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泷六线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作者利用人工孵化得到的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在水温(16±0.5)℃、盐度31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大泷六线鱼前期仔鱼生长的影响,并确定了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结果表明,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卵黄于7日龄消耗完毕,油球于8日龄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为5~6 d,饥饿对仔鱼卵黄吸收速度影响显著(P0.05),对油球的吸收在仔鱼开口前影响不显著(P0.05),仔鱼开口后影响显著(P0.05)。摄食仔鱼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仔鱼生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仔鱼饥饿不可逆点出现在8日龄和9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2.
摘要:利用人工孵化得到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初孵仔鱼,在水温16±0.5℃,盐度31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大泷六线鱼前期仔鱼生长的影响,并确定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结果表明,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卵黄于7日龄消耗完毕,油球于8日龄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为5-6天,饥饿对仔鱼卵黄吸收速度影响显著(P<0.05),对油球的吸收在仔鱼开口前影响不显著(P>0.05),仔鱼开口后影响显著(P<0.05)。摄食仔鱼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仔鱼生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仔鱼饥饿不可逆点出现在8日龄和9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3.
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为我国东南沿海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养殖鱼类,目前亟待突破其规模化苗种培育的瓶颈技术问题。为探究横带髭鲷仔鱼发育阶段的摄食和生长特性,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4±0.2)℃、盐度为26的条件下对饥饿仔鱼形态发育、生长、不可逆点及投喂状态下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出膜后的初孵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3日龄卵黄囊消耗完毕,油球于8日龄消耗完全,混合营养期为5d。饥饿组仔鱼全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拐点出现在3日龄,在4日龄有畸形仔鱼出现。饥饿仔鱼初次摄食率为10.12%,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7日龄,为85.06%;PNR出现在7日龄和8日龄之间,至9日龄全部死亡。早期仔鱼(7日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7:00、11:00和15:00,晚期仔鱼(14日龄)在7:00、11:00、15:00和19:00四个时间段,摄食高峰均出现在白天,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有所延长。横带髭鲷仔鱼最佳开口摄食时间在3日龄,掌握仔鱼的摄食高峰期,在此时间段驯化配合饲料,对于活体饵料向配合饲料的驯食转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孵化后,4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入混合营养期,6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仅2d。饥饿组仔鱼生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部分仔鱼身体出现畸形。白天为室内自然光照(500~800lx),夜间为人工光源(200~250lx),在此条件下,早期仔鱼(5日龄)在14:00和20:00摄食率高于50%;晚期仔鱼(11日龄)在08:00、14:00和20:00摄食率均高于50%,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研究结果表明,在(21±1)℃的水温条件下,花鲈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4日龄,9日龄至10日龄抵达不可逆点,仔鱼的主要摄食时间为午后到傍晚,夜间弱光照条件下也会进行摄食。  相似文献   

5.
北海鲱卵黄囊期仔鱼的摄食能力和生长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殷名称 《海洋与湖沼》1991,22(6):554-560
于1986年对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 L.)——北海种群卵黄囊期仔鱼在早期发育和饥饿期的摄食能力和生长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孵化后第6天(饲养水温13.1±0.4℃),仔鱼初次摄食,此时,卵黄容量从初孵时0.182mm~3降至0.020mm~3以下,眼、口、肠管、肛门、胸鳍等器官的功能基本形成,巡游模式建立;孵化后第8天,卵黄耗尽,混合营养期持续仅2天;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第11天进入PNR期,第17天全部死亡。(2)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随即上升,高峰出现在卵黄耗尽后1—2天;此后就逐步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率约为50%,最高摄食强度每尾仔鱼在4h内平均摄取3—4个轮虫。(3)仔鱼在初孵期的生长率平均为0.233mm/d;进入摄食期后,饥饿仔鱼的生长几乎停止;同期摄食仔鱼的生长率亦下降,为0.130mm/d;摄食仔鱼(N=309)在孵化后30天内的长度(L,全长)和日龄(d)的相关式为:L(mm)=0.180d+7.06。