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研究暗条、耀斑等日面活动体的光谱时,观测谱线上都叠加上一定强度的背景光影响。如何消去这种影响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经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减法消去法,这种方法广泛为国内学者采用;第二类方法是除法消去法,即国外学者提出的(微)方模型方法。本文通过误差传递方法,比较了上述二大类方法,结果发现,所有方法的误差传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微)方模型的背景光误差可能要小些,至少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得合理些,因此(微)方模型要优越些。然而,从根本上讲,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太阳圆面背景光处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GPS时间比对数据的归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时间实验室在不同时刻接收的GPS时间比对数据,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的归化方法,本文给出了UTC 0^h的本地时间尺度与BlockⅠ和BlockⅡ卫星的GPS时间差,这些归化结果与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等)的结果比较表明:当取样时间为1天时,国际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优于50ns;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效应的影响减少到50ns以内,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因为短的积分时间(0^s.001)和月球附近很强的背景光这度,月掩星观测资料通常需要进行某种处理以除去噪声,而α-彩好的消除噪声能力,可以用来平滑月掩星观测资料,很少甚至完全不影响掩星的衍射图象。本文介绍了α-修正平均方法并指出对α=0,ι=9的α-修下平均是对月掩星观测资料的最佳滤波器。  相似文献   

4.
射电源BLO0716+714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天体,它在整个电磁波段上(从射电、毫米波、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到γ射线)都发生激烈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加速喷流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背景光源(类星体)与前方天体(星系、星系团等)成协的观测和统计事例。详尽叙述了与成协问题相关的引力透镜理论。全面介绍了对各种成协事例进行引力透镜理论解释的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给出了一种计算成协样品中面密度超出因子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国际上最新公布的OPAL不透明度表及相应的化学丰度,计算了三颗不同初始质量的星族互恒星的非守恒演化模型,并和过去长期采用的LAOL不透明度的结果进行详细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恒星HR图中的演化轨迹光度降低,主序位置明显向红方向移动;(2)恒星中心H,He燃烧寿命大大延长了;(3)小质量星氢燃烧核和对流核都变小,大、中质量星的中心对流核和燃烧核都有所增大;(4)恒星中心温度-密度关系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相对论微扰法处理Fe(+24)系统,利用解析形式的波函数计算其低能态的能级结构及Kα、Kβ特征线(作为对比,我们也计算了Fe(+25)系统).通过与现有的Fe(+25)Kα线的实验和理论比较,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准确可信的,而在数学计算上则更加简便。利用这一结果,对小质量X射线密近双星的Fe(+24)K特征线进行了简要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倾角函数递推关系这个题目上,一些研究者做过工作,如Challe,A(1969),R.H.Googing(1971),J.A.Campbell(1972),G.E.O.Giacaglia(1976)和童付(1979)。最好的结果是由童付获得的,递推关系仅由二个或三个相邻的函数来表达。然而,当倾角较小时,童付的公式存在严重的计算误差传递。本文导出了一个分析公式来估计此种计算误差传递,并在分析计算误差传递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可避免计算误差传递的途径,导出的分析公式见文中第(9)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组短分米波(1.42GHz)太阳微耀斑的射电和光学辐射特征,它们包含53个叠加在连续辐射背景上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FFS),即准周期快速脉冲链(称微耀斑),它们的形态相似,强度大约在150-200sfu范围内,其寿命(半功率宽)大多为15-50ms,有18个分离的双峰结构,该事件产生的7646活动区中出现两处新浮现的几个小黑子,呈现复杂极性,可能存在多重交叉小磁流环多次重联的复杂状况.本文定性地讨论了其产生机制,支持电流环爆炸性聚合模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刘林  季江徽 《天文学报》2001,42(1):75-80
