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顶山煤田位于淮陽地盾北緣。煤田类型为地台边緣凹地型,地層系統基本上与華北各地相同,区內构造由兩向斜及一背斜所組成。总面積約330平方公里,含煤42層,震旦紀、寒武紀等古老地層在礦区南部,九里山、土牛山一带有其分布。煤系地層大部分为第四紀地层所掩盖,出露稀少。礦区北部有二迭紀平頂山砂岩及三迭紀石千峯統紅砂岩露出,構成高山,拔海400—500余公尺.地形陡峻、南沿山坡,切割溝谷甚多,具有泉水及季節性地表水流.  相似文献   

2.
一、緒言大栗子铁矿床賦存于前震旦紀辽河系地层中。这套岩层包括:千枚岩,碳酸鹽岩石,砂岩以及千枚岩与碳酸鹽和千枚岩与砂岩互层等。前震旦紀地层在本区構成一个軸向东北西南,向南傾沒之复向斜,已知矿体絕大多数賦存于复向斜西北翼小向斜之軸部或小背斜的鞍部。西北翼地层走向一般为北东东,向南作  相似文献   

3.
地質概況及地层的物理——地質性質 和村鋁土矿区位于峰峰煤田和村彭城向斜西翌,呈南北带状分佈。从地貌上看为丘陵、台地、冲沟及黄土平原組成的洼地;但从內部地質結构来說,則为一不对称南北傾沒的向斜。組成矿区的地层有:中奧陶系馬家沟統灰石,中石炭系本溪統硬質砂岩,上石炭系太原統砂頁岩(本統为峰峰煤田的主要产煤地层),及二疊系石盒子統砂頁岩和第四紀沉积物。 鋁土矿粘土矿及鋁土頁岩分佈在中奧陶系灰岩侵蝕面上,与底板粘土呈漸变消失关系。鋁土矿一般多賦存在灰岩侵蝕面上的低洼地区。矿体长度一般数十公尺至一百公尺左右,厚度約3~5公尺。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发生断裂,使鋁土矿矿床遭到錯动。从矿床露头分佈看,鋁土矿呈不連续的透鏡状或楔形产出。  相似文献   

4.
一、鞍山式铁矿床一般水文地質特征产在前震旦紀的含鉄石英岩的所謂「鞍山式鉄矿」床,就水文地質观点来說,都屬於埋藏在坚硬的岩石中裂隙类型的矿床。矿体(前震旦紀鞍山统含鉄石英岩)以及它的圍岩(前震旦紀及震旦紀的变質岩系,各种火成岩)在經受各期地壳变动中,形成程度不同的裂隙系統。含鉄石英岩是这类矿床主要的含水層。該層構造裂隙,層面裂隙较为發育,受到構造影响很大,渗透  相似文献   

5.
戚錚 《地质论评》1957,17(1):84-90
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铜花山钴—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矿区地质概况铜花山钴—多金属矿区位于托克逊县库米什东南23公里处。构造上属天山地槽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以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为主,次有北北东或北东东向断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的浅海相碎屑岩。因变质作用的影响,碎屑岩变为千枚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绢云母绿泥石片岩;灰岩变为大理岩成钙质片岩。铜花山超  相似文献   

7.
以煤矿钻孔煤样瓦斯数据及井下实测瓦斯含量为依据,分析了乌东矿区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认为区内以七道湾背斜、八道湾向斜和F2逆冲断层为主要构造形迹,并控制了煤层的赋存状态和瓦斯分布规律;八道湾向斜南翼地层倾角陡近乎直立,地层局部倒转,有利于瓦斯逸散,而北翼煤层倾角缓,且受到矿区南部碗窑沟逆冲断层(F2)挤压作用,断面形成瓦斯的"隔挡"面,阻断了瓦斯的逸散通道,造成向斜北翼瓦斯含量高于南翼;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各矿向下延深开采,瓦斯涌出量将会逐渐加大。因此,掌握矿区的瓦斯地质规律,对其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言作者等于1958年写成“辽东半島南部震旦紀地层”一文后,长春地貭学院辽东区測大队1959在辽东盖平至庄河間,于辽河羣之上見有一套以长石砂岩夹千枚岩、石英岩夹絹云母片岩及千枚岩等所組成的岩系,命名为“步云山羣”。至1960年仇甘霖在永宁城以南老复州城北面庙山一带,对以往李希霍芬(Richthofen,F.von.)所定名的“永宁砂岩”  相似文献   

