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而,热液脉型金矿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3类金铜矿床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仍缺乏总结。本文通过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资料的整理,并结合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新证据,将带内热液脉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归为造山型金矿。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资料,总结了成矿带内3类金铜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征,建立了与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及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区域金铜成矿模式,提出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早中三叠世闭合期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期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2.
郭晓东  王梁  王晓军 《矿物学报》2011,(Z1):342-343
马厂箐是"三江"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Au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矿集区内两个重要的矿床。研究表明,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同一个斑岩岩浆系统成矿作用的产物,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反映出从马厂  相似文献   

3.
马厂箐地区是滇西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发育有斑岩型钼铜、接触交代型铜钼(金)和热液脉型金银铅锌等多种类型矿化。其矿化和蚀变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以岩体为中心的分带性;岩浆活动与铜钼金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这3种矿化类型的形成受控于马厂箐斑岩岩浆系统,该岩浆系统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文章在分析成矿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系统结构的剖析,认为正是马厂箐岩体所提供的热动力条件促使从岩浆体中分异出来的成矿流体由岩体向外运移,随着岩体内构造裂隙、接触带构造以及围岩中破碎带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了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蚀变和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总体显示出,随着热液成矿作用的进行,矿化由斑岩体向接触带和围岩推进,成矿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趋势。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的建立,将对滇西成矿带内其他矿集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通过该成矿带科翁腊德、博尔雷和阿克斗卡地区与斑岩铜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示踪分析,进一步厘定了斑岩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并推测了板块构造环境。斑岩铜成矿时代分为两期:早期约为327 Ma,形成科翁腊德和阿克斗卡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晚期约为316 Ma,形成博尔雷大型斑岩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斑岩类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可能为火山岛弧环境,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特征和经典岛弧花岗岩类特征。斑岩类εSr(t)和εNd(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35~34.03和-0.46~5.53。其中,科翁腊德-博尔雷地区斑岩类来源于亏损地幔与大陆地壳表层物质(老地壳物质)的显著混染作用,而阿克斗卡地区斑岩类直接来自于亏损地幔。将巴尔喀什成矿带与我国西准噶尔成矿带进行了对比,认为可能属于同一个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  相似文献   

5.
利用锆石U-Pb SHRI MP定年技术,测定了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邦铺斑岩钼铜矿床中二长花岗斑岩的年龄,获得该含矿岩体真实侵位年龄为13.9±0.3 Ma(MSWD=3.05),属于喜马拉雅晚期。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介于冈底斯成矿带后碰撞期伸展构造环境的斑岩体的形成时代(12~18 Ma),该年龄的厘定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带岩浆活动,并为整个冈底斯成矿带岩浆岩演化历史提供年代学数据和新的启示:可以认为其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同属于大规模的快速爆发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衙金矿矿床类型与结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北衙金矿区作为藏东—川滇西—滇东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带的一部分,发育有3期成分不同的碱性斑岩,并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北衙金矿有3种成因不同的矿床:①与碱性斑岩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包括与石英钠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②与辉长-玄武岩浆有关的铁金矿床,包括熔浆型铁金矿床和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后者又有洞穴和湖相沉积环境之分;及③古砂矿,有古风化壳型砂矿、河湖相古砂矿和洞穴沉积古砂矿。北衙矿区复杂多样、多期叠加活动的岩浆与成矿作用,造就了矿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关系.富碱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其源区是喜马拉雅期印-亚碰撞造山造成的软流圈向东挤出江聚使大规模走滑断裂活化,诱发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壳幔过渡层,成岩年龄可分为第一期(65~59Ma)、第二期(36~32Ma)、第三期(26~24Ma)和最晚期(3.8~3.6Ma)等4期,其中第二、三期与富碱岩带北段的两期岩浆集中活动时期基本吻合,形成的斑岩对金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三个矿床类型和七个矿床亚类,即与喜马拉雅早-中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Ⅰ),包括接触带夕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充填型(及熔浆型)金多金属矿床;与喜马拉雅第三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Ⅱ),包括爆破角砾岩型和叠加热液改造型金多金属矿床;以及与喜马拉雅期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Ⅲ),包括古砂矿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床.Ⅰ、Ⅱ类型矿床受富碱斑岩及伴生的NE到NNE向断裂控制,赋存于富碱斑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的层间破碎带或构造裂隙带中,在成因和空间上与斑岩及隐爆角砾岩等密切有行关.