面尚存在一些误区,故在借鉴现代鲕粒包壳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以华南下奥陶统鲕粒为例,论述了对古代鲕粒包壳结构如何进行特征描述、如何识别出保存较好的原生结构及如何利用包壳结构组合类型进行鲕粒分类等问题,展示了古代鲕粒包壳原生结构研究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研究的新思路——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胡宗全 《现代地质》2004,18(4):549-554
构造—层序地层研究是层序地层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其理论基础是构造对层序的发育、沉积相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况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同沉积期、沉积期前和沉积期后等不同时期,构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方式也不同:沉积期前构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盆底地形和前期剩余可容空间的控制;同沉积构造主要表现为对新增可容空间的控制;沉积期后构造主要表现为对沉积物保存状况的影响。在对时代较老的、经历多旋回构造改造的地层进行层序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构造对层序的发育和保存情况的影响。在构造、成盆演化分析基础上研究层序发育及沉积相演化规律,既能体现构造与层序演化之间的成因联系,又能体现构造与沉积相展布之间的空间配置,从而使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烃源岩、圈闭等成藏条件评价能更紧密地结合,使层序地层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0.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大陆岩石圈精细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深地震反射技术已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是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解决深部地质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等西方国家和中国相继开展了深地震反射探测技术实验,使用该技术揭露盆地、造山带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并应用于油气资源远景评价、矿产资源勘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扼要介绍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发展及其部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