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大厂细脉带锡矿体富集规律及隐伏矿体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构造、火成岩等几方面对细脉带矿体的成矿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NE向裂隙构造为其主要控矿构造。同时,运用野外地质、数学地质、物化探等综合信息进行隐伏矿体预测,指出在细脉带矿体的北东延伸部位和北西平行部位有存在同类型矿化的可能。经工程验证,发现了新的工业矿体,表明对细脉带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矿山周边仍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活动及中性岩脉的侵位关系密切,但成矿前期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开展早子沟金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可为分析矿床成矿机制、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早子沟金矿区主要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控矿断裂,根据断裂的相互切割关系推测,NW向断裂形成最早,SN向和NE向断裂次之,近EW向断裂形成最晚。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金矿化及其展布特征显示,NE向断裂控制的矿体成矿早,矿体规模最大;受近EW向断裂控制的矿体发育两期矿化,矿化强度高。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分析,认为区域性的夏河–合作断裂构造带控制了早子沟金矿床的产出,早子沟矿区内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推测早子沟金矿床两阶段的断裂活动控制了两阶段的金矿化作用,从而建立了早子沟金矿控矿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模式。认为矿区下一步勘查工作重点应放在NE向断裂深部和近EW向断裂控制的缓倾斜矿体,尤其是近EW向断裂与其他控矿断裂交汇部位,是寻找叠加矿化富矿段的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凤太矿田中的典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八卦庙金矿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八卦庙金矿、丝毛岭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丝毛岭金矿点的成矿模式可能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不同,或者是同一成矿系统中的不同成矿系列,而不同深度原生晕聚类分析谱系图显示,八卦庙金矿床随着深度的增加Au与亲岩浆(幔源岩浆)的元素相关性趋于密切,表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有岩浆参与。重点研究了风太矿田中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控矿因素——控矿构造特征、控矿地层及其岩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并以八卦庙金矿、柴蚂金矿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富集成矿规律,进一步指明了八卦庙外围金矿的找矿方向及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5.
陈耀煌 《地质与勘探》2014,50(3):419-431
大坪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矿带南部,为研究其规模最大的V1-2-3号矿体的控矿构造和矿化富集规律,本文研究总结了矿体地质特征,对矿体的多级控矿构造及力学性质进行剖析,采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对厚度、品位及其剩余值、趋势值等值线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主要受三级断裂构造控制:红河-哀牢山深大断裂控制整个金矿成矿带;小新街断裂为导矿构造;小新街断裂的次级断裂带为容矿构造。在构造应力机制发生转换的大规模成矿时期,矿区受到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逆时针旋转的构造应力场作用,控矿断裂性质由左行压扭性转变为张性。构造应力场严格控制了矿体的空间位置、规模、形态、矿体厚度与品位变化特征。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在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下,形成层状分布矿化富集带。研究厘定了V1-2-3号矿体共有3个矿化富集带,包括7个矿化富集中心,其侧伏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矿化富集中心大多形成于构造引张的部位,形成透镜状富厚矿体;在构造闭合的地方,矿脉变薄、品位降低,形成贫化带或无矿段。  相似文献   

6.