9.
1958年秋,在山东沂水銅井矿区,以物探化探方法进行找矿。在銅井本区及其外圍都找到了銅矿。实踐证明,对于象本区的这种矽卡岩类型的銅矿床,物探化探工作,对勘探工作的布置可以起到有効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了地質普查或山地工作的盲目性,加快了地質普查勘探工作的速度。一、地質情況 本区位于山东地台,主要岩层除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外(出露很少),以古生代之沉积岩为主。其中有震旦紀石英岩、矽質灰岩、下寒武紀紫色頁岩、中寒武紀鲕状灰岩、上寒武紀竹叶状灰岩。此外在矿区东部一带出露有白堊紀杂色砂頁岩夹凝灰岩及安山岩。燕山运动之后,本区有大量的火成岩侵入于灰岩中,其中有閃长斑岩、閃长玢岩和花崗岩等,后者出露于矿区西部一带。  相似文献   

10.
周作侠 《地质科学》1960,3(5):230-241
本文所介紹的这个矿床的儲量虽然不大,但从矿床成因及今后在华北地区寻找同类的矿床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将我们在該矿区所进行的工作作一些介紹,以供参考。在工作中曾得到勘探队負責同志的大力帮助;室內室外工作是在李璞先生指导下进行的。一、区域地质概况 1)本区位于震旦紀××沉陷带的东南側某台凹与台凸之間,沉陷带的构造綫在此从东西轉变为北东。而台凸的构造綫在此則由北东轉为东西。前震旦紀片麻岩和片岩系北与震旦紀高于庄燧石灰岩为断层接触,断层走向北西,傾角近90°,含矿輝長岩体侵入于前震旦系之中。从片麻岩和片岩片理的产状,以及侵入体的分布看来,本区的区域构造,主要受北西、南北及北东三个方向的控制(見图1)。  相似文献   

11.
1 地质背景 桂林沟钼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段之凤县-镇安断褶带懒板凳成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东秦岭-大别山地层区迭部-旬阳地层分区天竺山地层小区(李双庆等,2010),区内岩浆岩属五龙-胭脂坝构造岩浆岩带(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8).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陡岭岩群(Pt1D)和震旦系灯影组(Zdy),岩性为灰色十字石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夹浅粒岩、变粒岩,其原岩为泥质碎屑岩类和灰白色厚层状、块状中-细晶白云岩.矿区为一复式背斜构造,其褶皱样式可通过砂岩和大理岩、白云岩等强硬地层的构造形态表现,总体层序关系显示矿区背斜轴向为WE,向E倾伏(图1).  相似文献   

12.
力馬河区域地質概述本文所述的地区位于康滇地盾的中部东側。区內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和部分中生代的陸相沉積岩層,而古生代及震旦紀海相地層僅分布于区域外圍。无論是中酸性、基性或超基性的火成岩均广泛出露于古生代以前的地層中,加上多次的構造作用,使这里的大部分岩石都遭受深度的变質。(如圖1)  相似文献   

13.
<正>矿区位于西坪向斜之北翼,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银鱼沟群一套中浅变质岩系,次为新太古界登封岩群和中元古界汝阳群和古生界寒武系部分地层,区内褶皱复杂,断裂构造相对简单,岩浆活动频繁,铜、铁矿点较多,成矿条件极为有利。矿区内共发现4条铜矿化带,矿化带受控因素主要  相似文献   

