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河北丰宁窄岭金矿伴随剪切带早期活动侵入的斑状花岗石(γ^12)闪长岩(δ)等古岩体,由于剪切带的进一步演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剪切变形糜棱岩,其中斑状花岗岩经剪切变形产生的糜棱岩化花岗岩,眼球状、条带状和微细粒支状花岗质糜棱片麻岩系列尤为典型。而伴随古岩体剪切变形所出现的面型,裂隙型碱交代作用,则是窄岭金矿最科聚集成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郭磊  李建波  童英  王涛  莫南  曾涛  焦永艳 《地质通报》2015,34(12):2195-2202
内蒙古宝德尔穹隆是发育在苏尼特左旗中蒙边境地区的不对称同构造伸展穹隆。该穹隆由内向外由核部早白垩世花岗岩、边缘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拆离断层组成,上盘为未变形的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泥盆系片岩和早白垩世盆地,韧性剪切带和拆离断层仅发育在穹隆西南部。区域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岩体侵位和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指示上盘统一向NW方向剪切,变形程度由未变形的岩体核部向外侧逐渐增强,面理的形成与岩体的侵位和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该穹隆和东北亚其他岩浆穹隆相似,是不对称的花岗岩穹隆,反映了区域伸展拆离环境下侵位的同构造花岗岩穹隆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江南造山带东段的九岭岩体为华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据其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及野外侵入关系,可将其解体为由早到晚3个侵入序次的复式岩体,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面积最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次之,英云闪长岩分布面积最小,围岩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821.6~824.0 Ma、819.5~823.6 Ma、820.4~824.5 Ma,指示它们基本同时侵位,但三者均具有自SE向NW时代变新的趋势。九岭岩体与围岩(双桥山群)的侵入接触面具有南陡北缓、角岩化带南窄北宽且围岩捕掳体及捕获锆石也呈南少北多的特征,表明九岭岩体SE侧岩体剥蚀深度强于NW侧,可能暗示了新元古代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碰撞拼贴过程中,研究区SE侧岩浆起源深度较深,剥蚀程度较高,且形成时代较早,并逐渐向NW侧迁移(岩浆起源深度变浅、时代变新)。  相似文献   

6.
王世伟  袁峰  王彪  姜伦 《岩石学报》2018,34(1):241-254
舒家店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的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盆地)临近,主要的岩浆岩岩石类型有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正长花岗岩为舒家店岩体深部新发现的岩石类型,其矿物组合与岩体内其他类型岩石明显不同,其形成的背景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岩体中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 MS精确定年、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分析,研究舒家店岩体正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岩浆源区等问题。研究显示舒家店岩体为"异源同体"的复式岩体,岩体中的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时间为126.5±1.6Ma~129.8±2.4Ma,明显晚于早期的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138.2±4.6Ma~143.7±1.7Ma),也明显晚于舒家店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时代。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指示舒家店岩体中正长花岗岩为叠加到早期辉石闪长岩及石英闪长斑岩之上的后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可能与繁昌盆地内花岗岩有相同的源区,为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类似新元古花岗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岩浆源区处于高温低压的环境,相较于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起源更浅,指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145~123Ma地壳处于不断减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耿元生 《岩石学报》2009,25(8):1830-1842
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的贺兰山杂岩主要由孔兹岩系和变形花岗岩(正片麻岩)所组成,前者主要由夕线石榴片麻岩、石榴二长片麻岩、变粒岩和少量的大理岩及麻粒岩所组成,后者主要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变质闪长岩.本文报道了该区变形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黑云二长片麻岩和石榴子石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053±58Ma和2047±42Ma,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闪长岩分别在1955Ma和1920Ma侵位.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一条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杂岩带,该带中的花岗杂岩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于2.0Ga,第二阶段主要出现在2.0~1.87Ga期间,第三阶段的花岗杂岩在1.85~1.80Ga期间侵位.年代学研究还表明,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浆作用常常与变质事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玲珑金矿田位于胶东地区玲珑岩浆核杂岩体东部,该杂岩体是由焦家断裂带和招远-平度断裂带所围限的具有复杂成因、多种来源和不同岩浆演化序列的一套岩体组合。在矿田内,该杂岩体的内核由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组成;上覆盖层为栾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及少量太古宙变质岩;拆离带构造位于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栾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体的接触带,是递进变形改造形成的破头青断裂带。破头青拆离带为上陡下缓的铲式断裂,转折端深度为-300~-500 m,拆离带往北东方向的转折端深度逐渐加深。为了解玲珑金矿田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演化与成矿特征,对花岗岩成岩构造及后期脆韧性变形特征的观测结果显示,断裂构造由成矿前期的挤压剪切转变为成矿期的伸展拆离,韧脆性变形阶段均经历了多次应力转折。区内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130~125 Ma)与拆离带塑性变形阶段(137~123 Ma)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拆离带脆性变形阶段(123~108 Ma)与矿田大规模成矿事件(125.8~105 Ma)的时间基本一致,显示了玲珑金矿田的成矿与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隆起构造形成过...  相似文献   

9.
