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蕾 《今日国土》2013,(9):20-21,24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应“新”在哪里?过去的城镇化“缺陷”在哪里?怎样发展我们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当今很多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内容。由于工作关系.我去过国内很多城市.也去过一些欧美国家小城镇。本文仅从我表面观察到的细节.凭着直观的感受、视觉和感觉.提出我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光源 《今日国土》2013,(10):38-41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围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提高质量”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里.合理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今年全国两会最热的话题是什么?新型城镇化,当仁不让。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首次提案办理协商会,将主题锁定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应该如何实现?我的老家是东北吉林,在长白山脚下。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如何走?12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下一步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逐级考核,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劳动分工逐渐加深的必然结果。土地作为城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承载空间,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城镇化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土地利用呈现出明显的特点。本文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镇土地规模、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和城镇土地利用区域变化等三方面的特点,以及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非农化,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基本合理,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在增强,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得到加强,中小城市数量发展出现迟滞,小城镇发展仍需引导和扶持等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积极探索适合山西特点的城市化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对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火车头。土地是城镇发展的客观载体,城镇用地扩展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离不开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战略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共识。城镇化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城镇化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和城镇是城镇化的载体.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重视城市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针对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市域为基本单元,借助社会经济数据,引入自然环境数据,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土地因子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动力因子以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中心联动-梯度明显"的分布格局。动力因子对各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和经济因子是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动力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社会发展和土地现状对城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水平两方面,分析了2000-2017年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山西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6.53%上升为2017年的57.34%,地市间城镇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②城镇化质量呈增长态势,经济和社会城镇化为主要驱动力,但是地域差异较大,太原市长期位居首位;③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上涨21.82%,但整体协调状况较低,到2017年仅为勉强协调;④太原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最高,为初级协调,但发展速度缓慢,大同和运城为新型潜力城市,东北部地区是协调发展的"洼地";⑤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度发展缓慢,实际水平偏低,且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张勤 《今日国土》2008,(4):38-39,54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城乡规划工作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到成立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围家,城镇化水平大约只有10%。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经过了一个恢复的过程。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政府职能,逐步从停滞状态到不断完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城镇化形势发生很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最近也在研究城镇化的问题,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并启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城市是各种产业和要素的聚集地,是人们生产、生活和休闲的空间载体,城市既是一个区域,也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和城镇化问题能够把我们五家学会连接和聚焦在一起,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共同的研究领域。我想就城镇化问题谈两个观点。第一,城镇化速度不是越快  相似文献   

16.
郭安丽 《今日国土》2013,(12):32-35
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翻开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篇章,会议规划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本次会议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即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7.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土地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城镇化发展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不健康的症状。鉴于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愈益凸显,我国应该通过加强对城镇土地规模、布局、结构、时序和区域配置的合理调控来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的理解,构建江苏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5、2017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同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协调、磨合和拮抗3个阶段.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在空间存在明显的分异性,苏南地区的发展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同时2015-2017年各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与规模均有所提高;②江苏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主要呈现苏南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苏中处于磨合阶段,苏北处于拮抗阶段的整体态势,且2015-2017年苏南地区已逐渐由城镇化质量滞后于规模逐渐转变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同步发展,苏中苏北城市基本处于城镇化质量超前于城镇化规模的发展阶段.因而在制定城镇发展政策上需依据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任经文 《今日国土》2013,(12):37-38
12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与此同时,也廓清了关于城镇化建设的一些误区。其中.对于城镇化的一些精彩表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土地整治同样提出了要求。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解析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需处理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机制,优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