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围岩地层只是提供了成矿的空间,不同类型的矿体之间呈"贯通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先期形成矿床明显受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但矿化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仍表现为以斑岩为中心,存在CuAu(Mo)多金属→FeCuAuPbZn多金属→AuPbZnAg多金属的分带特征.从最早期含金铁矿床形成之后,原生金矿的次生富集和表生成矿作用就已开始,并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其中,古红色粘土型金矿床的成矿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到渐新世,河-湖相古砂金矿床形成于23~5Ma期间,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金矿床可从始新世一直延续至今.通过与区域斑岩成岩成矿演化时序的对比,提出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上的众多矿床一样,北衙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也是喜马拉雅期印-亚陆陆碰撞造山带成岩成矿作用在东南缘构造转换带的远程效应,记录了印-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详细过程.因而,该矿田深部及外围地区,仍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盐源-丽江断裂带可能也是一条与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斑岩成矿带联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富碱斑岩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远景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近年研究表明,作为西藏境内少数几个大型矿床之一的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先后经历了燕山晚期海底喷流积积成矿作用和喜马拉雅期斑岩型成矿作用,相应形成矿区层状主矿休和斑岩型矿体。矿区地质特征、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矿区东、西段各存在一个喷流中心,与之相关的层状矿体及深部脉状、网脉状矿体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靶区;喜马拉雅期斑岩成矿作用在区域及矿区内均有显示,具有不可忽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晚古生代,新疆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洋中部,是我国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300多个金铜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开发基地之一.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主要有4种类型,即VMS型、韧性剪切带型、火山热液型和斑岩型,所形成的矿床具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构成了阿尔泰铜多金属成矿带、额尔齐斯金矿带、萨吾尔金铜成矿带、哈图金矿带、包古图金铜成矿带等.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古生代洋-陆转化过程中的俯冲、碰撞和后碰撞演化密切相关.早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的斋桑洋向北俯冲,形成克兰弧后盆地,伴随双峰式火山活动和热液活动,形成阿舍勒等V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斋桑洋向南俯冲,在西准地区北缘形成萨吾尔岛弧,并伴随着钙碱性火山活动和阔尔真阔腊等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此同时,准噶尔洋向北俯冲,在西准地区东南部形成哈图弧后盆地和包古图岛弧,发生拉斑系列火山活动和哈图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以及随后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包古图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晚石炭纪-二叠纪发生弧陆碰撞及后碰撞的伸展,形成多拉纳萨依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金铜成矿作用在新疆西北缘贯穿于整个晚古生代,在晚古生代早期形成的金铜矿床可能遭受了晚期弧陆碰撞和(或)后碰撞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显示了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盐源西苑坪—模范村喜马拉雅期石英二长斑岩群的发现和肯定对认识该区大陆板内岩浆成矿作用及找矿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浅部验证坑道已获斑岩型细脉浸染状铜矿体。模范村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斑岩型金银铜矿床,这不仅对四川而且对云南在今后寻找该成矿带同类矿床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不久的将来必会有一批同类矿床发现。本文就其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简要论述,并对菁河-程海成矿带的其它斑岩群的找矿前景予以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盐源喜马拉雅期石英二长斑岩群和斑岩铜矿的发现和肯定,结束了康滇地轴中段攀西地区无喜马拉雅期斑岩和斑岩铜矿的历史。对认识该区大陆板内岩浆成矿作用及找矿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其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中甸红山一带,主矿体是一个石榴子石型夕卡岩矿床。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叠加在夕卡岩矿体之上的热泉喷流构造,它保存了具典型热泉喷流特征的喷口。喷口附近产出近水平层状的含铁硅质岩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为3.73‰~5.57‰,平均值5.08‰;铅同位素206Pb/204Pb和207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70~18.808和15.614~15.784,其硫、铅同位素组成与滇西地区喜马拉雅期斑岩和斑岩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红山矿区有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该区新生代热泉喷流成矿作用的发现既丰富了对滇西中甸地区成矿作用的认识,也对红山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该区进一步扩展找矿远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矿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优势矿种之一。由于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金矿的评价。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初步论述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西成带,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金主要以共生、伴生的形式存在。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等4类,其成矿时代集中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依据矿床成因及成矿作用主控因素,可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归纳为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可进一步划分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造山型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4.
