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浙江省沿岸海洋能资源蕴藏量。然后,介绍了浙江省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结合潮汐能开发的实践,着重分析了潮汐发电的优点和潮汐发电缺陷解决的途径。最后,对浙江省的海洋能开发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海洋能源(本文仅指潮汐能、潮流能和波浪能等)利用的试验研究及开发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后,在近廿年来的发展是迅速的。一  相似文献   

2.
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姓名单位关于建立新能源试验岛的建议刘克夫海洋能源开发和在我国的前景我国海洋能资源的初步估算东海岛屿潮汐能波浪能开发环境的宏观分析海洋环境调查研究在海洋能开发中的地位和 作用(摘要)关于我国海洋能源开发研究问题日本海洋能源开发研究浙江省海洋能资源及其开发浙江省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选点科学考察情况 介绍浙江省潮汐能利用现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潮汐水力资源普查报告刘鹤守王传昆王传电王传鼠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 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同上 同上许启望李桂香王传岚召肠雅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研究了海洋能开发对于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我国海洋能的资源状况,阐述了我国沿海和海岛建设小康社会、海洋经济开发、海防建设、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对于海洋能的需求,进行了江厦潮汐能电站和山东大管岛波浪能实验电站案例分析,提出了鼓励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措施建议.海洋能开发对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问题是世界各沿海国普遍关注的新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当前主要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热点、研究方法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强度结果,明确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并根据海洋能管理需求,提出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1 研究简况韩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负荷迅速增加,而常规能源资源短缺,现有电源的原料以煤、石油、天然气、铀为主,其中90%依靠进口。韩国地处朝鲜半岛南部,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西海岸位于黄海东侧,潮差较大(相当我国潮差最大的浙江,福建沿岸的潮差),潮汐能资源丰富。为了减少对进口发电燃料的依赖,缓解火电对环境的污染,韩国于本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研究。有关单位在对西海岸潮汐能资源普查规划的基础上,推荐加露林湾作为优先开发的站址,70年代后期开始重点进行加露  相似文献   

6.
海岛海洋能应用需求和发展建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海洋能是海岛地区绿色、清洁、低碳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海岛潮汐能、海岛潮流能、海岛波浪能、海岛温差能等,与海岛风能、海岛太阳能统称为海岛可再生能源。《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利用海岛可再生能源",为其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我国海岛海洋能资源储量丰富,其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制约海岛发展、海上装备运行、深海资源开发等用电问题,对于调整海岛能源结构、保护海岛海洋生态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总结了发展海洋能的重要意义,描述了我国海洋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海岛海洋能开发利用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海洋能在海岛应用的需求及前景,从顶层设计、激励政策、实施科技创新、开放共享等方面给出了促进海岛海洋能产业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0—2012年,国家安排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海洋能示范、技术研发、标准及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实施,引导了我国海洋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培育我国海洋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若能持续实施专项资金,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海洋能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洋能是应对全球化石能源短缺及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之一,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海洋能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海洋能产业总体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基于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沿海11个省(市、区)为评价单元,以海洋能资源禀赋、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开发利用基础、规划导向、基础设施条件为主要评价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研究提出我国海洋能产业空间布局,以期为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贺  王鑫  李守宏 《海洋通报》2015,34(4):370-376
回顾了我国潮汐能资源评估和开发利用状况,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重要的潮汐能开发利用形式,详细描述了国内外有关潮汐能资源储量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建国以来我国开展的4次潮汐能资源普查总体情况,统计分析了我国沿海潮汐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概述了仍在运行的我国部分潮汐电站的基本状况和规模,并提出了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1 潮汐能发展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潮汐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1981年11月召开的全国潮汐资源普查会议宣布,我国沿海可开发潮汐能的装机容量为2098万kW,年发电量达580亿kW/h。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而常规能源资源紧缺的华东地区。目前有7座潮汐电站和1座洪潮电站投入运行,其总规模仅1万kW,其开发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1.
