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1985-1990年连续69个月的NOAA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以及时间序列分析,并且结合同期的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该文证实了在中国植被覆盖随时间的推移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降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陆地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因素的驱动作用,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制定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09年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量数据,从遥感角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并研究变化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探讨区域植被年内和年际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09年环渤海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局部有减少的倾向;区域植被的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双重驱动,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滞后期大约为1个合成期;年际的变化主要受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增加可使区域NDVI提高;不同的人类活动会导致NDVI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SPOT-4/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阐明近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整体状况,利用SPOT4-VEGETATION/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各个像元的线形回归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为植被覆盖活动的指标,对我国1998~2005年8年间的植被覆盖状况及其年际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河北坝上地区植被覆盖变化遥感时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MODIS数据,采用基于像元尺度的趋势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河北坝上地区近13 a的植被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空间分布上,坝上全区地表植被覆盖从西向东依次渐好,各分区域的季节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时间上,近13 a以来坝上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有改善的趋势,其中得到改善的区域占坝上总面积的51.35%,基本不变的区域占25.68%;同时,因坝上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植被生长易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植被覆盖在时间序列上的稳定性较差,坝上全区每年的NDVI最大值合成数据的变异系数Cv平均值达到14.85%,Cv10%的区域仅占坝上总面积的15.3%。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NDVI变化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李震  阎福礼  范湘涛 《遥感学报》2005,9(3):308-313
稀疏的植被覆盖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环境特征,因此长期定量的植被分布和变化观测能够分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在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主要的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森林减少、土地侵蚀、盐碱化和沙漠扩张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NOAA/AVHRR建立近2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NDVI变化序列,利用差分法、斜率变化和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分析植被变化。3种方法显示出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大部分地区植被状况恶化,局部地区有所好转。通过分析植被变化与温度、降水变化的关系,发现NDVI与降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表明降水是影响西北地区植被变化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春森  李辉 《测绘科学》2013,38(5):105-107,121
获取具有时态特性的NDVI曲线是进行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分析的必要步骤,为有效地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本文基于尺度下降理论,利用具有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高、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反向分解低空间分辨率混合像元,计算其子像元级地物反射率,生成具有高时态特性的子像元级NDVI时间序列曲线,使利用有限的遥感数据资源进行较精细的动态植被生物量变化分析成为可能。通过真实影像数据实验分析,其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山东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降水量、温度等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性,该文采用2005—2015年的NDVI、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利用重心模型和相关系数法,进行了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温度的月动态变化和季度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2005—2015年的10年间,山东省植被覆盖度在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无论是在月动态变化还是季动态变化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植被NDVI的季度走向与降水和温度的季动态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并且温度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验证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温刚 《遥感学报》1998,2(4):270-275
利用NOAA/NASAPathfinderAVHRR陆地数据集,建立了中国东部季风区(108°-123°E,21°-45°N)的198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平图像序列。对此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前2个主成分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场展示了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物候季节性特征和地域差异。南岭一五夷山以南的华南地区,植被生长季的物候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在南岭-五夷山以北地区,植被生长季的物候季节性特征明显,可以比较清晰地确定生长季的变化过程。以淮河流域为界,植被生长季的物候季节性特征又存在明显差异。华北平原表现出强烈的双峰植被物候过程。淮河以南地区,虽然也存在这种双峰物候过程,但比较华北平原的植被,还具有持续性的植被生长特征。淮河流域构成一条区分南北物候季节特征差异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及时间和空间尺度会使植被覆盖度及其与气象因子影响的结果有所差别这一情况,该文基于青藏高原1982-2012年GIMMS NDVI和2001-2013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集,结合研究区内12个典型的气象站点数据,进行了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响应的时序分析,并利用重合时间段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传感器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植被动态变化监测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近3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植被呈整体改善趋势,尤其是高海拔地区;不同阶段植被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两种传感器在反映植被动态变化趋势上差异显著,但两者与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9,1995年的Landsat TM数据和2002年Landsat ETM+三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松花江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此基础上,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在ArcGIS9.2软件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域三期植被覆盖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以流域尺度和栅格尺度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自动化监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张建坤  陈昌彦  陈浩 《测绘科学》2016,41(8):156-160
针对盾构施工参数变化对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的重要影响,该文构建了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变形关系模型。以北京市某地铁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变形的关联度和相关性,得到不同参数对沉降变形贡献值的大小;之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建立主要影响参数与地表变形的关系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合理性检验;最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沉降量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OpenStreetMap (OSM) has seen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the last few years and large volumes of geodata have been received from volunteered individuals. The collected geodata are heterogeneous in term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such as spatial patterns of contributions, quality, patterns of contributing individuals, and type of contributions. Because contributors’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anonymously stored by the OSM administrators, alternative methods are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ontributors’ characteristics on their mapping behavior.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ibutors in highly contributed areas to have better insights about the latent patterns of involved individuals in a highly dynamic state of the most active country in OSM, Germany.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LRM) is appli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findings explain that the areas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middle level of education, high income, high rate of overnight stays, high number of foreigners, and residents aged from 18 to 69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OSM. Furthermore, the degree of dynamism in OSM is a function of proximity to built-up areas. Finally, concluding remarks concerning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model sensitivity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地形图测绘中外业调绘效率低问题,在分析SAR影像与光学影像特点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机载SAR影像与Google Earth影像联合调绘方法,进行1∶5 000地形图调绘实验。通过层次分析法对SAR影像、Google Earth影像以及联合调绘方法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联合调绘方法能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缩短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上海市2001年一、二、三等水准网复测情况,对其最终计算成果以及与1995年复测的高程变化进行分析,对现有的上海市水准网高程使用及复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high-spatial-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ies and with the observed limitations of pixel-based techniques,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geographic 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GEOBIA) techniqu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in geospatial science.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compares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a pixel-based method and an object-based method as applied to high- (QuickBird satellite image) and medium- (Landsat TM image) spatial-resolution imageries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suburban landscapes. For the pixel-based classification, the maximum-likelihoo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was employed. And for the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the pixel-based classified maps were integrated with a set of image segments produced using various calibrations. The results show evidence that the object-based method can produce classifications that are more accurate for both high- and medium-spatial- resolution imageries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suburban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波分析理论、Douglas算法、曲率分析算法,对线状要素的压缩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建立线状要素压缩优化的自适应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际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能够保持高的压缩比,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持原数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多元统计分析中目前应用的对应分析方法的原理公式作了重新推导,提出 z_(ij)=(p_(ij)/p_(i.)p_(.j))-1的数据变换公式;并对原始数据作了严格的预处理。最后应用一个实例计算和作图,与简单的因子分析及原用的对应分析成果作了比较。理论和算例都说明本文介绍的对应分析的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方法较原用方法原理上更正确,应用上更合理,并克服了变量中对各种数据原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书刊的激光排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书刊印刷企业的生命,如何评价书刊的质量一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以往只是用定性的方法分析评价书刊的排印质量。本文在总结其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可推广的文字GM(1,1)模型。在如何评价方面,文中提出了用常用字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还利用了灰色模型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Show me the code: spatial analysis and open source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tersection of academic spatial analysis with the open source revolution. Its basic premise is that the potential for cross-ferti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is rich, yet some misperceptions about these two communities pose challenges to realizing these opportunities. The paper provides a primer on the open source movement for academicians with an eye towards correcting these misperceptions. It identifies a number of ways in which increased adoption of open source practices in spatial analysis can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ools and the wider pract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ergio J. Rey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