新疆西昆仑金(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塔里木西南缘的木吉-大同一库地金铜成矿带是西昆仑地区重要成矿带,带内金矿主要产于碳质千枚岩、碎屑岩及绢去母石英片岩等岩石中,受韧性剪切带及构造蚀变带控制。铜(金)矿化与华力西期花岗岩类关系较紧密,金铜找矿以海相喷流沉积型铜(金银)矿、斑岩及夕卡岩型铜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及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为主,根据金铜成矿环境分析,认为该区的金铜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两个成矿带均位于两个古陆所挟持的震旦纪—古生代或吉生代凹陷带中。中生代末是这两个成矿带花岗岩类活动的高峰期和主要成矿期。华南成矿带已被证明,壳源重熔型和混合源同熔型两类花岗岩均伴随有钨锡成矿作用;三江—东南亚成矿带成矿主要与壳源重熔型花岗岩有关,以锡的成矿作用为主。两个矿带成矿作用的差异,主要是与地壳的不均一性,亦即矿带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滇西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侵入体为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岩浆活动时限在64~29 Ma。文中提供的锆石LA ICP MS U Pb和辉钼矿Re 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资料显示,马厂箐含矿岩体锆石U 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 ℃时)为(3793±082) Ma,代表了富碱斑岩的成岩年龄;辉钼矿的Re Os年龄(封闭温度约500 ℃)为(3472±05) Ma,代表成矿时代。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确定的晚期富碱斑岩岩浆活动的时间(32 Ma)相近,也与前人获得的蚀变黑云母K Ar定年(封闭温度300 ℃)结果(351±08) Ma相近,因此可以认为成矿作用与岩体快速冷却过程中发生成矿流体大量分离和出溶有关。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大约为2 Ma。因此,金沙江-哀牢山多金属成矿带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与富碱斑岩成岩作用近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作用时限集中在40~35 Ma左右。  相似文献   

17.
蒋志荣  罗显辉 《云南地质》2009,28(3):259-262
锑矿化集中于喜马拉雅期石英斑岩内接触带,存在矿源层形成、充分分异及近地表成矿三个阶段。可作为滇西碱性岩锡矿床典型。  相似文献   

18.
印度/亚洲汇聚-碰撞过程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滋生、消减和俯冲、亚洲南缘增生造山以及印度/亚洲碰撞造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造就了"冈底斯火山岩浆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大量物质向南东逃逸的"三江侧向挤出地体群",以及相应形成具有重大找矿突破战略前景的"冈底斯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和"三江成矿带"。本文通过对四大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讨论了与资源前景相关的科学问题,提出"冈底斯成矿带"中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具有找矿的重大潜力、重视藏东—滇西地区的俯冲-碰撞型岩浆成矿专属性研究;提出扩大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集区的开发规模,以及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大型超基性岩体中寻找新的铬铁矿远景地的思路;在三江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合型矿床中,集中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成矿类型,关注与斜向碰撞有关的走滑剪切带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需进一步确定特提斯喜马拉雅矿化带与藏南拆离系关系和重视始—中新世高Sr/Y花岗(斑)岩的成矿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内生金矿床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以成矿作用复杂、蕴藏丰富的金资源量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通过对该区内生金矿的地质和成矿年代的系统研究,初步将该区内生金矿床划分为中温热液金矿床、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斑岩型/类斑岩型金铜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4种主要成因类型和3个重要成矿期(170~160 Ma、130~110 Ma和110~90 Ma)。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确定中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源,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引发的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岩石圈减薄及拆沉的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年轻地壳,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减薄拆沉的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接触交代作用更为密切;而斑岩型/类斑岩型金铜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其成矿发生在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正北向俯冲转入Izanagi Farallon板块西向俯冲的构造转换期。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锡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滇西锡成矿带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相连,两成矿带锡矿资源潜力大,对比滇东南、滇西区域地质背景和锡成矿作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两成矿带锡矿的找矿方向。对比分析表明,两成矿带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特征方面具有共同的成矿有利条件:如大地构造同属板块边缘、地体锡的初始富集、花岗岩浆高分异演化、长时间跨度的岩浆热液活动等,使得两成矿带大量富集锡。但是两成矿带的差异性:如幔源成分的加入、多金属元素的富集矿化、多期次地质作用的叠加、围岩性质的差异、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又使得两成矿带具鲜明的矿化差异特征。据此指出,在滇东南应寻找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矿及其他多金属矿;在滇西地区除注重云英岩型锡矿床的勘探外,也要重视对中小矽卡岩型锡矿床深部矿体的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