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概述了青岛市地震前兆观测系统,提出青岛市地震前兆系统发展建议,以期对青岛市地震监测、预测预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青岛市地震前兆各台站监测现状和前兆监控能力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青岛市地震前兆监控能力参考图,从而对今后的前兆异常分析和前兆规划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青岛市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结合1992年以来青岛周边地区发生的4次Ms≥5.0地震分析了前兆观测的映震能力,以期对青岛市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青岛市(测震、强震、前兆、流动)监测台网现状的研究, 在地震监测、地震趋势预测预报、震后趋势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论述震情保障, 介绍了保障工作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台网对地震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完善地震台网建设为目标,从台站站点分布、测项配置、传输技术、系统功能诸方面对青岛市地震前兆台网进行,研究认为该台网台站分布合理、测项现代化程度较高、传输安全性高,系统功能全面,可有效提升青岛市地震监测能力,但同时该台网也存在数据共享方面的不足,需在以后的建设中进一步寻找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青岛市前兆观测现状,介绍了青岛市数字地震前兆台网项目建设规划、依据,以及台网技术构成等,以便与同行专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震前兆台网数字化改造的不断发展,工作人员对地震前兆软件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基于混编的地震前兆数据可视化系统所采用的混合编程模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同时兼具了更好的友好人机界面、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可视化能力等优点。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提高地震前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发展我国地震预测具有优势的形变监测手段,以及加强前兆机理研究、地震前兆识别判据、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值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改革设计研究——地震预测预报20年发展设计"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军  田韬  卢永 《中国地震》2011,27(2):113-125
通过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前兆波的研究与地震预测实践的进展情况,分析利用地震前兆波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及其在科学上面临的困难,分别对前兆波及其定义、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基本依据、前兆波观测技术概述、前兆波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探讨.文中定义了地震前兆波,以固体均匀弹性中的介质点波动方程和大量震例总结的前兆波阶段性特征,说明利用地震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文中阐述了前兆波观测技术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观测状况、对观测目标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进行主动观测的科学思路;应强化对地震震源区的观测,利用前兆波携带的信息研究震源及其附近地区的介质参数变化,对实现短临地震预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山西区域地震前兆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总结近五年来山西局监测信息中心前兆台网室取得好成绩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措施,为实现山西区域地震前兆台网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福建地震前兆台网集成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十五”期间福建台网建设的经验,介绍了区域前兆台网集成功能,包括台网结构、数据通信和软件部署设计等方面的集成,通过实践展示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建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Inthepastthirtyyearsofearthquakepredictionexploration,wehaveachievedawealthofusefuldatathatincludenotonlytheprecursorsbutalsotheseismicprecursorsandexcellentpredictionexamples.Throughthepracticeofearthquakeprediction,thesummaryofstyongearthquakesandtheresearchresultsofseismologicalprojectssupportedbytheChineseJointSeismologicalScienceFoundation,manypredictionindexesonprecursorsandseismicityprecursorsareextractedfromdifferentobservationitemsandseismicdata(Cheng,1994).Althoughwehav…  相似文献   

13.
程式 《四川地震》1997,(4):15-21
在近2年的前兆观测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十分有趣的,奇特的现象,在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强震发生前和1997年3 ̄4月新疆伽师6级强震群发生前,在远隔2500公里外的四川地区观测到了多种前兆手段的群体突变事件。我们称它为强震的“远场效应”。本文还对它的成因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从杰  徐平 《高原地震》2001,13(3):31-34
随着前兆观测系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数据量也大大丰富,完全靠人工已不可能完成数据的及时检查与分析。利用2种常用的方法:长短窗比值法和N倍均方差法对前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对数据异常情况进行预告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HHT提取昆明、下关重力固体潮的地震前兆信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中引入HHT时频分析新方法.结合HHT的优越性、固体潮的特点和地震的非平稳过程特性,设计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的瞬时频率特征参数;以相应理论计算值作为参照背景,研究固体潮的震前变化特征.昆明、下关的震例分析表明, 的确存在瞬时频率特征参数的震前变化,且具短期、同步正异常特征;瞬时频率特征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其震前变化反映了地震非平稳过程对理论重力固体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观测能力的提高和观测手段的改善,反映地球介质特性Q值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利用山东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采用时间域P波脉冲宽度法对2003年和2004年青岛震群进行Q值计算,对初动半周期的两种不同获取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P波脉冲宽度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效果,得到青岛地区和胶东地区的Q值。  相似文献   

17.
卢静芳  王道  张元胜 《地震地质》2002,24(2):223-233
大量观测事实表明 ,赋存于地壳深部的流体 (水、气、油 )作为弹性介质 ,对深层地壳应力的分布、变化、转移过程及地震孕育、发生等有着较为灵敏的反映。地震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强度密切相关 ,这种大范围的区域应力作用会形成多个应力集中点 ,在众多应力集中点上可产生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变化。在对新疆地下流体数十年的监测中 ,发现强震前出现大量与地震有关的由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引起的前兆异常 ,异常范围广且种类繁多 ,它们在成因、特征上与震源应力活动的前兆异常明显不同 ;这种地下水位地震前兆异常场 ,不能完全孤立地与单个地震事件相对应 ,应充分考虑到它与一组或系列地震有关 ,而这些地震往往与块体挤压、断裂活动等区域性的应力活动有关。因此 ,正确区分并掌握其不同的特性 ,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