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 光照强度40~100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鮨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及影响,确定仔鱼的不可逆点(PNR)。结果显示,仔鱼在孵化后2d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开始下降,从内源营养期转入混合营养期,持续1d;3d时卵黄囊、油球消失,仔鱼体长增加,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可达到68.25%。3d12h时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到88.24%,之后初次摄食率逐渐下降,5d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37.5%,可知条纹锯鮨PNR=5。6d12h时试验组仔鱼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内源营养期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对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率相似。混合营养期,仔鱼体长出现负增长,且试验组负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源营养期,试验组仔鱼体长持续下降,至PNR时体长负增长速率加快,死亡率增加,直至全部死亡;对照组仔鱼体长开始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对照组仔鱼生长模式:快速生长的内源性营养期-微弱负增长的混合营养期-正常生长的外源营养期;试验组生长模式:快速生长的内源性营养期-微弱负增长的混合营养期-可建立外源摄食的负增长期和不可建立外源摄食的负增长期4个阶段。条纹锯鮨仔鱼孵出后2~5d为摄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作者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光照强度40~100 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及影响。结果显示,仔鱼在孵化后2 d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开始下降,从内源营养期转入混合营养期,持续1 d;3 d时卵黄囊、油球消失,仔鱼体长增加,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可达到68.25%。3.5 d时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到88.24%,之后初次摄食率逐渐下降,5 d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37.5%,可知条纹锯PNR=5 d。6.5 d时试验组仔鱼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内源营养期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对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率相似。混合营养期,仔鱼体长出现负增长,且试验组负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源营养期,试验组仔鱼体长持续下降,至PNR时体长负增长速率加快死亡率增加,直至全部死亡;对照组仔鱼体长开始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条纹锯仔鱼孵出后2~5 d为摄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与营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又君  李加儿 《海洋学报》1997,19(3):102-110
在不同温度下,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生长和营养吸收具有如下特点:(1)温度能影响胚胎发育时间和初孵仔鱼及其卵黄囊的大小;(2)初孵仔鱼生长迅速,24h以后缓慢生长;(3)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4)仔鱼在卵黄球完全吸收时初次摄食,开始摄食时间较长,饥饿的仔鱼在开口后呈负生长;(5)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外源性营养阶段;(6)温度对卵黄囊期仔鱼生长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器官分化速度、卵黄囊吸收速度和开口摄食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黑(鱼免)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及体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4日龄时卵黄囊吸收完毕,6日龄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即进入饥饿死亡不可逆点(PNR),而延迟投饵3天(6日龄)以上的仔鱼在8日龄前全部死亡。正常投喂仔鱼(16%)和延迟投饵1天仔鱼(15%)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延迟2天投饵仔鱼(9%)。它们的高死亡(日死亡率为5%—6.5%)集中发生在3—8日龄期间,但低于3—7日龄内延迟投饵3天和完全饥饿仔鱼(日死亡率为18.5%)。在7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9.9%)的特殊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延迟投饵仔鱼(4.6%—8.4%)。在36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与延迟投饵1天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消失,与延迟投饵2天的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延迟投饵引起开口摄食阶段仔鱼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但延迟投饵1—2天的存活仔鱼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可以达到正常投饵仔鱼的营养水平。因此,不论在养殖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水域,黑(鱼免)仔鱼必须在开口后2天之内建立起主动摄食能力才可能保证其仔鱼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0.