仲文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9-658
上成金矿位于张八岭构造带北部,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研究厘定出一条近SN向断裂破碎带—其为管店-龙王尖断裂的北段分支管店-下马断裂—以及F1、F2、F3三条近NW向顺层滑动断裂。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NW向的顺层滑动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平行似等距特征,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近SN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上成金矿床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性质的控矿断裂构造下的具体表现,空间结构具有上部石英脉型金矿化下部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产状变化部位有利于形成矿化弱的厚矿体,反映断裂构造局部地段的高引张空间有利于形成第Ⅰ阶段厚石英脉;而矿脉的分支复合、膨大缩小部位有利于矿化富集,反映断裂构造多期活动强烈地段则有利于Ⅱ、Ⅲ阶段矿化叠加富集。矿化的局部富集与矿体的厚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合矿化特征、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分析,对上成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栖霞台前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方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2):140-143,148
台前金矿床是一产于韧性剪切带中的中型金矿床,该矿床位于NE向西林-陡崖断裂带中段.从该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入手,通过分析研究前人地质工作成果,解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预测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之内,为一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次找矿预测并获重大突破的预测依据如下:(1)三山岛断裂蚀变矿化带,受NNE和NEE两组方向的区域构造控制,复合叠加呈“N”字形分布。陆上断裂蚀变矿化带接近海域,并没有间断,推测在三山岛北部延伸至海区。(2)焦家和三山岛两断裂蚀变矿化带,具有统一的三维控岩控矿规律。焦家断裂蚀变金矿带向西倾斜,控矿构造和矿化富集程度显示阶梯状分布,其中矿体向南西侧伏,矿体在剖面上呈左行右列式分布;而三山岛断裂蚀变金矿带向东倾斜,其中矿体向NE侧伏,矿体在剖面上呈右行左列式分布。依据陆内构造控岩控矿规律预测海域未知矿体的分布规律,获得了良好的验证。(3)三山岛金矿到焦家金矿的勘探剖面显示,两个控矿构造岩相带倾向相反,但是都在下盘花岗岩区段集中交代蚀变成矿。这一认识为确定深部成矿靶区提供了准确的地质依据。(4)地球物理勘查结果显示,三山岛矿带的重力和磁力异常指出沿“N”字形构造从陆地向海区延伸,这成为预测的重要依据。总之,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目前业已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矿床为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属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其深部及外围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天井山金矿床主要受构造和岩浆活动联合控制,复合控矿特征明显,韧性剪切带及接触带构造控制了矿化的整体展布格局,NE向断裂构造提供了矿体的就位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导致了工业矿化的形成和矿体的最终就位,金矿化与辉绿岩脉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厘定了成矿预测评价标志,明确了在找矿方向上应紧紧围绕接触带构造展开,对老区进行探边摸底,同时要重视外围勘查工作,加强全区多矿化类型的整体勘查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是西秦岭已探明的超大型金矿床,矿床位于苏家沟-空棺沟复式向斜北翼之八卦庙次级倒转向斜北翼,主要赋矿岩性为星红铺组下段铁白云石粉砂质千枚夹条带状大理岩化灰岩。金矿体受北西向F13大断裂下盘的韧性剪带控制,形成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3种金矿化类型,而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为主。韧性剪带剪切带从地表浅部向深部依次分为脆性区、脆-韧过渡区和韧性区,分别与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相对应。印支期,随着造山运动、地壳隆升,剪切带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的糜棱岩被抬升,依次与其上的脆-韧性及脆性剪切叠加,从而构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叠加富集,形成金的贫矿体。印支—燕山期,随着岩浆作用活跃并开始沿北东向F22断裂上侵,驱使深部及两侧围岩中金离子活化,分别向F22断裂西侧的F21和东侧F23断裂迁移、聚集,对韧性剪切带形成的贫矿体叠加改造富集,最终就位构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扼要介绍了海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构造一岩浆活动、热液形成及演化、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等方面规律阐述了海沟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海沟金矿床是一处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大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受北东一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延伸稳定,矿化均匀.且被围限在海沟岩体内。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岩体侵位及热液形成、容矿构造形成及石英脉充填、微细裂隙形成及富集成矿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姚树春 《世界地质》2019,(2):354-361
矿石的共生组合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表明纱岭金矿I-2号矿脉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焦家成矿断裂带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主要找矿标志有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等指示标志以及特有的指示元素的组合异常;矿化富集规律为构造控矿及岩性控矿。金矿化的强弱依附于主要矿化阶段的发育及迭加程度,即当含有细粒黄铁矿细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细脉或其相互迭加时往往形成厚而富的工业矿体,其在空间分布上,服从于矿体南西侧伏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五龙沟金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内典型的金矿床,该矿床主要受三条NW-SE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集中赋存于14条次级含金破碎蚀变带中。通过对五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体富集规律、富集标高的研究,认为矿区内韧性构造控矿则矿体长轴与运动方向一致,而脆性断裂控矿则矿体长轴与运动方向垂直。据此提出了新的预测区,经工程验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明五龙沟金矿深部和外围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金成矿与三叠纪岩浆作用、脆性和/或韧性变形显示密切时空联系。但是,金容矿地质体类型与控矿构造特征尚不清,金成矿受哪些关键要素控矿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广泛深入的文献资料调研与详细的野外调查,详细阐明了五龙沟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环境,系统梳理、总结与对比了不同地段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容矿地质体与控矿构造。研究表明,五龙沟金矿田发育微细脉型、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等3种矿化类型,容矿地质体主要以元古界—奥陶系变质岩系与侵入岩类为主。早期韧性剪切作用导致矿源层中金的活化与预富集,金矿化主要受控于晚期北西向脆性变形及相关断裂破碎带。大规模金成矿与古特提斯洋关闭及伴随的同/后碰撞构造过程有关。北西向构造—蚀变带、侵入岩类与古老变质基底是五龙沟金矿田的重要勘查标志。  相似文献   

15.
