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中天山尾亚杂岩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浩  顾连兴 《铀矿地质》1990,6(3):156-162,178
对尾亚杂岩体钾长石铅同位素组成的详细研究发现,它们符合幔-壳二元混合模式。即地幔来源的铅和不同数量的地壳来源的铅的混合。经计算,其中约有25%—37%的铅来自上地幔,而63%—75%的铅来自地壳,该区陆壳平均年龄约2450Ma。本区岩石铅同位素组成与中国东部不同,显示贫钍富铀的特征。铅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尾亚杂岩体系幔-壳混合源的同熔系列花岗岩。  相似文献   

2.
章邦桐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3):134-143
对安庐石英正长岩带(AL)及姚村钾长花岗岩体(YC)的岩体地质、矿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以及Sr、Pb、O同位素组成等一系列特征的研究表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内花岗岩体的初始物质来源较深,系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贫水偏碱岩浆沿深断裂上升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陆壳物质而成。据锶、铅同位素的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安庐岩带和姚村岩体的成岩物质中地幔组分分别占57%和52.8%,地壳组分分别为43%和47.2%。它们的成因系列应归属于壳幔混源型。  相似文献   

3.
云南富碱斑岩由地壳深部的源岩分离熔融形成,该源岩则由早期侵入陆壳的幔源超基性岩与陆壳组分混合而成。斑岩成矿作用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铅同位素资料表明它们有深部流体相、早期陆壳和幔源岩浆三种来源,但归根结底可能本区存在异常上地幔。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铜金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幔源组分,铅锌等元素来源于陆壳组分,源岩重熔和岩浆演化使成矿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源岩的壳幔组分比、重熔程度等存在差异,因而富碱斑岩特征及成矿作用有别,出现两个成矿亚系列。  相似文献   

4.
香花岭—水口山多金属矿带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志军  龚茂扬 《湖南地质》1992,11(4):294-298
香花岭—水口山多金属矿带积累的铅同位素数据很多,笔者将这些数据与构造、岩浆岩密切联系起来,结合锶、氧等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指出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自燕山期中酸性酸性花岗岩浆。它们均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只不过在上寝过程中上地壳与幔源物质混入的多少不同而已。因此,据根元素在地球中的垂直分带原理,指出在以壳幔源和幔源物质占优势的成矿岩体较发育的矿带北段,应是金、银、富铜铅锌矿的远景勘查区。  相似文献   

5.
“三江”地区花岗岩按其成岩物质来源分为壳型、壳幔型、幔型三大类。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其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壳型花岗岩具较高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富铀铅贫钍铅的特点;壳幔型花岗岩的铅同位素比值较低,具贫铀铅富钍铅的特点;幔型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因陆壳物质混染程度的不同而变化较大。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反映出花岗质岩浆物源区的特点,并可用于区分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水泉沟杂岩体的δ18O‰值除个别样品高于10‰或低于5.5‰外,大多数在5.5‰~10.0‰之间。其三组铅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本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并位于上地幔和下地壳铅增长线之间。利用RbSr等时线求得锶同位素初始值为0.70618±0.00014,利用Faure[1]提出的二元混合锶模型求得岩浆源区由约64%的上地幔组分和约36%的地壳组分组成。通过对其O、Pb和Sr同位素综合分析后得出,岩浆起源于上地幔的顶部和下地壳底部的过渡带,同时岩浆在高位岩浆房中和上升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枫  唐菊兴  崔小亮 《矿床地质》2006,25(Z3):399-402
雄村铜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矿体产于火山凝灰岩中,矿区的硫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围岩和矿体的δ34S相差不大,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从铅同位素组成图解和Δβ-Δγ关系图上均能看出雄村铜金矿的铅来源于上地幔。微量元素显示成矿作用与俯冲造弧作用的岩浆源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花岗岩体与火山岩中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Th、U、Pb明显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a、Ni及重稀土元素Yb都强烈的亏损,反映有来自俯冲板片的组分参与了岩浆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云南迪庆春都斑岩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都铜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岩体与圈岩接触带内.文章对春都斑岩铜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硫同位素组成具幔源硫特征,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同时有少量地壳沉积物还原硫的混入;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成矿流体以原始岩浆水为主,同...  相似文献   

