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栾维新  王海英 《地理科学》1998,18(4):342-348
在给定了海洋产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海域自然基础的特殊性,海洋产业结构与陆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从技术和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可能性等方面分析了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在海岸带地区由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所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海陆产业联系的自然基础,而海洋产业对陆域的技术和空间上的依赖则决定了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最后,作者从发展临海产业,海陆统一规划和协调海陆生态系统等三方面论  相似文献   

2.
构建长江干流地区沿江城市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沿江城市带是为了顺应现代城市的发展潮流,加速沿江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建立沿江区域协调发展体系、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巩固长江发展轴的核心地位、统筹沿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带发展的总体构想。由于沿江各地区发展条件迥异,城市带的建设采取了分区发展的模式,在沿江地区总的发展框架内,设想在城市带内构建7个城市群、城市组团等,根据各集团的特征,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桥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论述了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指出亚欧大陆桥的利用与开发、必须有一城市化的大发展,并提出了“经济推动、大中小并举、多元模式综合发展”的综合发展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论述广西沿海地区的主导产业应是转口贸易运输和滨海旅游业,并结合该域发展的综合情况提出其辅助产业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应更加重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灾预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风暴潮灾害风 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潮高估算和重现期研究, 危险性评估, 承灾体暴露性 和脆弱性评估, 灾害风险区划、灾情损失评估等, 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及其次生灾 害链风险的研究则较少。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工程等多角度建立沿海城市风暴潮灾 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运用3S 技术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进行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风暴潮灾 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构建基于场景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开发基 于风险的决策支持系统, 加强灾害撤退避难图编制研究, 建立持续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及 对防灾预案和灾情损失的定量化预评估等。  相似文献   

6.
沿黄八省区在我国农业和生态中占有重要位置,横亘北方,地理地貌地质差别很大,发展极不平衡,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大农业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30年中,沿黄各省区科技支农取得可观成效,但农业滞后和生态问题仍然相当突出.需要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矛盾,廓清利用高科技特别是生物技术开发生态大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构建生态型大农业的巨型试验田.从现在起需要正视和克服沿黄地带的观念、体制、实力等方面一系列矛盾,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攻克发展生态型大农业的技术难关,使之成为具有多样化的生态富民之乡.  相似文献   

7.
盐城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自然保护区地处偏僻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管理现状问题,可以考虑利用生态旅游的理念来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两难问题。江苏省盐城沿海地区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是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再加上该区有世界著名的辐射沙洲、广阔的滩涂景观以及海边特有渔村风情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利用新理念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文章探讨了该区的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并对其科学合理的开发作了一定的设计,探索了一些开发思路、模式,指出,只要按照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想,制定科学管理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该区进入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8.
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许世远  王军  石纯  颜建平 《地理学报》2006,61(2):127-138
自然灾害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沿海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该领域目前主要探讨的问题:自然灾害类型与风险辨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自然灾害数据管理范式研究等。沿海城市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和受损严重的地区,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目前应集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实证研究:沿海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脆弱性评价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程序规范和动态评估模型;自然灾害数据管理范式与模板;自然灾害风险评估GIS工具集等。  相似文献   