《海岸工程》2012,31(1)
近年来,能源和环境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潮汐能作为一种洁净、无污染且可再生的能源,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不失为一良策。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潮汐能利用状况并简要介绍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其开发可行性情况。同时,指出我国潮汐能大规模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能源和环境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潮汐能作为一种洁净、无污染且可再生的能源,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不失为一良策。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潮汐能利用状况并简要介绍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其开发可行性情况。同时,指出我国潮汐能大规模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有利于缓解能源问题、调整能源结构的新兴能源,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文章总结了我国海洋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海洋能政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洋能发展特点总结制定海洋能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基于种子期、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海洋能政策制定和发展路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制定我国海洋能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研究了海洋能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在国内外海洋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发展趋势研究和需求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加快海洋能的研究与开发和试点示范,促进我国海洋能利用技术的产业化,提高海洋能在国家能源中的贡献率,为缓解沿海和海岛能源紧张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5.
黄宏  董巧香  黄长江 《海洋学报》2006,28(6):164-168
近岸海域是绝大数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1~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河口湾、港湾、近岸海域等海洋环境中PAHs的含量、组成、分布、归趋及来源等做了大量的调查[4~15].比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对珠三角水域和厦门大学对厦门港一带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发现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总量在珠江口达到156~9220 ng/g,闽江口为175~817ng/g,厦门西港则在196~675 ng/g之间,证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河口及港湾沉积物中的PAHs污染已经达到中等水平[13~15].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通过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认为国际潮汐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技术已进入全比例尺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波浪能技术已进入工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温差能技术已进入比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盐差能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比较认为我国潮汐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潮流能和波浪能等主流海洋能技术基本处于比例样机的海试阶段,在关键获能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突破。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更大规模的环境友好型潮汐能技术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大型潮流能机组与小型潮流能机组并重,漂浮式技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波浪能发电装置稳定性和生存性稳步提高,探索装置阵列化应用;海洋温差能混合工质高效热力循环的使用和海水淡化、空调制冷的综合利用;盐差能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低成本专用膜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海洋能是一种无污染、价廉的再生性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沿岸海域中海峡、海角、海峡狭窄处和海岛之间有着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据初步估算:总功率可达九亿千瓦以上。海洋能是以温差能最多,其次是盐差能、波浪能和潮汐能,而海流能和潮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潮汐能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潮汐能开发利用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如何对潮汐能资源进行有效分类,从而为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谱系模糊聚类分析法,选取平均潮差、库容面积、理论装机容量和自然环境条件作为主要因素,对浙江省和福建省沿海港湾区域的29个潮汐能资源样本进行了分类。在模糊聚类分析中分别采用了10种方法建立样本间的模糊相似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聚类结果,选择了最佳的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谱系模糊聚类分析可以应用到潮汐能的资源分类中,分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山东半岛近海潮汐及潮汐、潮流能的数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半岛电力结构单一,但地理优势显著,因此发展海洋能产业对于半岛能源结构的优化及缓解能源供应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手段模拟了渤、黄海的潮流场并进行了模拟结果的验证;对潮汐和潮流进行调和分析并计算了平均潮差、大潮平均最大流速;使用近似公式计算了山东半岛近海海域的潮汐能和潮流能并进行了分级。研究表明,理论装机容量为800kW/km2的区域分布在山东半岛靖海湾以南,属于中等势能区;理论最大功率密度为0.50kW/m2的区域分布在山东半岛数个岬角、海湾处,属于中等动能区。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海洋能的初步评估,为未来海洋能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刘鹤守 《海洋科学》1982,6(6):58-58
1982年4月15—26日,国家科委海洋组和浙江省科委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及专业人员,对浙江沿海进行了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考察。 浙江省潮汐资源丰富。据近年普查资料表明:潮汐能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82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27亿度;相当于12个新安江水电站的设计年发电量,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