9.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岩体的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翟建平 《地球化学》1989,(3):202-209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三个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和~(87)Sr/~(86)Sr初始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完全相一致,分别为135Ma和0.707±0.001左右。结合氧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资料分析,发现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母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了同化混染,而且这种作用达到了充分的均一化。据壳幔混合模式计算,其中地幔锶和地壳锶分别约占53.8%和46.2%。这些岩体与深大断裂和地幔隆起有成因上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成矿带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分区、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阐明矿床成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特有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场为依据,示踪了中国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①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母岩继承了所属陆块的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特征;②两类矿床的含矿岩体和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十分一致,示踪两者同源;壳熔花岗岩和围岩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迥异;③位于各陆块的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除继承了各陆块上地幔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外,还示踪了壳幔层圈间耦合性的"块体效应",同时,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可能还具"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杨时惠 《矿物岩石》1995,15(1):26-34
本文在概述矿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矿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等测试结果,系统的论述了甲马赤康多金属矿床物质成分可综合利用的金、银、铋、钴、镍的赋存状态及其矿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祁雨沟金矿田S、O、C、Pb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伟  刘福 《现代地质》1994,8(2):139-145
祁雨沟金矿田是由以隐爆角砾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斑岩-角砾岩型等金矿床组成的一个成矿亚系列.该矿田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δ34SΣS=-0.17‰,硫来源于深沉岩浆;氧同位素变化范围为-4.31%0~4.60‰,主成矿期与幔源岩浆水氧同位素值相近,晚期出现负值,表明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成矿晚期联同位素的δ13CΣC=-3.83‰,为岩浆碳与地层碳酸盐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铅为正常铅混合型,μ值较低,成矿铅主要来源于岩浆,有少量地层铅混入.经同位素、构造、地层、岩浆岩、矿物微量元素和包裹体等综合研究,表明本区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壳幔层同熔的燕山期花岗质钙碱性岩浆,部分来自上地壳太华群变质岩.  相似文献   

