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雪梅 《地理教学》2021,(18):40-42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是能力、思想和方法的载体,具有探究性、典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对于新教材"活动"栏目如何教学,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第四章"地貌"为例,分别从栏目的两种类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北京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社区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直接反映其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状况及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关注。中国城市在市场化转型、快速城市化等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城市社区无论在社会构成还是在建成环境上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基于对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借助GIS可视化与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分布、活动空间形态及面积等特征的比较,揭示不同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的社区分异,试图将基于人口属性、设施供给的社区分异研究拓展到基于日常行为的居民对城市空间利用的社区分异。  相似文献   

4.
王信文 《福建地理》2001,16(2):57-59
本文利用学校课外气象科技活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并将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为地理教育的丰富及延伸,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顾悦婷  孙波  陈丹红  姜梅 《极地研究》2010,22(4):431-440
南极特别管理区(ASMAs)是南极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覆盖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公里。通过整理和分析南极条约秘书处(ATS)公布的南极特别管理区的相关资料,简要概述南极特别管理区的现状、管理计划(草案)的编写及其申报程序。目前,已设立的南极特别管理区共有7个,分别由15个南极条约协商国(ATCPs)和1个南极条约缔约国(ATSs)通过单独或联合的方式提出,其中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主。我国作为提出国之一,开展了南极特别管理区的设置工作。另外,本文针对目前南极特别管理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议,并简要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
公交出行对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安徽省芜湖市区为研究区域,从频率分异的视角出发研究老年人公交活动空间,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对比分析日常与偶发活动空间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建成环境对其影响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① 老年人日常和偶发公交活动空间呈现出相似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但偶发活动的圈层结构层次相对更加明显;② 日常与偶发活动空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建成环境在不同空间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明显不同,尤其表现在城市外围空间。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解读老年人活动空间的结构层次,并为面向不同城市空间、不同类型设施的系统性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昌马断裂带活动构造地貌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来迅 《地理研究》1989,8(2):35-43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人工探槽的剖折,并结合14C年龄数据,讨论了昌马活动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构造地貌的类型、特征及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导  陈实 《地理教学》2021,(17):8-12,34
基础教育中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提倡发展劳动育人.但是,目前针对学科劳动教育进行的劳动活动设计还较少,而这一问题能否解决恰是决定学科开展劳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依据活动理论所提出的分析和理解人类活动完整的理论架构,首先分析了学科开展劳动教育的活动系统结构,然后结合高中地理学科论述了活动理论给学科劳动教育活动带来的设计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学科开展劳动活动的设计框架,它主要包括六个环节:需求分析、核心要素设计、活动设计、活动中介设计、活动情境设计及活动评价设计.本文通过结合高中地理展开学科的劳动活动设计,详细分析了各个活动环节在设计中的实施方法,为基于活动理论的学科劳动教育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柴彦威  沈洁 《地理科学》2008,28(5):594-600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和城市日常活动系统是人类空间行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行为空间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及其与实体空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城市社会生活及其空间体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视角。通过行为空间研究中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活动分析法能够很好的整合和处理这些问题,在对活动分析法相关概念和几个重要方法介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为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10.
11.
昌黎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主要学说的考察;2、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分析;3、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共生。  相似文献   

13.
14.
一、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工业区位”研究的是人类活动之一的工业活动在地域上分布的规律与原理。但学生生活的圈子就是学校和家庭,对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工业活动并没有多少了解,更不要说进一步理解在此基础之上的工业活动在地域上分布的规律与原理了。所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本课设计的关键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时间的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东前  刘溪  周会粉 《地理研究》2013,32(9):1688-1698
时间作为测量人类生活的计量单位,能够直观地反映居民各项活动的时间利用状况。将居民的日常活动归类为工作、生活和休闲三类活动,运用2008年我国第一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的数据,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和新西兰4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对居民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在时间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主要结论是:①年龄与职业是影响居民时间利用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休闲时间分别呈现"反L"、"N"和"U"型变化;职位越高收入越高者工作与生活时间相对较少,休闲娱乐时间增加并且活动也比较丰富。②多数居民的生活呈"模式化"的特点,生活规律的共性很强。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的探究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设计探究活动又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性的问题?这是教材编写为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引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应该而且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为例,阐释探究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帮助教师领会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活动”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露凝  刘梦航  李强  胡成  陈晋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1970-1982
把握人类活动的时空特征是地理学研究中探究人地关系、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日益普及的Wi-Fi网络能够为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明确Wi-Fi数据融入地理学研究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论文通过与GPS、手机信令、蓝牙等位置感应数据的比较,认为Wi-Fi数据具有更高的采样精度和更强的采样代表性,能够获取个体在室内外各类城市空间的连续活动轨迹,支撑精细尺度下的人类活动研究。通过系统梳理人群活动状态监测、个体间的社会关系识别、建筑物的功能识别和降低隐私泄露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Wi-Fi数据将会在基于实时动态人口数据的城市功能设施规划、融合多源数据的人地关系探究、以居民福祉为导向的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8.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5,28(4):547-547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地理教学》2023,(2):37-38+59
真实情境中的户外实践活动,不应当成为少数参加研学、社团活动学生的“特权”。对此,本文结合浙江省两次省级教学活动,提出了“户外课堂走向实践成果研讨课堂”“基于研讨课堂,丰富户外实践活动的线索”“围绕地理问题,推进学科知识目标的达成”等建议,以期运用好课堂这一实现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场域,推进户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艾比湖退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艾比湖自2.5万年以来湖面从3000km~2缩减为本世纪初的1310km~2,到本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湖面由1200km~2迅速缩减为522km~2,平均每年退缩21.2km~2,是2.5万年以来退缩速度的300倍.解放以来平均每开垦1万亩土地,湖面约退缩2.25km~2,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致,垦荒造田引水灌溉导致退缩的因素占85%以上;森林植被破坏引起入湖水量减少的因索不到10%;而大气环流周期性变化引起干旱的波动因素占2-5%。由于艾比湖所处的地理位置,它的存在和退缩对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应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