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地质》2008,(2):3-3
由北京市勘察技术院承扭的《奥运村再生水热泵冷热源工程》项目,总投资9725万元,总供暖、制冷面积为41.5万平方米,其中公寓58万平方米,公建约5.5万平方米。该项目工程于2006年4月6日开工建设,2007年6月30日按期完成。经调试,系统基本达到供暖设计工况,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奥运村冬季采暖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9,(3):61-61
2009年,四省将全面开展扩大内需促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的审计工作,注意查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行为,坚决防止财政资金用于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和项目,坚决防止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攀比、乱铺摊子和“豆腐渣”工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勘察设计》2001,(9):32-35
本文通过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工程这一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国际项目总承包工程从项目来源到签订合同直至工程最后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2001,(10):35-38
本文通过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工程这一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国际项目总承包工程从项目来源到签订合同直到工程最后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耳他政府于1994年5月就大规模重建政府行政管理中心项目发出招标工程顾问公司的邀请。除中建总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外尚有21个欧洲工程公司参加竞标。为时半年。该项目全称为马耳他政府行政管理中心,建设地点位于佛罗里那地区,总占地面积为25公顷,建筑物总面积为8~10万平方米,其功能要求和建筑艺术等均较高,总投资初步估计约为1.6~2.0亿美元左右,建筑周期大体考虑为3.5~4年间。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5 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两次地震之后,四川省建设设计研究院全力投入到了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在城乡统筹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秉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完成了都江堰龙池镇安置项目、芦山县汉姜古城灾后重建规划等一系列项目。本文以上述两个实践项目作为主要案例,从  相似文献   

7.
《中国勘察设计》2009,(1):68-68
近日,国道213线汶川至映秀公路映秀施工现场彩旗飘扬、机器轰鸣,汶川地震交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开工仪式上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李盛霖、蒋巨峰、副省长王宁为国道213线汶川至映秀段、省道303线卧龙至日隆段灾后重建项目奠基。开工仪式由省政府秘书长于伟主持。  相似文献   

8.
根据降雨频率重现期统计结果,汶川地震灾区近年来毁坏或失效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大多与设计标准降雨频率关系不明显,但与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雨强关系密切。所以,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可靠性评价方法中,可以引入超越概率的概念,亦即发生超出设计标准降雨频率的工程毁坏或失效概率。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震区都江堰泥石流工程为例,讨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超越概率问题。建立了以雨强为标准的超越概率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9.
南国的初夏,生机勃勃,绿意葱茏。广西玉林容县经济开发区,一幢幢标准厂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将要建起15万平方米的标准多层厂房和仓库,一期工程共4.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经建成,2万平方米的仓储及办公配套设施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容纳20家以上的电子类企业入园。  相似文献   