13.
杨敏之 《现代地质》2001,15(2):175-178
基于对胶东、晋北寒武纪变质岩系、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硅铁建造铁矿、金矿蚀变带内 1 1个不同地质产状的 34个角闪石、 2 51个绿泥石、 60个黑云母单矿物的提纯 ,矿物的共生组合、物理性质、化学成分、X光衍射分析、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双矿物地质温度计、矿物压力计的测定 ,提出了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矿物成因族的地壳物质演化、成岩成矿作用、变质岩原岩恢复、地层对比、变质相、蚀变带的演化规律和地质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4.
电熔锆刚玉砖广泛用在玻璃熔窑中。化学上它们主要由ZrO_2、Al_2O_3、SiO_2、碱和其它杂质组成,矿物上它们由刚玉、斜锆石,少量模来石和玻璃相组成。这些砖能够提高玻璃窑炉的使用寿命。最好的耐腐蚀砖具有网状结构。此外,含有最少的玻璃相和具有细、晶作用较高的玻璃相初熔温度。在高温下玻璃相具有高粘度、高密度、低透气性和孔隙率。我们确信,生产这样的砖将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
湖光岩玛珥湖火山灰的成分及其来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的火山灰保存了其原始形貌、原生的沉积和成分特征,是进行岩芯沉积物对比和定年的理想材料之一。除了对火山灰进行常规的定年外,通过精确测定火山灰中玻璃碎屑(玻屑)的成分,并与已知时代的火山喷发物成分对比确定火山灰的年龄已成为火山灰年代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它能够区分年龄差别在同位素定年误差之内的数层火山灰。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湖光岩玛珥湖岩芯火山灰中玻屑的成分,经与全球年龄已知火山喷发物的成分对比和分析,认为该火山灰的年龄为74000aB.P.,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湖光岩玛珥湖岩芯74000aB.P.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元素性质和熔体成分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40个元素的熔体-溶液分配系数的综合分析表明,元素性质和熔体成分是控制熔体-溶液间元素分配的重要因素。挥发组分的分配系数为K_F、K_P、>1>K_B、K_S>K_(Cl)。自Au、Ag、Cu、Pb、Zn、→Fe、Mn、Mg、Li、Rb、Cs、K、Na、Ca、Sr、Ba→Sn、Mo、W、Si、Al、∑Ce、∑Y、Nb、Ta,随元素氧化物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小,元素分配系数逐渐增大。随熔体酸度的降低和碱度的增高,元素分配系数普遍增大。随熔体铝过饱和度的增高,Nb、Ta、Zn、REE的分配系数减小。这些变化规律有助于阐明花岗岩类的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分带,评价火成岩的含矿性,预测未知的元素分配系数,并讨论不同熔体间元素的分配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找盲矿或隐伏矿方面的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成果,论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用于盲矿或隐伏矿预测的有效性及其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危机矿山深部及其外围进行盲矿或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化探最佳方法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瓦房店和蒙阴矿区铬铁矿成分与金伯利岩含矿性关系,对2个矿区的铬铁矿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利用电子探针波谱技术测定了不同品位含矿岩管金伯利岩中的100个铬铁矿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的铬铁矿的化学成分不同,主要差别在铬和铝2个元素上.如果用Cr/(Cr+Al)=Cr'来表示铬铁矿与金伯利岩含矿性的关系,那么金刚石包裹体中铬铁矿的Cr'值为89.75%;富矿岩体中的第一世代铬铁矿Cr'值为89.47%;中等含矿岩体中第一世代铬铁矿Cr'值为86.83%,第二世代铬铁矿Cr'值为82.74%;贫矿的岩体中第三世代铬铁矿Cr'值为68.98%.金伯利岩岩体中含金刚石由富到贫,对应岩石中铬铁矿Cr'值依次变低,具有明显的找矿矿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两种典型碳酸盐岩红土风化剖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贵州遵义和平坝两种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剖面的系统采样,在室内进行了岩土工程上常用的13项物理指标的测试和12项常量化学元素的全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它们在风化剖面上的分布及变化特征。指出土层孔隙率(孔隙比)由表层土到深处由高到低的变化,导致岩(土)层透水率逐渐降低和含水量的增加,是土层物理性质及相关力学性质变化的主因; 表层土以粘土粒组为主,到靠近基岩附近变为以粉土粒组为主,说明后期红土化作用可使土粒变细; 靠近岩石界面土层的粒径与组成石灰岩和白云岩矿物颗粒大小相当,这可能是地下水溶蚀- 交代矿物颗粒继承发育的结果; 通过分析界面各层(基岩- 溶滤层- 杂色粘土层)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看出,由岩石到土层可溶性组分( CaO、MgO)大量的被水溶蚀带走,成土元素( SiO2、Al2O3、Fe2O3 等)呈突跃式增加,而且两类岩石溶蚀成土的初期阶段(由岩石到溶滤层)可溶元素被溶蚀及成土元素的积累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中南段燕山期两类不同成矿花岗岩类岩体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质角闪石。角闪石的主化学成分表明本区燕山早期早阶段与铜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主要为壳幔型花岗岩:而与Sn多金属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可能为壳源成因。燕山期两个不同期次不同成矿系列的花岗岩中角闪石的化学成分明显不同,燕山早期早阶段与铜成矿有关的斜长花岗斑岩其角闪石相对以富镁、硅贫铁为特征,M变化于0.24-0.54之间,平均值为0.37;燕山晚期早阶段与锡、铅、锌多金属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角闪石以富铁贫硅、镁为特征。角闪石的M为0.10-0.27,平均值为0.19。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及不同成矿岩体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是区分区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有效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