甘-新北山金窝子金矿田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窝子金矿田位于中朝—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甘—新北山中带,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区域构造格局控制成矿带的分布,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型式。金矿田内基本构造格局是走向:NE、倾向NW的低角度逆冲断层及其伴生(派)生的同走向高角度逆冲断层、紧闭褶皱以及与其垂直的高角度横张断层组成的推覆构造体系。NE向低角度逆冲断层控制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以210金矿床为代表),NNW向高角度横张断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化(以金窝子金矿床为代表),而NE向高角度逆冲断层和紧闭褶皱中无金矿化。NE向低角度断层不仅是重要的含矿构造,而且在成矿过程中起着控制成矿物理化学界面的作用。所以,金窝子金矿田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控矿构造动力学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从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分布 ,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 ,控制金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论述了金山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 ;揭示金矿在有剪切变形带的波峰、波峰与波谷的转折部位 ,不同类型控矿断裂交叉部位等金矿化的富集规律 ,指出它们在寻找该类金矿中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大尹格庄金矿床大量探采资料的综合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其构造系统的控矿规律,探讨了其找矿意义.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断裂构造分为三级,依次控制了矿床的总体展布,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及矿化的局部富集.断裂带内构造变形强度和构造岩的类型及性质组合控制了矿化和蚀变的类型、强度及产出位置.NE和NNE向压扭-张扭性断裂构造,主次级断裂的分支复合,蚀变带中脆性断裂叠加发育,断裂带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主断裂旁侧次级断裂发育等均是有利的找矿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8.
湖南凤凰地区地质构造与汞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汞铅锌矿是湖南凤凰地区的优势矿种。介绍了该区汞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区构造控矿因素,初步提出了该区汞铅锌矿的构造控矿规律: 区内汞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层控叠加(沉积改造)型矿床和断层破碎带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导矿构造为NNE向和NE向区域性大断裂——保靖—铜仁断裂; 控矿构造为NNE向和NE向背斜核部及两翼,以及背斜与向斜转折部位; 容矿构造为NW向小断裂、容矿层中节理裂隙、层间裂隙及破碎带。  相似文献   

19.
八卦庙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带,其变形从早至晚经历了变形分解阶段、构造挤出阶段与倾竖褶皱阶段。在变形分解阶段,剪切带内形成线性强变形带与透镜状弱变形域,并在强变形带中发育一系列"顺层"石英脉,且递进剪切为一系列A型褶曲;在构造挤出阶段,剪切带产状由缓变陡,构造体制逐渐由非共轴剪切转变为近共轴挤压,形成挤出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构造;在倾竖褶皱阶段,剪切带叠加了顺层非共轴右行剪切,形成八卦庙倾竖褶皱,并在挤出构造体中形成一组NE向剪裂控制的构造脉型成矿构造。挤出构造主要包括:剪切带边部呈叠瓦状分布的内倾弧形逆冲断层系;剪切带内条带状构造大理岩与构造千枚岩间的滑动构造;构造千枚岩带中发育一系列呈倒水滴状、平面上呈不对称"鱼状"的挤出构造体;挤出构造体中含炭泥砾-角砾岩脉。蚀变岩型金矿体发育于挤出构造体中,其空间排布规律及挤出构造结构完全受控于构造挤出时的动力学机制。单个蚀变岩型金矿体向西侧伏,侧伏角约65°;而南、中、北矿带则整体向东侧伏,侧伏角约25°。  相似文献   

20.
安化廖家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滨清 《湖南地质》2001,20(3):179-184
廖家坪金矿床属江南地轴东南缘桃江-城步锑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NE向桃江-城步深断裂为导矿构造,以长度>2km,地层断距>200m的矿区主干断裂为配矿构造,以早期NWW向剪切劈理带中叠加的长度<1km,地层断距不明显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矿区38条金矿脉构成两个含矿带8个矿脉群,含矿带的分布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矿脉群的分布与早期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金矿脉主要有4组,NNE向组最发育,NWW向组规模最大,矿化富集与围岩蚀变种类及强度,矿脉交切部位及产状变化段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湘中地区有廖家坪、白云铺、三德堂矿区及外围和古台山地区4个廖家坪式金矿床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