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 例脑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加干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ADL、FMA评分升高,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普通针刺及干针疗法对Ⅰ期脑卒中后SHS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而干针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伴抑郁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脑卒中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为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量表(HAMD)评分、Balthel(BI)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6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NIHSS、HAMD、BI指数、FMA评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伴抑郁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与MOTOmed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 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予单纯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取穴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联合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及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脱落1 例。治疗后,2组Fugl-Meyer、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联合MOTOmed训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疗效颇佳,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KOA,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针刺联合上肢智能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2组,每组各20 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辅以上肢智能训练系统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评分及肩关节前屈主动活动度评分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NIHSS、FMA、改良Ashworth评分及肩关节前屈主动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1、2组,对照2组又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上肢智能训练可更显著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76.67%(4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ESR、CRP、TNF-ɑ、IL-1β、MMP-9、VAS评分均有降低,IL-4、IL-10、Constant-Murley评分均有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治疗后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而在改善生理职能、精力的评分方面,仅治疗组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肩周炎患者实验室指标,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支具制动加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不良反应,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5),对照组为86.67%(3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实验室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对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作用显著,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症状评分,抑制IL-6、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连续干预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记录患者的简式 Fugl-Mer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各个时间节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荔输通汤对慢性输卵管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84只SD大鼠按体质量编号,随机抽取11只为空白组,余73只采用苯酚明胶造模法制备输卵管炎性阻塞性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灌胃+灌肠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灌胃+灌肠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灌胃+灌肠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灌胃组(中药灌胃组)、西药对照组(西药组),每组各11只。模型组灌胃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中药灌胃组分别给予灌胃、灌肠丹荔输通汤,对照组灌胃阿奇霉素混悬液与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干预30d。观察各组大鼠的输卵管形态、组织病理学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干预后,肉眼观察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输卵管组织形态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中药高剂量组输卵管形态及功能基本正常,中药中剂量组、中药灌胃组、西药组输卵管轻度炎症表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IL-6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TNF-α、IL-6表达降低(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TNF-α、IL-6水平低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灌胃组,中药中剂量组TNF-α、IL-6水平低于中药灌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荔输通汤治疗慢性输卵管炎可能通过调节TNF-α、IL-6而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全身及局部组织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揿针干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干预,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L-6、TNF-α的变化与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39/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4、8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揿针疗法对KOA患者疗效肯定,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慢性肾脏病(CK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6 例MHD CKD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 例)和对照组(42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神阙穴敷贴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治疗组IL-6、TNF-α、CRP、HGB水平及SF-36、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敷贴能降低MHD CKD伴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黄液耳浴联合耳内镜清理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侵袭性真菌性外耳道炎82例(120耳)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60耳)。治疗组采用五黄液耳浴联合耳内镜下耳道清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硼酸冰片滴耳液耳浴联合耳内镜下耳道清理治疗,均每2d治疗1次,共治疗7次。疗程结束后1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耳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59/60),对照组为85.00%(5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IL-6、IL-10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5耳出现疼痛,对照组有27耳出现疼痛,2组耳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50.00%(30/60),对照组为73.33%(4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黄液耳浴联合耳内镜清理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 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 例。2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减桂枝茯苓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剔除1 例,对照组剔除3 例,最终治疗组纳入33 例,对照组纳入31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85%(28/33),对照组为67.74%(21/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CRP、TNF-α、IL-6及KP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减桂枝茯苓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VID-19 疑似病例4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温、心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23/24),对照组为83.3%(20/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温、心率、CRP、ESR、TNF-α、IL-6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OVID-19疑似病例临床疗效较佳,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连结肠宁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 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饮食指导和心理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连结肠宁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溃疡性结肠炎改良梅奥(Mayo)积分,检测粪便钙卫蛋白(FC)浓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Mayo积分、粪便FC浓度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连结肠宁可有效改善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活动性,降低粪便FC浓度及血清IL-6、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B组单用益气消瘀汤治疗,C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血清TNF-α、IL-2及IL-6含量变化。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3.3%,B组为70.0%,C组为90.0%,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TNF-α、IL-2及IL-6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血清IL-2含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量表(FMA)评分和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脑血流灌注参数(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高峰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后NIHSS、BI、FMA、OH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高峰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残障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点刺筋结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疗程均为3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以及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的恢复情况(LkSS)和生活质量(AIMS2-SF)的改善情况,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3)及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kSS、AIMS2-SF评分及MMP-9、MMP-3、IL-1、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WOMAC评分及IL-1β、TNF-α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WOMAC评分及IL-1β、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关节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症因子的趋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