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光宇 《海洋世界》2002,(7):20-20
鱼类之间能够利用自己的声音,来相互联络与传达消息,从而构成了一种奇妙的“语言”。不同的鱼儿会发出各种奇特的声音,因此,鱼类的语言也是千差万别。在近海有一种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的比目鱼,其叫声好似风琴低键发出的声音。然而,这样的“海洋音乐家”却非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
比目鱼     
正比目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大类,包括鲆科、鲽科、鳎科。比目鱼体型多呈现为椭圆形,它们与其他鱼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眼睛长在身体的同一侧,故由此得名。比目鱼眼睛奇特的生长位置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身体两边的,随着其不断生长发育,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搬家",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比目鱼通常生活在泥沙质  相似文献   

3.
在浩瀚深邃的大海里,居住着近20万种海洋“居民”。我国海域辽阔,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区,孕育着丰富的海洋动物资源。海洋环境是十分复杂的,海水有深有浅,压力大小又各不相同,因而生活在海洋中的“居民”也就长得千姿百态,运动方式也各有特点,有长着“翅膀”的飞鱼能腾空而起,在空中滑翔;满身长着硬刺的刺鲀鱼会腹面朝上,在水中漂浮;身着艳丽服装的蝴蝶鱼在珊瑚礁上翩翩起舞; 两眼长在一边的比目鱼静卧在海地养神;还有那花朵般的海葵、驼着背的对虾、会放“烟雾”的乌贼、敢抛出肚肠的海参……在一望无垠的海洋中还生活着个体较大的“居民”——鲸、聪明的  相似文献   

4.
鱼类与颜色     
某些海鱼,如比目鱼一和鳕鱼,具有很好的识别颜色的能力。它们甚至在30米深的水中也能够辩别红色、绿色和黄色。德国渔业研究所在赫耳果兰岛进行的试验证实了这一  相似文献   

5.
故乡岸边浅海有一片坦荡荡的沙塘子。每逢夏季,一群歪鼻子斜眼扁身体的比目鱼,便携儿带女,来到这里静卧恬憩。一天中午,伯伯家的五哥邀我到沙塘子潜水叉比目鱼。我俩来到岸边,戴上潜水镜,手握一把短柄鱼叉,扑通跳入海中。我俩分头在水面慢悠悠地游着,头扎入水中,透过潜水镜搜索比目鱼,一旦发现猎物,便一个鹞子翻身,扎入水底,举叉刺将下来。  相似文献   

6.
在古人眼中,比目鱼和比翼鸟都是夫妻恩爱的象征,这便有了"鹣鲽情深"这成语。如今,人们知道比翼鸟只是一个传说,比目鱼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那么,真实的比目鱼真能当得"情深"二字吗?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100年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福尔白斯作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在海深500米以下水域中、没有生物。”后来,在19世纪50年代,爱德华的结论被否定了。人们在铺设海底电缆时发现,在大约2000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动物。更令人惊奇的发现是在60年代,有人在更深的海底,居然发现生活着一种特殊的扁鱼,还有一种深  相似文献   

8.
圆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的诱导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圆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本文使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照其叶状体,培养数天后,在叶状体上出现了少量颜色变异细胞,它们呈斑点状无规则地分布在野生型细胞中间。再培养2~3周,这些色素变异细胞分裂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细胞块,其颜色呈浅绿黄、橄榄色、草绿、绿褐、黄褐、浅褐、深紫红和浅紫红色等。在辐照强度0~80 μW/cm2范围内,叶状体上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随辐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至80 μW/cm2以上时,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这表明80 μW/cm2为有效的辐照强度。将色素变异细胞块切下,置入充气瓶内充气培养,待其释放出单孢子,随后从单孢子萌发体中挑选出了黄褐、橄榄色、红色、褐红等纯色的突变体,并利用叶状体单性生殖分别获得它们的遗传纯合丝状体(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1叶状体与各自母体的颜色一样,说明其颜色是可稳定遗传的。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1叶状体的生长速度、活体吸收光谱、3种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及它们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鱼眼趣     
变色眼生活在浅海中的六线鱼,其眼睛能随外界光线的变化而改变其色泽。在阳光照射下,六线鱼的眼睛变成了金黄色,在中午时分又变成了深红色,在阴暗的水泥层中,它的颜色成透明发亮的银白色,  相似文献   