9.
狄乾斌  孟雪 《地理科学》2017,37(6):807-816
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采用SBM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53个城市(不包括港、澳、台、三沙市)的城市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发展效率值低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发展效率值,并且更符合城市实际发展;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效率整体水平不高,波动幅度大,阶段特征明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时空分析特征中,城市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近2 a有缩小的趋势;整体城市发展效率空间呈现“北部围绕青岛市,中部围绕上海市,南部围绕深圳市”的发展格局;在影响因素分析中,经济规模对城市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结构水平和污染处理能力对城市发展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高耗能重污染工业和污染处理不到位是导致城市发展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沿黄河地带——我国国土开发布局轴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黄河地带是我国重要能源和金属资源富集区,发挥组合资源优势,强化以水资源为特色的复合轴线的作用,发展多元主导工业部门,构成大范围线状分布和小范围点状集中相结合的点轴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沿江、沿黄三大经济开发轴线的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5―2010年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数据,利用ArcGIS和空间统计的方法,分析了1985、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6个时间节点沿海城市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0年沿海城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64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9.70%,平均人口密度在640人/km2左右。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集中表现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密度大,南通市以北地区大部分沿海城市的人口密度小于南通市以南的沿海城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城市地位与功能、国家政策以及城市发展历史等是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人口迁入已成为影响人口密度时空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力。为进一步促进沿海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建议加强引导沿海地区人口有序流动,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注重提高环境的承载力,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②国内外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回顾和梳理,建立契合本研究的指标体系:以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竞争力作为二级指标,以25个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测算各城市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城市间、等级间、区域间优势和劣势做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杭州、广州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强,南通、中山、东莞竞争力相对较弱,其中,城市经济体规模、环境污染程度及城市绿化水平对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影响较突出;②城市间旅游竞争力水平梯度化明显,抱团式合作发展、阶梯状搭配发展前景看好;③同一区域内城市合作优势大②竞争优势,可建立旅游合作试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09,(11):13-23
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过,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延伸。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亍波、温州、福州、厂州、堪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30年的改蕈开放,使这些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陆海统筹,转变和优化临海产业布局,制定和完善海洋开发政策与体制建设,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提高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韧性水平,中国自2011年以来先后启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旅游业是中国沿海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总结和评估该试点政策对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而新冠疫情事件作为调节变量,削弱了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区域异质性上,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对中南沿海地区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最明显,而对华东沿海地区旅游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则更为显著。鉴于此,合理扩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因地制宜规划沿海区域经济体系,对防范系统性风险、提高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博  曲艺 《地理学报》2023,(4):824-839
区域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是探讨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对2002—2017年区域经济韧性、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揭示了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初期,中国沿海各地区经济韧性差距缩小,但随后出现较明显分异:上海和广东呈“U”型分布;福建、广西和海南不断提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江苏和浙江的在金融危机时期和新常态初期出现两次下降,随后较快回升;环渤海地区则大多为负值。(2)中国沿海各地区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度普遍高于路径突破度,且整体呈现出波动下降和上升的趋势,以路径依赖为主的产业演化逐渐向路径突破方向转变。(3)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地区新产业的数量明显减少,新产业在钢铁及其制品的进入优势迅速下降,转而集中出现在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4)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对提高区域经济韧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路径突破对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烟台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刘贤赵  杨文 《干旱区地理》2007,30(6):988-994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和马尔可夫模型,利用1986年、1992年、2000年和2004年四期TM数据,定量分析了烟台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近20年来,烟台沿海地区各种土地类型变化及其相互转化频繁。水域、果园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335.61%、70.43%和134.48%,而耕地、林地分别减少18.63%和20.75%。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变化显著,耕地、果园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水域、林地和建设用地则趋于集中,连通性增强,景观类型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表明,从2008年至平稳期,水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果园将逐年增加。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从宁蒙陕甘沿黄地区区情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提出了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及相应保障措施。其中,生态产业带建设是关键,重点从培育国家级生态能源基地、高效生态农牧基地和西北生态旅游胜地等角度构建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区域生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中心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沿海11个省份2000,2005,2010年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探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沿海11个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从热点区分布及格局演变来看,旅游产业发展重心有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以长三角为中心、以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渐趋明朗。  相似文献   

19.
选择黄河流域上游地貌单元复杂、经济相对滞后、水资源依赖性强的内蒙古沿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耦合协调系统,分析各子系统特征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进而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2011—2021年研究区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发展子系统,子系统空间不均衡性显著;研究区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的上升过程;识别出各市(盟)耦合协调发展面临的6类主要问题;回归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和工业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研究提出“在顶层设计上统筹支撑、在市(盟)间协同发展和在市(盟)层面减小冲突”的三级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沿海城市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沿海城市2007年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三角图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适应性、恢复性等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沿海城市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将全国53个沿海城市的脆弱性划分为6种类型.研究表明:从区域上看,东部、东北部、中部多为ES型,东部ENS型也较多;从城市规模上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脆弱性类型以ES型和ENS型为主,中等城市脆弱性主要为ES型,3个小城市的脆弱性类型均为ES型.根据脆弱性类型及其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