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触蚀变带铜钨锡矿化、强硅化带中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等。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次包括硅化、钾长石-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等。结合近期地质勘探所揭露的新信息,本文对该区锡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第2期为主)密切,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特别是第2期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对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其中,2期岩体接触带、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是有利成矿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石头矿区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甘肃小柳沟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涛  周继强 《甘肃地质》2002,11(2):54-66
小柳沟钨多金属矿于 90年代初发现 ,目前已具大型、超大型规模。共有 4个矿床。成矿主要与长城系朱龙关群和隐伏花岗岩有关。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 ,成矿温度为中高温 ,成矿流体为中等盐度 ,同位素计算模式年龄确定其成矿于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于火山喷发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3.
3105铀钨矿区中钨的成矿实验及其成因意义庞玉惠黄广荣(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钨的成矿试验改造热液矿床华南越城岭复式龙岗岩体东侧接触带是一个铀钨锡多金属矿化带。复式花岗岩主要由加里东期花岗岩(γ3)组成,也有少量海西、印支期小岩体和较...  相似文献   

4.
威溪铜钨多金属矿床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二段,赋矿岩性为呈环带状分布的矽卡岩。矿床规模(钨)已达到中型以上。矿床类型主要为钨伴生铜银镓透辉石矽卡岩矿石及钨伴生铜银透辉石矽卡岩矿床。矿床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热液及围岩蚀变因素控制;在该矿区猫儿界背斜的南东翼及北东转折端一带的矽卡岩带,中深部具有大型铜钨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6.
张云国 《地质与勘探》2014,50(2):246-256
太子沟钨锡多金属矿床地处青海都兰县柴北缘阿尔茨托山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上奥陶统滩涧山群的沉积岩系,为一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层状,受地层控制明显。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矽卡岩的岩浆热液源自加里东晚期侵入岩。该矿床的形成主要经过"滩涧山群沉积岩系形成"、"俯冲及HP/UHP变质带的形成"、"HP/UHP变质带的折返及加里东晚期岩体侵位"和"矽卡岩型等矿床形成"四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和"热水喷流沉积"和"热液交代"两个成矿期。滩涧山群的岩石特性、HP/UHP变质带的形成与折返和加里东晚期侵入岩对该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HP/UHP变质带两侧的滩涧山群围岩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和深部岩体接触带是重要的找矿部位,该区具有找寻钨锡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尔泰以发育VMS型多金属矿、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和造山型金矿为特色,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发现了巴斯铁列克中型钨多金属矿,这是首次在阿尔泰发现的钨矿,拓展了阿尔泰找矿思路。巴斯铁列克钨多金属矿赋存于矽卡岩中,成矿过程划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其中退化蚀变阶段是白钨矿主要成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是铜锌金的主要成矿阶段。切穿多金属矿体的伟晶岩脉锆石LA-Q-ICP-MS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5.4Ma,矿石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84.4 Ma,厘定巴斯铁列克钨多金属矿形成于284Ma,属早二叠世成矿。成矿时代及岩体年龄表明,巴斯铁列克钨多金属矿的形成与矿区西可斯尔鬼黑云母二长花岗质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康布铁堡组大理岩和变粒岩形成的矽卡岩有关。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界牌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南段东缘加里东褶皱带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北缘交汇部位的铺里-界牌断裂西侧,成矿条件优越.矿体产于寒武系上统(∈3)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NNE向断裂(F1)为导矿构造,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层间构造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矿化以钨矿化为主,次为铜矿化,为典型矽卡岩型钨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多宝山矿集区位于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上,地处兴安地块东缘,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金、铜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在调查区域成矿背景、收集和分析矿集区矿床同位素测年数据、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宝山、铜山、争光等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元素组合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的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认为叠加改造是多宝山矿集区重要的成矿作用。斑岩型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争光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矿集区形成小多宝山、三矿沟等小型矽卡岩矿床的同时,并对多宝山、铜山及争光矿床进行叠加改造。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及体制转换与叠加改造成矿的关系:加里东期成矿作用形成于古亚洲洋的俯冲碰撞形成的岛弧环境;印支期成矿作用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消减有关;燕山期成矿作用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阮诗昆 《江苏地质》2019,43(1):50-56
三矿沟—多宝山—争光成矿带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集区,发育有三矿沟矽卡岩铜铁矿床、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争光浅成低温金矿床等典型矿床。基于已获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资料,重点解剖多宝山、三矿沟和争光3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发现3个矿床的成矿类型和地质特征大不相同,成矿时代(加里东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各异。综合地质研究表明,多宝山矿床形成于岩浆弧背景,三矿沟矿床为弧后伸展背景的产物,争光矿床形成于碰撞后陆壳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研究虎形山地区稳定同位素,以及采用含矿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石滚岭铜多金属矿和张家冲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年龄分别为135±5Ma、144±5Ma、127±16Ma,而幕阜山岩体的年龄为147.9±5Ma,同属燕山晚期。笔者认为,虎形山地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构造活动有关,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隐伏侵入的岩浆。  相似文献   