10.
黑色食品,在我国著名医书《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古代为皇家专用贡品,在民间作为滋补养身佳品。近几年来,“黑色食品”成为现代人们追求的“热点”食品,黑米饭、黑麦面条、黑面包、黑豆腐和黑芝麻色拉,以及黑枣、黑橄榄、黑大豆、黑木耳、乌骨鸡等风靡国内外,并逐渐成为家庭食疗养生的日常家肴。“黑色食品热”的出现与其营养价值关系密切。营养学家研究证明,食品颜色愈深,其营养价值愈高;反之,颜色  相似文献   

11.
彩色血液     
水产动物中的血液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呢?这是因为,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血液中含有不同的色素所致。虽然各种水产动物的血液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输送氧气等新陈代谢功能。现略举数例介绍如下:(1)甲壳类。海洋里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如鲎,它的血液是蓝色的。(2)贝壳类。海淡水中的贝类如河蚌、蚬等,它们的血液是淡蓝色的。(3)软体动物。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如海蛸、墨鱼等,它们的血液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12.
正你也许不知道的词边缘海又称"陆缘海",顾名思义,边缘海位于大陆的边缘,一边以大陆为界,另一边则以半岛、岛屿或者岛弧与大洋为界。我国的东海、黄海、南海都是边缘海。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位于澳大利亚东侧的珊瑚海。冰 架冰架是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冰架有大有小,大的冰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两极地区是冰架最为集中的地区。冰山就是冰架崩解的产物。("泰坦尼"克号你可死得明白了?)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9,(2):9-9
海底深处是一个奇幻世界,幽灵鱼正是这个世界的个奇特成员——它的眼睛可以依靠镜面成像,而非通常的单一透镜成像。深海的黑暗让一些深海鱼有管状、朝上长着的眼睛。幽灵鱼的奇特在于,它似乎有4只限睛,而有4只眼的脊椎动物通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幽灵鱼有2只眼睛,每只眼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向上长,另部分向下长。研究发现,幽灵鱼眼睛中向下长的部分利用几千个微型反射晶体(作用类似于镜子)在视网膜上成像,这与典型鱼眼的单一透镜成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
黄渤海区的比目鱼类Pleuronectiformes种类颇多,据记载有20多种,特别以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最多;产量甚高、曾达到2万吨左右。因此对比目鱼类的基础生物学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无论对生产上、尤其是开展增殖;还是理论上、为研究数量变动提供某些依据,都是有益的。本文即属这类调查研究的一个专题。 关于比目鱼类的消化器官和食性的调查研究,国外已有过许多报导,国内对  相似文献   

15.
60Co-γ射线诱变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60Co-γ射线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进行诱变。经照射后,丝状体受到严重损伤,但部分仍具钻入贝壳的能力。部分丝状体发生颜色变异,而且后代叶状体也表现为相同的颜色。部分未变异的丝状体在放散出壳孢子,并萌发幼苗后也表达了颜色变异。低剂量的照射可以促进藻体的生长,并产生形态上的变异。对照射藻体的海上栽培实验也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16.
于富才 《海洋科学》1986,10(3):67-67
DNA是遗传,也是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和变异是一个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生命现象。从肉眼看不到的海洋细菌到一目了然的各种鱼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新的物种也在不断形成。这是由于生物细胞DNA分子中个别核苷酸有时会发生突变,突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17.
伪装色——军舰“隐形衣”。现代军舰的舰体,上层建筑及武器都有涂成灰蓝色或浅灰色,不仅使军舰显得更加威武雄壮,而且由于这种颜色与海水颜色差不多,尤其在阴雨天或能见度低的条件下,不易被敌人发现。而潜艇一般漆成深色,因为海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潜艇色彩太鲜艳,即使是在水下20米的深度潜水航行,也很容易被飞机从空中发现。潜艇涂上黑色或较深的颜色,就能使潜艇与暗礁在深度海水的颜色一样,从而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8,(4):7-7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路过街边的面包房时,里面飘出的甜腻香味让你无法自制地直冲进去:出来时,你一边舔着自己手指上残留的糖霜和巧克力,一边后悔不迭——为什么又一次沦为食物的奴隶?不要自责。美国西北大学费因堡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饥饿感作用于大脑;正是大脑神经细胞让你冲进面包房。  相似文献   

19.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医院的候诊室里,一边看地图一边等着治牙。这时,他突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自然的遥相对应:巴西东端的突出部分与非洲的几内亚湾,就像是一张纸上剪下来的那样吻合;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可以在非洲西岸找到相对应的海湾……魏格纳的脑子里不由得掠过一个惊人的念头,难道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罗日祥 《海洋科学》1986,10(3):64-66
各种甲壳动物都有自己特定的体色,但这种体色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程度上随着环境条件、生活背景的颜色及季节的变迁而改变。有的还随日周期或潮汐涨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