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的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卵径为0.79~0.90 mm,无色透明,油球一个,卵黄靠近动物极有龟裂结构。在22℃±0.5℃,盐度为30的条件下,卵子授精后31 h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66~2.20 mm,在背鳍膜的前边缘上有4~5个星状黑色素;1日龄仔鱼全长1.83~2.32 mm,背鳍膜上黑色素异常明显;2日龄仔鱼,胸鳍原基出现,尾部鳍膜中间开始出现放射丝;3日龄仔鱼,背鳍膜上黑色素消失,上下颌开启,部分仔鱼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殆尽,鳔原基出现;5日龄仔鱼,胸鳍可垂直向外伸展,上下颌开启频繁;12日龄仔鱼,具有集群和趋光性;20日龄仔鱼,体前部呈黑色,在水中分散均匀,摄食旺盛。25日龄稚鱼,全长6.55~8.42 mm,体前部开始出现黑色条带痕迹;30日龄稚鱼,头部眼的上缘由一横带,鱼体体侧出现3条黑褐色的横条带。40日龄幼鱼,全长15.50~35.55 mm,鱼体体型与成鱼相似,体侧有6~7条黑褐色的横条带。通过对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学观察,了解其卵胚及仔稚的发育规律和种属的特异性,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认识,而且对进一步进行条石鲷的生产育苗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蓝身大斑石斑鱼(E. tukula) (♂)杂交F1代的变态发育及生长特征,本研究对杂交组和纯种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时间、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和仔稚幼鱼生长性状(全长、体长、体高、肛前距),以及杂交组卵黄囊和油球吸收过程,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和收缩,口径和眼裂的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28℃条件下,杂交组和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分别经21 h 24 min和21 h 32 min完成胚胎发育;杂交F1代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分别是89.09%±0.08%、35.16%±5.05%和62.59%±10.70%,与纯种鞍带石斑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腹鳍棘、鳞片、体色等形态变化,将其胚后变态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孵化后0~6 d)、后期仔鱼(孵化后7~34 d)、稚鱼期(孵化后35~46 d)和幼鱼期(孵化后47~86 d),前期仔鱼生长较缓慢,后期仔鱼到幼鱼期生长逐渐加快,86 d时杂交组和对照组体长分别达(60.80±0.50) mm和(51.80±0.47) mm,杂交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胚胎发育时期卵黄囊消耗量为29.45%,油球消耗量为20.75%,卵黄囊在孵化后1 d消耗最快,达58.70%。油球在孵化后3 d消耗最快,达32.08%,孵化后第5 d仔鱼卵黄囊和油球基本吸收完毕。第二背鳍棘、腹鳍棘在孵化后29 d达到最长,分别是(8.15±0.02) mm和(5.80±0.10) mm,至47 d完全退化,变态发育完成。第一天仔鱼眼径为(0.16±0.01) mm,至86 d眼径增大22倍,第四天口裂长为(0.09±0.02) mm,至86 d增大99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正常,而且杂交F1代与母本相比具有较显著的生长优势,本研究为两种石斑鱼杂交苗种培育、发育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光唇鱼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光唇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沉性、弱粘性。在水温23—25℃下,胚胎发育历时46h45min,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等阶段。在水温24—27℃下,仔、稚鱼发育历时22d,初孵仔鱼具有较大的卵黄囊,胸鳍原基及肛门原基形成;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体侧8条横斑形成,各鳍均已出现,进入晚期仔鱼阶段;14日龄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基本完成;16日龄仔鱼鳞片开始出现,进入稚鱼期;22日龄稚鱼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3.
犬齿牙鲆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朴贤 《海洋科学》2012,36(6):64-71
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卵为端黄卵,受精卵浮性,卵径950~1100μm,油球径200~225μm.在水温20.5~22.0℃,盐度33条件下培育,受精后1 h 20 min 进入卵裂期,6 h 10 min 进入囊胚期,11 h 20 min 进入原肠胚期,19 h 10 min 发育到胚孔封闭期,胚体形成,26 h 50 min 尾芽出现,33 h 35 min心跳开始,48 h 10 min 开始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59 mm±0.02 mm,在培育水温为17.0~21.0℃,盐度24~34条件下,胚后发育时序为:1日龄~9日龄为仔鱼前期,10日龄平均全长5.52 mm±0.05 mm,卵黄囊和油球完全吸收进入仔鱼后期;40日龄平均全长20.82 mm±0.67 mm,各鳍鳍条发育形成进入稚鱼期;65日龄平均全长41.13 mm±0.88 mm,全身鳞被完整进入幼鱼早期  相似文献   

14.