10.
邵海林 《河南地质》2011,(12):34-34
日前,河南省财政厅下发通知,批准实施永城市申报的“永城市东西城区间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并给予2011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地质环境项目经费9133.11万元。这是今年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安排投资最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徐明 《水科学进展》2004,15(5):655-659
公元前256年建立的四川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历史上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但是随着工程基础设施的老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周边地区工农业的过度开发,原有的传统水利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都江堰灌区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提出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有明确发展目标、有总体发展构架的、又能对其进行实施评估的都江堰水利发展战略框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施对策.用以推动都江堰灌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二期全国浅层地热能调查及开发利用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建筑工程数量及面积增加迅速,目前已超过6000万平方米,服务工程也由原来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向大型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河县芒东镇章巴小砂河曾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以2016年8月5日最为严重,冲毁民房,淤埋良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野外实地调查后,通过对流域形态、地形地貌、沟床特征、物源分布情况、交通条件及“8.05”成灾特征等综合分析后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并对其后续进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采用“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中下游固床护岸+下游过村段排导”的系统治理措施,通过雨季考验、定性分析比对,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较好。对梁河地区泥石流治理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九寨沟7.0级地震诱发大量地质灾害对九寨沟景区景观、生态和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破坏,景区公路沿线灾害频繁,公路受损严重,多处中断,其中五花海与熊猫海之间的老虎嘴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损最为严重。在九寨沟生态极其敏感区进行恢复重建等工程活动中,仅靠地灾评估无法满足工程方案评价的需要,同时须考虑工程活动、地灾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首次结合地灾风险评估,建立了生态敏感区的生态风险评估标准,在对九寨沟老虎嘴路段联合进行地灾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该路段道路恢复重建方案进行了评价论证,最终确定道路恢复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源-汇系统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陆相盆地作为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相对于洋陆边缘源-汇系统,其源-汇系统要素多样、过程复杂、沉积体系多变,耦合模型预测难度大,且尚处于起步阶段.陆相盆地源-汇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过程、深时古气候、沉积盆地古物源区演化恢复与古水系重建、源-汇系统要素分析及剥蚀-搬运-沉积过程单因素分析与耦合模式探讨.基于钻井、岩心、分析化验数据的多方法物源示踪分析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震地貌学或地震沉积学分析,为地下陆相盆地古源区恢复、古水系重建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貌和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关注不同母岩区源-汇系统差异,开展现代考察与古代源-汇相结合,并尝试定量化源-汇系统耦合-过程研究,最终形成工业化标准与规范是陆相盆地源-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汶川十年     
正[2008-2018]今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10年来,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际社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这其中,也包含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我刊专门策划了"汶川十年"专题报道,在刊登勘察设计企业参与汶川恢复重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的同时,也反思应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城市和乡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寒区线性工程沿线冻土区的植被恢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寒区油气管道、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占地、建设和开挖对沿线寒区生态环境是一个切割、破碎的过程, 对自然植被和下伏冻土造成了很大的扰动. 管道泄露引发的油污还可引起植被的退化和死亡. 植被覆盖层破坏后改变了原有的地气界面之间的水、热交换条件和力学性质, 反过来又可加速引发下伏冻土和线性工程地基的退化. 基于保护线性工程地基及下伏冻土的目的, 同时顺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目前就寒区线性工程的植被恢复问题已经有许多探索和实践. 当前, 寒区植被恢复注重最低限度的人为介入干预下的自然恢复, 根据线性工程沿线土壤、湿度、营养条件、物种分布和丰度, 视具体情况选择物种, 确定建植方法. 阿拉斯加管道和青藏铁路植被恢复上的经验和方法, 可为拟建的冻土区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沿线的植被恢复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岩溶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西南岩溶山区又称岩溶脆弱生态区, 该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 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急需修复和重建。针对西南岩溶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工程, 从景观、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等层次论述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及其具体的运用。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 恢复良好的森林植被, 是岩溶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9.
椰枣树荫下,明珠落玉盘。别有天地间,驶来月亮船。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以下简称电子工程院)所属王振军工作室和北京时空筑诚建筑设计公司设计的上海世博会沙特阿拉伯国家馆,是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也是唯一由中国设计单位独立设计的外国自建馆。上海世博会沙特国家馆项目建筑面积6100多平方米,高20米,规模仅次于中国馆。  相似文献   

20.
徐杰  姜在兴 《古地理学报》2019,21(3):379-396
沉积物物源研究作为沟通沉积盆地与剥蚀区的纽带,有助于恢复源区构造背景、估计沉积物搬运路径与距离、重建古水系和恢复沉积盆地充填演化历史等,在源-汇系统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方法如岩石学、沉积学、重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在物源体系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碎屑矿物同位素测年开始大量地被应用到物源分析当中。近些年碎屑锆石测年被广泛地应用到沉积盆地物源体系恢复和古水系重建中,而针对碎屑矿物如金红石、独居石和磷灰石等的同位素测年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多种矿物组合分析以及单矿物多重定年,可以更全面地恢复物源区的构造演化史,从而更准确地恢复构造演化与盆地充填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随着碎屑锆石U/Pb数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开始被引入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物源区对沉积区砂体展布的影响。现今和未来的物源分析将是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技术、将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的结合、从单一方法到多种方法的综合、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化研究、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让我们认识沉积物在地表的剥蚀搬运沉积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