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我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研究现状,借鉴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提出了我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体系制定的原则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总量控制的概念为出发点,从立法与政策、方法与技术、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3个方面对国内外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天津海域为例,对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从海水环境状况、污染控制成效及公众参与3个层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项指标,并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最终对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绩效进行综合评估;所建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为寻找总量控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继续开展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确保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持续减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天津陆源入海污染源和邻近海域的污染评价分析,研究了2011—2012年,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现状日趋严重,入海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总磷,提出了应加强对陆源排污口的监控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象山港污染源和海域环境容量的确定,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对象山港周边5个县(市、区)海域的环境容量进行优化分配,使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对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进行了积极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污染物的排海数量不断增加,海水水质不断恶化,我国的海域自北到南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一些港湾、河口、近海海域污染已相当严重。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是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等5个层面对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提出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条例作为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包括总则、规划编制与管理、排污许可与排污交易、排污核查与监督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根据我国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从加快立法、建立配套制度和强化管理等方面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提出建议,为我国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 2010—2019 年象山港主要入海污染物监测数据, 对主要污染物 (化学需氧量 (C0D) 、总氮 (TN) 、总磷 (TP)) 的年变化 、月变化, 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入海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主要污染物 C0D、TN 和 TP 的入海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均在 2015 年达到最大值; 月变化较高值主要出现在冬季的 1—3 月, 且主要集中在港底附近入海口。通过对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估算, 发现河流入海污染物以颜公河贡献最大, 水闸入海 污染物中 C0D 以红胜海塘 1 号闸贡献最大, 占比 27.7%, 其次为大嵩江水闸和红胜海塘 3 号闸; TN 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 占入海总量的 91.0%, 其余均较低; TP 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 占比 25. 1%, 横江闸次之, 但总体上均呈现一定的降低趋势。 C0D 主要受水土流失和生活污染影响, TN 和 TP 主要受农业和水土流失影响。最后, 以宁海颜公河入海污染为例, 分析了 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现入海污染物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建议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相似文献   

8.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及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扩散特征,探讨了入海污染物扩散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有所减小,减小值介于2~21 cm/s。河口两侧的堤坝、防波堤等工程阻挡了污染物向东南、西北方向扩散,使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剧了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因此,近岸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减弱,削弱近海海域的污染物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下的海洋环境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岸海域污染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并可能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再次恶化,氮磷营养盐超标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是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问题。讨论了我国现行的污染物减排策略对海洋污染防治的局限性,并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综合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压力和主要入海污染源的排污特征,建议应对农业非点源开展源头污染控制、对沿海地区点源加强末端治理,实施流域-河口-海域联动的入海污染物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我国入海排污口的现状出发,分析入海排污口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入海排污口的必要性;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从法律视角研究我国治理入海排污口的改进措施。在入海排污口治理的相关立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门法律,以该法为依托,从法律角度思考入海排污口造成的污染问题,研究备案制度在入海排污口治理中的可行性与运行的不足之处,分析现存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入海排污口的管理现状,聚焦现有法律制度对入海排污口造成的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局限。进而从完善入海排污口管理的具体细化立法,改进监管体系漏洞、促进监管体系全面性,以及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参与度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陆源污染物直排入海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很大,陆源入海排污的监测至关重要。本文以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为基础,通过地图导航、图形编辑、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和测量5个子系统,实现了基于MapObjects滨海新区陆源入海排污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对排污口污染物超标进行了预警,为环境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小城市大气环境规划的特点,采用总量控制和总量控制指导下的A-P值法研究广东顺德市大气环境规划问题:用总量控制A值法从宏观上控制区域总允许排放量,再用P值法控制每个单源的排放,通过影响系数研究工业区的布局方案,从而给出顺德市区域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典型分析和最大允许排放量的合理布局规划,指导未来污染源的选址、排放高度和排放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在胶州湾海域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物质输运方程的控制下,建立了入海污染物(COD)对流-扩散数值模型,预测了上马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胶州湾北部海域的水质状况。从而了解有关污染物入海后对相应海域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在洋浦近岸海域潮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海域的平流—扩散输运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多种规划方案下的水质预测,计算污染物排海的控制总量,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小城市大气环境规划的特点,采用总量控制和总量控制指导下的A-P值法研究广东顺德市大气环境规划问题:用总量控制A值法从宏观上控制区域总允许排放量,再用P值法控制每个单源的排放,通过影响系数研究工业区的布局方案,从而给出顺德市区域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典型分析和最大允许排放量的合理布局规划,指导未来污染源的选址,排放高度和排放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渤海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本研究在渤海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濑户内海、地中海、黑海3个内海的区域治理经验,提出渤海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包括控制陆源污染、防治海上污染、建立陆海统筹、加强监视监测、完善法律法规、开展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等。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容量是沿海城市区域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在计算近岸海域汇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础上,预测规划年污染物排海总量,从而制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措施和目标,优化调整规划方案,海洋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海域特征和海水水质目标有关。文章以大连湾为例,在潮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计算了大连湾受纳水体水质对排放源的响应关系,结合混合区的确定,计算了主要污染物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各个排污口排放的不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排放与削减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日前,"流域一河口区生态安全评价与调控技术研究"、"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厦门召开项目启动会,这两个项目是国家海洋局和与地方政府海洋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开展的海洋公益性科研重点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监测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参加,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5年10月份开展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秦皇岛主要入海河口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秦皇岛市入海河口的首要污染物为DIN、DIP;大蒲河口、汤河口和新开河口的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大蒲河口、汤河口和洋河口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其次为戴河口、新开河口和石河口。建议对入海污染物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加强对港口、船舶的环境污染监管,从而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评价大连湾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以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及COD四项四子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四项因子的权重,其权重排序表明无机氮,无机磷在该湾污染因子中占有较大权重,应依据海域功能区划及环境治理目标,控制该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逐步降低海水无机氮,无机磷及石油类等污染物的浓度,使海域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