主要阐述近年来在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一些基本结果,即合理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有效算法,并以实际预报算例(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的交会状态)与有关权威性的结果作了比较,证实这些研究结果确实是可信的。在给出的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所有可能影响近地小行星运动的力学因素,包括各大天体和较大的主带小行星的引力作用、有关天体的扁率影响以及源于太阳引力的后牛顿效应。而在计算方法中,合理地处理了变步长问题和月球位置量这种相对而言的快变化问题,使得数值求解一个高维方程组时,对各天体而言,可采用同一步长进行 积分,避免了求解过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太阳耀斑约含数千个微耀斑[1],每个微耀斑以热的,低频波和加速粒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耀斑期间大部分能量的释放是通过电子加速转移的结果,然而电子加速是在耀斑前相开始,并在整个耀斑持续期间继续保持。在耀斑发展的不同相期间伴有各种各样的射电辐射现象(及其它波段共生现象),多波段射电观测和比较可以给出有关电子加速过程和耀斑自身发展的重要信息,尤其可检测加速开始的时间和频率部位(目前仍为太阳物理的前沿)。微耀斑能量的瞬时释放可能是引起不同类型快速精细结构的原因,射电毫秒级尖峰辐射是起因于连续能量释放的证据,其辐射源位于或靠近能量释放区[2],公认射电辐射的快速结构是日冕电子束的特征信号[3,4],所以今后使用高时间和高频率分辨率的宽带频谱仪同时观测可详细地探测加速过程,从而对预耀斑的加热和初始能量释放,耀斑的逐步建立和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几个典型事件,包括射电尖峰脉冲辐射,类尖峰辐射和短时标漂移结构  相似文献   

12.
王龙  周洪楠 《天文学报》2002,43(3):302-326
选用银河系中29个累积光谱型为F型的球状星团样本。根据它们的视向速度,绝对自行等参数,归算处理后得出了各样本星团的空间分布和运动速度。并以此作为初始条件,在给定的3种银河系引力势模型中,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出各样本星团的运动轨道。计算结果表明:(1)大部分样本星团都位于银心距5kpc-10kpc的范围内,相对于银心呈球对称分布,它们的速度也呈椭球分布;(2)29个样本星团按其金属度大小和基本性发类,可分属HB和MP两个次系,且样本星团数随金属度[Fe/H]而变化,在[Fe/H]=-1.6处出现一个峰值;(3)所有样本星团的轨道运动都呈周期性,大都在一个有界而不封闭的周期轨道上运动,其最大银心距大都在40kpc以内。不同的引力势模型对球状星团轨道的具体形态影响不大,在给定的引力势模型下,当某些星团的运动轨道穿越距银心1kpc附近的区域时会出现“混沌”行为。而样本星团的金属度与其轨道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4)29个样本星团的轨道半长轴、远银心距和方位周期随金属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轨道偏心率与金属度有关,对于所选的晕族样本星团而言,大约有24%的样本星团的轨道偏心率低于0.4,不同的引力势模型对近银心距、偏心率和参数的不确定度等量影响较小,但是对远银心距、径向周期和方位周期等参数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申荣锋  宋黎明 《天文学报》2002,43(4):341-346
分析了Balastegui等(2001)应用神经网络划分出的两类长γ暴的平均傅里叶功率谱(PDS),两类暴的平均PDS都具有明显的幂律谱结构,对两类暴分别按亮度和能谱硬度分组,计算各组的平均功率谱,两类暴都具有平均功率谱随亮度和能谱硬度的增加而变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3个超级活动区(大的δ型黑子群)NOAA 5395、6659、6891中的电流分布作了系统计算;利用已发表的计算方法,首次用于实际活动区的水平电流分布;给出了电流与耀斑核的关系。将这种关系分为两类:密切相关和准相关,并同时给出了统计结果。