刘强 《甘肃地质》2005,14(1):9-14
干河梁岩体是中酸性复式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接触关系清楚,由早到晚其侵位顺序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岩体与碰撞后型花岗岩相似。依据同位素测年结果,确定其侵位时代为晚古生代晚期。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南缘托库孜巴依金矿属造山带型金矿,经历了沟弧盆体系、碰撞造山和后碰撞伸展多个演化阶段。矿区内辉长闪长岩脉和花岗斑岩脉较常见,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采用原位激光剥蚀同位素质谱(LA-ICP-MS)法对2期脉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斑岩脉侵位年龄384.1Ma±1.5Ma和384.7Ma±1.2Ma,属中泥盆世弧前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获得辉长闪长岩脉年龄295.3Ma±3.0Ma,应代表后碰撞伸展期辉长闪长岩脉的结晶年龄。2期脉岩的侵位往往继承了早期的构造部位和后期强韧性剪切的部位,均代表一期金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秦岭与中秦岭之间陡岭-小茅岭隆起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柞水-镇安-山阳之间的磨沟峡、黑沟和冷水沟等岩体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磨沟峡闪长岩年龄743±12Ma、黑沟碱性花岗岩年龄686±10Ma、冷水沟辉长岩年龄680±9Ma;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年龄141.7±1.4Ma,确定这些岩体形成时代分别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和早白垩世初.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新元古代中、晚期岩体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较早期的磨沟峡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较晚期的冷水沟和黑沟岩体,由超基性-基性岩和偏碱性花岗岩组成,具非造山双模式岩浆岩组合特征.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为高K-钙碱性岩浆岩,具后造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岩浆岩为古中国地台裂解的产物,燕山期正长闪长岩则代表秦岭多旋回造山最终完成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大野峪岩体位于喜峰口-下板城构造岩浆活动带中。该构造岩浆活动带由数条NEE—NE向区域性大断裂和沿断裂带分布的岩浆侵入体组成,按岩性和侵入的先后次序可将岩浆侵入体划分为两个岩石系列:早期超基性岩-基性岩-二长岩系列,晚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系列。它们多呈NE向展布。金矿化与晚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系列密切相关,为-构造岩浆金矿成矿带,带内分布有峪耳崖金矿、炮岭金矿等大中型金矿床及众多金矿点。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东北部哈拉巴奇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成因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哈拉巴奇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主量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哈拉巴奇岩体为两次侵位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其中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侵位时间较早(500Ma),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相对较晚(461Ma);岩体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为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贴作用结束后的后造山阶段的产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起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其源区物质可能是中元古代期间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二者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别是源岩部份熔融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产于伊比利亚海西期构造带内带的中央埃斯特雷马杜拉(Extremadura)岩基构成一条重要的线状排列的岩体群。该岩基共包含13个深成岩体和许多较小的侵入体,其岩性变化范围较宽,从石英闪长岩到碱性长石花岗岩。通过对各个岩体的构造研究发现,岩体的内部构造型式彼此是有联系的。岩体内不同构造型式间的相互联系和沉积变质围岩中叠加构造变形解析均表明,岩体的侵位和变形产生于第二变形期(320-302百万年)的E-W向右旋陆内剪切带中。因此提出如下定性上升模式:(1)与E-W向右旋剪切带呈45°方向的引张破裂产生;(2)花岗质岩浆沿破裂面侵入;(3)早期侵入体发生右行旋转,导致形成对偶剪切带(即N-S向左旋)、垂直于早期岩体长轴的横向缩短作用、变形岩体以及晚期岩体的强制性侵位。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台缘凹陷带西部,矿区内有大面积花岗质岩体和岩脉出露,其岩性主要包括石英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通过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区域上同类型岩体的侵入时代,认为浩尧尔忽洞岩体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后碰撞环境。其中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该环境下由于板片持续俯冲,引起俯冲板片及地幔楔发生熔融,其上侵带来的热量致使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形成该类型岩石的母岩浆;石英二长闪长岩形成于碰撞后隆起环境,是加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碱长花岗岩属于晚造山期A型花岗岩系列,该阶段地幔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物质熔融,部分与其发生混染。结合浩尧尔忽洞金矿的成矿年龄、成矿流体特征及赋矿岩石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体的侵位提供了矿床形成必不可少的热量及部分成矿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16.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金山中段苏吾什杰岩体(群)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校培喜 《西北地质》2003,36(3):14-23
分布于阿中地块中浅变质岩隆起带之上的苏吾什杰岩体(群),为一规模较大的复式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接触关系清楚,由早到晚其侵位顺序为辉长—辉绿岩→闪长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细粒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总体显示成分演化的特点,亦具有结构演化;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该岩体(群)花岗岩与同碰撞型花岗岩(S—COLG)相似,显示壳源和壳幔混合源花岗岩特点;依据同位素测年结果,确定其侵位时代为早古生代晚期,岩体形成与板块作用相关连。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