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金柱  孙明  王永义 《水文》2003,23(6):24-27
根据地中蒸渗计固定潜水水位的特殊结构,分析了在降雨入渗补给方面与自然潜水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用其监测降雨入渗补给的误差,在充分考虑降雨入渗补给物理机制的条件下,提出了运用非饱和带重力蓄水库容调节、土壤复蓄计算对地中蒸渗计降雨入渗资料的处理方法:即Pr-形-Pr方法。该方法结构简单,概念清楚,通过对太谷均衡实验站地中蒸渗计资料处理、计算,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对地中蒸渗计资料进行处理符合自然实际情况。Pr-形—Pr方法实现了地中蒸渗计降雨入渗资料向自然实际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的转变,弥补了地中蒸渗计监测降雨入渗补给的缺陷,使地中蒸渗计的实验数据更加接近自然。  相似文献   

2.
杜琦 《地下水》2006,28(4):40-41
本文对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水分运移机理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充分考虑降雨入渗补给物理机制的条件下,运用非饱和带重力蓄水库容调节、土壤复蓄计算对地中蒸渗计降雨入渗资料的处理方法:即P'r-W-Pr方法.该方法结构简单,概念清楚,符合自然实际情况,实现了地中蒸渗计降雨入渗资料向自然实际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的转变,弥补了地中蒸渗计监测降雨入渗补给的缺陷,使地中蒸渗计的实验数据更加接近自然.  相似文献   

3.
地中蒸渗计水分运移机理及其监测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柱  杨晓俊  杜琦 《水文》2003,23(5):10-12,37
对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水分运移机理存在的差异及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在水位动态、水分存储、水分运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利用地中蒸渗计监测的潜水蒸发量、降雨入渗补给量与自然潜水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随着潜水埋深的变化而变化,潜水埋深越浅,误差越大,潜水埋深越深,误差越小。特别对于潜水埋深小于1.5m的地中蒸渗计,使用其资料时一定要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如果直接引用,将会给计算成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降雨入渗补给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义 《地下水》1998,20(2):74-75
本文依据我站地中蒸渗计和气象站的实测资料,重点从岩性、潜水埋深、降雨情况等方面对潜水的降雨入渗补给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对确定入渗补给量和入渗补给系数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分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政友 《水文》2011,31(2):42-45
利用地中蒸渗计多年资料,对不同岩性、不同埋深的蒸渗计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埋深、不同岩性的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随着降水特性、前期含水量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时间段,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与地下水埋深符合乘幂关系,并推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季节性冻结-冻融期地中蒸渗计资料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地中蒸渗计在冻结-冻融期存在的问题,利用实验站冻土及土壤水分势能资料,探索了冻土层的发育及其水分运移规律,通过对亚砂土不同埋深及不同年度的地中蒸渗计资料处理,得出冻结期和冻融期地中蒸渗计资料的处理方法及其埋深临界值。这对准确利用冻结-冻融期地中蒸渗计资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北内陆盆地降水稀少,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冻结期,了解其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的季节性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其地下水资源量和解释气候变化对其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非常重要。采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27套地中蒸渗仪1992—2015年试验资料,应用拉依达法则筛选出长系列观测资料中的异常值,结合昌吉试验场相关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划分西北内陆盆地冻结期、冻融期和非冻结期的时间区间,分析不同时期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计算不同时期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百分比,确定不同季节对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性;依据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随潜水埋深的变化规律,确定冻融期、非冻结期不同土质降水入渗的最佳潜水埋深。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砂卵砾石和细砂非冻结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5 m,轻黏土非冻结期最佳潜水埋深0.1 m;细砂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1.0 m,砂卵砾石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5 m,轻黏土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1 m;冻结期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潜水埋深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冻融期是西北内陆盆地浅埋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时期,冻结期是西北内陆盆地深埋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实验研究与分析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振红 《地下水》2003,25(3):152-154
利用实验场模拟方法,对太谷均衡实验站1987—2000年系列蒸渗计实验观测系统的观测资料,通过降水入渗补给的发生过程和机理的分析研究,得出适合一定条件及特定因素下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中蒸渗仪是观测潜水蒸发、入渗参数的必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领域。本文结合野外大型水文实验场地中蒸渗仪工作原理,以小型化设计和便捷操作系统为基础,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明一种新型的地中蒸渗仪,在实验室内开展模拟蒸发入渗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种新型地中蒸渗仪,可使观测实验运行和数据采集更加便捷准确,不仅提高了实验数据观测精度,获得水资源评价高精确数据,也减少了水资源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而产生得误差,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水利的传统实验站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潜水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志辉 《甘肃地质》1997,(Z1):106-111
有效降水量是计算潜水入渗补给量的重要参数,而有效降水量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随时空变化的量。在河西走廊平原区,当次降水量10mm左右时,入渗补给深度一般小于1.0m,次降水量100mm时,补给深度可达3.0m左右。同时,入渗补给量还受降水形式、气温及地温等因素影响。通过应用地渗仪、中子仪及负压计等测试资料,对有效降水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三连圩泾流实验区地下水计算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季家强  齐仁贵 《地下水》2004,26(2):78-81,128
本文用实测资料统计计算分析了惠北试区降雨对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补给。用非线性回归问题的迭代法,求出了雨前不同埋深条件下,次降雨与地下水位上升的关系式,并提出了能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最小次降雨量(也称临界雨量),用本区41年的降雨资料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进行了统计计算,导出了相关性很好的年降雨量与年入渗补给量的关系式,求出了多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相似文献   