结果显示:1)对于垂直电流和水平电流来说,密切相关率分别是29%和10%,准相关率分别是50%和30%;2)有些耀斑核与两种电流都相关,而大多数只与其中一种相关;3)与两种电流都不相关的耀斑核只占6%左右;4)两种电流起互补作用,因而对于预报耀斑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分析还发现,磁场剪切强的地方相应于强的垂直电流,而磁中性线附近纵向磁场梯度大的地方相应于强的水平电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用美国NRAO,GreenBank43m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m射电望远镜,对新近发现的水616—523脉泽相隔约1年的三次观测结果作了本地静止标准速度时变的研究,在分析实测结果时采用了参量LSR速度延展(Vspd),相继两历元观测的谱征峰值速度极差(DV)和速度位移(DV).结果表明可将分析样本归纳为两类:A类,微弱多数样本的速度时变给出的谱征位移显示脉泽结的替代效应.这种情况是在观测波束内存在若干未分解的脉泽斑引起的,主要受制于共同激发源的简单运动;B类,余下的样本给出较大的速度极差,呈现脉泽结整体的运动,涉及激发源的加速和减速以及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早在东汉就明确发现了月亮运动的迟疾现象,在隋代以前的六部历光(乾象历,景初历,元嘉历,大明历,正光历,甲子元历)中就列有月行迟疾的有关数据。在本中对这些数据的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表明,它们与利用克普勒方程运算得到的数据之间的均方偏离为0.3古度左右。利用这两类数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其均方偏率也只有0.4古度左右。它们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按近点月日期的平均值更为接近,其均方偏离只有0.2古度左右,表明这些数据是当时月亮平均运动的反映,显示了当时人们对月亮运动的观测精度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六部历法中推求月亮运动的方法会产生较大积累误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可短,在一个近点月左右的时间内,这种积累误差最大值有时可达8古度左右。  相似文献   

17.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6,37(2):187-200
作为微耀斑能量释放的证据,本文扼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四频率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42,2.13,2.84和4.26GHz)1989年12月-1993年4月的观测事例,包含低强度的毫秒尖峰辐射(msspike),类尖峰辐射(spike-like),快速脉动现象,两种新的快速精细结构──微波Ⅲ型爆和微波类斑点结构.统计了快速精细结构的寿命,在统计基础上分别以实例描述了各类现象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1]对地球四极矩在太阳系质心参考系(BRS)中影响人造卫星运动的相对论效应作了仔细的研究,引入相对经模型轨道的厘米级上符合。本文发现,利用文[2]得到的结果与此有矛盾。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文[2]定义的均匀极矩及其转换上存在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其局了性。本文还将文[2]的方法与相对论参考系的最新结果DSX理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以线性无力场模式下边界元法(BEM)为基础,根据Carrington1733-1742周的光球磁场观测数据,计算出相应各Carrington周日冕高度(2.5R⊙)全日面的太阳磁场,计算结果同势场模式下的级数解法(即待定系数法)的相应结果对比表明,两种方法都体现了较为一致的大尺度日冕磁场特征,但在数值上存在某些差异;有些Carrington周的磁中性线形状差异较明显;另外,两都没有反映出光球  相似文献   

20.
时间尺度的分域递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熙政  吴振森 《天文学报》1998,39(3):313-319
建立时间尺度是时间测量的目的之一.实时原子时则要求对时间尺度进行必要的预测.小波分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对信号在不同的分辨率下进行分析,凡是传统的Fourier分析可以应用的地方,小波分析都可以得到应用.基于小波分析建立了一种时间尺度分域递推模型,这种方法既不同于ARMA(p,q)模型,又有别于卡尔曼滤波方法.ARMA模型要求过程是平稳随机的,而卡尔曼滤波方法虽然不要求过程是平稳的,但它预测的精度有限.分城递推模型将信号在不同的频率尺度进行正交分解,在各个尺度上对小波变换系数进行建模.最后根据陕西天文台守时实验室的实测数据,验证了分域递推模型,ARMA模型一步预测误差10ns,而分域递推模型五步预测误差平均为4.5ns.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单而切实可行,分域递推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