12.
江西大湖塘地区近年发现了一批大-特大型钨铜多金属矿矿床,矿床类型均为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型,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基底中的成矿元素被活化并参与成矿;矿化受燕山期断裂及其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控制,根据岩体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判断,细粒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成矿岩体或成矿地质体;该区的成矿作用与区域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直接相关,并受深部作用过程和浅部构造环境的双重控制;其成矿机理是基于成矿系统内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耦合,成矿实际上是深部过程背景与表层岩石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_(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海鸥  缪磊 《云南地质》2014,(2):226-229
地苏嘎铜多金属矿位于三江成矿域中甸斑岩型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含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砂质绢云板岩或石英脉等,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与变质岩层状矿床等复合的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坜头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浙中—武夷山隆起成矿带遂昌—建阳成矿亚带,通过对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认为矿床铜多金属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断续产于北东向、北北西向的构造破碎带中,矿化与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时代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产出的198个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矿产类型,以及走廊腹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潜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划分为中朝成矿段、乌拉尔-蒙古成矿段、西伯利亚成矿段和欧洲成矿段。其中,中朝和乌拉尔-蒙古成矿段以产出大型-超大型铜-金、银、铅锌和锡矿床为特征,欧洲段以镍-铜、铁、金和铅-锌矿床(点)为特征,西伯利亚成矿段则以富产镍-铜-铂族元素和铌多金属及金刚石矿床为特征。太古宙—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6次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主要有前寒武纪的BIF型铁矿、加里东期的斑岩型铜-金、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和古老与侵入体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华力西期的钨-锡多金属矿化、中生代金、银-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的成矿大爆发、新生代岩浆热液矿床。走廊中东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和金刚石,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海相火山岩型;西部优势矿种则为铁-铜、镍-铜、铅-锌,主攻矿床为IOCG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  相似文献   

17.
赣北大湖塘钨铜多金属矿集区特征与成矿作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湖塘矿集区地处扬子陆块—下扬子地块东南缘,钦杭(钦州—杭州)复合造山带中段北侧。区内出露基岩大多数为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九岭岩基主体部分),少数为新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细碎屑岩(九岭岩基残余顶盖)以及燕山期斑状花岗岩、细粒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本文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果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燕山期构造—岩浆的活动规律,厘定了成矿岩体;运用构造解析的原理分析了该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模式。认为该区特大型钨铜多金属矿的形成与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化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其中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是成矿作用的基础,成矿岩体是成矿作用的关键。成矿是成矿岩体与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三位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阮诗昆 《地质学刊》2019,43(1):50-56
三矿沟—多宝山—争光成矿带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集区,发育有三矿沟矽卡岩铜铁矿床、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争光浅成低温金矿床等典型矿床。基于已获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资料,重点解剖多宝山、三矿沟和争光3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发现3个矿床的成矿类型和地质特征大不相同,成矿时代(加里东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各异。综合地质研究表明,多宝山矿床形成于岩浆弧背景,三矿沟矿床为弧后伸展背景的产物,争光矿床形成于碰撞后陆壳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9.
赣南鹅婆岩体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鹅婆岩体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武夷山北北东向构造带结合部位,地处于都—青塘古生代盆地西缘,出露面积达200 km2。岩体主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构造位置特殊,周边成矿条件有利,西侧银坑矿田内部和外围分别发育金银铅锌贵多金属矿和钨多金属矿。本文在岩体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对鹅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讨论了其岩浆系列和岩石成因;并与区内成矿岩浆岩进行对比,探讨其成矿潜力。鹅婆花岗岩体的侵入年龄为(412.5±1.7)Ma,花岗岩中含富铝矿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为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是新元古代壳层沉积变质泥岩在加里东晚期重熔侵入的产物。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成钨锡花岗岩的对比研究表明,鹅婆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W、Sn等成矿元素的富集。本文研究结果一方面证明前人获得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307 Ma)代表的是成岩期后所经历的一次地质事件;同时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也有钨锡矿成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湖南圳口地区加里东期钨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湖南圳口地区钨矿田位于彭公庙花岗岩体南部,在矿田内已发现了圳口、杨梅坑、张家垄等大中型钨矿床。这些矿床中的矿脉均受NW-NWW向断裂的控制,成群成带密集分布,为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的钨矿床,其中的张家垄钨矿床为首次在加里东期彭公庙岩体接触带发现和探明的具有工业意义的钨矿床。区内发育的彭公庙岩体为上述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较丰富的物质来源及热力资源。文章系统阐述了区域地质背景,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初步揭示了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钨矿床的时空及成因关系,并提出了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