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六次会议纪要精神,第三次中美季风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6月16—22日在中国昆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中美科学家外,还有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和香港的代表,共31人。 会议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的爆发与演变的作用。研究发现高原地区的加热会加强季风环流。有的专家认为,夏季大  相似文献   

2.
2003年出席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的3位美方科学家R.Schell(NOAA气候监测诊断实验室负责人)、J.Buizer(NOAA全球计划办公室资深科学家)、J.Schrager(美国环保局全球变化计划办公室处长)  相似文献   

3.
马淑芬 《气象》1986,12(4):32-32
1984牛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高原山地气象合作”的第一次中美双方委员会议上,就提出了中美西藏高原观测计划(TIPMEX-86)。此后,中美双方有关的科学家,就该计划进行了详细讨论,并达成几项协议。  相似文献   

4.
4月19日—6月9日我和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狄新武同志受国家气象局、辽宁省气象局指派参加了“中美西太平洋海洋大气合作调查”第6航次的考察。历时52天,总航程19600公里。在中美科学家及海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于6月9日胜利回到广州黄埔  相似文献   

5.
读图     
正中美大气科学研究:5年对比2011—2015年的5年时间里,美国和中国科学家分别在SCI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发表了21808和9738篇论文,占该时段论文总数的36.36%和16.24%。图中给出在不同领域,美国和中国科学家论文产出的对比情况。来源:本刊  相似文献   

6.
读图     
<正>IPCC AR5:各类基金助力中国作者的研究IPCC AR5:各类基金助力中国作者的研究2013年9月,IPCC发表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AR5)周期中最重要的报告之一,即第一工作组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的报告草稿。分析报告引用的中国作者参与的415篇引文的第一资助信息,得到不同类别基金支持的分布情况。其中,科技部"973"项目和基金委的面上项目位列国内前两位,而得到"美国基金"支持的引文达到96篇,是最多的资助来源,表明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中美科学家的合作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全国台风会议——第11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12月15~1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召开.这次世纪末的盛会是由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委员会主办,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江苏省气象局和苏州市气象局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气象系统、军事气象部门及大专院校的科学家达一百余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特邀了从事台风科研和预报数十年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22位资深科学家参加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一百余篇,综合报告8篇,会上报告七十余篇,其余由大字报形式…  相似文献   

8.
1基本情况 按照中美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4次会议会谈纪要的安排,以矫梅燕主任为团长的国家气象中心代表团一行9人于2006年5月20日至6月4日对美国有关气象业务和科研单位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9.
1 概况 2007年7月25-26日在日本筑波国际会议中心,THORPEX亚洲区域委员会举行了第5次工作会议及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THORPEX亚洲区域委员会成员和科学家3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气象局科技司王金星、国家气象中心龚建东、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宗翔、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美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3次会谈纪要,应美国天气局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萧永生司长为团长的气象科研院所代表团一行11人于2003年9月7~21日对美国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11.
贾朋群  张云荣  殷华梅 《气象》2000,26(8):53-56
试图提出一个由中美双方大气科学家参与的虚拟合作实验室的解决方案,实验室包括虚拟资料/信息系统、虚拟模拟系统、虚拟应用分析系统、虚拟培训学校、虚拟图书馆、虚拟可视化实验室和虚拟出版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曹鸿兴 《气象》1999,25(12):52-53
第四届气候变化与变异模拟国际会议于1999年9月13日至17日在德国汉堡召开,参加会议的共129人,几乎世界所有重要国家都有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参加的,大陆有6人,台湾1人。列人会议论文摘要集的共228篇文章。气候变化与变异模拟国际会议由德国马克斯·普郎克气象研究所发起、并主办,第一届于1987年在汉堡大学地学系大楼召开,以后每四年召开一次,地点和时间(在9月份)都不变。我国自第二届开始都有人参加。尽管会议名称为气候模拟(modelling),实际包括气候诊断,气候模拟和气候预测,所以每四…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55°59′N2014年7月20日,中国在北太平洋的第一个海洋浮标,由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布放,浮标位于55°59′N,172°60′E,该处海域水深3800多米。0.1毫秒法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太平洋东部较暖海水使得安第斯山这样的大山脉上空的气压梯度加大,导致地球自转减慢0.1毫秒。  相似文献   

14.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1]由来自70个国家的308位主要作者协调人、主要作者和编审共同编写,共有12位中国科学家参与。IPCC AR5系列报告自发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政策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2-6]。本文拟通过对WGII AR5中国引文的分析,掌握中国当前在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领域的研究现状。1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实施的第2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选派的张东启、逯昌贵、汤洁、丁明虎等10人参加了中国第24、25次南极考察队,分别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南极冰盖DOME—A地区考察;逯昌贵、汤洁、窦挺峰参加了中国第3次北极北冰洋考察;马永锋参加了中国黄河站北极考察。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作安排,笔于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在美国气象局雷达业务中心(NEXRAD Radar Operations Center)执行了“中美大气合作——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中美大气合作第13次会议纪要)。现已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任务,开展了有关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1会议概述 WMO人工影响天气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2007年10月22-25日第9届WMO人工影响天气会议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60位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与业务工作的科学家参加了会议。我国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代表31人与会,其中14人在大会做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18.
我中央气象局和美国海洋大气局根据1979年5月8日签署的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就中美联合高空探测设备合作计划达成了协议。此项合作计则的具体实现方式是由美方提供全部高空探测设备,在中国建立一个联合高空探测站。这项计划为期五年,  相似文献   

19.
刚刚发表的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再一次让地球人感受到地球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必须正视和采取一切可行的行动的时候了。这时人们不会忘记,100年前诞生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当年在大众、政府甚至科学团体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还茫然无知的时候,她通过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向全球敲响了第一次警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2月3—5日,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90年年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气象局、总参防化部、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局、北京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农业部、卫生部、地质矿产部、中国林科院等部委、科研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专院校及新闻等单位代表126人。其中特邀著名科学家28人,正式代表90人。 本届年会由著名科学家SCOPE中国委员会主席马世骏致开幕词,他说:“当前,人类正面临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