14.
滞后补给权函数:降雨补给潜水滞后性处理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当前数值模型中处理降雨入渗补给潜水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刻画滞后补给且使用方便的方法-滞后补给权函数法。  相似文献   

15.
王永义  王专翠 《地下水》1997,19(4):179-179,181
马利奥特瓶(简称马氏瓶)是蒸渗计的主要组成部份(计量装置)。蒸渗计是用来测取固定潜水位或动水位条件下的潜水蒸发量和入渗补给量的传统仪器。本文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马氏瓶的补水装置部份作了改进,以解决无持续供水保证的实验场所的马氏瓶杯水问题,保证观测实验的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土水势能原理,在试验、监测资料基础上,建立活塞武、扩散式两种入渗补给模型和单一入渗、单一蒸发及入渗蒸发三个子模型,与此相应地建立了积水模型法,表面通量法,毛细带上缘通量法和零通量面法的数学模型,描述入渗补给的时、空变化过程,计算降雨入渗补给量,从土水势能观点提出降雨入渗补给的物理机制,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7.
土壤冻结期潜水蒸发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展鸿 《地下水》2012,34(5):16-17
通过对冻结期地中蒸渗计实验资料的分析,探讨冻结期地下水蒸发规律,得出冻结期地下水蒸发量与地下水埋深的数理统计关系,给出冻结期发生潜水蒸发的临界值。这对浅层地下水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潜水蒸发系数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明霞  王立琴 《地下水》2002,24(4):206-207
本文通过蒸渗计观测潜水蒸发的实验结果,计算了潜水蒸发系数,通过对潜水蒸发影响因素分析,分析了潜水蒸发机理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降水入渗补给量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峰  李雪峰 《水文》2007,27(5):58-60,48
利用冉庄8m定埋深地中蒸渗仪的观测资料,根据蓄满产流理论,采用分层计算还原的方法,研究降水入渗补给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最佳埋深和稳定点的形成机理。在试验条件下,最佳埋深出现在3m左右,降水入渗补给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6m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渭干河流域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首次采用六层含水系统的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对渭干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同时.在处理混合井流和混合观测孔时,采用“渗流一管流耦合模型”;在处理河流入渗和降雨入渗方面采用了“入渗滞后补给法”;处理潜水蒸发方面,采用了非线性关系来刻画潜水蒸发强度和潜水位埋深的关系.用“参数迭代法”来确定水头未知的含水层的初始水头,提高了模型的仿真性及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