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北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冀北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王永强(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关键词碱性岩浆印支期冀北地球动力学燕山地区是否存在印支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一直存在着争论。过去多数人...  相似文献   

2.
王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4):713-727
[摘 要]温泉钼矿床的形成与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事件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西秦岭温泉钼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成为揭示印支期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与大规模成矿关系的关键,对发展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和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评价以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对温泉钼矿床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气水热液,成矿与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温泉钼矿床具备岩浆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过程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发生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的花岗质岩浆,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经充填和交代作用而使Mo 富集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晓林 《地质与勘探》2010,46(2):191-197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通过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火山作用阶段和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阶段,但矿床的最终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产生的大规模剪切构造—流体活动使原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和沉淀成矿有关,可归类为造山斑岩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达中型规模,具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中川花岗岩岩浆活动特征及地质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中川花岗岩为3期5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主侵入体为印支—燕山期黑云母同碰撞S型二长花岗岩。该岩浆活动在沉积建造中形成热变质作用带和岩浆侵位构造,并产生成矿地质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往地质调查中,由于对吉林省印支期花岗岩缺少足够的认识,在划分时往往将该期花岗岩误认为华力西期或燕山期产物。近年来,我省陆续发现早、晚三迭世陆相堆积物及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使人们对印支运动的规模、方向以及所导致的岩浆活动的范围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了这一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内容。 1980—1982年,在1∶20万向阳山公社幅(L—52—ⅩⅩⅩⅡ)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中川花岗岩为3期5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主侵入体为印支—燕山期黑云母同碰撞S型二长花岗岩。该岩浆活动在沉积建造中形成热变质作用带和岩浆侵位构造,并产生成矿地质效应。  相似文献   

7.
古特提斯东昆仑活动陆缘及其区域成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昆仑地质构造特征、石炭—三叠系火山 -沉积建造及区域岩浆作用研究显示 ,海西 -印支期 ,该区属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活动陆缘区特殊的沉积环境、区域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动力等作用 ,构成了区域矿产形成的主要背景和控制因素 ,从而使不同类型和元素组成的矿床得以形成 ,并表现区域成矿的总体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8.
湖南雪峰山地区白马山花岗岩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HRIMP锆石高精度测年方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开展雪峰山地区白马山岩体年代学研究,认为岩体所在雪峰山中段地区加里东期无岩浆活动,白马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至早燕山期(测点数据区间主要集中在(176±4.4)~(219.3±5.2) Ma),中晚燕山期有微弱活动(测点数据在(172.9±3.6)~(109.3±2.5) Ma间偶有分布),系陆内碰撞地壳加厚局部熔融结果。晚燕山期以来岩体有明显的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53.8±5.4)~(91.5±4.6) Ma),隆升幅度较小;进而,在综合雪峰山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基本地质特征及白马山岩体年代学数据与区域构造背景有着明显的吻合,受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变的构造环境控制。印支期以来雪峰山地区共经历晚印支期、早燕山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早喜山期5期构造事件。其中,晚印支期与古特提斯洋关闭印支板块与华南碰撞陆内造山有关;早燕山期以来,受控于古太平洋俯冲影响,雪峰山地区表现出时空的差异性,或挤压逆冲,或呈构造伸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印支期岩浆活动质疑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40)Ar-~(39)Ar法对安徽省几个有代表性的“印支期”侵入岩体(洪镇、太平、旌德、黟县)进行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其年龄值在140—122Ma之间,它表明这些代表性岩体不是印支期而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因此,安徽省印支期岩浆活动不象前人所建议的那么强烈,甚至安徽省也许根本没有明显的印支期岩浆活动。本区从燕山期开始才进入了岩浆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并相继形成了有关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矿田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等成因依据的研究和长坡矿热水喷口的发现,提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存在,中元古界—下古生界原始矿源层的形成,泥盆纪海底火山—热水成矿作用、华力西—印支期大广地区石油的形成—迁移—聚积过程形成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破坏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而成矿等—系列地质作用在大厂地区地质历史上有机组合,形成大厂超大型矿床,而泥盆纪火山及海底热水作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则是主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为一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关于带内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流体来源、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多方面资料,对带内各主要金矿区的成矿时代逐一进行详细解析,以此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区域金矿成矿地质事件及其时代,并探讨了各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初步形成以下认识。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主要发生了加里东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等3期金成矿事件。加里东期金矿成矿年代为430~410 Ma(志留纪后期),产于同期雪峰冲断带的中段-西南段和东段东部、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的东北部等3个地区,各区赋矿地层分别为板溪群、冷家溪群、冷家溪群,前两个地区的成矿与加里东运动变质变形和构造活化作用有关,后一个地区的成矿与志留纪后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提供热能和流体有关。印支晚期金矿成矿年代为227~202 Ma(晚三叠世),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缘构造岩浆隆起带,与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热能和热液驱动有关。燕山期金矿成矿年代为152~13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部构造岩浆隆起带的东部,与伸展环境下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质概况本文所述的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新华夏系第三巨型隆起带大兴安岭南段.区内出露地层有志留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而以二迭系和侏罗系分布最广.本区以华夏系构造最发育,其次是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三者构成全区的构造格局. 区内共有中酸性岩体661个,约占总面积的17%.岩浆活动可分为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旋回.华力西期岩浆活动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构成以酸性岩浆为主的规模较大的杂岩体;印支期岩浆活动受东西向及北东与东西向断  相似文献   

