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吴树仁教授等撰著的《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被列为新世纪工程地质学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滑坡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监测预警高新监测技术和简易仪器研制、应急快速治理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等,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较为系统的一项成果。《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第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南峡谷山区、西部黄土高原和汶川地震灾区等  相似文献   

2.
由殷跃平、吴树仁教授等著的《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被列为新世纪工程地质学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滑坡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监测预警高新监测技术和简易仪器研制、应急快速治理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等,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较为系统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陕南安康市汉滨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区内主要为滑坡灾害,每年汛期因降雨引发多期突发性地质灾害。以汉滨区广景花园滑坡灾害为例,分析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灾害防治工作,说明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处置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3年4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以及论文集所报道的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急处置、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滑坡灾害防治的新技术路线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指出了滑坡灾害防治中面临的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提出了“监测为首、排水为主、结构为辅、预测预警、科学决策”新的滑坡防治技术路线,介绍了其涵盖的基本内容。监测的首要性在于山体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具体滑坡的个体行为。通过监测有可能获得地质体当前的状态、提高排水工程的可靠性、确定工程治理适用范围、创造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的条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排水不仅可以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还应作为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它以较低的成本维持山体的整体强度;与排水技术相比,借助于工程结构治理大型滑坡,是以较高的代价换取山体局部区域的强度提高;滑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依赖于科学监测数据和可靠的分析方法。新技术路线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还需更为全面深入的论证,对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有助于提高我国滑坡灾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等新概念及其分析评价方法;把采矿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划分为顺倾(向)型、反倾(向)型和斜倾(向)型,并分别建立了其数学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 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  相似文献   

8.
6月6日,第三届世界滑坡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幕。在这届以"减轻滑坡风险:构建安全的地质环境"为主题的滑坡论坛中,各国专家围绕滑坡机理、监测预警、新技术、重大工程区及城镇滑坡减灾、地震灾区滑坡防治与重建、滑坡群测群防及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及政策研究等多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笔者在论坛期间深入采访了多位专家,了解了国际防灾减灾的研究热点、应对措施和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潜势度"、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和提高滑坡应急处置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将数字视频实时监控技术引入重大滑坡监测预警,开发滑坡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对吴家岩滑坡的监测表明,该系统能及时、准确和完整地反映滑坡体的变形及危险,出现异常立即自动报警.  相似文献   

11.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等新概念及  相似文献   

12.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13.
滑坡灾害是山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危害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及监测对认识和防治滑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天池宫滑坡现场综合勘查的基础上,对滑坡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滑坡基本特征、变形破坏过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开展了滑坡变形滑移机理及发展破坏趋势研究。结合雨量实时监测、钻孔深部位移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监测等综合监测方法,对滑坡地表水平位移、垂向位移、深部钻孔水平位移及钻孔倾斜度等进行了监测及综合分析,并根据监测情况,对滑坡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治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应急处置措施实施后,滑坡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变形趋势呈收敛状态。研究成果为滑坡抢险及天然气管道的及时恢复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滑坡的应急治理及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光纤应变测量技术在滑坡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515-518
简要介绍了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简称BOTDR)在工程监测方面的最新发展,并结合具体的滑坡监测方案,讨论了该技术应用在滑坡预警中的可行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常规监测技术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如分布式、长距离和实时性等,可满足滑坡早期预警和防护工程安全监测要求,同时仍有许多相关课题有待研究,如温度影响、铺设技术和疲劳效应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体系是针对九寨沟景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致灾特点,构建地质灾害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服务平台,为全面提升九寨沟景区防灾能力、加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平台布设了地表位移、裂缝变形、泥位、雨量等多种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一体化体系,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让受威胁的人群快速转移撤离。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塘角村1号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塘角村1号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应急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等。本文通过滑坡变形、库区降雨、库区水位变化等资料的相关分析,总结分析了该滑坡在空间和时间域内的变形特征。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大小是影响滑体变形速率的因素之一,下部滑体变形对于库区水位下降敏感,当水位在一段时期内按一定速率持续下降时,滑体变形速率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滑坡灾害预警分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是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重要方面。目前,基于滑坡灾害预测和预警分级成果,系统性的应急措施分类研究还鲜有展开,因此,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运用时间序列加法模型将滑坡累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与周期项位移,并分别应用多项式拟合及自回归(AR)模型对2个分量进行预测,在此结果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滑坡变形分为匀速变形与加速变形阶段,综合判断滑坡灾害预警等级,开展了针对滑坡预警分级的应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白水河滑坡预警等级主要为蓝色和黄色2种类型,对处于不同的预警等级下的滑坡,可根据滑坡变形特征快速决策,基于滑坡灾害预测和预警分级结果能更有效地指导滑坡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19.
文士茵  庞国兴 《地下水》2014,(2):135-137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多年来地质灾害发育,其经济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迁西县发育地质灾害145处,区内泥石流占灾害点总数65.6%,以沟谷型为主;滑坡占灾害点总数15.9%,且70%以上岩质滑坡,崩塌占灾害点总数13.8%,全部为岩质崩塌。地面塌陷占灾害点总数4.8%,论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和诱发因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划分原则,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治,对重要地质灾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进行灾害治理。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因灾设防、应急反应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等防治对策,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秭归县头道河Ⅲ号滑坡治理工程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项目.通过抗滑支挡、地表排水和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在该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该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特征,抗滑桩和排水沟的施工工艺以及控制要点等,重点论述了如何准确的判识滑坡带以及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为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