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995年10月24日亚洲将要发生的日全食概况。提出了届时昆明日食的观测选题。文中对时频、射电和色球观测选题的意义和可能的观测结果作了预测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1987年9月23日沪台25米天线λ=2.8cm日环食观测的学术意义,提出了观测选题及观测方案,并对预期的观测成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境内发生日环食时,全国射电多波段联合观测的意义,提出了观测选题并对可能的观测成果作了预测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扑结构。(5)开展太阳突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 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 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 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 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 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朴结构。(5) 开展太阳灾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米波分米波两个波段射电频谱仪的性能指标及可能的观测研究选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阳耀斑近红外光谱的观测和研究,指出太阳近红外光谱的确能对耀斑的运动、电子密度和加热机制等提供诊断信息,有些方面比Hα还灵敏。最后还对23 周峰年观测选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22 周太阳活动峰年,太阳射电观测研究概况,并根据一些新型的太阳射电设备的建立,对23 周峰年观测研究的选题,提出某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云南天文台太阳室现有各项观测仪器的性能和特点,提出某些有趣的题目仅供参考和选择,文中着重谈到太阳活动现象的动力学观测选题,它是当前国际上最活跃的太阳光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西宁城中区少儿科教中心组织观测水星凌日1993年11月6日上午,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少儿科教中心组织解放路小学天文小组部分同学在乐家湾旧飞机场草坪成功地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水星凌日现象,并对水星凌日的重要天象进行了描图和照相观测。11月6日上午9时30分...  相似文献   

11.
追日──爱好者日食观测活动集锦编者按:1995年10月24日发生的日全食,掀起了一次业余天文观测活动的热潮。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许多各地群众寄来的观测报告、照片和稿件。限于篇幅,我们有选择地摘发了部分文稿和照片,为便于读者们交流,同时刊出了作者的通讯地...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际上多波段巡天工作的进展。其中,x射线波段列举了至今主要的x射线卫星,特别介绍了ROSAT、ASCA、Chandra和XMM—Newton的情况;光学波段主要介绍了SDSS、DEEP以及2df的星系和类星体巡天;红外波段主要介绍了2MASS和SWIRE巡天;射电波段主要介绍了NVSS和FIRST巡天。根据光谱能力和观测模式,提出了LAMOST的选题目标,分析讨论了LAMOST可以开展的交叉证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利用色球Hα、TRACE/WL、SOHO/EITEuV单色像观测资料及SOHO/MDI光球磁场观测资料,对2003年10月22日太阳活动区AR0484内发生的日浪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1)在Ha线心观测上,日浪包含有亮、暗2个分量,这2个分量先后出现而且并不共空间.日浪的亮分量与UV和EUV波段上观测到的喷发具有较好的同时性和共空间性.(2)日浪喷发物质沿着EUV环运动。(3)在光球层,日浪足根处的黑子和磁场有明显的变化.这些观测结果支持日浪的磁重联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上实现远程遥在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远程观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观测技术,与传统的天文观测方式相比,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5年12月25-26日我们在北京利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首次成功地对土星及其卫星实施了远程观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这次观测,并讨论了在目前国内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实现远程观测的技术方法和难点,最后展望了远程观测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远程观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观测技术。与传统的天文观测方式相比,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5年12月25-26日我们在北京利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首次成功地对土星及其卫星实施了远程观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这次观测,并讨论了在目前国内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实现远程观测的技术方法和难点。最后展望了远程观测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1997年3月9日在云南天文台对日偏食进行了光学观测,取得了不同时刻的日面掩食过程的白光资料,是射电等观测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7年3月9日在云南天文台对日偏食进行了光学观测,取得了不同时刻的日面掩食过程的白光资料,是射电等观测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荷兰狮子座流星雨合观测1998年11月13日至18是日在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观测所得的数据,以及同期中国其他地方的观测数据,分析了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的分布特征,提出此次地球所遭遇的流星群带呈3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天文台大气视宁度观测和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为云南丽江高美古选址点作对比的云南天文台点的大气视宁度观测统计和结果,对观测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高美古和云南天文台的1995年5月和1995年12月20日观测资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高美古选址点的视宁度明显优于云南天文台。  相似文献   

20.
守得云开见日食1997年3月9日,在我国的最北端可以观测到日全会,而在我们这里──广东省佛山市,则只可以观测到日偏食。在距离日食还有半个月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作准备了,观看以前有关的录像,找来有关日食的资料和摄影的书籍,认真学习。离日食还有不到一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