13.
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区域变形变质作用的分析 ,确定了在区域中部存在一浅层隐伏岩体 ,从而进一步查清了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 ;引入复杂性科学的思维 ,对基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 ,提出铜陵矿集区在印支—燕山期经历了“先剪后压”的递进变形这一新认识。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总结了铜陵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即 :(1 )印支期初始 ,在华北、华夏板块的挤压下 ,下扬子地块内部发育了系列岩石圈断裂与地壳断裂 ,使其裂解为很多与铜陵矿集区类似的次级地质单元 ;同时断裂的深切割作用引发了下地壳—上地幔的岩浆活动 ,岩浆沿深断裂上侵 ,分别在 2 0km和 1 0km左右形成深部和中部的岩浆房 ;(2 )印支中期开始 ,相对独立的铜陵矿集区在周围地质单元的夹持和围限下 ,经历了挤压 -剪切的递进变形 ,形成了 3套主要构造形迹 (包括北东向“S”型褶皱、北东向顺层滑脱断层和北西向左型走滑断裂 ) ,其组成了盖层的导流控矿网络 ;同时由于剪切作用导致的区域中部拉伸减薄 ,中部岩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锡矿资源集中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康滇地轴)中段及甘孜褶皱系内。区内地层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均有出露;是多期地质构造体系迭加—交错发育的地带;具多阶段岩浆活动特性,可分为晋宁—澄江、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五个旋回,以晋宁—澄江、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为强烈,与锡矿成矿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甘孜丘洛成矿带位于中国西部印支褶皱三角区中部、巴颜喀拉冒地槽内。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海相陆源复理石类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玄武岩。岩层厚度巨大,达5000—20000m。构造以北北西、北西向的断裂和褶皱为主,尚发育少许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以海西晚期—印支期的基性火山喷溢和燕山期的中酸性岩浆侵入为特征。该区中—  相似文献   

16.
花牛山矿产集中地区与钨、锡、钼、金、银、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的钾长花岗岩是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具A型花岗岩特征:SiO271.51%~77.53%,Al2O311.64%~14.41%,K2O+Na2O7.43%~9.75%,K2O/Na2O1.01~2.04,CaO0.36%~1.9%,MgO0.03%~0.77%,Eu、Ba、Sr贫,富集Nb、Td、Hf、Th、U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和岩浆岩资料,作者认为,钾长花岗岩是同熔型岩浆经一系列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二叠纪—三叠纪EW向裂谷作用和中生代滨西太平洋NE向断裂。北山地区与印支—燕山期"A"型有关的W、Sn、Mo、A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A"型花岗岩的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对指导区域矿产预测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锡矿床展布于较稳定构造单元间的相对活动地带,续承性活动断裂伴有酸性岩浆侵入的构造-岩浆带是锡矿展布的主要空间。云南锡矿床主要的构造-岩浆成矿期有晋宁—澂江期(663—829Ma)、燕山期(65—169Ma),次为海西—印支期和喜山期;产于昆阳群(元古代)、崇山群(以及澜沧群、西盟群)、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中。依据控矿构造-岩浆带及锡矿集中分布区,可划分为四个锡矿带,即滇东南锡矿带(有个旧、老君山成矿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南缘卷入印支期的陆陆碰撞和随后的陆内演化中.上述过程的岩浆活动及其伴随的构造活动、地热异常和流体活动,为区域性的金属成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前人对华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一带的金属成矿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而对华北南缘金堆城—潼关一带则较少涉及.据此,本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岩石学和矿床学研...  相似文献   

19.
对五龙沟金矿矿集区NW向韧性剪切带中金矿点中的黑云母进行40Ar/39Ar法同位素测年,结果为(242.72±1.69)Ma,表明含金剪切带韧-脆性剪切活动时代及金成矿时代为印支期.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此韧性剪切带变形运动学和变形时序与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事件较一致,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为造山带构造演化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藏南古堆地区属于北喜马拉雅成矿带,该区发育有大量金锑铅锌多金属矿床。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古堆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新生代岩浆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印支期—燕山期与喜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简述了区内岩浆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时代。随后详细分析典型侵入岩、火山岩与脉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区内岩浆岩的构造环境及成因。该区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提供了初始热源及运移动力,地幔热液的上涌及中酸性次火山岩侵入作用,产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并汲取多种成矿元素,使之活化成含矿热液,并且迁移、沉淀,在区内一系列近EW向主断裂与近SN向次级断裂交汇处富集成矿。本次研究为今后探讨区内乃至整个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为准确地建立区内新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供了初始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