应用1979年6月-1980年8月渤海湾环境调查中的青鳞鱼及斑Ji卵和仔鱼资料,以几种数学方法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鱼的各期卵径、卵黄径均差异显著;两种仔鱼体形相似,但在卵黄吸收殆尽前后体形均有圈套的变化;它们的体高、头长、标准长、肛前长,眼径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仔鱼从Ⅰ期到Ⅱ变化的是一些大长度量,而肛前和肛后肌节数变化不大。两种鱼卵及仔鱼皆出现在整个海区,青鳞  相似文献   

15.
以紫外灭活的同源(大黄鱼)精子和未灭活的异源(鮸鱼)精子为激活源, 采用冷休克处理的方法诱导了大黄鱼雌核发育二倍体, 进行胚胎发育和 SSR 标记分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异源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同源组, 但存活率低于同源组; 两组中经冷休克处理未能恢复倍性的胚胎发育畸形而陆续死亡, 恢复倍性的胚胎在发育程序上均与普通大黄鱼相同, 但各阶段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滞后; SSR 分析显示同源组子代中有 16.7%出现父本条带, 异源组子代均未出现父本条带。以灭活的同源(大黄鱼)精子和未经灭活的  相似文献   

16.
The oxygen consumption reflects the aerobic energy production of an animal. For fish eggs and larvae the normal oxygen consumption represent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oss deviation in oxygen uptake rate of the developing fish embryo may reflect metabolic disturbances and impede the development. Since the eggs and larvae of cod (Gadus morhua L.) are likely to be exposed to oil pollution from offshore installations in the North Sea we decid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water-soluble fraction (WSF) of North Sea crude oil on the oxygen consumption of cod eggs and larv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xygen consumption of the larvae at the time of final yolk absorption (5–7 days post hatching at 5°C) is strongly suppressed by oil exposure at concentrations down to 50 ppb. No effect on the oxygen uptake, however, was found during the egg stage.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系统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中国对虾幼体消化系统中几种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消化系统的结构和组织化学变化。前肠仅呈现PAS阳性反应。中肠和中肠腺除呈现PAS阳性反应外,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酯酶(EST)和磷旨酸A(EC)等均呈阳性。随着幼体发育,除EC阳性反应逐渐减弱外,其它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另外在饥饿状态下,其酶活性均较饱食状态下的要弱。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eggs and larvae of Caranx georgianus Cuvier, 1833 are described. Diameters of the egg and oil globule range between 0.76 mm and 0.86 mm, and 0.20 mm and 0.25 mm respectively. At 21 °c, the eggs hatched approximately 28 h after fertilisation.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5、19和23℃)、光照(明和暗)、仔鱼大小[全长(3.01±0.08)mm初孵仔鱼和(3.79±0.13)mm孵化后5天仔鱼]对稚海蜇[伞径(21.1±0.4)mm]捕食褐牙鲆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随着水温升高而显著升高。光照条件在各仔鱼密度(10,30,50和80ind/L)下均不显著影响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说明光条件并不显著改善稚海蜇捕食仔鱼的能力。在高仔鱼密度(50和80ind/L)下,稚海蜇对孵化后5天仔鱼的捕食率显著低于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但在低密度(10和30ind/L)下,稚海蜇对两个不同发育阶段仔鱼的捕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低仔鱼密度下,稚海蜇对仔鱼的捕食率较低,这会降低仔鱼个体大小对稚海蜇捕食率作用的显著性。这既表明仔鱼逃避被稚海蜇捕食的能力随其发育生长而提高,也反映了稚海蜇对不同个体大小仔鱼捕食作用受仔鱼密度制约。  相似文献   

20.
缢蛏卵母细胞卵黄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于1985年9-10月,从厦门沿海滩涂采回缢蛏雌性亲贝,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卵母细胞卵黄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多数卵黄球首先是通过聚集方式形成的。游离于胞质中的絮状物质和小泡先聚集而成致密无膜的小团,随后逐渐增大,并与不同来源的颗粒或民融,了母形成具膜的、圆形的卵黄球。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及微蚕噬作用形成的颗粒等均以不同的程度参于卵黄发生。来源于内质网和环孔瓣状体的光面小泡可转化形成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