14.
湖北大冶铁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矿区地貭簡述本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西翼,以折皱构造和挤压性断裂为其特征。区内由志留系-侏罗系地层所构成的折皱和纵向断裂皆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并且直接控制着区域內各岩浆岩体和有关铁铜矿床的分布。铁山矿区(床)即位于区域内保安复背斜、陈家桥复向斜间之次级构造——铁山背斜的北翼,铁山侵入体的南缘中段。铁山矿区内出露地层以中下三迭统大冶灰岩为主,次为二迭系乐平统硅质页岩层(构成铁山背斜之  相似文献   

15.
甘肃红石山铬铁矿的矿床特征,对研究地槽区单斜状超基性岩体铬铁矿成矿作用的特点和成因,有一定的意义。在综合究研以往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铬铁矿床形成的某些规律及成因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区域和超基性岩体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的东延部分,区域地层及构造线呈近东西走向。矿区北侧为一东西向的区域性挤压大断裂。大断裂以北是一复背斜构造,主要由奥陶纪及中晚古生代地层组成,以海相火山岩和硅质页岩建造为主;大断裂以南,则以早石炭世巨厚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组成复向斜构造。含铬超基性岩体赋存于复向斜北翼由中酸性火山岩、云  相似文献   

16.
一、鑛區地質情況 火燒坪鑛区在大地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应屬于川湘凹陷的东北部,区內鑛产主要为宁乡式铁鑛,地层系統自志留系至下三疊系之間,除缺失下泥盆系、下石炭系地层外,其他各紀地层,均有广泛出露。下三疊系以上地层,因浸蝕关系,在区內已剝蝕殆尽。志留系以下地层,則因出露地点距鑛区較远,故不包括在鑛区范圍之內。这些地层絕大部分都屬于海相沉积,只有在中泥盆紀、上泥盆紀初期、下二疊系初期和上二疊系初期才沉积有部分陆相或海陆交替相地  相似文献   

17.
该区震旦亚界分布于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带及狼山帚状构造北支的西端巴音诺尔公附近,亦即以巴音西别山为中心,西起沙布更茨(下红寺),东至沙拉套海,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断陷盆地内(图1),构成以海生哈拉为轴部和轴向为北北西的复向斜.由于后期断层、岩浆活动的破坏以及第四系风成沙丘的覆盖,致使向斜西翼地层出露不全,东翼较完整.与下伏地层阿拉善群片麻岩为角度不整合,其上覆地层在区域上见  相似文献   

18.
萌城矿区位于宁东煤田的最南端,区内由一系列走向NNW或近SN向的褶皱群及与之相伴的断层组成。通过分析各个勘查区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区构造特征和含煤地层赋存规律:成煤后期的构造控制了本区含煤地层的赋存;延安组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存向斜及背斜与断层之间相对凹陷的区域内;含煤地层自北而南不仅赋存面积变小,而且含煤性变筹。位于矿区中部的叶庄子小-沙湾子向斜是萌城矿区含煤面积最大的赋煤构造,含煤面积约56km^2。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在进行东秦岭南部微细金矿研究时,李文亢、具然弘等于汉阴县鹿鸣乡—罗家湾南剖面原划为志留纪的地层中,发现了早寒武世小壳化石,现简要报导如下: 该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部,濒临扬子准地台,区域上处于牛山复背斜北翼,本身为一倒转向斜—阳坡向斜,剖面位于该向斜的南翼。地层由下而上为(见下图): 1.变质砂岩 2.变质粉砂岩 3.绢云千枚岩 4.板岩 5.绢云石英片岩 6.黑云绢云石英片岩 6.云母石英片岩8.含砂泥质灰岩 8.石榴子石和炭质 10.小壳化石  相似文献   

20.
某斑岩型钼矿床分布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的某一复向斜的北翼。区内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于东西向构造系之上(图1)。多期构造体系的复合对区内岩浆活动。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 矿区内出现的地层属中一上震旦系,为一套海相沉积为主的岩系,包括砂质、粘土质、碳酸质岩石夹少量的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